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郯武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郯武师-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间,就是一九七o年了。
  病不饶人,高宗藩已不能上班,只得设法看病去。
  他北上济南、临沂,西去徐州,东去连云港,到过不少大医院,见过许多名医生,一沓子一沓子地花钱,一大包一大包地吃药,连胃都要让药烧坏了,可就是没见病好。他自己着急,家人也为他担心,都在盼着能遇上一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这年秋天,有人告诉高宗藩,青岛有个老中医能冶这种病。尽管他说得神乎其神,高宗藩却不以为然。他吃过的药太多了,什么“大活络丹”、“小活络丹”、“三七片”、“跌打丸”,都吃遍了。贴过的“伤湿止痛膏”若聚起来,够做几身衣服的。特别是那些汤药,他虽然记不清整个处方,有几味常用的药名都要把耳朵里磨出老茧子来了。他就不明白,自己骨头又没碎,为什么要用“骨砰补”?胳膊腿又没断,为啥用“续断”?筋又没缩短,咋还用“伸筋草”?可是医生开了,那就用呗!一大碗一大碗的苦水往嘴里灌,一大把一大把药住肚里吞,那滋味儿要多难受有多难受。说是青岛有此高手,又能高到哪去呢?不信他是土地老爷的外孙,是个神孩儿,不信天上真的有条龙,能伸出个鸟来!
  但他还是去了青岛,他架不住家人和单位同志们的劝说。大家劝他:“不要把问题看那么死,天下事就是这样,一物降一物,盐卤降豆腐。说不定人家就有药能治你的病。再说青岛也不算太远,你就权当去散散心吧。”高宗藩苦笑笑说:“看来只好是管他有枣无枣,去打一竿子了。”
  高宗藩抱着试试瞧的心情,踏进了这位老中医的门槛。
  老先生看了高宗藩递过去的一大沓子病历,又耐心地听高宗藩讲了自己的病情。把瘦骨嶙峋而且留着长长指甲的手指搭在高宗藩的脉门上,眯起眼来试了良久,才慢慢睁开眼,说了一句高宗藩意想不到的话:“你没病。”
  “没病?”高宗藩想,“那怎么这样难受,难道俺有意瞎折腾?”他张了张嘴,但话到唇边,终于没说出来。他知道自己,自从得病以来脾气坏多了。过去人人都夸他谦虚和气,自从得了病,心里无来由地烦躁,许多人都说他像变了一个人。可是今天是到人家这里来看病的呀,管他怎么说,听着就是了。
  老先生看出高宗藩的心思来了,他更加慢条斯理地说:“你现在心里很烦是不?”高宗藩毫不掩饰地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老先生接着说,“你的体质很好,年龄也不算大,照理是不该有这些症状的。能告诉我,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吗?”
  “走资派!”高宗藩心想,大概他也要来“左派”医生们那一套了,就没好气地说。
  “这就更对了。”老先生如他乡遇故知似的一把抓住高宗藩的手说,“最近我遇到十几个像你这样的病例了,这样吧,下了班我们细谈谈。你住在哪里,晚上我去找你。”说完就去接待下一个排队的病人,高宗藩在一张空白处方纸上留下“东方红旅社107房间”几个字,就退了出来。
  第二节
  这天晚上,老中医先生如时践约,高宗藩一见如故,两人一谈谈了大半夜。
  原来这位老先生在医院一直被当作“反动的学术权威”挨斗、受管制的,最近才“解放”出来。他得知高宗藩是个当权派,身体被斗成这个样子,不由得惺惺相惜。他告诉高宗藩,据他所知全国各地被斗垮整死的老同志很多很多,能活下来就算命大的了。但一个革命者,绝不能单单为了活下来。只要活一天,还得为革命工作多作贡献。因此身体很重要,它是革命的本钱。
  他还告诉高宗藩,像这样的老同志,他已治好几个了。这下高宗藩来了兴趣,就问:“你是怎么治的呢?”
  老先生笑了,说:“其实他们都是自己治的。”
  “自己治的?”高宗藩问。
  “是的,”老先生说,“我只不过告诉他们一个法子,就是叫”体疗“”。他见高宗藩不明白,又补充说:“就是叫他们练拳。”
  提到练拳,高宗藩更加来了精神。他练了几十年的拳,教过几个青年练拳。可是文化大革命以来,造反派说他练拳是“抱着四旧的僵尸不放”,教拳是训练武斗打手。所以,这几年他一直不敢练了。今天听人一提“拳”字,心里不由得痒痒的,就说:“拳,我练过,但现在这样的身体怕是练不动了。”
  “练不动其它拳,可以练太极拳嘛!”老先生继续说下去,“尤其是太极拳,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较好的健身和医疗价值。”
  高宗藩在武术馆时学过许多拳种,也学过太极拳。那时年轻好胜喜欢赌狠斗勇,对太极拳不感兴趣,所以对太极拳的理论知道甚少,就耐下心来,听老先生慢慢地叙说。
  老先生说:“根据许多生理学家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太极拳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正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好方法。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运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加强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消除了体内淤血。此外对人体骨胳、肌肉及关节活动,对体内物质代谢,对消化系统的良态运转都有很大的影响。”
  老先生见高宗藩听得很认真就说:“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一时也讲不清,你要是能练一练,对你的病会有很大好处的。如果有兴趣,以后慢慢再讨论吧!”
  “只是,”高宗藩面有难色地说,“我一练拳,造反派就来话题了。”
  “这你就不要怕啦。”老先生说,“过去历代统治阶级都宣扬唯心主义,胡说太极拳是什么神仙传授的。他们散布的这种神秘玄虚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太极拳也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受到重视哩!前几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胡志明主席身体不好,毛主席、党中央还派了武术家王子平专门去教他练太极拳。”
  “我原来学太极时不太认真,现在早忘得一干二净了。”高宗藩无奈地叹了口气。
  老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崭新的小册子说:“国家体委武术运动司为了适应广大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1956年从调查研究入手,把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按照内容简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要求,编了一套《简化太极拳》,1958年又对原有太极拳和推手的技术部分增补了过渡动作的图解和文字解说。同时对太极剑也进行了初步改编工作。1962年人民出版社又把它编成《太极拳运动》出版了。”他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情况后,才把手里的书递给高宗藩。
  高宗藩拿到手一看,正是一本《太极拳运动》,如获至宝。他边说“谢谢”边掏出钱来递给老先生。老先生笑笑说:“我知道这本书在新华书店只要一露面,马上就被卖光。特意买了几十本,专门留着赠外地来看病的老同志,绝不收钱的,钱算什么?我一个反动学术权威,还缺钱么,只要老同志们都能尽快地恢复健康,我愿足矣!”说着,眼中闪出晶莹的泪光。高宗藩紧紧拉住他的手久久无语。
  高宗藩回到郯城了。他是空手回来的,一片药也没带回来;他又是满载而归的,他带着康复的希望,带着老中医厚重的感情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老先生的话在他耳畔久久回响:西方人当初并不认识太极拳,看了它的运动方式后,称它为“圆运动”。后来学了、练了,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了,便预言,中国的太极拳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打开宇宙大门及生命之谜的金钥匙。
  作为一个中国人,继承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当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能以之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呢?何况还有多少工作要做啊!高宗藩想到这些,一定要把太极拳练好的决心下定了。
  好在他练过拳,在国术馆也学过老架子杨式太极,套路虽忘了,什么“野马分鬃”、“白鹤晾翅”等单式子,还是心里有个七大八的。加上老先生送的这本书,学起来比较顺手。但是由于过去练的是外家拳,与太极拳的劲路不一样,乍吃馒头三口生,拉出的架子怎么也不圆活,充其量不过算是“太极操”罢了。更难的是,拳脚这玩艺是掺不得一点儿假的。常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高宗藩几年不练,连耐力也下降了。过去打少林拳,一个“童子拜观音”,一条腿曲作九十度,另一条腿盘放在上面,能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现在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单鞭下式”等动作都累得他满头大汗。
  面对这些困难,高宗藩没有气馁。他要活下去,他要恢复健康。要重新有一个能继续为党做大量工作的强健体魄,他就得练,就得吃常人吃不了的苦。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谁叫咱是共产党员呢!”
  两年后,高宗藩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于是有人来打听了。他们想知道高宗藩用什么方法治好的病。高宗藩毫不隐瞒地说:“你要想健康,就练太极拳,这比吃药打针管乎多了。”
  食品公司的副经理杨朝生手里也有《太极拳运动》这本书,但是他没有武术基础,照葫芦画瓢学起来有很大困难,就来找高宗藩。而且还约了几个青年一起,要认高宗藩做老师,向他学拳。
  起先高宗藩不肯,他知道文革中社会上对练拳的人是怎么看待的。也听说过,外地不少拳师被批、被打、被整死的事。所以他心有余悸,不敢教拳。可是又实在拗不过杨朝生等人的面子,因为他们之间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
  为此,高宗藩和他们说清楚了:只教拳,不拜师。练拳只能用于健身,不准用于打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