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这种毛病,很可能与她写小说有关。

吴主任也肯定了小周父母的猜想。他说,把梦境和现实弄混的人,大多数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什么?人“想象”出来的内容也储存在海马体内,有丰富的想象素材才会使梦境变得十分“真实”。除此之外,“想象”内容,储存于海马体;“想象”过程,又需要在海马体提取记忆资料。存储和提取都是由大脑皮层刺激海马体,这种情况发生得太过频繁,就如同一个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难免会出现运转错误。倘若让机器长期错误运转,机器就会出故障、甚至损坏。

这几天,我尝试着把我在中心遇到的比较“非凡”的案例加工一下,隐藏了来访者的真实身份信息以及实际的咨询谈话内容,写成小说发布在网络上。我发现这活儿想着容易,具体实施起来还真累人。下班吃了晚饭,坐在电脑前,打两个小时,也就写出一千多个字。连续这么几天,腰酸背疼腿抽筋,我顿时万分烦躁,想找朋友出去玩。我打电话给朱弟弟,把小周的事情跟他说了,也把我写小说的事跟他讲了。我说,你那小说,我就当你是给我的告白。不过,我每天写那么一千字,都像挤牙膏一样累,你一天几万字的傻整,要真整出毛病来,我这儿可不包治疗。朱弟弟听完了以后似乎笑了一下,当然,他的笑声很轻,电话里我没太能听清。接着,他十分平静地表示,我跟小周,之所以会觉得写小说“很累”,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开通“注水技能”,这是起点男频的种族特技,一旦开通了这项技能,日更上万轻松搞定。他每天只写4个小时,写完了还得上他姐店里串珠珠呢,一点不累,也不费脑。

接着,他对我说:“今天没下雨。”

我一时半会儿还没弄懂他什么意思。过了好半天,我才明白——烧烤。

作者有话要说:我一直很想领悟朱弟弟说的这个技能,男频那些动辄几百万的长篇,多么厉害,无奈领悟不了啊……

这文还有1万多字完结。25号结束=v=

谢谢大伙儿支持=3=

 第67章 镜子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衣副主任跟我们聊起他近期遇到的一个比有意思的案例。

一个多星期前,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因为“强迫症”被他的女朋友建议到我们中心做心理咨询。说起来,这位兄弟碰上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顶多只能算作一个怪癖吧。

他十分酷爱镜子;在自己的住宅里面安装了不少镜子。客厅、卧室、书房甚至是厨房;都得装镜子。并且,他家里安装镜子的方式跟普通人不太一样。不论是浴室、洗手间、衣帽间还是他自己的卧室;所有的镜子都不是平挂;一定要做成两面镜子形成九十度向内凹陷的夹角模式。他自己平时包里也随身携带两面镜子;他照镜子的时候;要把两面镜子摆成九十度,不看镜面,看两面镜子中间的夹角,这么个照法。

衣服副主任跟他聊谈的时候问他:“像你这样照镜子倒是挺有意思的,不过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照镜子呢?直接平着照镜子你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吗?”

小伙子笑了笑说,“不舒服……这倒谈不上,就是觉得很别扭。让我平着照镜子,我也不难受,这是一种习惯,我看惯了就改不了。”

这位小伙告诉衣副主任,他的家庭条件优越,又是家中独子,自小得到家里长辈宠爱,再加上自身外貌形象出众,从小到大都属于受人欢迎、追捧的类型。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他承认自己十分自恋,平时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穿着讲究、爱打扮、爱照镜子。每天出门之前,他喜欢在镜子前反复地观看自己的形象,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反光物体,不论是车窗、后视镜、还是反光玻璃,他都会下意识地去看自己。在他的办公桌以及家中书房的桌面上也会摆放好几面镜子,让他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他喜欢盯着自己看,越看越觉得自己挺美的,然后心里就很舒服、踏实。

小伙说,在上初中之前,他照镜子的方式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他初三那年,一张毕业照,改变了他照镜子的方式。

“那天我们班拍毕业照,我这个人有点自恋嘛,很在乎自己形象。拍照前,我对着镜子反复整理衣领、发型啊,直到拍照前一秒,我都拿着小镜子弄自己的刘海。镜子里面看着,我觉得无可挑剔了,挺好的。可是那张毕业照拍下来之后,我拿到照片才发现照片上面的我跟镜子里完全不一样!”

衣副主任问他:“哪里不一样?”

小伙回答了一个字:“丑!”

他表示,拍照前镜子里面的自己分明无可挑剔,但拍出来的照片却跟他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相差甚远,这让他很难接受。接着他就开始怀疑,难道自己从镜子里看到的“我”跟别人眼里的“我”是完全不一样吗?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不是都跟照片上一样“难看”?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噗”地一声,差点把一口排骨汤给喷出来。

赵卿笑道:“确实有这种说法,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的形象,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你自己,比真实的你好看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并且,一个人的外貌并不是完全对称的,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翻转的平面形象,别人眼里看到的是三百六十度立体画面。所以别人对你外貌的认识和你自己肯定是不一样的。他把两面镜子做成九十度夹角,是为了从两面镜子夹角里看自己的‘真实呈像’吧?”

衣副主任说是的,那位小伙子发现他从镜子平面里看到的并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之后,开始用两面镜子做成九十度夹角照自己。习惯用这种方式照镜子以后,他反倒不太能接受平着照镜子了。

其实我对这一点也相当有感触。我在家每次洗完澡、做完脸照镜子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觉得自己长得其实也不丑,而且越看越好看。在这种时候,我只需要摸出自己的身份证,一切美好的幻想和希望就会在顷刻之间粉碎。

这位小伙子照镜子的怪癖倒也很好理解。他因为外形出众受人欢迎,这导致他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观念——如果我形象不好别人就不喜欢我了。于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他照镜子,觉得自己很美,内心就安定了,认为大家都会喜欢他。可是,当他发现自己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眼里看到的,他感觉到自己无法掌控这件事,于是也不安起来。

衣副主任说,小伙子产生怪癖的心理因素,确实如我分析的这样,但在与这位小伙子聊谈的过程中,对方说了一些话,让衣副主任感觉到很有意思。

这位小伙子说,他不喜欢平着照镜子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不过他一般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当他对着镜子平面看自己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念头——镜子里面的人并不是“我”。他摆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从不同的角度看自己,会感觉到,镜子里其实有很多个“人”,但这些人对他而言都十分陌生,好像是他,却也不是他。这就好比他身体里同时存在多个“人”,“我”只是其中一个,活在身体表面,还有更多的人,隐藏在身体内部。随后,当他看着别人的时候,会发现,他眼里的“别人”其实都是他身体里存在的很多人。别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画面给人的感觉,他在镜子里都看见过,这都是隐藏在他自己身体里,偶尔会出现在镜中的其中一“人”。

他笑着告诉衣副主任:“我把两面镜子做成一个夹角,从夹角里看到的‘我’就是真正的‘我’。但如果是平面去看,就会看到很多不同的人。比如你现在说话的动作、神态,我对着镜子看自己的时候,也看到过。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是不是都是我的□□?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很奇妙的,就好像我身体里装着一整个世界,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就是一面大镜子,是对我身体里那些东西的映射。”

说完这话之后,小伙子连忙笑着摆手,他告诉衣副主任:“我也就是这么一想,真的,就是一种感觉。我照镜子照多了,经常看到这些,不信你回家自己照照镜子,可能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但我不是神经病啊,真的不是。”

那天回家之后,我洗完了澡就找来了两面镜子。我先平着看,从不同角度看自己、做出不同的表情。别说,还真有点那位小伙子说的感觉。尤其当我对着镜子盯着自己眼睛看的时候,在某一个瞬间,我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恐惧,仿佛要被那双眼睛吸进去一般。随后,我又尝试了一下把两面镜子摆成九十度夹角,从夹角中间看自己。确实,这样就不会出现那种奇怪的感觉了。

这件事让我立刻想到了“人格”结构理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很多种人格特征组合而成的,犹如26个字母,全放在一起,它是一个字母表,分开又可以组合成无数个单词。当一个人精神分裂的时候,人格解体,就会呈现出“多重人格”的症状。

一个人的身体里到底可以有多少种人格呢?

卡梅伦。韦斯特写过一本纪实文学叫做《24重人格》,这位作者是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他分裂出了24种人格。不过,从人格结构上看,人格解体后,可以构成无数种人格。这正好印着了那位小伙子的“感觉”:“我的身体里,大概存在这一整个世界那么多的人口,整个世界在我的眼里,就好比一面巨大的镜子。”

《旧唐书魏徵传》里写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里面透露出了一层很微妙的意思,铜镜是用来正衣冠的,从铜镜里可以看到自己的皮囊,如果想要权衡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得“以人为镜”。

宋代大文豪苏轼与他的朋友佛印禅师之间流传着一则趣闻。相传,苏轼和佛印经常一起参禅。有一天两人在打坐参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