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定,我别的没有,就是有毅力。”薇拉认真地说道。不然也不会从魔鬼训练基地出来。
**************************************
薇拉等到豆腐不老不嫩的时候,揭开了木板和纱布,豆腐终于成形了,用刀割成一块块儿的。
“我终于压出豆腐了。”薇拉满意的点点头道,她愣愣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方默南斜靠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懒洋洋地说道。“意外吧!你也能做出这么柔软的食物。”
“是啊!洁白、纯净、自然、柔软。”薇拉用手指戳戳自己做好的豆腐,非常的有弹性。
她这双刚强杀人的手,也能做出这么柔软的东西。
方默南食指轻叩着餐桌,意味深长地说道,“当普通的黄豆磨成豆浆,加入清水,过滤,煮沸,再加上石膏,神奇的变化就开始 。最后变成晶莹剔透的豆腐。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也很自然。用的是最自然的黄豆。最天然的清水,制成了最朴实、最无华的豆腐,而豆腐的可塑性很强。
豆腐的出现,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利用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华夏的厨师对豆腐了理解。更是带给世人惊喜。豆腐的无限的包容性给擅长烹饪的厨师,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或许可以说,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所有的这一些,让一粒黄豆得到了升华,这些乳白色的浆液,令人浮想联翩。
可以凉拌小葱豆腐。可以加热的麻婆豆腐,还有可以速冻成火锅佳品的冻豆腐,发酵制成神奇的毛豆腐。豆腐脑,熏制的豆腐干等等。”
“等等……豆腐能做这么多好吃的,为什么小姐,没有做过啊!”薇拉出言道。
“想吃啊!我可是一直在等着你做好的豆腐,中午咱们就吃豆腐宴。”方默南笑道。“不过我接下来的话,你也许听不懂。但我还是希望你听!等你中文水平提高后,可以回味一下。”
“哦!这样啊!”薇拉坐直了道,“小姐,你说。”
方默南说道,“豆腐是大自然赐予的食物,给人们产生了灵通天地的感觉,让身体可以很容易的吸收天地的精华,而没有多余的负担,品味着自然,让人的各种感官都清洗污秽与糟粕,浸染在纯粹的水、土、风、物之间,似乎让整个人都清了,都纯了,而那份心灵的喜悦更吸引人。
豆腐不如松露、松茸那么稀缺高贵,不如肉类食物那么香浓美味,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豆腐,自然健康,又有精神风骨。
这也许是为什么得道高僧、和尚禅师愿意以豆腐为他们的主食,也是因为,这是沟通天地神明的灵气的自然之物吧!”
“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 。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
爱上吃豆腐,是为了健康,也是爱上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是对一种清静生活的追求,也是希望人如豆腐一样,洁白,纯净,自然……”常久春文绉绉地说道,然后又摇头叹息道,“不过这些薇拉估计你不懂的。”
“哼!会中文了不起啊!”薇拉白了他一眼道,“总有一天我也会懂的,不就是顺其自然,心灵宁静嘛!”
“咦!”方默南和常久春两人相视一眼,“悟性很高嘛!”常久春也不吝啬夸赞道。
薇拉仰仰头,一副骄傲的样子,“其实更多的是在制作豆腐时的感悟,当真内心宁静。”
“行了,为了庆祝薇拉第一次压出豆腐,中午咱们吃豆腐宴。”方默南起身说道。
“那就有口福了。”常久春笑道。
“那天没有口福。”薇拉呛声道。
“好男不跟女斗!”常久春嘴里嘟囔道,不过声音小的薇拉听不见。
“说什么呢!肯定说的坏话。”薇拉怒瞪着他道。
“我还有事,你们忙吧!”常久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跟女人争执这么没品的事,他才不干呢!可是过一会儿他就被香味儿给勾搭回来了。
“呵呵……”方默南摇头失笑。
***********************
豆腐有着数不清的地方名特产品,可以烹制出不下万种的菜肴、小吃等食品。这是同豆腐及其制品具有广泛的可烹性分不开的。
豆腐的包容性很强,它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可以作多种烹调工艺加工,切成块、片或丁……或炖、或炸、……;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远胜燕窝”。
豆腐宴是传统红白喜事中的宴客礼仪用膳,随着素食文化的兴起,拓展的豆腐宴的外延。尤其是农家乐的兴起,豆腐宴大行其道。
火盆是旧时北方农村冬季取暖器具,隆冬时节。在其上放一沙锅,加以白菜、豆腐、五花熏肉等,则成火盆锅。
隆冬时节。大家围坐,热热闹闹的,象征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制作时以一主锅为主,放入五花熏肉、白菜、鲜豆腐、冻豆腐、炸豆腐等。其特点是以素为主,荤素搭配。油而不腻。
豆腐宴当然以豆腐为主了, 再好的豆腐,关键还在制作。方默南可是下了功夫了。
煎豆腐,其豆腐做得两面干黄,无丝毫卤汁,微微有些车螯的鲜味。而盘中却全无车螯或他物。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热灼。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咦!南南,这是做的蒋侍郎豆腐。”林老爷子看着方默南的手法说道。
“看出来了。”方默南挑眉道。
“嗯!你对吃可真是下功夫。”林老爷子宠溺地点头道。
方默南笑而不语,现在修为,做这些美食不在话下。
“王太守八宝豆腐!”林老爷子有道。“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箸。”
“吃起来又软又滑,专门给老人吃的。”林老爷子点头道。
“光是看馅料,就知道一定好吃了。”常久春咂舌道,“尤其是农场的食材,绝对的没得说。”
“香……”薇拉深吸一口气道。
“它们怎么称为蒋侍郎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常久春问道。
林老爷子细细讲解它们的出处,“这两道菜清代的大才子袁枚袁子才《随园轶事》中记载的……”
听了老爷子一番讲解,“这豆腐皇帝吃过的。”薇拉问道。
“嗯哼!康熙皇帝吃过的。”常久春点点头道。
“这个我知道,跟我们彼得沙皇同一个时期的。”薇拉说道。“两个都是雄才伟略,大气磅礴的君主,不过很可惜……”
“我来说吧!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驶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国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欧亚,傲视全球;康熙最终没能跨越封建体制,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辉煌,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并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对此,马克思情不自禁地发出史诗般的浩叹: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林老爷子平静地说道。
气氛有一点儿凝滞,现实残酷,令人刺耳,历史却改变不了什么,却能激励着后人。
“咱还是赶紧说豆腐吧!方医生这又做的什么?”常久春问道。
“菠菜豆腐羹。”方默南说道。
“这个传说,我听过,话说乾隆南巡,到江南海宁陈家,吃菠菜豆腐羹而欣赏其色味,欣然题名为‘红嘴绿鹦哥烧金箱白玉嵌’。”常久春拍手道,“我说的可对。”
第805章
常久春看了方默南的烹调手法,咂舌道,“好东西往往是狗皇帝吃出来的。难怪穷苦百姓总是要造反,想吃好吃的。”
“咦!看着我干嘛!我又没说错。”常久春耸耸肩道。
“对对!”林老爷子笑着道。“那次造反不是为了生存,活不下去了。”
话题一转,老爷子又道,“不过清朝著名的才子金圣叹临死时告诉儿子说:‘豆腐与菠菜同吃,有烧鹅滋味。’怕是一种无奈的旷达而已吧。”
“瞿秋白先生在狱中写下了临终遗言——《多余的话》,在这篇引起巨大争议的长文结尾,秋白先生写下了令人费解的一句话:‘华夏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一位职业革命家在生命的尽头突然想到了吃,不能不让人有所思、有所想。就算是吃吧,也有很多可想可写之物,但秋白先生偏偏写到了豆腐,此中或有深意?”方默南想起道。
“深意?当然人人爱吃豆腐喽!”常久春随口说道。
“噗嗤……”“我不笑,你说的对。”方默南举手俏皮地眨眨眼 道。
“阿久说的不错啊!豆腐可以说是吾国之国粹,五四一代的大作家周作人先生就对豆腐情有独钟,他是喜欢谈吃的,谈的最多的,还是豆腐。他常说,华夏人民爱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萝卜,一半是豆腐制品……又说: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渣,此外还有豆腐浆和豆面包,做起菜来各具风味,并不单调,如用豆腐店的出品做成十碗菜,一定是比沙锅居的全猪席要好得多的。”
“一块简单的豆腐,居然能做出这么多菜。”常久春不胜唏嘘道。
“功夫在其中。”林老爷子说道。他调侃道。“南南,你是不是像袁枚看齐啊!”
“袁枚是谁啊!”薇拉好奇地问道。
“袁枚是清代的著名文学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可是美食家必读之书。袁老爷子喜欢吃,好吃之外,也极好色。他妻妾成群,女弟子更多达五十余人,饮食男女,乃人之本性也。
所以现在很多人喜欢看袁枚,说,看人家。又好吃又好色,真好!简直直奔人生最高理想而去。”
“所以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方默南笑眯眯地说道。懒散地靠在椅背上,唇角挂着如常的笑意,神态悠闲慵懒。
说她吃货,她认,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