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作者:秋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悠哉人生 作者:秋味- 第9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妈支着下巴一脸艳羡道,“好羡慕人家是新三界哎!能考上大学多好!”
新三届即77、78、79级的大学生。即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三届大学生。主流社会对这一新三届寄予过很大的希望,人们都以为这三届大学生网罗了中国的人才,十年撒落到社会的才俊之士都集中到这三届里了。人们希望,这个既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经历过知识饥渴也解渴了的新三届能够把我们的社会带入到一个繁荣富足的境地;人们希望,这个新三届中能够为我们贡献出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师级学者。全社会都同意并进行制度安排,新三届理当是我们社会里的‘国家干部’,他们是我们的‘天之骄子’,这个新三届确实成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是幸运的,能考上大学的可真不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蹉跎了岁月。”方爸感慨道,“不过,大燕你知足吧!”
“对呀!对呀!新三界这样自嘲的形容自己是: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上山下乡吃尽苦,返城没有好工作;人到中年下了岗,苦难一个接一个。”方默南顺口溜道。
方爸和方妈都是从那个年月过来的,苦涩地笑道,“还真是调侃得让人捧腹,辛酸得让人落泪,真实得让人不可思议。”
“我很知足啊!只不过没有体会过大学生活而遗憾而已。”方妈笑道,她抓着方爸的手,另一只揉揉方默南的脑袋,眯起眼睛,微微一笑,感恩道,“与其他人相比,我很知足。”
同龄人一个个都是下岗的命运。
“老爸、老妈讲讲你们小时候的事呗!”方默南支着下巴小脑袋摇啊摇的,一脸好奇道。
“我们啊!就像是你刚才说的,十年运动刚开始时,我们新三届都是刚读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于那场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不要说理解,连一知半解也谈不上。”方爸陷入回忆道。
方妈附和道,“对啊!那个年月,隔三差五就要有一次大游行。现在已记不清被批斗的是些什么人了。只记得每次大游行,队伍前边都要有几个头上戴着高帽子、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牛鬼蛇神’。那时,我们这些小屁孩儿那里知道什么是‘牛鬼蛇神’,更不知道为什么要斗争那些人。但是,每次大游行,我们都要参加。游行时,县里的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几百个学生,每排两个人,要排出很长的队伍。学生队伍的后边,是当地的农民。那时农民都被发动起来了,积极性很高,谁不参加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就是反革命,反革命就是坏人。还有谁敢不参加呢?学生加上农民,游行的队伍排几里长,声势十分浩大。几百人喊口号时,更是壮观,尽管我们不知道那些口号的含义。”
“那时候是不是干什么都要背语录啊!”方默南好奇地问道。
“嗯!”方妈点点头道。“你姥爷不是县财政局的会计吗?有时候要下乡统计数据来着,一天干不完的话有时候就得住在村子里。那时候,一方面制度比较严,不允许向村里吃喝拿要;一方面公职人员比较自觉,不占村子里的便宜。你姥爷他们一行人还得自己做饭,所以每隔几天,我和你姥姥都要去给你姥爷送一次干粮。
那时,农村到处设哨卡,对过路的行人进行盘查。行人必须背出几段语录,否则,别想轻易离开。轻则把你赶回去,重则让所在大队来人领回去批判。
你姥姥大字不识一个,你姥爷就怕你姥姥背不出来,建议我们绕道走。
我记得有一次我么经常走的路,那时正值中秋时节,山上的景色宜人。那时,自然生态保护得还相当好,几近原始。山上有泉水,泉水又形成了一条条小溪,潺潺流水生动活泼。满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偶尔还飘来阵阵花香。我调皮地采来野花,编了个花环把玩儿。
我和你姥姥正高兴来着,突然,路边的沟里跳出两个人,吓了我和你姥姥一跳。那是两个孩子,一个比我大几岁,一个和我年龄相仿,像电影里见过的那样,个个都手持红缨枪,还戴着红袖章。
我和你姥姥当时一下子就愣住了,平常没有哨卡的。
‘你们从哪里来的?’个子高点儿的孩子问。
你姥姥指了指北边方向。
那两个孩子向北看了一眼,就开门见山地问:‘你们能背语录吗?’
这下子把我给吓傻了,我还好在学校的宣传队,而那个时代的学校宣传队,主要任务是宣传思想,背语录是宣传队员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功。我尤其对《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老三篇背得很熟,能一口气、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现在我还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方妈得意地笑道。
“快往下说,姥姥怎么过关的。”方默南着急地问道。
“这个吗?当然是背下来了,不过里面有好几段都背错了,还背的磕磕巴巴的。当时我紧张得心怦怦直跳,汗水流了下来。但是,那两个孩子好像没有听出来。我这才发现,他们自己也背不出几段语录,只是在这个哨卡做做形式。”
“最后当然顺利过了哨卡,今天想来,还真有一种滑稽感。”方妈嘿嘿一笑道,“不过为此,你姥姥可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背下来老三篇,现在想想还真难为她老人家了。”

第1077章

说起往事方爸两人有说不完的话题,方默南听得是津津有味儿,这些可都是书本上没有的,而他们真实经历的。
方爸唏嘘说道,“我们这一代人刚刚步入学校,就开始了闹运动,学校一度停课,后来复了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很好地学知识。运动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什么‘一打三反’,什么‘批林批孔’,什么‘反潮流’等等,等等。我们要参加大批判,还要军训,还要学工学农,一直到毕业,几乎‘泡’在运动里。后来,就开始上山下乡,还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上高中,初中毕业就下乡了。在农村几年里,既要参加体力劳动,还要参加大批判,更多的是忧虑着前途,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学习。恢复高考时,老三届中考上大学的不计其数,我们新三届中考上大学的则凤毛麟角。运动结束后,知青返城风起云涌,我们也随着潮流般的返城大军相继回城。那时,大多数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接着结婚,生儿育女。这就是我们悲壮的青春之旅。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激情了一把!虽然有苦也有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苦中作乐罢了。”
方爸弹了方默南一个爆栗,“满意了吧!”
方默南点点头,不过方妈唏嘘道,“报刊上称我们为‘被耽搁的一代’、‘被毁掉的一代’。”
“是啊!问题是这一代的悲剧此后还在延续。我虽然不是知青,但看得多了,返城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当了工人,普普通通的工人。记得那时候在我们村的那个知青点的知青返城后,几乎都是在服务行业工作,有商场的售货员,有公交车的售票员,有铁道上的维修工。有印刷厂工人……那个时候,百废俱兴,‘五大员’职业很光荣。他们曾为他们的职业感到自豪过。歌颂平平凡凡岗位、普普通通人的文章屡见报端、歌舞屡屡登台。我记得有几个在商场做服务员的,就自我感觉很好。80年代初,电视机很紧缺。照相机也不好买。在商场工作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搞到一些紧俏商品,他们自然有几分得意。几分满足。有人经常要找他们‘走后门’。在工厂里当工人的也有一种自豪感。我记得参加他们的聚会时,有的人就穿着佩戴工厂标志的工作服装,一副神采飞扬、神气活现的样子。实事求是地说,那时,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多人返城不久就开始考虑婚姻大事,顾不得学习。而且对知识的崇拜也没达到现在这种程度。尽管有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学习深造,而更多的是随波逐流。
当科学文化知识被提到兴国兴邦的重要地位。那种压力尤其巨大。再后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破三铁’、企业改制……开始有人下岗,恰恰这个时候,人到中年,是人生最艰难的阶段。可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是家里的顶梁柱,然而就是这些顶梁柱被砍了。”方爸眉头皱成了个川字,又开始烦心了。
“唉!生于哪个年代的人没有自己的悲哀和尴尬?人又不是神仙!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年代和完美无缺的人生?”方默南老气横秋道,“人哪果然还得靠自己!组织能靠的主。母猪也能上树!”
“别人帮你是你的荣幸,没人帮你也是属于正常范畴,所以说,人,最主要的是要靠自己!”方妈揽着方默南肩膀道,“这点儿要谢谢南南了。”
方默南拍拍她地肩膀,“谢什么?一家人,你们自己不努力,我就是在背后使劲儿的推,也推不上去啊!”
方爸宠爱地看着这一大一小两个女人,一家三口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南南,什么时候走?”方爸抬眼问道。
“接了个病人,起码得一个星期以后,看看效果再说。”方默南双手反剪放在脑后,悠悠一道。
“呀!这么说南南还要多住几天。”方妈高兴地说道。
“怎么样,高兴吧!”方默南俏皮地打趣道,她话锋一转严肃地问道,“怎么样老爸对你有帮助吗!”
方爸一愣,随即宠溺地揉乱她细软的发丝,“你不必这样勉强自己的。”
“老爸此言差矣,医者仁心,可不是说说而已。再说如果附带的能为大多数谋福利,有何不可。”方默南竖起食指,俏皮地摇摇。“总比把精力消耗在无所谓的内斗上好!就算是有限的合作也好啊!”她颇为无奈地老气横秋的样子。
“傻孩子。”方爸一下子拥着方妈和方默南。
方默南一愣,拍拍他的肩膀,随即嘴边扬起温柔的笑意,“老爸感动吧!加油啊!好好干吧!”
纵算被人家说以私谋权,也比以权谋私的好的。虽然个人力量是渺小的,能做一点儿是一点。
“好了,看老爸的黑眼圈都出来了,好好睡上一觉吧!”方默南突然袭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