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姬发想错了,不管姬发有没有价值,在雍正的眼里,他的价值也只有一种。
雍正唇角的弧度勾得更高了些,带起的嘲弄之意也随之更加的明显,只是姬发仍然低垂着脑袋,并没能看到,所以还一心期盼着雍正能看重自己。只是,姬发虽然是嫡子,但该知道的事情雍正早就在姬昌的口中挖到了,为了确定毫无遗漏,还让胤祥底下的妖精用了摄魂术,姬发能说的还能有什么?不过就是在冀州住了那么些日子,自以为挖出来了什么隐密,便迫不及待的来告状了。
只是他去不想想,那苏护不管最开始时有没有真心想收留他们三兄弟,那防备之心总不会少的,又怎么可能真的让他探到什么隐密呢?!
所以,雍正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只不再言语,对着侍卫挥了挥手。
那侍卫拿起地上的布条,一把塞进了恍若未觉的姬发的嘴里。这一回再不放任对方挣扎,跟其他的侍卫一同的把姬家三兄弟都给带了下去。
雍正冷哼一声,正要叫宫人把早在御书房外头等候的胤祥叫进来时,守在门口的侍卫先行上前一步禀报道:“禀陛下,皇后娘娘正在御书房外,称有要事求见。”
雍正无奈,只好让胤祥再在外头等上一段时间,先宣了姜皇后进来。
☆、第七十六章
因着把太子妃的后选人名单交给姜皇后已有七八天的时间了,若是快的话;姜皇后也该把名单上的姑娘家都看过一遍了;所以雍正对于姜皇后的来意;也有了大概的猜想。
对于殷郊早点成亲;然后生下嫡系子嗣,雍正可是很迫切的期待着的。因为雍正知道;这大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早就承担过大清;如今又负担了一个大商的他,总有种心力交瘁之感;已经深感力不从心了,也期盼着下一代能快点长成;好让他放下手中的权势,把大商的基业传承给下一代。
在与胤祥两情相悦之时,雍正就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决意在殷郊长成,足以独当一面之后,就把商王的皇位传给他,而自己则与胤祥到他所挑选出来的宝地之中修炼。
大商,不需要一个道术高强并且足以千秋万代的陛皇,因为一个人手握权势太久的话,心性会变的。即使一开始是真的为了大商好,但时间一久,雍正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被权势迷了眼。毕竟掌握一个国家,享受着众人跪拜的感觉真的是太过美好,仿佛你就是神一般。
雍正不像变成像康熙那样的人。
雍正承认,自己的皇阿玛年轻的时候,那些作为当得上千古一帝的美名,但是当他老了,又不愿意放手的时候,对待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太子二哥的决绝,让雍正很是心惊胆颤。
尚记得有一回,被皇阿玛带进宫去教养的弘历对他说起过,看到皇阿玛握着朱笔时的手一直在颤抖。那是皇阿玛在他们这些做儿子的面前拼命掩饰的事情,却没想到被弘历看到了,也真的证明,他已经老了。
可是,即使是老了,在他去世之前,皇阿玛也没想过要放下手中的权力,更没有顾念过跟他争权夺利的儿子们的性命,只纵容着大家为了那把金灿灿的椅子争个你死我活,然后再打压出头的儿子们,将他们或圈或弃。
雍正很钦佩年轻时的康熙,杀伐果断,也不会纵使贪官污吏为害大清。可老了之后却又变得顾虑着仁君之名,反而变得纵容起那些贪渎官员,让雍正略有些失望。只是,康熙不管是好是歹,总是雍正的阿玛,做儿子的,始终不能对康熙的决策做出置疑。
并非是愚孝,而是因为皇阿玛是帝皇,如此而已。
也正因此,雍正不想为了掌握皇权,却被皇权束缚住,自然就想让殷郊成为优秀的帝皇,接了他的皇位,而自己则去修道,最重要的,却是和胤祥在一起,再不负他,也再不累他为自己而死了。
虽然雍正此刻的心思是千回百转,但是事情上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再多,现实上也不过才是一会儿的时间罢了,姜皇后也才将将走进御书房。
以“我们是夫妻,夫妻之间何须这般客套。”为由,拦下了欲行礼的皇后,一旁伺候的两名宫人合力搬来了沉重的雕镂木椅,雍正给姜皇后赐了座,然后问起了对方的来意。
姜皇后的来意正如雍正所料,是为了殷郊的婚事。
虽然在雍正看来,殷郊的妻子是姜皇后的儿媳妇,虽说同样是自己的儿媳妇,但是要与她相处的除了殷郊之外就是姜皇后了,而身为公公的自己总不好太过理会儿媳妇,所以很该是由姜皇后亲自挑选的。
可是姜皇后却不这么认为。纵然她才是除了儿子之外与儿媳妇相处最多的人,但是殷郊身为太子,他的正妻就是太子妃,而太子妃的挑选自然不该由她一个妇道人家来决定,即使她是皇后,但太子妃的地位过于敏感,而且姜皇后也不愿意千挑万选了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却无法得陛下意的女子来做儿媳妇。
当然,姜皇后最怕的是她挑的姑娘现在看着是好的,可是过段时间又因着牵扯上某些朝臣的利益关系,而使得家族败落的话,那可如何是好?
这种事情也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如她自己的娘家。
姜皇后为人不但贤德,同样也很聪明。即使雍正已经长久不亲近后宫了,但她贵为皇后,在宫中的势力自然不能小窥。凭着雍正对付姬昌的举动,以及打着从西伯侯府中搜出来的那些信件的名义对付好些的诸侯,并且强压下姬昌死讯的种种迹象来看,姜皇后知道,陛下这是有心对付八百诸侯。
姜皇后的父亲也是诸侯,而且还是四大诸侯之一的东伯侯姜桓楚,身为诸侯的女儿,姜皇后很该为家族谋划些什么才对。可是姜皇后也太聪明了,她很清楚的意识到,诸侯的消亡已成定势,便是她做得再多,也不过是拖上一段时间罢了,而且还会惹得陛下的厌恶。
若是如此,说不得这皇后之位无法保下不说,还会连累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须知道,陛下并非不能再有子嗣,而是因为有了一男子做心上,而不愿再把心放在旁人心上罢了。便是殷郊和殷洪没了,陛下一决心,再让一女子怀孕,也非不能的。
姜皇后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那就是顺其自然,凭着她的地位,又生下了两位嫡皇子,而且长子如今又是太子,那么,陛下对于她的父亲和兄弟们总不会过于无情,而且性命无攸之外,荣华富贵也是可以保下的,顶多没有了封地,没有了实权而已。
最多的,就是让父亲和兄弟们不要反抗了陛下。
姜皇后太聪明了,也就不愿意日后的儿媳妇会因为娘家式微,而与殷郊不合。所以,即使雍正已经发了话,让她自己挑选太子妃,她也不可能真的就自己把人选定下了。
对于姜皇后的谨慎,雍正也无什么好说的,只将那份他原先交给对方的名单收了回来,看了一眼里头勾了名字的大家闺秀们,笑道:“这就是你挑出来的?既如此,孤便先收下了,待过几日再给你人选。”
见雍正也表了态,况且这几个闺秀的名字也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同时姜皇后也相信陛下不会害了自己的儿子,特意的挑了会败落的家族女子给殷郊,这一点,从名单中并无诸侯世家出身的闺秀名字便可看出了。所以,姜皇后很是爽快的告了辞。
早在她在御书房门外求见的时候,姜皇后就已经看到了申公豹等在外头,想是要见陛下的。
姜皇后主持后宫,自然知道面前这个眉清目秀,看着温和的男子与陛下的关系,而且陛下对他更是极尽宠爱的,为了他连后宫也不愿再进,往日的怜香惜玉竟仿似假的一般,让姜皇后一看到就觉得心里发酸。
不过,真的算起来,申公豹的存在对于姜皇后还是很有利的,最起码可以确保不会有别的宫妃生下子嗣,然后与自己的儿子争权夺利,所以她还是很能容忍对方的存在的,甚至于还很期盼着申公豹能一直占据着陛下的心,让别的女人无可趁之机。
所以,贤德又聪明的皇后娘娘姜氏,在得了雍正的一句准话之后,就告退了,好让陛下能尽快宣了申公豹进来,两人做正事之余,也能顺便谈谈情,说说爱。
姜皇后真心的希望着自己的帝皇夫君和申公豹能够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第七十七章
太子妃的位子,在雍正和胤祥的一起挑选下;很快的定了下来;正是比干的孙女儿;名叫也宫。
这是最妥当的选择;而且比干这样的外戚,便是再干政,也同样是商朝的皇族家事。更何况,凭着比干那刚直的性子;也做不出势压皇帝的事情来。
毕竟他可是一个连心都敢剐的皇叔嘛!
一件大事又了了;姬昌早死的事情也解决了;雍正顿时有种无所事事之感。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叹一声无聊;事儿就找上门来了;完全证实了他此前的感觉纯粹就是错觉。
雷震子早就回到宫中做回了殷洪的伴读,两人竹马竹马相处得极好,一个月有五天的时间则是回到姜府里面与师父云中子团聚,顺便学学道法,倒也显得格外的规矩。
只是那殷洪在宫里本就没有玩伴,唯一的哥哥又要跟在父皇的身边学习处理政务,使得他格外的寂寞。虽则现在有了雷震子,可是雷震子不在的日子就显得格外的难熬了,只因为他已经见识过了热闹了日子,对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那几天,就会十分的不适应。
雷震子极喜欢殷洪,他虽然年纪小,却十分的懂事,见自己每次回宫殷洪都十分欣喜的模样,也晓得对方只有一个人,若是换位思考一下,顿时十分心疼对方。
转眼又到了一个月中出宫的日子,雷震子照例去向殷洪辞行,偏见对方睁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又充满了期盼的望着自己,他脑子一热,就道:“要不我们去求陛下,让他允你出宫吧?反正我们也不是去旁的什么地方,而是姜府,相信陛下也不会不允的,毕竟那里也没有什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