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中山国王立即宣布,册封阴简为王后。中山国也就堂堂正正地摆脱了赵国的纠缠。
阴简开始整日愁眉苦脸,还与中山国王哭闹撒娇了一番,说要陪着中山国王一辈子。正在优虑担惊之时,听说是司马熹的妙计救了她,心里是既惭愧又高兴。心想,当初真不该在国王面前说司马熹的不是。
自从那件事以后,阴简对司马熹是感恩戴德,再也不说司马熹的坏话了。
而司马熹也自然摆脱了政治上的困境。
移花接木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两位大臣季辛与爱骞一直相互仇恨,矛盾很深,朝中大臣无人不知。刚好,司马熹与季辛新近产生了矛盾,司马熹一心想着要治一治季辛。于是,就暗中派人杀害了爰骞。事发后,中山国国君召集大臣们商议,问谁与爰骞有仇。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发话,因为当时季辛也在场。后来,中山国国君又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找大臣们问情况,最后,大家几乎异口同词,说季辛与爰骞一直互相仇视,在找到司马熹了解情况时,司马熹更是竭尽夸张之能事,说这两个人矛盾如何如何深,相互仇视到了什么程度。就这样,中山国国君断定,爰骞是季辛杀掉的,于是立即下令,将季辛斩首。司马熹巧妙地借国君之手,移花接木,除掉了自己的对手。
公孙衍在魏国任相时,与朝中大臣张寿结下了怨仇。这时,陈需又游说来到了魏国,一心想夺得公孙衍的相位。当他听说公孙衍在魏国有仇人时,顿时露出了狡黠的笑容。陈需用重金雇了一名刺客,让刺客暗杀了张寿。
事发后,朝野震惊。魏惠王为失去张寿这样一个大臣而痛惜不已。因早已知道公孙衍与张寿之间有仇隙,就断定是公孙衍杀了张寿。于是,下令处死了公孙衍。公孙衍连呼“冤枉”!但也无济于事。不久,陈需就顺顺当当地接替了公孙衍的相位。
巧拍马屁
楚宣王身边有一个名叫坛的男子,因其貌美色佳,深受楚王宠幸,常随楚王左右,令一般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谋士江乙对坛说:“你一无咫尺之功,二无骨肉之亲,却处尊位,受厚禄,全国百姓们见到你无不敛衽而拜,赞颂备至。这是为什么呢?”
坛说:“那是国王对我的抬举,不然,我是不可能享受那么大的荣誉的。”
江乙见坛倒是讲了实话,也就给他来了个推心置腹,说道:“人与人之间,如果以钱财来相互交往,那钱财尽了,关系也就断绝了;如果以姿色来相互交往,那么,人老珠黄、鲜花凋落之时,爱慕之心也就随之减退。所以,被国君宠幸的宫女,在还未离开国王的床席时,就常遭到冷落;被国王宠幸的男士,在还没有离开国王的轩车时,就常遭到遗弃。现在,你姿色未衰,表面上拥有权势,但却没有与国王建立起根本性的关系,一旦年老色衰,我为你担心啊!”
坛听了江乙的话后,如梦初醒,倒头便拜:“请先生给我指点迷津,小人将感恩不尽!”
江乙说:“你要想终生得到楚王的重用,就必须抓住机会,向楚王表达你以死相报、以死为殉的决心!”
坛连连称是。从此,将江乙的话当作了座右铭,时刻记在心上。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坛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官位,还只是楚王面前的一个装饰品。江乙见到坛后,对他说:“我给你出的计谋,至今未见效果。你若不用我的计谋,以后我再也不敢与你相见了。”
坛哭丧着脸说:“我一刻也没敢忘记先生的教诲,只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呀!”
有一天,楚宣王带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到云梦打猎。只见结驷干乘,旌旗蔽日,野火冲天。那些被惊吓了的、虎等野兽的嚎叫之声,犹如雷霆轰鸣。
正在这时,一只像牛而色青的发狂地奔跑着,一直跑到了楚王的车轮边,以为这里是个隐蔽藏身的地方。楚王见青自投罗网,举弓搭箭,一箭将那野兽射倒在地。只见那野兽四蹄乱踢,发出虎鸣雷霆般的哀叫。楚王见一发中的,急忙跳下车,用饰有牛尾的旗帜边打边遮青的头。那野兽不一会儿就不动弹了。楚王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痛快!今天的游猎太痛快了!”说着说着,楚王转而又伤感了起来:“唉!我万岁千秋之后(即死了以后),又有谁能与我共享此乐呢?”
那个名叫坛的宠臣在一旁听见了,顿时觉得机会来了,赶忙边哭边用膝盖走到楚王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小人入则与大王您几如同席,出则陪大王同乘游猎。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为大王您垫底。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
楚王一听,为之心动;这可真是一条无比忠诚的狗呀!于是,楚王把他大大夸奖了一番,回去后,又给这位名叫坛的宠臣另行授官,让他到安陵这个地方去做官。人们就称这位连姓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为“安陵君”。坛可谓拍楚王的马屁拍到了点子上。
北宋开宝三年,刘温叟做御史中丞。一天晚上,他在走过明德门时,发现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同几位侍卫一道登明德门城楼。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大跳。刘温叟心想:皇上怎么这个时候来登楼?按规定,皇上这个时候是不该来到此处的。于是,刘温叟让人传下命令:楼下行人照常通行。
第二天,赵匡胤问刘温叟为什么在他登楼时不下戒严令,反而下照常通行的命令?
刘温叟说:“君主不是在规定的时刻登楼,下边的人一定希望能得到皇上的恩赏。我之所以在你登楼时还吆喝着从楼下走过,是向众人表明,皇上是不会在规定登楼的时刻之外来登楼的。”
赵匡胤听了以后,夸赞刘温叟做得很对,还重重地赏了他五十金。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召画工周玄素进宫,令周玄素在大殿的壁上画一幅天下江山图。周玄素感到很为难,就说:“臣还没有遍游天下,不敢奉旨画图。惟望陛下画个草图,臣再加润饰。”
明太祖一听,觉得周玄素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当即濡毫挥笔,转眼间,一幅天下江山草图已画好,对周玄素说:“这下你该可以画了吧?”
周玄素被太祖的画技所惊叹,忙又进言道:“陛下落笔,江山已定,臣怎么可以随便改动?”
明太祖一听,得意地笑了起来,觉得自己画技果然不错,也就顺从了周玄素。周玄素呢,不仅巧妙地拍了一下明太祖的马屁,而且,也巧妙地躲过了一场不必要的麻烦。
坐山观虎斗
战国时,楚国大将昭奚恤在北方很有威名,深得军队和地方老百姓的拥戴。
消息传到了楚宣王身边,有一天,楚宣王问众大臣道:“我听说北方的人很害怕昭奚恤,果真如此吗?”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答。
这时,大臣行列中走出一个名叫江乙的人,对楚宣王说:“老虎求百兽而食,结果只抓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天帝让我为百兽大王。今天你若是吃了我,那是违背天命的。你如果认为我讲的话不可信,那我走在你前面,你随我后,看看哪一种野兽见了我不逃走?’老虎一听就答应了狐狸的要求,跟在狐狸后面去见众野兽去了。谁知众野兽一见到它们,就逃之夭夭。狐狸说:‘你瞧,它们见了我都很害怕,都吓得逃走了,我不是百兽之王又是什么?’老虎不知道百兽们是在害怕自己,而以为是真的害怕狐狸,所以也就把狐狸给放跑了。”江乙停了停又说:“现在,大王您领导下的楚国,方圆五千里,强兵数百万,而你将这些全部委托于昭奚恤,所以,北方人之畏惧昭奚恤,实际上是在害怕国王的军队呀!这就像百兽不是在畏惧狐狸而是畏惧老虎一样。”江乙这番话,也正是后世“狐假虎威”成语的出典处。
楚宣王听了江乙这番精辟的分析以后,心里才踏实了下来,从此,也开始对昭奚恤存有戒心了。
在楚宣王面前,为什么其他大臣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唯独江乙讲了一通“狐假虎威”的话呢?原来,江乙早已对昭奚恤深受楚宣王信任感到不满,就千方百计抓住一切机会在楚宣王面前进行挑拨。
经过几番努力,江乙发现效果不大,楚宣王没有对昭奚恤采取什么不利措施。江乙心里十分着急。
江乙忽然觉得光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扳不倒昭奚恤的,就想拉拢一帮人一道干。但又觉得国内不会有多少人跟他干,于是就动起了国外主意。江乙曾在魏国呆过,与一个名叫山阳君的人关系甚笃,江乙就想拉这个人一道干。尽管山阳君对楚国无点滴之功,江乙却硬是在楚宣王面前为他在楚国请封地,楚宣王最后竟然也同意了。
昭奚恤知道这是江乙的主意,就在楚宣王面前竭力表示反对。他对楚宣王说:“山阳君无功于楚,不当在楚国受封。”楚宣王也就停止了这一行动。
山阳君知道自己的好事硬是让昭奚恤给砸了,顿时对昭奚恤产生了无比憎恨。这一来,江乙终于找到了一个与昭奚恤为敌的人。
后来,山阳君果然通过各种途径在楚宣王面前讲昭奚恤的坏话,并扬言要杀了昭奚恤。
楚宣王将山阳君揭发昭奚恤不端行为一事也告诉了昭奚恤,想听听昭奚恤本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昭奚恤十分感叹地对楚宣王说:“我一心为国,唯王命是听。现在,一个魏国人也想来挑拨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我感到形势十分严峻。我并不是害怕魏国人,而是觉得朝廷中有些人在泄露国家的秘密,让外人来插手我国内政,这种人也太可恶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昭奚恤获罪的日子已不远了。望主君能明察。”
楚宣王听了后,也为之动容。他觉得昭奚恤讲得也有道理,就忙安慰他说:“寡人知道就是了,你又何必发愁呢?”
以后,江乙又常来在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