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王一脉在皇家的迫害之下绝后,其他各脉亦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而此次新皇登基以后杨家也是处处受尽排挤。镇王一脉断然不能无后,他杨术不愿成为杨家的罪人,背负上不孝之名让杨门镇王从此断子绝孙,所以他决定将镇王之位禅让。
信中言明现在皇族内斗,不管哪方胜出最后都不会善待杨家旧臣,即使是双极旗的士兵投诚也少不了当炮灰或许是秋后算帐的命运,所以命他们不必再听从朝廷的凋令,从杨术战死的那一刻死他们就务必听从新的杨家之主的命令。
皇家百年来的迫害,看字面似乎云淡风轻,但看到这的时候谁不是触目惊心,恍惚间几乎能看见这每字每句里包含的血腥。
这四万兵马是他为了赎罪而留下来了,这一代的镇王辜负了列祖列宗成了不孝子孙,而这支兵马的留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忏悔。
最后杨术的语气几乎是恳求一样,一是要他们能誓死追随新的杨门之主,因为从现在他们是杨家的双极旗而不再是隶属朝廷的大军,朝廷半分粮草都不肯援助的行为已经寒了这五人的心,这一点杨术早有预料所以倒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去。
而最后不知道王爷何来的自信,告诉他们不必费心敛尸之事,因为不管是杨家军还是契丹蟊贼都找不到他的尸首,敛尸之事包括他的大仇都会有人来报,眼下这四万兵马不可再杀上西北,要尽一切能力保存杨家军的实力,以让新的家主有更多的力量保证杨家的不衰和崛起。
五封信上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杨通宝的信上透露的信息更多一些而已,五人看完后无不是面露凝色,按照先前养成的习惯各自将密信烧掉后却是不约而同的沉吟下来。
信上的内容可说是石破天惊,一字一句那诡异的情况都让他们震惊无比直到现在都平静不了,尤其是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不只是夺权更是要断人血脉,那种道貌岸然下的阴毒着实是让人毛骨悚然。
想想王爷字里行间的凄厉,谁能想象到要隐忍那份仇恨需要多大的定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让这四万军马从此叛变朝廷似乎也无可厚非。
“没想到啊,我杨家百年的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黄阳羽凄厉的一笑,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原来将王爷逼上绝路的除了他自己的高傲外还有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
“走兔死,走狗烹么?”方忠平忍不住拍案而起,恼怒不堪的骂道:“杨家百年来忠心耿耿,双极旗从上到下更是为朝廷出生入死,平定内乱安抚边境的大小战役百年来都没停过,死了多少人连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朝廷如此混帐难道不怕寒了人心么。”
“功高震主啊!”彭武唏嘘的摇了摇头:“皇族既然如此敌视我们杨家,眼下皇族内斗不管谁胜谁负最后都不会放过没镇王坐镇的杨家,王爷的顾虑是对的,现在我们已经被逼到了峰口浪尖之上,再傻乎乎的做忠臣贤将的话恐怕谁都没好下场。”
京城的形势,现在朝廷的态度谁都心里有数,这些信已经让四位将军彻底寒了心,沉吟之时同时把目光看向了杨通宝,心里清楚王爷竟然把事情托付给他,那想来他的那一封信里应该有王爷留下的良策奇谋。
眼下这四万大军何去何去极是迷茫,最重要的是得知道王爷说的继承者是谁。
那信上虽然没多说什么,但他们心里已经清楚身为传承下来的嫡系他们也落不了好的下场,所以叛变之心坚定,对于朝廷他们已是心灰意冷,唯一的奢求就是传承者会是个不逊色于王爷的不世枭雄。
杨通宝还没从禅让王爷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毕竟镇王一脉绝后是不争的事实,杨术另择贤明之举也是孝子贤孙之行。
可谁也没想到他的心里会那么自责,充满了对杨家的愧疚背负着不孝子孙的愧疚,最后毅然决然的用这么惨烈的方式维护了杨家的威严,这以死明志之举让人感觉是悲壮万分。
这一战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能活着,而他留这四万大军是为了保存杨家的实力,仿佛是在通过这一行经告诉所有的人,他镇王战死西北已经尽忠了,留下这支军马算是一种解脱般的孝意,至少在他死的时候不会抡为不忠不孝之徒。
五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把心底里的那句话问出来:王爷是要他们造反么,追随着那位新主向冷酷无情的皇家发难,用他们手里曾经保家卫国的兵器报杨家的血海深仇?
箱子里已经没其他的东西了,剩下的是一个外表古朴的锦盒,杨通宝拿出来的时候五人都是围在一起大气都不敢出,盒子揭开的那一刻只须看一眼众人心里都清楚王爷推崇的继承者是谁了。
京都青,江南白,盒内装的的是一块雪白无暇的羊脂白玉,温润的玉印上方刻的俨然是属于镇王的狮像盘蟒图。不用说了,王爷推崇的是江南敬国公,那位在江南一地上几乎割地为王翻云覆雨的杨门人杰。
五人面面相觑,或许是心里有数所以都不感意外,毕竟王爷最重视嫡传正统,这继承者的人选应该是从三公之中选出。
三公之中犹以敬国公最是势大,这一年来江南那边翻云覆雨几乎没一日消停,这位主的实力之强可以说都早有耳闻。他的离经叛道可说是毫无臣下之心,若是王爷心里惦记着这股仇恨的话,无疑这位行事最肆无忌惮又老辣狠毒的少年是最佳的人选。
杨通宝用颤抖的手捧起了这枚玉印翻了过来,果然,上书:世袭杨家镇王,杨存之印。
再心里有数,但所有人看清上边的字时都是倒吸了一口大气。
这不是皇上御赐的掌权大印,要知道在这年代私刻官印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可上边的十个字个个沧劲无比,每一笔都是铁划银钩般的通透有力却又行云流水般的写意自然,大有那落笔定江山的不世气魄。
十个看似随意的字却一笔一划极是讲究,龙飞凤舞间那阳刚至极的味道很是熟悉,这等好字让在场的五人同时眼眶发红。
王爷当年号称是京城的文才第一,少年时这笔下的功夫就已经不逊色于任何的当世大家,后来他的字写意中又透着几分刚硬之风,再厉害的书法大师恐怕都难模仿一二,更别提是临摹出这独一无二的神韵。
这是王爷亲手刻的王印勿庸质疑,看来他早就心有所属,或者说他的希望全在敬国公的身上,他希望将整个杨家交给那个离经叛道却又飞扬跋扈的杨门人杰,希望杨家能在他的手上再次鼎盛起来。
“诸位,你们怎么看?”杨通宝已经泣不成声了,原来王爷早有以死明志之心,他这不是怯弱的逃避,而是要给自己给杨家的先祖后嫡一个交代,已经绝后的这一事实始终是王爷无法逃避的一个罪过。
“末将誓死遵从王爷遗命。”四位将军亦是满面泣尽英雄泪,即使没有号哭出声,但心里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了王爷的意思,他托付给这支军队的是镇王最后的尊严,希望这支军队能追随新主振兴杨家,对于死去的王爷来说这是一种赎罪,一种忏悔。
即使直到死的时候也没言语半声,但那血海深仇是王爷心里的阴霾,最后的一刻他绝不会因为怯弱而选择妥协,即使是死但他的信念已经传达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杨通宝的面色决然而又阴森,与他们四人一样,王爷留下的命令是勿佣质疑的,从震惊过后他们也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敛尸报仇之事暂且阁下,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达成王爷的遗命全军撤退江南保存这股最精锐的实力,二是解决眼前的粮草问题,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除非双极旗肯一路劫掠南下,否则的话这点粮草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第697章 神机妙算(下)
孤军无援啊,在五人面面相觑的时候看到了那包怪异的东西,上边竟然也留了一个纸条,或许是杨术一早就预料到了这支孤军会遇到的困境,所以已经言明只要点燃里边的东西自然有人会驰援,至于来人是何身份就没多言,或许连王爷自己都搞不清楚。
抱着对王爷绝对的信任自然没人敢有半点怀疑,其他四人看见了希望都是松了口大气,而杨通宝却感觉这东西似曾相识,记得没错的话这是出征前那个名叫马六的呈上的东西。
隐约间记得他还曾严词厉色的说过这是敬国公特意献上的,一但双极旗血战西北有后顾之忧的时候才能用,如果真到了那样的险境他会尽杨门之子的责任全力协助双极旗度过难关。
安抚好了军中将士的情绪,将王爷的遗命一一传达以后军中并没有多少的哗然,或许是朝廷的做法也让他们寒了心,所以这时一听要去江南投奔敬国公也没人反对,因为那枚王爷亲手刻下的大印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更何况敬国公闹腾得够凶的,这群血气方刚的男儿早就听闻过那个象征着嚣张跋扈和肆无忌惮的威名,心里也都默认了这个短短一年就迅速崛起的杨门人杰。
抱着沉重的心情五人在营外点燃了那包东西,那是一包已经看不出是任何东西的粉末,一烧起来可以说是浓烟冲天,伴随着一阵阵异常的药味有几分的刺鼻。
烟是赤黄色的不过却不是毒烟,隐隐还带着几分恶臭,但奇怪的是烟雾很是浓郁寻常的风根本就吹不散。
在这冲天的烟柱烧起的那一刻四位将军已经命人在所有的方向加强巡逻,一但有人靠近的话不可无礼得迅速的请来营中。
燃烧而起浓烟持续了两天,冲天的烟柱竟然真的在添加些许煤油的情况下不曾中断。
就在第二天的傍晚它即将熄灭的时候等候的五人也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的粮草只足够支撑一天的用量了,若是驰援不来的话恐怕军中就得生变,尽管他们对于杨术的话深信不移但却不得不开始考虑眼前的窘境。
若是事有生变的话,这支双极旗的兵马恐怕得轮为绿林草寇四处烧杀抢掠才能到得了江南,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双极旗这三个字的威严已经深入百姓的心里,对于百姓们来说俨然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