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就近看,慢慢看,月影灯是我和李哥一起在荣宝斋收回来的,至于他的神奇我就不一一描述了”
刘刚轻声的说道,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的非常的清楚,唐总听到这句话,脸上的肌肉忍不住抽动了一下。
刘刚说了大家可以靠前看,但大家并没有一窝蜂的跑过去,那些专家们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黄院长,秦老和方老他们先走了过去,随后梁老,台湾的李老他们都跟了过去。
香港的黄老还是坐在那里,只要故宫黄院长去的地方,他绝对不会跟过去凑热闹。
“阳阳,这东西真是灯吗?”
李成坐的位置和李阳很近,看着四周神奇的景象李成忍不住问了一句,他还伸出手来,想抓住一只要从自己身边飞过的小鸟,最后却什么都没抓住。
李军山也跟着点头,对眼前的神奇一幕他同样感到很吃惊,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这么神奇的东西还是自己儿子的。
“对,这是灯,也是我们古代艺术的精华,可惜制作的手艺失传了”
李阳点点头,说到失传的时候脸上还有些痛惜。
接触的这类好东西越多,李阳这种感觉也就越大,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代人又很多神奇的技艺现在都无法复制,甚至是现代人都无法做出来的。
这类例子很多,李阳这几件宝贝都是,除了李阳的之外,世界各地也有着很多的代表。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被石俑压了两千年,弯曲度达到了四十五度,出土后立刻自己恢复了原状。
那几把剑,除了名气没有湛卢、鱼肠响之外,其神奇之处一点不次于这些名剑神器。
还有那让人惋惜的马王堆汉墓,尸体保存的如同活着一般,若不是后来挖掘的时候做的有些不对,那里的尸体说不定能一直完整的保存下去,而这样的技术,是现代人都所不具备的。
国外的也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就是埃及金字塔了,这些,都是古代文明的结晶。
走上前观看月影灯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克制着自己,忍着想去抚摸一把的欲望,慢慢的,仔细的欣赏着。
看了月影灯的人,又转身欣赏四周如幻的美景,一位老专家还感叹着应该带酒过来,在这幻景中饮酒谈诗,别有一番滋味。
何振东则瞪着大眼睛,不断的看着周围的幻景。他经常不回来,平时工作又忙,这么神奇的东西还真的没有见到过。
除了何杰以外,其他的何家子弟也是一样,月影灯何杰见过,早就体验到其中的神奇了。
所有的人都看过之后,刘刚才让人把灯打开,自己则推着手推车离开了。
月影灯是李阳手中,算是比较早的一件收藏品。
这件宝贝也就黄院长与唐总他们见到过,秦老和方老都是第一次看到。用这件宝贝做第一件展览品的效果很不错,看周围那些专家们很是激动的交流就能明白,开场的宝贝就震住了这些人。
月影灯的神奇是带给了大家不小的震撼,同时也让大家更为期待了。
李阳的收藏品是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刚刚展览的月影灯,就能把很多前辈手上的收藏品都比下去了。
一分多钟后,刘刚又走了回来,这次刘刚依然推着一辆小推车。
推车上的红布只是遮盖了一层,不像刚才那么大,刘刚推到中间之后,没有任何停留就揭开了红布。
红布下面,露出一对红色的小碗,非常的漂亮。
“这是李哥在琉璃厂偶然遇到的一对宋代红釉小碗,经过验证,和去年宋代打捞的那艘沉船中所发现的红釉碗是出自同一个窑口”
刘刚简单的介绍了一句,很多喜爱瓷器的专家们眼睛马上变亮了。
去年打捞沉船的事很多人都知道,还轰动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初所发现的一些精美瓷器,弥补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空白,让人们知道早在南宋的时候我们就有如此高的烧瓷手艺了。
可惜的是沉船中的瓷器破损的很多,完整的并不多,谁也没想到李阳手上竟然有着完整的一对。
“何老,没想到连这样的宝贝李阳都有了”
黄院长回头看了一眼何老,语气显得酸酸的,这样的宝贝故宫只有一只,而李阳的手上竟然有了一对,难怪他心里不平衡。
另外一边,台湾故宫的李成光也满是炙热的在看着李阳与何老,见到他的目光,李阳马上把头转了过去,一看这眼神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
这样的宝贝,李阳连北京故宫都不捐,更不用说台北了。
李阳还有着办私人博物馆的想法,这样的瓷器小碗可是未来博物馆的重器,自然不可能让给别人了。
“他不过有点小运气罢了”
老爷子笑呵呵的点点头,正笑着的黄院长猛然呆在了那里,最后讪讪的转过头不在说话。
这也叫小运气?那什么叫大运气,李阳的运气若是小运气的话,他们这些人还不如找个豆腐去撞死好了,平时认为骄傲的捡漏和李阳根本就没法比。
“大家可以近距离来看,但请大家不要随便的把碗拿开”
刘刚在中间又说了一句,黄院长和故宫的李馆长最先走了过去,仔细的翻看着这对小碗。
何家的直系子弟对这对小碗的兴趣都不大,他们都不懂得瓷器,更不懂得欣赏,除了看着红色好看之外,其他没感觉和平时吃饭的碗没什么不同,这些人还沉浸在刚才月影灯的神奇之中。
特别是何姗姗,打定主意回去之后要缠着老爷子,好好的在看看那对神奇的灯。
那些专家们自然和他们不同,他们都在感叹这对小碗的完整以及工艺的精湛,黄院长又眼热的回头看了一眼何老与李阳,不过他也明白想让这二位把这样的宝贝捐出来恐怕很难。
黄院长还看了一眼李成光,轻轻摇了摇头。
他这都不行,李成光那里就更不用想了,话说回来,这样的重器落在他们的手里,也不会捐给别的博物馆,这类宝贝只能自己收藏着。
宋代红釉小碗的展出时间也不长,十分钟后刘刚就离开了,若不是李阳的东西少,下午的时间又多,刘刚恐怕也不会留这么长的时间。
刘刚刚出去,马上又推车一辆小车走了进来,众人都明白了过来,展览的宝贝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刘刚只是出去把东西接进来。
这次推车上也有着红布,不过下面的东西并不只有一件,而是两件。
刘刚慢慢揭开了红布,马上露出了里面那古铜色的宣德炉以及一副卷着的画卷,看到这两件宝贝,李阳脸上的笑容变的更灿烂了
第七一九章 小型收藏展览(3)
这两件宝贝,都是李阳在一个地方获得的。
那个时候还是李阳只能算是刚刚的踏入古玩行,就因为意外事件临危授命,去几个大城市鉴定古玉。宣德炉和这幅古画,都是在上海鉴定古玉的时候,在那边的古玩城获得的。
宣德炉不用说了,这可是正宗宣德本朝的宣德炉,全世界也没多少,无论在哪都能称得上是重器中的重器。
那幅古画也是大有来历,想想上次去上海的收获,李阳嘴角的笑意就变的更浓。
“这两件东西,一是宣德本朝的宣德炉,被现隐法所掩饰,最后被李哥买了下来,在周老和柳老两位前辈的帮助下解除了掩饰,这幅古画,经过鉴定为失传的《聊斋行乐图》”
刘刚简单的说了两句,周老和柳老一起点了下头。另外这幅古画的来历也已经完全确定,是蒲松龄的真迹,两件东西是李阳在同一个地方,同一天得到,索性就一起推了出来。
“正宗的宣德炉”
“真是《聊斋行乐图》?”
喜爱铜器和字画的人都站了起来,大家互相看了看,最后有几个人慢慢的向前走去,开始欣赏这两件收藏品。
无论是宣德炉,还是那《聊斋行乐图》,都有着极高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宣德炉不用说了,国外拍出几千万的天价,还是有价无市,几年都见不到一个。
《聊斋行乐图》作者蒲松龄,虽然不擅绘画,但他的著作却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作为蒲松龄唯一的流传的画作,其意义可想而知。
周围的专家们都走了上去,还有人干脆拿出放大镜,对着两件收藏品仔细的观察着。
方老站在《聊斋行乐图》的面前,不断的点着头,古代纯鬼怪的画不多,有的话也都有着特殊意义,比如寺庙或者祭祀的时候所用,名家大师传下来的很少。
专家们看着两件宝贝,嘴里还不断的议论着,现在李阳只展现了四件收藏品,还没有那传说中的长生碗,就已经让大家很是惊讶了。
“姗姗姐,这不就是一个破炉子,有什么好看的?我看还不如那画呢?”
另一边的桌子上,有个十六岁左右的小姑娘撇着嘴说了一句。这是何姗姗的小堂妹何欢,小丫头读高二,性格正好处于叛逆期,见什么都喜欢说上两句。
“小欢,这可不一定,有些东西不能只看外表,我看这炉子不错,能被爷爷同意到这来展览,肯定很不一般”
何姗姗笑了笑,她毕竟在老爷子身边生活的时间久一些,即使不懂古玩,也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从外观上来推断价值的。
“我看都不如之前那灯,姗姗姐,回去咱们在让爷爷点给咱们看好吗?”何欢笑嘻嘻的拉住何姗姗的胳膊
何姗姗微笑点点头:“好,回头我们一起去缠爷爷,爷爷不同意咱们就去找李阳”
周围的几个何家直系子弟们也都小声的议论着,他们明显也都像何欢一样不懂宣德炉和古画的意思,都没怎么往这两件收藏品上去看。
十来分钟后,刘刚推着车离开了小厅,周围的专家们依然在感叹的议论着。
李阳的宣德炉确实是真的,最难得可贵的是这件宣德炉保存的还那么完整,相比以往拍卖过的宣德炉来说,这件可以说是最好的。
只要李阳愿意去卖,这个炉子可以让他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换上一栋别墅。
刚走出去的刘刚,没过多久又走了回来,这次的推车更大,上面的红布足有半米多高,看到这次推进来的东西,香港的黄老首先眼睛一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