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褪浅揖筒豢赡芎芎玫嘏嘌鹄矗阅愕男睦斫峁贡厝皇鞘Ш獾模蛘咚凳遣晃榷ǖ摹U饫嗳丝寡鼓芰νǔ6急冉喜睿诔惺艹5难沽κ保慊岵睦砩系牟皇视Γ佣睦硪斐!�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遭受较大的情绪打击或精神创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焦虑……”
“什么是焦虑?”魏河舟天真地问道。
“这都不懂?就是紧张、着急、恐惧之类的情绪啊!”张晓书不耐烦道。
见魏老弟仍旧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我老爸挥了挥手道:“就是这么回事。”
杨建平递了支烟给魏河舟,柔性地阻止了他继续犯傻。
二十八章 业余侦探对凶手心理的描绘(三)
更新时间20121230 10:30:56 字数:3109
我老爸清了清嗓子,重新拾起被打断的话头。
“为了减轻或者消除由于焦虑所带来的精神痛苦,这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老爸扫了众人一眼道,“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遭受情绪打击的经历,说说看,这时你们会怎么做?”
杨建平不假思索道:“男人们多半会喝个酩酊大醉,女人们多半会哭得天昏地暗。”
我老爸满意地搓着手。“不错,一下举出了两种防御措施。喝酒是为了麻痹自己,把痛苦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之中;号啕大哭被心理学家视为倒退行为,倒退回早期的幼稚阶段。”
邝路明指着魏河舟,“这小子在单位受了气,总是跑回宿舍来骂骂咧咧,或者摔东西出气。”
我老爸笑望着满面通红的魏河舟,说道:“这叫做转移作用,把冲动从具有权威性的人身上转移到威胁性较小的人或物上面。”
章树理虽然从来没有跟何赛姣发生过正面冲突,但内心里对她十分厌恶,说到邪恶的人与事,总忘不了把她带出来。
“那个‘母大虫’,她每次干了坏事、做了错事,总是要找出一大堆的借口。仓库管理混乱,那都是别人弄乱的;台账建得一塌糊涂,却怨东西太多;偷吃别人的东西,还振振有词地说放在公共场所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拿;明明错在自己,却总是强词夺理,大吵大闹……你说,她这算什么措施?”
老爸点头道:“这叫合理化作用,为自己的行为找自欺欺人的借口。”
张晓书望着漆黑的夜空,用略带伤感的语调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受到刺激而……遁入空门。他这叫什么行为呢?”
“这叫抵消作用,用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啊,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人们用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但都是回避现实,所以都属于消极的措施。还有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说受挫后发奋读书;把内心的暴力冲动转化为体育竞技等等……”
“你说的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什么的,既然人人都在应用,难道人人都存在心理障碍?”贺章林疑惑道。
我老爸笑道:“问题不在于防御机制,而在于应用防御机制的人。防御机制被用来应付焦虑、内疚、害羞等情感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的人勇于面对现实,不会总是采取回避的办法。心理结构不稳定或不健康的人,自我或超我的力量不够强大,往往过度焦虑,这妨碍个人正确评价现实情境,无法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而且总是采取回避消极的应对策略。当你过度应用某种防御措施时,将会导致自我的力量衰退,失去控制本我的能力,结果常常引起心理异常和人格缺陷。”
“有心理异常的人,都是罪犯吗?”魏河舟难得地问了个稍微有点深度的问题。
“当然不是。”我老爸说道。“可以说,心理异常为发展成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而人格障碍类型也有很多种,什么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表演型、强迫型、边缘型、依赖型、反社会型等等,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在我们厂犯下这一连串案子的凶手,就是一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
“这些类型的人格障碍在行为上有什么不同吗?”唐华问道。他是个喜欢穷根究底的人。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许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只能对其中的一些给出大概的解释……”
“啊,你只管说就是,我们洗耳恭听。”章树理作出一副夸张的谦卑样。
“其实根据它们的名称,你们也能对它们所对应的类型作出基本判断。比如说这个偏执型人格吧,这类人疑心很重,总是把别人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威胁或蔑视,从不信任任何人。你对他微笑,他会认为你在嘲笑他;一个不相干的扫视,会被他视为是对他的蔑视。他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谨防别人加害于他。”
“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一件事。”唐华慢声细语道,“听我母亲的同事聊天时讲起,省总工会有一位干部,大概是因为言行古怪,反*右*运*动时被打成了右*派。他每天都不辞辛苦地骑车到十几里外的加洋大桥上,把拴着绳子的瓶子投到江中取水,自己独自烧水做饭,据说是为了防止别人对他投毒,最后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这人大概就是一位偏执型人格障碍者。”
“很有可能。其实不应该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他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辅导,而精神病院只会给他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可能会越治疗越糟糕,最终倒真的把他给治成了精神病人了。”我老爸不满地哼哼道。
这时章树理的行为引起了我老爸的注意。
先前他一直像老鼠似的在我爸的抽屉里翻来翻去,那悉悉索索的声音弄得人很是心烦。这会儿他倒是安静下来了,大概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张粉蓝色的纸。
那张粉蓝色的纸实际上是信纸,是我爸在上海培训时买的,共有四种颜色:粉红、粉蓝、粉绿和嫩黄,那是专为给我妈写信准备的。
那家伙大概手痒,又想要描绘某个丑恶的灵魂了。因为他似乎只对丑恶的灵魂感兴趣。
果然,那家伙从胳肢窝下掏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在膝盖上,把粉蓝色信笺铺在书上,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了一支铅笔,开始对着纸张比划起来。
“把书放回去。”老爸口气不祥道。
“我只是把它垫在画纸下面,又不会把它带走,用不着那么紧张嘛。”章树理嬉皮笑脸地回应道。
我老爸没啃声,只是冷冷地瞪着他。
那本书《印度对*华*战争》,是我外公送给他的“书呆子”女儿,也就是我妈的。我妈看完后寄给了我爸。如今那家伙不经许可便拿来做垫板,我爸已经痛苦地预见到了书的封皮上被深浅不一的划痕所覆盖的悲惨结局,那绝对不是他期望的结果。
那家伙见我爸态度坚决,只好悻悻作罢。他把书放回抽屉里,悉悉索索一阵响动之后,不知道从哪儿找出一块木板作了他的垫板。
摆平了那家伙后,我爸舒了口气,继续他的人格类型描述。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对自己有种极度膨胀的宏大感觉,总爱夸大自己的成就、能力、体貌等特质,渴望获得他人的赞扬,嫉妒比他成功的人。他们极度的自我中心,自私,对他人冷漠甚至冷酷。记得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英俊的青年爱上了自己在泉水中的倒影,结果被仙子变成了一株水仙。那个青年其实就是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你刚才提到的那个什么强迫型人格障碍呢?”邝路明感到自己对所谓强迫型的含义完全没有概念。
“噢,这类人为人刻板,谨小慎微,不能容忍马虎;他们追求井然有序、尽善尽美,往往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因为害怕出错而不肯做决定;注意力老是关注在他人认为并不重要的细节上,并且总是坚持自己的做事方式毫不妥协……”
“咱们别管其他的障碍人格,还是说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特点吧。他们是不是看上去都是‘母夜叉’那副德性?”杨建平心急地催促道。
我老爸笑了。“确实,早先的研究结果常常认为这类人出身低贱,生活环境恶劣,最终导致了他们智力低下,行为粗鲁,甚至存在精神疾病,其实并不竟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类凶手有不少人出生于小康,甚至富裕人家;他们大多智力正常,有些人甚至可以称之为智商较高;他们也没有所谓的器质性神经障碍,而且许多人还能说会道,外表颇有魅力或貌似文质彬彬。
“但是这类人由于从小教育不当,自我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行事冲动,缺乏自制力;超我发育不良或者没有得到发展,导致他们缺乏同情心,待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没有道德心,没有羞耻感和罪恶感;所以他们总是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自责,更不会感到内疚,他们会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幸或者不顺心的事,全是别人的错,认为全世界都在跟他们过不去,
“他们一旦遭遇压力,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是把压力转嫁给别人。杀人就是他们转嫁压力的一种方式,并最终把杀人当成一种精神享受,持续不断地作案,并在作案过程中不断完善他们的犯罪手法,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感。”
“我看‘母夜叉’跟你所描述的那类人的行为方式非常吻合,所以她肯定也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章树理说道,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洋洋得意。他膝盖上的那张蓝色的信纸上开始呈现出了某种形态,不过只是一片朦胧的灰黑,看不出究竟是何物。
二十九 业余侦探对凶手心理的描绘(四)
更新时间20121231 8:58:42 字数:3249
章树理的一席话顿时引发了一通对何赛娇的猛烈抨击。
邝路明歪了歪嘴角。“我看‘母夜叉’就是个人格变态分子,她成长的家庭环境肯定比较恶劣,父母八成都是粗野、没教养的人,根本不可能给她什么恰当的教育。”
其他人也纷纷发表看法。
“确实,那厮一看就是从小没调教好。”
“对,怎么看她都不象是从小受到娇宠溺爱的人,而更像是从小饱受虐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