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还是我爱你多一些啊重新翻开折子,皇帝深深叹息。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事国事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事国事
德昭二年正月十六,册封庄亲王世子嫡女为和硕淑嘉公主,理亲王嫡女为和硕淑慎公主,抚养宫中。先皇四贝子胤禛守景陵,德妃之乌雅氏一族为守灵家族,迁往遵化马兰峪,胤禩亲笔撰写神圣功德碑文,满汉各一份。建立御碑亭,宣扬圣祖爷一生功绩。
先皇十四子胤祯,不仁不孝不义罪名成立,宗人府十年徒刑。敏芝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打击德妃的好机会。各种闲言碎语,花言巧语,花边消息,小道消息。把宗人府大牢形容成十八层地狱,把乌雅氏一族在景陵遭受胤禛无理报复的凄惨事实。惹得德妃一会儿哭一会儿怒,一会儿唉声叹气。
敏芝吩咐太医院每天早晚两次平安脉,汤药什么的都要乘热送进去,所有在寿康宫偏殿服侍的人一律只会说不会听,无论德妃说什么她们都只当没听见,每天恭恭敬敬送药,恭恭敬敬服侍,就是不跟她说话。谁要是被发现与德妃有半句话的交流,立刻会被带去填刑司。
德昭二年,定上书房制度,把上书房搬到了毓庆宫里。另外,咸安宫官学在皇后的倡议下成为大清的国立文理综合学院,而原本的国子监则改为文科学院。后两所学院是未来各省市的进士们进修的地方。
翰林院与文渊阁合并,留守的老翰林要么被前面三所官学聘请为客座教授,要么进文渊阁做编辑。再不然,就发回原籍,送到各省市学台府衙里。这么一来,毓庆宫作为皇室成员专门的读书场所,其接收人群也随之放宽到在京贝子以上的宗亲世子开放,但仅限于未成年的嫡子或长子。
其余不能被纳入毓庆宫体系的满族男孩,有两条出路,要么去丰台大营参加童军选拔,要么就是和汉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科举考试也经行了改革,保留策论,但是取消了八股文的样式,改为除了诗歌以外的文体都能自由。取消自学人员参考资格,考生必须有在各省学台认证过的公办或民办学堂开具的三年以上学籍证明方可参考。到了德昭七年,这一项规定期限延长至六年。
诏令所有原在大清传教未曾来得及回转的外籍人氏,让他们到各地公办学校开设数学和屋里课程,承诺五十岁以上的外籍教师教满五年即可回过,三十到五十岁的教满十年即可回国。
原八九十三家共有的庄园,更名为国立科技园,受内务府辖制。并将此模式渐渐向全国推广,农业技术,建筑技术,医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渐渐与官府的考评挂钩、
另外,热武器及能源开发部在胤俄的秘密主持下悄然开张,原本在内务府库房内积灰的鸟枪和晚明时候,葡萄牙人带来的火铳雷火弹(手榴弹)等全部重见天日。丰台大营首先试水重新编组,采用现代军队编制,三三制编组。结果一下子编出了一个军。
敏芝看着胤俄呈上来的本章一个没忍住,一口茶喷出来:“居然有这么多”交泰殿里一片沉寂。这还不算大内侍卫,胤禩的亲兵营,护军营等。另外,九门提督所辖的巡捕五营(汉人)也不算在里边。
这些编制外的杂七杂八加起来少说也有两个师,敏芝手抖了,不行,这么多人集中在京城,不是护卫而是累赘了。于是,胤俄接到诏令实行全程淘汰制。多亏当年名动全国的两江驻军夏训的余威依旧,加上柯安额尔济时不时地带人来回巡演。
加上铁帽子王们早就见识过皇上手下这支强军的实力,诏令下来之后并没有像敏芝想象的那样遭到顽固派的打击。相反,有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北京军区完成脱脂,剔骨,整编工作。人数减半,除了大内侍卫保留扩编成营以外,取消亲兵营,护军营等建制。
九门提督所辖巡捕五营所编为一营。其余人马分散为两拨,分别由巡城御史,顺天府尹共同辖制。所有这些变更,在德昭五年全部完成。
这期间,固伦儆恪公主下嫁德昭二年探花,白佳氏澜止。胤禩在京城敕建固伦公主府,等同亲王例。先皇二十女封和硕温雅公主远嫁巴林。
德昭三年的选秀,富察氏被选定为弘旺嫡妻。叶赫瓜尔佳氏选为弘晢嫡妻后者为康熙朝名臣刑部尚书叶成额的侄孙女。
其他大多配了数字军团家的小子们,当然,后宫也添了几个常在,整个过程,皇帝本人都没有没有露面,敏芝也在看过了儿媳妇之后退场,忙别的事情去了。
德昭三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前朝疯妃乌雅氏殁了。据说死时眼睛瞪得老大,死不瞑目。太后得报的时候,还陪着掉了几滴眼泪。
可到了敏芝这里,却是松了一口气: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该够了吧?随即奉太后懿旨还了她妃位的金册,随葬景陵妃园。但是上谕里却写清楚,这是看在已故和硕温宪公主的面子上才追加的特别恩典,算是全了佟家的面子。
很快,新任宗人府令康亲王巴尔图来报,说胤祯得到消息之后整日痛哭,时不时还夹杂着咒骂之声,茶饭不思,人日渐消瘦。
胤禩得报后一笑置之:“去告诉他,德妃母家的那些个亲戚们,在景陵正过得水深火热呢,四哥得知德妃病故,大喜过望。十年的时间,很容易就过去的。”
德昭三年五月,胤禩带着敏芝及五阿哥六阿哥去了避暑山庄,会见来京觐见的六世达赖。敏芝见到独臂的牧仁给自己行侍卫礼的时候,眼泪掉下来。再看看眼前的青年,红色的僧袍,同样红棕色的皮肤,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泥塘里捡出来的弃儿了。
再看他目光平和,双手奉上主人的佩刀。敏芝闭了闭眼:“这刀就赏了你,你用它好好保护大师,也算是一份功业。既然你不愿意还俗回京。这刀,就算给你留个念想吧。”
胤禩当然看出老婆对牧仁依依不舍,想要挽留达赖,又念及避暑山庄离京城路途遥远,找老婆商量。敏芝想也没想就把雍和宫的构想说了出来:“反正胤禛的贝子府建到了遵化,弘历即便成年也没有住回去的道理,那儿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就改了寺院吧。”
胤禩苦笑:“这样,倒是给他积了阴德了。”“是啊是啊,宣传的好,没准他会被皇上感化的。”敏芝半真半假地说。
于是德昭四年,胤禩下旨在雍亲王府原址上兴建黄教寺院,定名净业寺。寺院未建成时,达赖携牧仁及随从往来于避暑山庄与五台山之间,为大清子民开坛说法。宣扬黄教教义。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后,净业寺落成,胤禩亲临拈香,请达赖升座,为主殿佛像开光。并在寺中讲经一月,一个月后,达赖启程回京。胤禩亲自偕文武大臣为大师践行,达赖深有感触。
德昭五年正月,胤禩宣布将要动身下江南,因为儆恪公主跟白澜止携子女回白家庄省亲迟迟不归。由此皇帝也动了南巡的念头。就在各部委积极商议皇帝初次下江南的路线及费用的时候,胤禩却宣布此次南巡的费用全部由内务府承担,不搞铺张浪费,不讲排场,除了弘旺和弘晢之外,谁也不带。朝政由几位亲王协同军机处共同议处。
这一次南巡历时七个月,三月出发十月方回。也就是这一次南巡,白澜止身上肩负了二十多年二十六年的重担就此卸下了。家传的大圣遗音琴中,藏有微雕账册一本,细数自康熙三十五年到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三年,即曹寅死后两年,两江三省大小官员亏空国税的大致数目。
十一年,就算按照国家标准,两江欠朝廷的银子也达到了一千万两之巨。其中,曹李两家织造就承担了五十万两。胤禩在白家庄书房里看敏芝把账目重新放大誊清,眉头深锁:“曹寅到还真是会做买卖,他的这个私生子,要了皇阿玛一千万两银子”
敏芝知道他不是真气了白澜止,于是笑嘻嘻地补了一句:“外加一位固伦公主。”胤禩叹了一口气:“是啊,一千万两,康熙六十一年国库盈余不足九百万两,若不是你的点子,加上九弟善经营。朕这个皇帝手里的银子,还不如这些地方官。”
敏芝一边抄账册一边借口:“所以我说,大清需要之下而上的严密的审计制度。京官穷,皇上做皇子的时候就体会过了,地方官刨去孝敬和贪污,他也是穷的,掌握的权利和所得的报酬极度不平衡,贪污是理所当然的,哪个朝代没有贪官?只不过群贪得这么厉害的,很少见而已。”
“群贪……这个词好,就跟潜邸的时候,你说两江的贪官多得好像春天的蚜虫一样好治虫的根本不在药,而在毁灭他的生存环境,培养它的天敌。农桑如此,政道亦是如此啊”敏芝搁下笔,揉揉发酸的肩膀:“是啊是啊,皇上英明神武,一早有治虫的法子了不是?”
胤禩放下手中的折扇,亲自过来给她捏肩:“朕的点子,哪有你的多,朕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第三百七十五章 琐事(一)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七十五章 琐事(一)
德昭五年十月,圣驾回京,即刻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 然而,谁都知道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距离康熙六十一年已经过去五年了,五年里诸多的人事变动已经很难将责任追究到某个个体身上了。
当然,朝廷的追查重点是两江,许多前任和前前任捞足了资本的官员都被抓出来抄家并游街示众。当然,白家庄住着的曹李两家幸免于难。仅一年的时间,被抓出来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还不算已经卸任被抄家贬为庶民的。
因为抄家抄得多了,跟着去核实家产的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