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没有更新,上午一直在忙,下午打开网站后,没想到这里竟吵了起来,本是取悦自己,取悦友人的业余之作,但现下见此状况,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果真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首先想对网友山花说明一下,你的评论我没有删除过,昨天晚上9点左右,休息之前我来回复时也没有看到过,从写《梦里花开》到现在,无论评论好坏,我在晋江还没有开创过删除评论的历史。包括博客,除了删除一些促销产品之类的大篇幅的广告留言外,网友的评论也从未删除过,至于你的评论是如何没有的,我不清楚,但我肯定一件事,便是它的删除与我无关。刚刚我看了你复制下来的评论,只是针对这篇文提出意见,我根本没有删除它的原由,在《生活这码事儿》这篇文里也有读者提过不少意见,我大都回复过,但从没删除过,呵呵,无论你相信与否,我能做到的解释,只有这些了,再就是要感谢你提出的那些意见,谢谢。我只是人海一粟,虽称不上高尚,但无论从网上还是网下,我都能对得起这一瞥一捺的“人”字。所以对你今天许是因一时冲动而向我提出的人格质疑,我不会接受,见谅。:)
再有便是网友默向凉秋 ,谢谢你提出的意见,以后写文时会注意些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写这些文,说它们是小说,远远谈不上,它们只是随手涂鸦之作,少逻辑,少缜密,若按小说的高度来衡量它们,它们也只能算是废纸三千。
从写《梦里花开》到如今,不知不觉的已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选择在晋江发文,只因这里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写文环境,从没想过签约,入V,只是单纯的为写而写,写下这些文字,对我来说,首先是取悦自己,所以我从没请读者们一定要留下脚印以示支持,在《生活》这篇文中曾有几位网友因为不常打分对我说抱歉,我说没关系,也在第35章的作者有话说中专门写过这样的话:“写文于我,无甚追求,本是业余时的遣玩之作,因此对点击,收藏,留言,积分之类,从未曾有过在意,留下评论的,我会尽量挨个回复,不习惯留言的,也没有关系,不必为此感到歉意”。因为在平日里我自己也常潜水,懂得潜水的方便和乐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如此。
在《拉模拉样》这篇文中,我在文案里,一开始便做了这样的说明:“赠友之作,人物性格依着友人喜好来设,行文风格亦按友人所好来定”,这篇文是赠送给朋友的。若说以前写文主要是为取悦自己,那么这一篇文,主要是来取悦朋友。
前天或者是大前天看留言时见到有网友提到莫谈国事,朋友见后打趣说万莫把这篇玩笑文当正文来看,我亦感觉如此,所以在文案里又加了一段话“平日与朋友看新闻聊时政已成习惯,因此文内会涉及一二敏感区域,不喜国事者,哈韩哈日者,请跳阅,或绕行,请勿将其上纲上线,权当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碎碎念即可。写这些不成文的文,乃业余之趣,实属不务正业之作,写点字仅在于记录心情,消磨时光,亦或取悦友人,悲欣自得,其余,无他,文中某些观点若有触犯之处,还请见谅。”
平日与友常聊时政新闻,深知她对时事之类极感兴趣,所以在这文里有意无意的加了许多这方面的话进去,当时写的时候并没在意太多,现在重新阅读以前的章节片段,倒也确实如山花与默向凉秋所言,和整体情节不搭调,显得突兀了些。对这些意见,我诚恳接受,你们若不提,我很可能在后边还会顺着自己的性子写下去,在此,再对你们说声感谢。
另外对那位提到莫谈国事的网友说声抱歉,现在想想,不是别人太当真,而是我对这篇文太不当回事了,既然写下来,发到了这里,总该尽力将它写的稍微好些才对,国事一类,日后应该还会少许提到一些,但会注意控制,同时也希望读者们别对我抱太大的希望,写文这东西,对我来说真的真的是外行,平日工作缠身,也分不出太大精力来掌握某种技巧以便提高写作水平,只是心里想到什么,便写下什么,不懂章法,不明套路,所以也恳请大家别把这些文拿到小说的高度来看,权且只将它们当成是一堆又一堆的家常废话吧。
写文只是我在2009年初一时激起的兴趣,它不像绘画或读书一样早已成为习惯,这个兴趣,可能仅为一时,亦或维持一世,说不准。
但我没想到这个兴趣带给我的,不仅是取悦了自己,更有这么多的读者在背后默默地看,也取悦了大家,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点点肯定吧。
突然想起上学时导师说过的一句话,那是导师刚刚画完一副抽象风景画,重重的灰色与鲜亮的三原色交织,俨然一番矛盾的水火交融景象,他问我们能看得懂么,我们一行十余人,里面有教授也有同辈,无一例外的都站在这幅画前观摩了好一会后,方才有一两个人点了点头,其余人的表情,更多的是茫然,或似懂非懂。
导师说,只要有一个人能看懂它,哪怕这个人只是我自己,这幅画就有它的价值。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真正明了,纯艺不同于商业设计,设计出的作品需要被大众接受,这样方能实现它的价值,但纯艺是纯精神化的东西,只要能被一个人欣赏,它便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写下这些不成调的东西,初衷也只是纯精神性的记录,除此,无他,所以,亦感谢读者的认可,谢。
这篇《拉模拉样》和上篇《生活这码事儿》,本意是打算都在年前结束的,但愿等忙过这一阵后,我的这个愿望能够得逞吧。
对大家送上一句迟到的祝福,新年快乐。
第 28 章
找到一家麻辣烫馆子,四人进了去,要了四杯扎啤,坐下来吃东西。
凌嘉看着这家馆子倒也还算干净,当下也没计较,但还是拿出纸巾把筷子小勺和碗盘又重新擦了一遍。
路璐调侃道:“有钱人吃火锅,没钱人吃麻辣烫,今天委屈你了啊。”
凌嘉哼了一声,守着秦浩梅馨她也不好针锋相对,只能忍下。
梅馨见此情景,赶快转移话题,她叹道:“真没想到,那个老太太竟然91了,91岁的老人还在外边捡垃圾,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社会啊!”
“这是个河蟹社会!”路璐想到老人,也不由叹道:“汉代起官僚们对老人就有‘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政策,可现在……真不敢想象,等我们老了,是否也会如此。”
“是啊,过几年咱们都老了,计划生育又严,中国也必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秦浩抓抓头发,跟着叹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这年头,大家都冷漠的很,没钱的老人只能辛苦捡垃圾或做点力能所及的活儿过日子,咱们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可以想象,到时我们老了,手里又没多少钱的话,老太太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样的事应该多多曝光才对,看看我们这些公仆都干了些什么为人民服务的事。”
“人民?人民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含义模糊的很,这要看谁说了算,我们是人民,当官的也是人民,国家机器究竟为谁服务?”梅馨端起扎啤喝一口,说:“这些东西,还是别说了,说的我难受,想想老太太捡垃圾虽苦,可她毕竟还好好活着,万一曝光被上头知道了,上头为了河蟹动点什么手脚,再对外宣称我们这里没有孤寡老人,那不是更惨?这世道,的确是越来越让人失望了,即使你想帮助别人,也很可能连累自己,南京老太事件就是很好的题材。”
路璐一边拿起漏勺搅弄锅底,一边打趣般插嘴:“苦不苦,扶个老太四万五;累不累,好心载客是犯罪,同志,环境不可能来适应你,尔等得懂得什么叫适应环境。”
接着,路璐又问凌嘉:“你能吃辣么?”
凌嘉点头道:“还可以。”
路璐往凌嘉盘里夹了一筷子粉丝和几个鱼丸,说:“这里的麻辣烫还是挺好吃的,你尝尝。”
凌嘉夹起粉丝,吹一下热气,小心的往嘴里送,不想有几根粉丝却顺着唇角滑落下来,模样颇像一位初学使用筷子的小朋友正在费力的吃面条。
凌嘉在外难得不雅一回,路璐见后笑了起来,凌嘉不满的瞪路璐一眼,有些颓丧的放下筷子,拿起纸巾擦嘴角,她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滑腻的东西了,现在在路璐面前出丑,凌嘉极为不情愿。
“应该这样吃才对”,路璐从锅里夹起一点粉丝放到自己的小勺里,极其自然的送到凌嘉嘴边,像位妈妈一样,和善的说:“这样它们就不会滑出来了,你试试。”
凌嘉先是一怔,抬眼看看路璐,又顺势张嘴将它们吃下,再学着路璐的样子,先把粉丝放入小勺,然后再吃,果然吃起来要比刚才轻松许多。
梅馨将这一幕纳入眼底,心里又升起了诧异,这两人,怪怪的,好像真的有点问题吧……
只有秦浩还糊里糊涂的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他依然连连叹着气,表情说不清是心酸还是忧郁,“唉,现在国人已经道德沦丧到一定境界了,也难怪那么多人都挣着抢着往外跑,我现在也不求能挣多少钱,我只希望能平平安安的活到老,在斑马线上走路的时候别被车撞飞,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秦浩,你这话可说错了”,路璐嘻嘻笑着看凌嘉一眼,慢悠悠的说:“其实现在大部分底层的民众还是很善良的,说人话不干人事的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家伙,你见过有几个当官的有几个大富商跟赖宁似的救过火,跟徐洪刚似的斗歹徒啊?为什么这十几年里被冠以英雄称号的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其实无论中外,大都是屁股决定良心,坐的位子越高,越是高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