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b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史的b面-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个奸佞之辈。李逢吉手下有个门生李仲言,李仲言手下又有李渎之等8名死党,他们这些人相互勾结,朋比为奸,对外号称“八关十六子”,在他们执政期间,朝政一片混乱,朝野上下一片责怨之声,以致于闹出染织工人张韶与算命先生苏玄明借进宫献草之机持械打进清思殿的荒唐事件。由此可见宦官的参政给当时的朝政带来的是多么严重的恶果了。即使如此,因为宦官们能给敬宗带来快乐,所以事后查处责任者,敬宗对有关的35名把门宦官,也仅仅象征性地打了几板子了事。而宦官们越发尝到了投皇上所好之后从皇上那里得到的信赖和由此得到的甜头了。收到这么大的效益,而宦官们运用起来却并不怎么费事,可以说他们随时随地就可以“取之于君,用之于君”,不花代价而受益无穷,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对于此道的实行及奏效,宦官本人都感到非常满意,仇士良到了晚年就要退休的时候曾这样对他的弟子传授秘诀,他说:“我们侍候皇上的办法就是千万不能让皇上闲着,皇上一闲下来势必要看书问政,接待儒臣,其结果就会采纳儒臣的建议,把心思放在政事上,也就不再追求吃喝玩乐了。皇上不喜欢声色犬马玩乐,我们
这些就派不上用场,也就失去皇上的宠信了。失去皇上的宠信,我们在朝中说话还会算数吗?为你们的前程考虑,我告诉你们,你们一定要尽一切办法弄到钱财,以备皇上使用。只要你整天把皇上拴在声色犬马上,叫他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极尽人间的享受,不让皇上有一点空闲,这样皇上就不会留心读书,对朝中的政事也就懒得过问了。皇上不管,凡事就全靠我们。这样,那宠信、权力还能跑到哪里去!”这就是仇士良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投皇帝所好的底牌,就是凭这一点,这个别无所长、别无所能的老宦官竟在大唐皇宫中作威作福、为所欲为了二十多年。他不但历侍数帝而不倒,并且权力越来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这真是奇中自有不奇之理。
这种抓住皇帝弱点,投其所好,献媚讨好的做法,一经仇士良总结,后世宦官运用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明代魏忠贤就是演绎仇氏招术的专家之一。为了讨明熹宗的欢心,他常常引诱皇帝与戏子、歌伎厮混,纵狗策马,射箭打猎,让皇帝不得空闲,而却把国事抛在一边。比如他教唆皇帝选粗大宦官300人,手拿黄色龙旗,列队在左,又选宫女300人,手持凤旗,列队在右,大搞内操演练,效仿当年吴王宫中练兵之法。谁都知道,宦官是被阉男子,割除男根,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因此,宦官不仅体态上发生变形,不男不女,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迈小碎步,声音尖哑,显得易老,40岁太监看上去犹如60岁老人,而且大多体胖无力。所以300名宦官手舞三角黄龙旗,阵势很大,却缺少男子铁军的阳刚气势。而300个宫女更是弱不禁风,手执六角红凤旗,穿插往来宦官队列之间,飘飘摇摇,还不时引逗出妖媚的欢乐之声。因此这种宫内操练,显得不伦不类,只是取笑胡闹而已。可熹宗皇帝却觉得很是有趣,常常亲临场阵,摇旗指挥演练,皇帝的喜好,使魏忠贤更加胆大,后来竟然以练兵戍卫为名,把内操队伍扩大到上万人,滑稽之极,吴王莫比。因此时人写诗讽刺说“春晴殿阁鼓声高,宣召中宫御内操。不似吴王军令肃,美人欢笑拥旌旄。”又云“天子宫中肆六韬,红妆小队舞蛮刀。一闻炮火心惊战,昨日言官谏内操。”当天启皇帝在操练声中乐而忘返的时候,魏忠贤浑水摸鱼,乘机大力排斥打击在朝的东林党人,把韩扩、赵南星、高攀龙、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先后革职斥逐,还不遗余力地迫害南方知识界领袖,造成震惊朝野的“五人喋血案”。与此同时,他处处安插私党,扩大自己势力,围绕在他周围的竟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
”、“四十孙”之多。魏忠贤在镇压了一大批在朝的反对派之后,更加趾高气扬,也更加专权和腐化,他的私党对他也极尽阿谀吹捧之能事。至明熹宗天启六年,浙江巡抚潘汝祯在西湖首创为魏忠贤建生祠以示“尊崇”,从此,全国各地寡廉鲜耻的官吏争相仿效,魏忠贤生祠差不多遍布天下。事情做到这一步,中国历史上的宦官其势重、其意得,真可以说是达到极致了。
由上面仇士良和魏忠贤两个例子看,宦官投皇帝所好的关键在于摸清皇帝脉搏,弄清皇帝心理,在明白了皇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之后,便对症下药,投合其意。如果能哄得皇帝老儿高兴,宠信、权力和好处便都会不求自来。仇士良是很明了这个秘密的,魏忠贤也效尤仇士良并如法炮制,两人各显手段又各有千秋,虽然身处时代不同,但他们得意和受宠的程度却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邀宠的诀窍:2。小忠小信

由前述可见,宦官们研修好皇帝需求心理学,从而使用“投其所好”之手段,就会大获其利。但如果宦官遇上一个生性精明而又欲励精图治的皇帝,仅靠献媚求宠就不一定灵验了。每当此时,宦官们改用小忠小信手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小忠小信”是从小事做起,既显其忠诚,又掩其大奸或大恶。不信你想想看,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帝王,一旦登上君位,统御四海,什么成为最重要的问题?那不用说是用人。所用之人是否忠信可靠,这是帝王君主所要关心的。而宦官们恰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皇帝欲得忠良的迫切心情,随时随地献上些小忠小信,以赢得皇帝的重视,进而取得其信赖。感情拉近之后,再利用机会以售其奸就不困难了。
比如明代三大宦官之一的王振就深通此道。他曾在东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9岁太子继位为英宗,王振便想通过控制年幼的皇帝来专权摄政,为所欲为。凭着曾侍从太子的特殊身份,他暗地里不断教唆皇帝如何摆威风,如何显示自己的英明,一步步加紧对英宗的引导和控制。但在当时,英宗处于富有政治才干的张太后管教之下,又有“三杨”辅政,因而为了不引起太后疑心,王振处处小心翼翼,他做司礼太监,每次到内阁传旨,都假模假样地装做不敢进去。当“三杨”请他进去,请他落坐时,他才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坐下。王振就是用这种谦卑谨慎的态度出现在朝中当事大臣面前,其实他内心里却并不这么想。在张太后和“三杨”面前装出的谦卑和胆怯是为了躲过他们的监视和关注,而另一方面,他还要在英宗身上下功夫。因为当时英宗年纪很小,他对英宗需要首先建立起正直的威严感。有一次,王振见小皇帝英宗在院子里和小太监一起打球,王振灵机一动,认为自己制造形象的好机会到了。第二天一早,英宗进入内阁,“三杨”和各位大臣刚刚就座,准备议事的时候,王振诚慌诚恐地走了进来,双膝下跪奏道,“启禀太后,奴才有一句话要说。过去先皇帝为打球几乎误了天下,陛下现今又跟先帝一样,特别喜欢玩球。陛下现在年纪还小,理应严加管教,如不管教,任他个人随便自由下去,那江山社稷可如何是好?”这英宗皇帝毕竟年纪太小,还没见过这样的阵势,经王振这么一说,竟羞愧得脸色通红,头也不敢抬起了。王振这话明着是说给太后听的,同时其中既有震慑小皇帝的想法,又有在大臣中间建立威信的愿望。张太后听了这话以后只是瞥了英宗一眼,没有开口,在场的“三杨”却大发感叹,他们说,“陛下年纪小打打球也没什么,只是没想到宦官中居然还有这样忠贞而且有见识之人,真是可喜可贺!”不用多做分析,王振的这个举动不过是一次略表忠诚之心的小小表演,通过这个表演,他既在朝中大臣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忠诚形象,又在小皇帝心目中造成了威严印象,而且给张太后的感觉也会是:把英宗交给这么个宦官服侍是可以放心的。真是一石三鸟,王振此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般说来,人的思维判断往往受早期获得的印象与经验的制约,所谓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既有了这个先入之见,事后出现的另一个同类印象又会加强人的最初印象,强化这种先入之见。宦官们正是利用这种先入之见的道理,不断用小忠小信,伪装自己,掩人耳目,使人由他的一好二好,得出他所企盼的三好四好,最终获得个不错印象,赢得大家一致信任。比如明代汪直就是这样获得宪宗宠信的。成化十二年(1476)七月,京师日食,人们以为这是天帝示警人间之兆,因此民间传说京城有一个金睛长尾怪兽,状如狐狸,出入行走有黑气萦绕,能破窗入室,所到之处人即昏迷,轻者残废,重者死亡。这个消息一传出,弄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惊乱不已。这宪宗原本是个企图有所作为的皇帝,对此类神鬼之事十分厌恶,便派汪直乔装打扮,装成一般百姓,身边带上两个随从,秘密出宫去访察民情、查证神鬼之事。汪直听到皇上吩咐,马上应命而去。汪直感到这是皇帝让自己干的第一件事,务必认真仔细,这是向宪宗表示忠心的一次极好机会。汪直很快把访察的结果仔仔细细向宪宗做了汇报,证明所谓神鬼作祟完全是子虚乌有。宪宗听了这个报告,对汪直十分满意。到第二年,宪宗便任命汪直做锦衣卫提督,带领百余个将校,在灵济宫旁建立西厂,以监察民情。这个消息一宣布,汪直马上意识到,这是他去年访察民情的结果,第一次忠诚已经有了收获,而且这次担任锦衣卫提督,更为自己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于是他暗自思忖,一定要处处留心,事事在意,以便再显身手,也再为靠近皇帝创造一个条件。
对于有思想准备的汪直来说,机会总是要来的。有一天,有报告说,南京镇监覃力朋进京给皇帝进贡归来,用上百艘大船装载私盐,沿途勒索州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