陆的消息,英格兰王哈罗德从其休息的约克匆匆赶往伦敦。他刚刚指挥了一次会战,消灭了入侵的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的军队,自己也遭受到很大损失。尽管如此,他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各地的武士和民兵,准备给威廉一个迎头痛击,又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封锁敌人的退路。哈罗德是个性急的人,10月11日,他不等各地征集来的军队全部到齐,就领着已到的数千人马向哈斯丁斯进发。14日清晨,哈罗德占领了离目的地还有几里之遥的一座小高地。他把自己的军旗插在山脊的最高①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1卷,军事译粹社1968年版,第363页。处,将战斗力最强的亲兵部署在阵线中央,民兵安排在两翼,摆出一副防御的架势。威廉听说哈罗德的到来,一大早就带着军队赶往战场。他将部队分为3部分:中间是由他亲自指挥的诺曼士兵,左右翼为各国雇佣兵。其中排在第一线的是弓弩手,第二线为重装步兵,第三线为骑士。上午9时,随着号角的鸣响,威廉所部缓缓向山坡上的英军进攻。双方挥舞着长矛、标枪、战斧厮杀在一起。由于英军肩靠着肩,盾靠着盾,构成一道坚强的盾墙,威廉的士兵长时间没能突破其防御,攻击队伍的左翼、中央和右翼兵力相继溃退。威廉也在混乱中落马倒地。这时,他奋力跨上另一匹战马,大声呼唤手下人振作起来,并将处于中央位置的诺曼人重新组织起来继续进攻,让骑士们分成小队冲锋,企图用长矛来突破盾墙。双方激战了很久,威廉仍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于是,他决定佯退,将敌人诱下山来。哈罗德的将士们果真上当。他们欢呼着冲下山坡,准备对失败者穷追猛打,其队形因此散乱开,也失去了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这时,威廉的部队突然调转身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并将其团团围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罗哈德受到致命的攻击,被砍翻在地。英军左翼接着开始动摇,并引发整个阵线的崩溃,骑兵、步兵纷纷逃走,英军①主力被彻底击溃。哈斯丁斯之战的胜利,扫除了通往英格兰王位的障碍。威廉在镇压各地的小股反叛之后,终于在1066年圣诞节继承王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国。3。十字军东征(1)十字军东征战争的缘起11世纪,当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军事力量逐渐走向衰落的时候,西欧的封建主、城市商人和天主教会为了掠夺东方的财富,打着收复宗教圣地的旗号,对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发动了一场前后延续200年之久的入侵。因出征者都要在自己的衣服上缝有红十字标记,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十字军东征”。1071年,塞尔柱突厥人攻占了基督教发源地耶路撒冷。这一历史事件给当时的欧亚各国带来很大的影响。它削弱了西欧和东方商业上的联系,激化了基督教和东正教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经过宗教改革后强大起来的教廷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增加财富收入,而因实行长子继承制穷困潦倒的骑士们(他们大多是贵族除长子外的其他儿子)、渴望暴富的商人都狂热地支持教廷。于是在“拯救东方教胞,解放圣地”的宗教旗帜下,对东方的侵略活动开始了。1095年9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参加者中间有六七百名主教和修道院长。他在会上发表了狂热的演讲,劝人们到东方去夺取财富,并且声称:“死者必将升入天堂,生者倍受上帝①参见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一卷,第十三章,军事译粹社1968年版。恩宠。去参加这场斗争吧!去分享其荣耀奖赏吧!幸运在向你们招手!”1096年2月,那些希望通过参加十字军来改变自己贫困状况的法国和德意志农民首先响应。他们聚集了8万余人,在隐士彼得的率领下,沿莱茵河、多瑙河东进。但这些人缺少武器装备和足够的训练,又没有给养,只能靠沿途劫掠过活,受到所经地区的强烈反抗。在小亚细亚,又遭到塞尔柱骑兵的袭击。最后彼得狼狈逃回君士坦丁堡时,只剩下区区数千人。这一年秋天,西欧各国封建主、骑士和农民又组织起一支10万人的十字军,分4路从法国的里昂出发,进入小亚细亚。1097年5月,他们攻下比提尼亚地区的尼西亚城,两个月后又在多里列击败了塞尔柱骑兵的主力。由于塞尔柱帝国已分裂成相互之间不结盟的众多势力,他们在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多少有力的抵抗。最大的敌人反而是炎热的天气和自身战法的苯拙。十字军骑兵通常穿着数十斤重的锁子甲胄,这在气候凉爽的欧洲不会带来什么不便。在气候炎热、少粮缺水的小亚细亚地区,就足以使终日劳顿的骑士们精疲力尽,生病,甚至死亡。同时,十字军骑兵只会在野外会战,攻城并不在行,一个很小的城堡往往要费时数月才可攻克。尽管如此,在黄金白银的诱惑下,十字军仍费时两年,渡过幼发拉底河,占领叙利亚,建立起埃德萨伯国、安提俄克公国两个十字军国家。1099年6月,十字军抵达耶路撒冷城下。一路攻城掠地的征战,使原先不重视攻城战法的十字军开始学习东方的攻城战术。他们用木材造成3层攻城塔,推到城下,企图利用它帮助士兵攻城。守军拼命固守,投掷石块,抛撒沸油,一次次将进攻者击退。直到7月15日,由于逆风突起,守城者发射的火箭没有击中十字军,反而在城头燃起熊熊大火。十字军趁机登梯爬入城内,开启城门,才使耶路撒冷城陷落。十字军骑士来到东方的目的并非是“拯救”遭受苦难的教胞,而是垂涎于传说中的巨大财富。他们每到一地,每占一城,都要大肆劫掠。耶路撒冷被攻陷后,这种暴行更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疯狂的骑士们到处搜寻“圣城”宝物,血腥屠杀伊斯兰教徒和城市居民。上述暴行遭到东方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不久,大部分十字军骑士带着掠夺来的金银宝货返回故乡,仅留下数千人守卫被征服的领土。塞尔柱人遂卷土重来,向十字军建立的据点发起进攻。由于缺乏当地伊斯兰教居民的支持,这些据点纷纷陷落。1144年,十字军最重要的据点埃德萨陷落,安提俄克等城也是危在旦夕。于是,教廷和西欧各国封建主不得不策划新的“十字军东征”。(2)哈廷会战1147年,在德皇康德拉和法王路易第七的率领下,欧洲骑士又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远征。这次远征的结局相当糟糕,一连串的失败、饥饿和瘟疫给梦想发财的骑士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两年后康德拉等人返回欧洲时,身边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了。与此同时,东方穆斯林在埃及首相萨拉丁的率领下,重新集结力量,开始了摧毁由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国的战争。1187年,萨拉丁率兵6万进攻太巴列城。该城是耶路撤冷国摄政雷蒙德妻子的领地,城防相当坚固,惟兵力有限,难以长久支持。萨拉丁是打算以此为诱饵,迫使敌人前来增援,然后发挥穆斯林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用主力打击增援之敌,演一出围敌打援的好戏。接到求援信后,耶路撒冷国的领主、专以抢劫商旅船队而臭名昭着的累诺德等人极力主张出兵。雷蒙德却很镇静,反对出兵。他说,这是萨拉丁的诱敌之计。现在天气炎热,萨拉丁控制着唯一的一条小河。而我军缺少饮水是难以支持的,从远处运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另一方面看,敌人还具有数量多、机动性强的优势。所以应当采取守势,待发现有利时机后,再发动进攻。但耶路撒冷国王被累诺德等人包围,没有听从雷蒙德的意见。7月3日,耶路撒冷十字军的主力,包括1200名重甲骑兵,2000名轻骑兵和将近1万人的步兵出现在距太巴列约40里的山区。干枯的土地和裸露的岩石,在烈日的暴晒下散发着热量,满天扬起的灰沙使人睁不开眼睛。口干舌躁的十字军士兵拼命地喝水,还不到中午,就把携带的水全部喝光了。担任前卫指挥官的雷蒙德见此情景,赶紧劝国王尽快行军,赶到约旦河或加利利湖。国王听从了他的意见,可是已经晚了,萨拉丁的骑兵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国王不敢再走,下令精疲力尽的主力部队在哈廷村附近的高地上宿营。当天晚上,穆斯林骑兵不断发动袭击,搅得十字军不得安宁,一夜不能入睡,体力也没有恢复过来。第二天一早,萨拉丁首先派出弓箭骑兵向十字军步兵进行猛烈“射击”。耶路撒冷国王为了保护步兵,下令将步兵调到中央来,派骑兵向穆斯林军队发动反击。谁知这样一来,十字军队伍发生混乱,步兵、骑兵、弓箭手挤成一团。萨拉丁乘机发动进攻。他看到十字军中箭纷纷倒下,最后连国王的帐幕也倒下了,才下令将所有的兵力投入战场,从四面八方将十字军团团包围起来。十字军士兵眼看无法冲出重围,纷纷投降。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很快死在箭和剑的攻击之下。至哈廷会战结束,十字军计有上百名骑士和成千步兵阵亡,耶路撒冷国王、累诺德等人则成了萨拉丁的阶下之囚。战后,十字军主力消耗殆尽,各城守卫力量不足,纷纷开门迎降,再也无力进行抵抗。1187年10月2日,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城,正式宣告十字军所建立的最重要国家从此灭亡。(3)洗劫君士坦丁堡十字军崩溃的消息传到西欧,令教廷和西欧各国封建主们大吃一惊。在德国皇帝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英王狮心查理一世、法王腓力二世的率领下,又进行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他们各怀鬼胎,自行其是,整个队伍混乱不堪。其中德国皇帝没有走到耶路撒冷,在小亚细亚渡河时即被淹死。英国狮心王和法王攻占阿克城后,已无力向前推进。1192年,萨拉丁与十字军签订条约,允许十字军占领巴勒斯坦沿海的狭长地带,允许西方朝圣者和商人3年之内访问“圣地”,但耶路撒冷城要由埃及统治。教廷显然不满意这个结局。1198年,英诺森三世一登上罗马教皇的宝座,立即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