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丹和士官到了村里之后,把去供电所调查结果公布了。然后和士官商量,查村里的账。本来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没权官这些事,但是赵一丹一是村民,二是有人提供新闻线索,这事就得跟踪调查不是?
招开里民大会,赵一丹说:“经查,我们的确欠乡供电所的好几个月的供电费钱了。但是村人月月交电费,这个交上来电费那儿去了呢?我和士官赵普两人要查账。”村人说:“这账该查?谁管账着来,交由赵一丹查账?”
村长、电工、管账员,三个人都非常的不情况。由期是村长,当场给赵一丹的下马歪:“赵一丹,你管得着嘛?”赵一丹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事管得着,与你关为什么不能接受调查呢?我是村民,再着,你不是想当村官,由乡上领导任命你是不是。但是我也可以让你当不成这个村长?你信不信,这并不是大话,如果配合工作的好,接受查账,追回欠款,这事就可以好说,如果不配合,我在村人的支持下,我一定要查清这事。”
在赵一丹和士官的强大攻势下,电工、管账员、村长不得不服软,接受查账。首先要查的是电工的账,赵一丹和士官查电工账时,电工就和赵一丹骂起来了。电工说:“赵一丹你是个求,你用得管我的账吗?小心我打断你的腿,你给赵你妈的屁。……”
赵一丹无言,恨不得给这个家伙,上去一顿拳脚,必竟受过教育的赵一丹忍住了这个火,实际是上士官赵普立马劝住了赵一丹,让赵一丹走开,这事他解决。因为士官赵普是电工的长辈。并且他是军官,这事还是比较强硬,而赵一丹是一介书生。再着又是平辈。
赵一丹离开之后,不一阵子,士官赵普解决了这一难题。把电工的账本的拉来了。到了管账员那儿,这个人是华夏国的党员,赵一丹几句话就搞定了。虽然管账员不乐意,但是他是一个讲理的人,赵一丹轻松拿下。
士官和赵一丹,管账员,三个人拿起笔,把供电所提出的五个月的欠电账收账单,一笔笔地核对。通过一透夜的核对。村人的确交清所有的电费。还算出了一大笔“村里电工、管账员、村长用免费电的内幕,还同电费中涝钱花的事实”。经查账,赵一丹和士官发现,电工、管账员、村长家里,每一个月的用电量非常的大,家里所有电器都开着,他们三个人的用电费占到村里总用电的10%,他们这些人的电费,就是通过电损给让每个村人承担上了。也就是每家一户一个电表,就两块钱的损耗。这个钱收下来,他们自己还有赢余,然后当月工资发给他们三个人,当补贴用。另外还有两笔大的收入,就是村里有两家养鱼场,分别掏了3000元的用电初装费,这个钱他们都私分了。
赵一丹说:“这个账这么一算,就特别的明确了,你们做为华夏国的党员,自家白用电就相当的不错了,每月的用电量,你们三个是村里最高的,比任何一家用电都超出十倍之上,这个钱村里人帮你们埋了单,另外每月收的电损长余的钱还够你们几个好好地喝几顿酒了。还有那3000元的初养费,这算公款,你们都私分了。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你们还想把为人民服务当摇钱树?别在贪得无厌。做为党员,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讲原则,你们有没有良心可言?你们几个得好好地想想。至于欠供电所的这个钱,你们谁私自花了,我不管,那是你们三个人的事。不是有电损3000元,这是公款,我都不追究了,你们先拿他付了欠款。但是给你们几个提一个原则。明天立马去乡供电所交所欠的电费,让村民用上电。乡供电所所长,比你们几个牛气,他们还对我们两个很客气的,你们别在这样不知深浅。你们几个要永远记住一点,只要村里交电费,你们别再给我搞停电的事,如果再出现这样的事,我决不会不管这事。至于其中的内幕我就不说了。但你们记住一点,别太贪心。差不多,能对得住大家就行了。”
第二天,乡供电所,以所长为首,带着几个电工,来赵家川接上了电,忙了一上午,都没有吃村里人的一口饭,接完电,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地跑了。并向村人托话,赵一丹有空去乡供电所坐坐。
这事惊动赵家川临近的几个村,有的村也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跑乡供电所,不下二三十次,并抬羊给供电局的人送,电仍是接不上。通过这件事,赵一丹明白了一个道理。问题出在那儿呢?就出在基层,他们结成了贫污联盟,又由于相互之间利益分配不均,最后造成村人跟着受罪。这些村官他们没有了良心,这个官员,没人监管,他们无法无天。
第112章 想当名记
第112章想当名记
刚当上实习记者之后,赵一丹一门心思想写一点好稿件。帮村人出气之后,赵一丹借机会做了几件大事。一是采写了赵家川一位“特殊的父子”引起全州轰动。
故事是这样的,在赵家川有一个单身汉9年艰辛抚育3名孤儿的故事。每每念叨起这个奇特的家庭,乡里的妇女、老人不禁为不是父亲胜父亲的真情感动,更为了3个娃儿的懂事教敬唏嘘不已。
“父亲”张军本是3个娃儿的伯父。9年前,张军的弟弟得了精神病上吊死了,弟媳留下3个孩子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张军一手抱着8个月尚在襁褓中的小侄子,另一只手搂住只知道喊“妈妈”的两个大侄作,眼泪只能往肚子流。
一个单身汉怎么养育3个年糼的孩子,承担既是爹又是娘的重担呢?孩子要吃奶,柴米油盐都需要钱,张军想打了把孩子送人,但一想到死去的弟弟,他打消了这念头。走进张军家里,除了张军爷爷留下的柜子和两个破箱子,一台砖头块大的旧收音机,再没有别的家当。一家4口睡的土炕上,只铺着一条破旧的白帆布和一床老粗花被子,但被褥缝补得整整齐齐,清洗的干干净净。晚上,张军楼着3个孩子挤在一床老粗花布子里,在彼此的体温里度过了9个温长的寒冬。
张軍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受尽了苦,他说不能让娃娃和他一样是一个眼的瞎子。所以那么艰苦的条件,张军还供三个孩子上学。
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常常以泪洗面,在泪水中泡大的孩子学会了坚强。家庭的变故,缺衣少食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但是为了能上孩子上学,这个张军是到处借钱,已是债台高筑。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侄子立雄不忍心再看着伯父为一顿饭、一次学费为难,主动要求退学,找活干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军为此还大发雷霆,却终究拗不过已懂事的孩子。
亲友乡政府都伸缘助之手,但终归杯水车薪。赵一丹正好借他当记者的机会,在州报上写了一篇题为《特殊父子难了情》的文章。由于赵一丹的文笔好,把这个新闻故事写的也很感人,引起了全州的的关注,尤其更为重要一件事,一位企业看了特别地感动,决定要帮帮这家人。于是通过报社,专门去赵家川找张军看望了一回。并决定把张军的侄子立雄,退学在家的这个孩子,带出门培养学一门技术,在外成家立业,并组张军捐助了500元的生活。
这一事件引起了赵家川人的感动,一时传为佳话。由于此事的成功帮助,困难人员,赵一丹的信心受到启发。于是多在乡村跑跑一些特别困难,一些特别应该受人关注的新闻事件。
赵一丹接着采写了乡村的一位残疾青年,坚持画画的自强奋斗事迹。这个小伙子叫,牛中元,20多岁,他能用左手画一幅好画,还能写一手好笔毛字,也写诗和散文,且还能刻各种字体的印章。更为称奇的是,他是一条胳膊还是左胳,能有这样的成绩更值得人感动。
牛中元,终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不断学习画画,终于感动了县城的一家职业学院,该学校免费收他这个学生。尤其是美术老师最器重他,并且把他画的画拆成照片,或着精心装裱起来。牛中元很自信,他说他将来一定要当一个画家或着小说家。他给说:“我能干能成绩,是因为我心中有团火(不服人),老烧得我难受。”
牛中元的在7岁时,在山上和小伙伴放牛,有一天在山里与小伙伴打赌,牛中元你能爬到电线杆子上去吗?牛中元知道村里停电已三个月了,于是大胆地说:“没问题。”几分钟爬上去,抓着高压电线“荡秋千”时,来了电。
同伴只看见牛中元变成了一个火球从电线杆上掉下来了。同伴都吓坏了,跑回家叫来人时,牛中元从昏迷中醒过来了。但是他的右手臂全失去的知觉,牛中元用手一摸右臂,臂上的肉皮如纸一样一卷地皮掉了下来。家里人都吓坏了,连夜送到县城医院。
但是这条胳膊还是没有保留下来,截了肢。失去右臂的牛中元,几乎成了一个废人,吃饭、穿衣、及别的事,都很难用一只手来完成。牛中元不想当废人,就脚、口、牙并用,终于学会穿衣服。9年那个,牛中元还上了一年级,学习成绩很好。由于身体素质差,经常生病。到了初中之后,牛中元特别的伤心。像他这样的人,学习再好也上不了大学,出门打工也没人要。不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他常暗自落泪。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开始用嘴把练习书法。光写坏的毛笔就有二三十支。后来他慢慢地出了名,向他求字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等等。
赵一丹听到这事后,也特别地感动,他决定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帮牛中元,让这个苦孩子走出山村,走向成才之路。
于是亲自去采访了牛中元,并把他的作品拍了照。给自己学习的报纸编辑看了编辑特别的高兴,以《心中有团火》为题在州上人物人潮人海栏目发表了。赵一丹为了更引起更大反响还给一些其它报纸也投了稿,结果都发表出来,只是文章标题不同,但行文都相同。
这几篇文章一刊出后,牛中元一下子被九龙州的一家美院特招去了。经过几年的培养,牛中元终于成为一个书画界的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