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1978-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办什么事,就没有办不成的。

而王小明认识他也是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当时天上人间举行一个慈善拍卖,一件市面上只几万元的清代瓷器,王小明一张口就是二百万,这让正好坐在他旁边的严森对他刮目相看,两人在接下来的酒会上很快就熟络起来,而且因为改革的话题,两人很快就成了相交莫逆的。

中国改革始于***时代终结。。正象所有高度集权的国家机器一样,在凭借强大的资源和动员能力,经历了五埂年代短暂的经济高速增长后,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弊端逐渐裸露出来。一方面,高度集中的资源动员能力,其效率取决于民心的凝聚力和民众的奉献精神,但民众的这种“心醉神迷”状态列宁语是不可持续的,只能奏效于一时。

随著权力的集中运用而来的。是权力本身的腐化以及民心的逐渐冷却涣散,经济运行陷入不可救药的低效率中,短缺型经济由此而生。另一方面,这种高度集中的平均主义运转模式,由于缺乏阶级分化,阻塞了社会分工分工不仅仅是生产技术上的,更是社会角色上的。只有分工到位,角色齐备,社会效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经济活动的增值效率很低,以至于当资源动员的力量运用到一个极限后,经济增长就后继乏力,经济发展的引擎熄火,再也找不到新的推动力。于是国困民穷,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远。

再加上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想要走出困境,那就。必须改革。而身为总设计师的小*平同志在结合人类发展的历史教训之后,天才般的为中国找到了一个改革之路。但是总设计的改革一开始也不是很清晰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发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到了前几年,他在南巡讲话之后,改革的思路终于清晰明了,并且大成圆满。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从一开始的修炼,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砺之后,终于大功告成。

而改革的思想一旦清晰,那执行起来就不会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而且就算是接下来的掌权者,也不可能再去逆转,只能在总设计师的思想上进行有限的调整和修正。

如果说王小明的二百万只是赢得严森的好感。的话,那他的这套关于改革的言论就让严森对他肃然起敬。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在出乎他意料。何况王小明看起来非常年轻,严森本来对于自己的年龄就非常得意,他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了中央机关工作。由于他的文凭高,能力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顺风顺水。他从最基层的办事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短短十年时间不到,就已经成了副厅级的国务院办公厅高级秘书,现在正式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专职秘书。虽然国家领导人的秘书不止一个,专职秘书也各有分工,但是严森却是专为领导润笔的文字秘书,也是最得领导信用的那种秘书。

虽然他对自己。的前程和目前的职位非常满意,在心里同时也经常暗自得意。如果不出意外,再过几年,自己一旦外放,就能成为一方大员,以后再回中央,那就是真正的中央领导,搞不好,几十年之后,党中央也要团结在自己周围呢?但是现在看到王小明,他才觉得幸好此人没有进入政界,只是作为一名企业家,就算他的企业发展得更大,作为也相当有限。严森不怀疑,自己确实对王小明有了一丝的嫉妒,

“小明,你对改革的理解之深让我惊讶不已,现在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你们这些企业家好啊,一出手动辄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哪像我们,虽然也能出入这样的场合,可一旦我们的职位发生变化,也许这里就会成为不可进入的禁地。”严森感慨道。

“是啊,经济先行,政治缓行确实是总设计师定来的既定方针。”王小明说到,他在后世的时候虽然也像大多数网络上的愤青那样,对所有的事情都看不惯,对所有的经济政策进行讽刺和讥笑,但是重生后,他结合自己现在的经历和身份,再来考虑改革开放政策,他才体会到,改革并不是表面上所讲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教科书里说的那样,甚至连很多国家领导人在电视和会议、文件里说的也都是违心之语,中国的很多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政治缓行?小明,我可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的,中央有什么政策和决议我可是最先知道的人之一,这政治改革我可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起。”严森讶道,他身为国家级领导人的专职秘书,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中央的各种文件和精神,可是从来没有在哪一份文件里提到了要对政治进行改革,难道王小明说的是反**斗争?这可是从建国甚至是建党开始时就有的。

“严秘书,其实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在产权形式上,以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在财富分配上,以阶级分化取代平均主义;以资字头体制取代社字头体制,这是中国在历经几十年狂乱、迷惘和碰壁的痛苦后,在血与泪的洗礼中,重新找出的唯一可行之路。其中,除了经济改革的第一层含义外,其它三层在今天都还只宜做不宜说。但只要承认了第一点,后面…就是逻辑的必然。这四者四位一体,不可分割。不能设想,现实中能够运转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或平均主义的市场经济!”

“打住打住,小明啊,我们虽然认识的时间不久,但是却好像知己一样,我可得提醒你,你说话可得注意点噢,要是被人扣上一个反**的帽子,想要摘下来那就难啰。”严森没想到王小明竟然这么敢说,当着自己的面竟然说出中国的体制改革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要是被有心人听去了,告他一个言论反**,那王小明的麻烦可就大了。

“严秘书,我相信其实我说的你也清楚,只是这样的话不会出现在任何的文件里。其实你也知道,只要第一步开始实施,那后面的就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发生。”王小明说道。

既然要从公有制中化生出私有制经济,财富分配的倾斜和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要变平均主义为阶级社会,贫富分化也是必然的。就像现在的王小明那样,大量的财富就集中到了他和大可公司的高层口供里。

在中国这种整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这种转型和分化,必然要有部分人承担牺牲,为全社会理顺结构、轻装前进承受痛苦。如果还象原来那样,将所有人绑在一起,就只能重复过去平均主义的老路。这可能符合许多人一时的愿望,但对于全社会来说,这只是饮鸠止渴的慢性自杀。因此,转型期分娩的一时痛苦是难免的,是为新生命诞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也让王小明理解了前世的时候,为什么随著改革深入,大多数人会开始感觉痛苦,对改革产生怨恨。如果是少数人付出代价,大多数人受益,由于总量限制,阶级分化和私营经济仍然不可能孕育出来,社会分工仍然受到阻碍,经济增长仍然不可能获得必要动力,社会仍然只能在原有轨道上运行。因此,经济转轨是今天中国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只有忍痛挨过去,才可能分娩出全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前世的时候王小明就是那感觉痛苦的大多数人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的利益不可避免的要被侵犯,而很多事情,哪怕是当时的国家主席,他也不会敢说的啊。

PS:这个问题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过我自己,改革到底是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越来越低,原来这就是我们必需要付出的代价!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二号人物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二号人物

理想主义之所以被称为乌托邦,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始终停留在理想境界,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确实,改革在初期曾经呈现出人人受益的可喜局面,但那只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偶然结果,是经济在长期压抑后的短暂爆发,其过程不可复制。这样的好事不会天天有,历史的曲线已开始向下弯曲,中国必须咬牙挺过波谷期的阵痛。

这就是一个上了手术台的孕妇,如果你不想胎死腹中的话,那就必须经受分娩时那痛不欲生的疼痛,否则就不可能顺利产下新的生命。

当然痛苦只是暂时的,转轨完成后,社会关注的重点又会回到“公平”上来。在转轨过程中,一方面必须保证转型不被逆转;另一方面,必须考虑牺牲者的承受能力和感受,尽可能减轻阵痛强度,防止分化,走向极端。为此,可以根据情况,暂缓或暂停改革进程,有时甚至不妨先退一步,但根本的战略方向不能变。

就算是现在,虽然社会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只要不足以影响到改革的方向,那就只能暂时忍受。只有当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比如后世的三鹿奶粉。至于像那些豆腐渣工程、黑社会现象、保护伞等等一切都还能够暂时忍受的现象,那就没必要通过改革政治来彻底改变。最多也就是搞一个什么治理小组、治理办公室临时处理一下,在政治上,现阶段只能是先治本,只有当经济改革完成之后,政治的改革才会接踵而至。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总是如此艰难、如此漫长的内在奥秘!

外界曾指责中国改革步履。迟缓,犹豫不决,有时候还会走两步退一步。分析将此归因为没有政治改革配合,经济改革跛足难行。其实,此处倒不关政治体制事,这是从利益调整角度出发的考量。顾虑到大多数人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可能要承受的牺牲,顾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反应,改革不能不如履薄冰,缓缓而行。

反过来,如果此时启动政治改革,。在民主的制度环境下,这种迈向私有制经济和阶级社会的转型是根本不可能进行下去的。人口如此之多,家底如此之薄,即使平均分配到个人,每个人又能得几何?当民众明白自己将要到手的是什么时,难道他们还会投票赞成这种瓜分公有制的改革?何况还有俄罗斯的前车之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