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郯武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郯武师-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学毕,七十六岁,患高血压、冠心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后因脑血栓住院两次,一次就是五十多天,医生建议他进行理疗。他不懂什么叫理疗,医生说就是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之类,他就由家人用车推了七八里路,到高宗藩家找高老师学拳。当时张学毕连说话都含混不清,两手更是抬不起来,也蹲不下去。高老师说,我讲和做动作,只要你能听明白看懂就行。一个二十四式太极的起势张学毕就学了十天,两个多月才学完。
  他坚持练了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身体便越来越好。他所在的庄上,许多老人都向他学。他在前龙门教四十多人,还买了收录机,现在七十九岁人了,还能用自行车带着老伴去赶集。
  像何浩一、韩松岑、刘辉、杜学华、杨金龙等热心辅导推广太极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负责东栗子园点的寇相和,负责县粮食局点的程之珍、刘永信,负责青年公园点的刘宜春,负责郯子公园点的高桂山,负责计生委点的丁念华,负责水利局点的丁昌远,负责干修所点的吴连梅,负责教委点的于启龙,负责纸板厂点的李德光,负责郯城一中点的丁尚朴,负责师范点的王立刚等,谁没有一番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因为有这些同志默默无闻地拼搏着、奉献着,所以郯城的太极拳健身运动才如此热火朝天,如此蓬勃发展。
  第七节
  英雄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可以造就英雄。
  但是,历史虽不是英雄创造的,却离不开英雄。没有英雄的历史,不是历史的英雄,倒是历史的苍白、历史的无能。反之,英雄辈出的历史,是历史的骄傲,是骄傲的历史。
  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如此迅猛,如此波澜壮阔,当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没有高宗藩及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努力,没有他们的献身精神,郯城的全民健身运动就不会像今天这样。
  当然,如果没有郯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没有郯城县体委和县老年体协的帮助,没有郯城县太极拳协会的努力,没有郯城县各行各业的赞助,一句话,没有郯城人民的拥护,高宗藩即便是太极拳大洋中之蛟龙,也搅不了几缸水;是太极拳山上下来的猛虎,也威不了几座山。
  高宗藩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普及太极拳运动初期,时任县委书记的张敬涛,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关心。每当省、地区来人参观或检查体育运动,他都让高宗藩陪着,并介绍郯城县普及推广太极拳的意义。宴席上,他总是亲自给高宗藩敬酒。县里办太极棍学习班时,他一天两次到现场学习、指导。县委副书记主仕臻主动学习太极拳。春节时,夫妻俩亲自到高宗藩家拜年。常务副县长杨玉金在县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钱来支持太极拳协会。在普及太极拳运动中,身先士卒的县处级领导还有:县纪委书记刘子和,副县长王树恒,原人大主任田庆淮,原政协主席刘文荣,原组织部长王学庆,原人大副主任杜全利、王翠兰、韩治山、杜成德、张怀德、孙文杰等。
  为了普及太极拳运动,郯城县许多单位及乡镇都伸出了援助的手——
  一九九五年,高宗藩、何浩一、张从玲、毕秋生去济南参加国家举办的第一批太极推手学习班,郯城邮电局、港上乡、红花乡、胜利乡等马上赞助资金,保证了学习人员的正常开支。
  一九九六年,高宗藩、周庭启、杜学华、张从玲、毕秋生、刘辉、何浩一、刘全伟、陈焕祥、秘登平接到临沂地区通知,让他们去学习太极养生掌和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家高兴之余,又为钱所担忧。化肥厂、供电局、邮电局闻讯后,慷慨解囊,使参加学习的同志深受感动。
  一九九九年,为迎接澳门回归和庆祝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太极拳协会准备组织八百人的表演活动,纸板厂、供电局、农行、水利局、建行、工商行、人财保险公司、物价局、计生委、机关党委、新村乡又纷纷赞助。因为有雄厚的资金保证,这次欢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
  如果把高宗藩和太极拳爱好者比作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杠杆,那么,郯城的上上下下,尤其是郯城县体委,老年体协和太极拳协会则是道道地地名副其实的支点。由于有了这牢固的支点,再加上强壮的杠杆运动,所以才有了郯城全民健身运动的今天。
  一九八六年,郯城县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原郯城县政协主席赵明亮任主席,高宗藩任副主席。当时,一九八五年下来一大批老干部,赵明亮让高宗藩教太极拳,每年春秋两季各办一期,每期五十至六十人,这给后来推广太极拳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一九八九年一月,郯城太极拳协会成立。协会成员开始仅七人,后来发展到二十九人,正式会员六百余人,非正式会员二千五百余人。经县体委批准,仅县直单位就成立了十六个太极拳辅导站。另外,红花、港上、新村、花园、码头、褚墩、高峰头等十九个乡镇都成立了太极拳分会,而全县仅有二十二个乡镇,大多数乡镇都有了分会。
  由省体委颁发证件的教练员有:毕秋生,一级;刘全伟,一级;秘登平,一级;杜学华,一级;张从玲,一级;刘辉,二级;徐继春,二级;王立刚,二级;杨金龙,二级;何浩一,二级。
  十多年来,高宗藩及太极拳的爱好者们,在县体委、县老年体协、县太极拳协会的支持下,曾执教了各种太极拳、剑、棍、掌、推手培训班百余期,培训学员累计数千人次。高宗藩本人自办学习班数十次,培养太极拳爱好者数百人。他先后数十次深入城乡有关单位,检查、辅导开展太极拳活动。连续十九届,具体组织实施了一年一度的长寿杯太极拳比赛运动会。每年,高宗藩和太极拳协会的会员们还组织开展县城驻地的太极拳团体循环红旗赛和节假日庆祝表演活动。
  十余年来,高宗藩及其弟子们,代表郯城县的父老乡亲,南征北战,数次参加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比赛,硕果累累——
  一九八七年,高宗藩、何浩一一行五人,代表临沂地区,参加在泰安举办的山东省第一届太极拳比赛大会。代表队获集体一等奖,高宗藩本人获个人一等奖,为全区争得了荣誉。
  一九八九年,何浩一、刘宜春、周建民、丁昌远、陆绍英、黄丽荣等人受高宗藩之托代表临沂地区再次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太极拳比赛,这次又夺得团体第二名。
  一九九一年,高宗藩委托何浩一、陆绍英、丁昌远、刘宜春、周建民、黄丽荣第三次代表临沂地区去济南参加省太极拳比赛,获得团体第四名。
  一九九二年十月,临沂地区在郯城举行第二届老年人太极拳比赛,高宗藩执教的郯城老年太极拳队荣获团体第一,何浩一获个人第一名。
  一九九三年,在省农民运动会上,高宗藩带领许继春、陈焕祥等人第四次代表临沂地区参赛,他们表演的是四十二式太极拳。许继春获第六名,陈焕祥获第八名。
  一九九四年,临沂地区举办全区太极拳表演赛,郯城代表队由何浩一、张从玲、陆绍英、丁昌远、黄丽荣、周建民等人组成,高宗藩是副总裁判。经过激烈的角逐,郯城代表队和临沂运输公司代表队并列夺得第一名。
  一九九八年,在沂南举办地区太极拳表演赛,王玉英、葛兴仁、刘宜春、何浩一、苏成敏代表郯城太极拳协会参赛,获得团体第三名,何浩一获得武当太极剑第一名。
  一九九八年,北京体育馆举办国际太极掌表演赛,参加的国家有十三个,参赛的团队七十八个,秘登平、杜学华、刘辉、张从玲、程艳等人,高宗藩亲自带队,代表山东省参赛。他们表演的是二路养生太极掌,一举夺得团体第五名,为山东省人民争了光。
  接着,刘辉、李爱萍又从北京赶赴河南陈家沟参赛,刘辉表演的陈式太极拳,获得银牌。这次比赛是在太极拳的发源地,参赛的有八个国家,运动员一千多人。
  郯城太极拳协会将组队参加河南温县陈家沟举办的太极拳年会。日前,他们正在厉马秣兵,刻苦锻炼,争取在明年会上再创辉煌……
  高宗藩及其太极拳协会,精心辅导的一大批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们,不但“练”出了成绩,“练”跑了疾病,“练”来了健康,而且“练”红了思想。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骨干带头作用。他们中年轻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当了企业“老总”,有的是私营老板,有的人了党,有的成为群众体育的积极分子,有的当上了太极拳辅导站、活动点的负责人,更多的则是以高宗藩为榜样,为推广太极拳,造福于人民而积极无私地奉献着。
  高宗藩同志所致力的太极拳运动,不仅使广大中老年人增强了体质,延缓了衰老,重新焕发了青春,而且影响和带动一大批青年同志参于太极拳活动。这已成为郯城县最富特色的群众体育项目之一,为推动郯城的体育事业,为郯城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暮年建功业,余辉映“古郯”。
  高宗藩不愧是“古郯”的一代武师。
  尾声
  闻鸡起舞。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没有运动的生命,不是健康的生命;没有威武的民族,难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正因为如此,高宗藩和郯城县成百上千的太极拳爱好者们,不论寒来暑往,不管星转斗移,他们总是坚持锻炼着。
  与其说普及推广的是太极拳,倒不如说他们推出的是一种“太极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会发现,它反映出中华儿女的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执着精神;反映出中华儿女那种严于律己,舍己为人,不偏不倚的公正品德;反映出中华民族的那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击大的聪明智慧;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那种不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