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曰-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改了,她本就不该在这个世上。”
  “是你?”李楠拧起了眉:“一切都是你搞的鬼?”
  女子扬扬手唤来一张椅子,慵懒的坐下,嗤笑道:“那老和尚、臭道士收服我不成,反而欠了我一个赌约,你就是他们输给我的东西。”
  
  李楠忽然间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我一直都感激错了人,我以为他们帮我是好心,却不知他们是因为愧疚,而今若儿已死,既然没有挽回的余地,我也没必要再活下去。”她擦干了泪水,转过身向相反方向走去,已经不需要眼泪了,因为她们马上就可以见面了。
  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女子愣了许久,过了一会儿,她露出了笑容,这两夫妻,总是让人无计可施呢,罢了罢了,谁让自己当初不小心让另一个也闯了进来呢,或许还是天意吧,她们早已无法分开。
  她扬了扬手,原本走出好远的李楠转眼间又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看着一动不动的灰狼和对自己不屑一顾的李楠,懒懒的开口:“把她放在地上吧。”
  
  “为何?”
  “你不是想让她活过来么?”女子皱了皱眉。
  李楠疑惑了:“你不是不想改变心意吗?”
  “趁我还没改变心意之前,赶快把她放到地上!”女子一发威,果真一副女王样。
  李楠半信半疑的把灰狼放在地上,静静的站在一旁,惴惴不安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女子蹲□,把手覆到了灰狼的脑袋上:“狼命已逝,人命复归!”
  
  只见灰狼身上的伤口瞬间愈合,狼身慢慢显出人形,恢复了赵惜若本来的面貌。
  女子站起身来,背对着李楠:“既然已经帮了你,那么就姑且再帮你一次,送你们回军帐吧。”她手一挥,李楠和赵惜若全都消失不见了。
  正要回洞穴,却看到一个飘飘乎乎的小人,似是那陈抟老道的元神。
  女子扬了扬嘴角:“济海已经走了,你也要走了么?”
  
  “在万千人中抽中了她,也算是她的造化了,老道的时辰早就该到了,只是一直放心不下她们,而今,她们已经足够强大,老道也算功德圆满了,老道与济海道友会在极乐世界等着魔女道友前来。”
  女子笑的花枝乱颤:“天界有什么好呆的?我偏偏要在这尘世呆到天荒地老、万物皆灭。”
  “道友是说?”陈抟愣了少顷,转瞬会意:“没想到济海道友和老道守了你几世,你最终却会被她们所感化,她们有此结果,也算无心插柳了。道友珍重,老道去也。”
  “我被你们两个烦了几百年了,不止今生、还有前世、前前世…终于等到你们不会轮回的这一天了,好轻松啊。”女子伸了个懒腰,“都走吧,我一个人多清静。”
  
  陈抟冲她唱了个诺,向天上飞去。女子看了看这个世界里一成不变的树林,忽然觉出了寂寞。
  
  再说李楠原本空空的帅帐里,此刻却突兀的出现了两个人,李楠把赵惜若放在床上,看着她红润的脸,听着她动听的心跳声,忍不住喜极而泣。
  人生总是那么戏剧,大喜大悲之间的起伏,让人如何承受?
  可是,既然活了过来,为何直到如今还不醒?
  想到这里,李楠跑出军帐,抓住附近的一个士兵:“快去叫军医,快去…”
  士兵一看是她,登时便兴奋的大喊:“是元帅、是元帅…元帅回来了…元帅回来了…”言罢,边向医帐跑边向其他人传播着这个消息。
  
  一瞬间所有呆在军帐里的士兵将领就全都跑出来了,看到稍显狼狈的李楠,都是一脸兴奋的表情,担惊受怕多日的赵恒和杨延朗也跑了出来,看到吵吵嚷嚷的人群中安然无恙的李楠,心里压着的石头才总算落了地。
  大家的热情彻底环绕了她,在李楠应接不暇的时候,军医及时的赶来了,李楠连忙拉着他向帅帐走去:“我在路上遇到一个昏迷不醒的姑娘,大夫看看她是受了什么伤。”李楠深知只要大夫一把脉,赵惜若的女子身份必定会被戳破,干脆主动说出来好一些。而因为赵惜若懂些医理药理,所以只要若儿在,她不用担心会因为受伤之类的暴露身份。
  
  大夫把手搭在了赵惜若的手腕上,才不过一会儿,就收回了手。
  李楠见他摇头,心本来就晃荡的心又揪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开口:“她…怎么样了?”
  “哦,”军医站起身来:“大帅放心,这位姑娘没什么大碍,许是因为劳累过度,所以才导致昏睡不醒,想必不久就会醒转。”
  听到这话,李楠长舒了一口气,连忙谢过军医,等到军医走后,她拉着赵惜若的手,咧着嘴笑个不停,不顾帐外人们的呼唤,她脱下鞋袜,爬上床,像个孩子一样趴在赵惜若旁边,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那会儿军医把脉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邪恶的构思。
那句话应该是这么说的“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姑娘怕是怀孕了!’”呜哈哈~~~~你们猜这样的话,会是多么欢脱啊O(∩_∩)O哈哈~




89

89、第八十八章 。。。 
 
 
  正如陈抟走之前所说的那样,李楠已经足够强大,再加上燕云十六州的收复,骑兵的壮大使宋军如虎添翼,她带着“李家军”直捣上京,如狼似虎的宋军所向披靡,契丹人屡战屡败,上京被围三年,其他契丹各部假装未收到萧绰的求援信,不发兵救援,萧绰无奈率全城人后撤,这场战争才总算闭上了幕。
  在辽朝与宋朝交战之际,高丽王果真耐不住寂寞,出兵占领了渤海故地,顺带着也牵制了辽朝东京辽阳府(现辽宁辽阳市)的守军,以至于萧绰唯一一个救命稻草也没了用。
  消息传到军营,李楠并没有任何关于高丽的动作,一直把萧绰赶到呼伦贝尔湖(呼伦贝尔草原、中蒙交界)附近才收兵回上京,又转而带兵占领了东京。
  说着轻松,战争却是相当残酷的,长白山如今被高丽占领,李楠没有理会他们,一直北上把契丹人赶到了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中间的宋军也面临了许多磨难,比如御寒的冬衣不足、很多人都被冻伤甚至冻死,间或会遭遇到契丹人的小股狙击,死了的也就死了,但是活着的,都是可以以一当十的汉子。
  
  宋军一直打到库页岛附近,被攻下的原属于辽朝的城池如今都安排了宋朝的守军和官员,还有一些投降的契丹人,原属于辽朝的东部和南部全部纳入了宋朝版图,等到这队远征军凯旋的时候李楠已过了天命之年,五十好几的人脸上刻满了风霜,花白的山羊胡和唇上的小胡子占了大半个脸,身材缩的更加娇小,因为长期在马背上的缘故,有了点罗圈腿,精神却依旧矍铄。
  当初不理高丽是因为辽朝未灭,她不想在那时增加高丽这个劲敌,而宋朝这样的态度在高丽王看来就表示默许了,他心满意足的守着长白山等地,一直保持着中立状态。
  远征军回到辽阳府之后,出其不意的出兵长白山,打响了宋朝与高丽的第一战,而在这措手不及之下,高丽军队唯有撤退。
  
  李楠之志自不单单是长白山,早在凯旋的路上就给赵恒上了奏折,以高丽侵占宋朝长白山等地为出师理由,要灭了高丽,在高丽人看来,这是一场侵略战,但是在宋人眼中,这是开疆拓土的绝世功勋。
  朝中对于这件事意见不一,李楠虽然远离朝堂多年,但是只要清溪书院在一日,她就不缺门生,面对众官员的七嘴八舌,赵恒犹犹豫豫的不敢下决心,刘娥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如今四海唯大宋马首是瞻,皆因王爷,若他日王爷薨,小国壮大,燕云之耻未尝不会重现也。
  刘娥的意思是,光靠国力震慑住那些小国是不行的,唯一可行之道,是在自己能力尚可的情况下,把那些小国都纳入大宋的版图,即使有一日大宋国力衰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些已经成为大宋行政单位的小国也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圣旨很快送到前线,李楠大胆的向高丽进军,身经百战的大宋军队又如何会畏惧这区区一个弹丸小国的疲兵弱旅,战争持续了三年,高丽军队不敌,一退再退,高丽王退到黄海海边再无可退之地后,只好投降。
  后来,宋朝在原高丽王朝设立高丽府,朝鲜半岛从此纳入大宋版图。
  一切结束后,李楠押着高丽王亲眷归京,自她从德胜门出征那日起,到回归那日,已过去了十三年,她和赵惜若到这个世界也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李楠自是得到了不世的荣耀,不止以后见了皇帝免跪,还有一大堆的封号和赏赐,可是对她来说,这些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她之所以如此拼命,也不过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已。
  高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战争,经济疲弊、人口稀少,赵恒在接受了高丽王的受降仪式后,好言劝慰他回去好好发展高丽的经济,高丽的领导阶层和经济体制都没有变,唯一变的是,他们不再拥有自己的军队,只保留一些用于维护治下安全的衙役,至于宋朝派往高丽的驻军,每年也都会有变化,以防止高丽王和驻军首领联合叛变。
  高丽王自是千百个不愿,只是身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也没有反对的实力,唯有黯然答应。
  
  这个方法是李楠上书为赵恒出的主意,宋朝官员不懂高丽实际情况,派遣官员会激起高丽人的反感甚至反抗,对于慢慢同化朝鲜民族有百害而无一利,“一国两制”的构想正好适合如今的情况。
  
  辽朝和高丽的事情解决后,其他小国的归属就提上了日程,当时,宋朝西南有大理,西部有吐蕃,西北有西夏,再往西有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黑汗,往北有萧绰在那里建立的北辽,势力虽小,流动性却相当大。
  从李楠收复辽朝、灭亡高丽之后,这些效果便纷纷上书、派遣使者表示臣服,在李楠看来,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他们所表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