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府大门外的街道上,浓厚的白雾中,士兵影绰的身影和武器的光亮在雾霭中渐渐浮现,军队行进的沉重脚步声从雾气后一阵又一阵传来。
大白天里,都督府周边的街道安静得象鬼城一样。宽阔的街道上,除了队列整齐的军队,竟连一个城中的居民都看不到。队列行进,森严、肃杀,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杀气。居民们都能看得出来,这次的军队调动与往常完全不同。
平民躲在自己的家中,从房门的缝隙里战战兢兢地望着一队又一队向着都督府行进的兵马,心中恐惧万分。
晨雾渐渐散去,包围都督府的兵马渐渐显出了轮廓。
大群手持锋利长枪和漆黑的佰刀步兵伫立在都督府门口,排列整齐的兵马一列接着一列,武装步兵和铠斗士将都督府的大门道堵得水泄不通。
守卫都督府卫兵们失去了往日的傲气,他们同样全身披甲地戒备着,眼神里流露着恐惧和震惊。双方没有冲突,相隔几十步对峙着,拿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却是令人震撼。
不止是前门,整个都督府周边已被突然出现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看到这一幕,官员吓得全身哆嗦,双脚战栗。、
家有吊死鬼,讳提绳子长,“兵变”二字,历来是北疆官员不能出口的大忌讳。
太昌三年,怀朔镇田怀县兵变,一个营野战兵因为军饷久被克扣而营啸,当场杀管领、副管领,乱兵呼啸而入田怀县,将县令和主簿在县衙里乱刀分尸,洗劫全城,奸yin妇女,肆意杀人。事后,光是城内大街上收敛的尸首就有三千多具,田怀县十室九空,几给屠戮一空。
太昌五年,武川郡长锁兵变。两个营的守备兵因为不堪军官的虐待,集团营啸,杀尽管领、副管领等军官,然后落草为寇。该股叛匪先后流窜多地,多次攻陷州府,杀人如麻,武川郡都督府先后调集了一万多边军和五百多斗铠,历时一年才将他们剿灭,但至今还有不少余孽在武川各地流窜,随时死灰复燃。
太昌四年,赤城镇虎州兵变,数千乱兵杀旅帅、副旅帅,甚至一度攻击镇府所在的赤城。赤城镇全力调集两万多边军一千斗铠,历时半年才将这伙叛军击败,但余匪至今未靖。
军兵如火,这火能毁灭敌人,毁灭自己也不是很难。从本质上说,军队就是精心打造的杀戮工具,一旦这部工具失去了控制,那是所有人——不分官、民——的恐怖灾难。
对北疆官民来说,“兵变”甚至比魔族的入侵更可怕。
看到列阵在都督府门前的兵马,都督府上下都慌成了一团。官员们再不通世事也知道,没有都督府的命令,士兵们自发包围都督府意味着什么——他们总不可能是仰慕长孙都督的品德来送花的吧?
官员们声嘶力竭地惨叫:“这是哪部分的兵马?他们是怎么通过城防进来的?事先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守备旅怎么还不来增援?”
片刻之后,令人啼笑皆非的答复回来了:包围都督府的军队,本身就是靖安的守备旅。靖安的城防就是在他们掌控之下,所以他们想来就来。倒是他们控制了城防,靖安城周边驻扎的其他部队反倒没法进城了。
出身军旅,新任的东平都督长孙寿还算比较沉得住气。听完部下们的汇报,他并不显得如何惊慌,下令:“派人过去问问,守备旅到底要干什么?”
一个低阶文官被派出都督府大门,向外面乱兵的队伍走过去,他一边走一边战战兢兢地举着手喊:“我是使者,是来谈判的。弟兄们,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守备旅什么都不想干,几个凶神恶煞的士兵扑上来把使者按倒,用长矛的柄把他狠狠地抽了一顿,然后把他撵了回去,连谈都没跟他谈,那倒霉的家伙捂着屁股哭哭啼啼地回去了。
都督府内的文官被吓坏了,说这帮丘八如此凶残,这可如何是好?
倒是东平都督长孙寿大大松了口气,对方没杀人就好,这说明丘八们还不想把事情做绝,自己还有一条活路。
兵变的士兵没有冲进都督府里大开杀戒,但他们断绝了都督府与外界往来的通道,断绝了里面的饮水和食物供应。虽然小半天功夫还饿不着,但大家都明白,一旦兵变持续下去,都督府马上就要断水断粮了。
长孙寿思虑良久,终于还是长叹一声:“派人去找肖将军吧!”
两个传令军官拿着长孙寿的手令从围墙里钻洞爬出去,他们从小街巷的缝隙里溜了出去,找到了老将肖恒家中。接到长孙寿的手令,肖恒十分惊讶:“守备旅居然敢围攻都督府?这帮兔崽子竟敢行如此乱事,当真是大逆不道了!”
军官们心中都燃起了希望,他们说:“对,肖将军深明大义,这真是再好不过了!请您老人家即刻出发,前去弹压那些乱兵吧!”
肖恒摆摆手,口气是不容置疑的:“这个,还是算了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夫已经荣休了,守备旅的事,诸位还是去找新旅帅章牧吧,他才是守备旅的正管。”
传令军官们一再哀求,但肖恒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只得怏怏地走了。
中午时,长孙寿接到肖恒拒绝出手的消息。虽然早在预料之中,长孙寿还是苦笑不已。
确实,肖恒已经荣休,他不再是守备旅的长官,确实与此事再无关系了。但实质上,大家都是明眼人,都清楚这次的兵变肯定离不开肖恒的怂恿。
要章牧去安抚乱兵?
长孙寿望了一眼身边的章牧,后者仿佛猜到了长孙都督的打算,连连摇头,脸色煞白:开什么玩笑,自己还没上任,那些丘八哪认自己是谁啊!过去被揍一顿屁股算是轻的了,万一被乱兵宰了,那还真没处说理去了!
法不责众,这年头,士兵杀官算不得什么稀奇事了。就算自己死了也白死,朝廷为了招抚他们常常答应既往不咎的。
看着章牧这副样子,长孙寿叹口气,心知他确实是没办法了。他咬着牙问:“除了守备队外,靖安城里还有些什么兵马?”
东平是边戎大省,靖安又是东平的首府,兵马自然是少不了。光是在城内,就有肖恒的靖安守备旅、易小刀的横刀旅、东陵卫省署和靖安分署的兵马,城外还驻着鲜于霸的一个新编旅。
但这些兵马,都督府却是不好调动。东陵卫的人马不用说了,孟聚是个人形的靶子,是拓跋旅帅的眼中钉来着,心照不宣的死敌,他不可能来帮都督府忙的,长孙寿也不可能找他。
易小刀是元帅的养子,应该是靠得住的——可是这厮偏偏在几天前走人了,带着兵马说去前沿巡边去了!真是该死,关键时候不见人了,这厮该不会是事先准备好的吧?
那剩下的,只有鲜于霸的新军了——虽然是一支新组建的兵马,但怎么都是代表朝廷的军队,乱兵应该不敢对抗他们吧?
~~~~~~~~~~~~~~~~~~~~~~~~~
早在当天上午,鲜于霸就知道了城内守备旅兵变的消息了——何止他知道,靖安守备旅围住了都督府大门,这件轰动的大事早就传开了,靖安城内的每一只蚂蚁都在奔走相告。
跟靖安的其他官员一样,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之余,鲜于霸也在那啧啧赞叹:“肖老头子真是能耐,临走了还搞这么一出,让长孙都督下不了台啊!”
他是抱着一种在旁边看热闹的心态,反正长孙寿初来乍到,与鲜于霸也没什么交情,也犯不着为他操心。乱兵把他宰了更好,说不定自己还有机会去当个都督呢。
不料中午后,鲜于霸的热闹也看不成了。都督府的使者过来了,他带来了长孙寿的手令,命令鲜于霸立即驱散聚集在都督府周围的乱兵,恢复城内秩序。
鲜于霸蹙着眉头,盯着那手令看了大半天。良久,他才说:“长孙都督要我安抚乱兵,可万一乱兵不肯遵令受抚,那又如何是好?”
“都督已经吩咐了,鲜于旅帅大人可以便宜行事。如果有人敢顽抗,那他就是忤逆朝廷的叛党,鲜于大人请放手坚决镇压!”
鲜于霸砸咂嘴皮:“按说都督有令,末将本不该推辞的。但,末将的新编旅兵力微薄,因为欠饷,弟兄们士气也不高,只怕镇不住那些悍兵们啊!”
鲜于霸推辞,使者并不意外:倘若对方一开口就接下这个任务,那才叫反常了。大魏朝的将军,哪有这么精忠报国好说话的?
双方磨磨蹭蹭地谈判了好一阵,直到使者答应开拔费、劳军费和辛苦费等若干条款,还若有若无地暗示,倘若鲜于旅帅肯站在都督府一边,长孙旅帅会十分欣赏他,东平如今空缺的都将职务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在诸多条件的诱惑下,鲜于霸终于松了口:“这帮丘八当真是无法无天了,连都督府的大门都敢堵,那不是反了吗?阁下放心,我这就调集兵马去教训他们去!”
鲜于霸其实早就看着肖恒、易小刀等前辈不顺眼了,打个魔族都那么费力,屁用没有还牛皮哄哄的——但不知怎的,从先前的元义康到现在的长孙寿都把他们看得很重。这次虽然是个意外,但倒也是个机会,让上头知道在东平谁才是真正能打的。
说干就干,鲜于霸当即调集了兵马,气势汹汹地朝城里杀去。
新军旅虽然是新编军,但这是前任都督元义康倾尽心血打造的军队,各种装备都甚是齐全,共有各式斗铠配件共一百四十副。时间仓促,也来不及调集全军,鲜于霸匆匆带了一千步兵和五十二名铠斗士就出门了——他觉得,肖恒不在现场,没够分量的人在现场领头,乱兵们顶多只是有胆子起下哄罢了,不会真有胆子跟自己真刀实枪地干,要吓唬他们的话,五十来具斗铠倒也足够了。
但没想到,兵马刚到城门附近,队伍就被迫停止了前进。鲜于霸得到报告:“大人,前方有一路兵马挡住了我们!”
~~~~~~~~~~~~~~~~~~~~~~~~~~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丝凉气,军队的行进早就停住了,干燥的黄尘却是腾然而起。午后的日头热辣辣地照在无遮无掩的黄土道路上,远方的草海上腾起了一阵朦朦的雾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