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太平洋- 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俄国把军事力量都消耗在远东呢,那样处于俄国和法国夹击中的德国就小了很多压力。

“诸位,我想喀西尼阁下说的非常有道理,除了北方外,我们应该强烈督促东南军队立即发起北伐,他们得到了我们这么多援助,不应该继续在这里等待。”法国立刻积极响应喀西尼的话,对于上次李默将法国驱逐出台澎的事情,法国一直怀恨在心。

“海靖阁下,不知道贵国有什么打算。”窦麦乐矛头一转,对准了德国大使,这些年正是因为德国和李默勾勾搭搭,导致了各国无法互信,而此时德国在日本九州岛驻军超过了一万三千人,是远东地区欧洲各国除俄国外最大的陆军力量。

“对不起,窦麦乐阁下,如果各国都决心打这一仗,那么我们德国会立即出兵,但如果我们之间不能互信,那么我想我国军队将不会拖入到新华的大陆战场。”

“互信?”窦麦乐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答案,立刻问道:“不知道海靖阁下需要何种互信?”

“很简单,请阁下立即转告贵国,放开对布尔的海上封锁,允许我国商船自由进出。”海靖喝了口茶,猛地发难。

这个提议,顿时让窦麦乐人都要气炸了,让你们的商船自由进出布尔?这不是摆明去支持布尔武装吗?何况你们那个也叫商船?皇家海军已经在南非外海驱逐了不下三艘德国军火船,再加上荷兰和法国的军火船,足足有七艘。

如今皇家海军好不容易掌握了外海控制权,把第三方势力驱逐一空,要是因为对付李默而彻底放开,那对英国控制德兰士瓦和奥兰士将是个巨大的灾难。

窦麦乐连忙摇头:“海靖阁下,您这个要求太过分了,我无法答应。不过我想告诉你,如果李默最终控制了整个中国,那么你们德国也无法在这里立足了。”

海靖端着茶杯,似乎没听到窦麦乐的话,微笑道:“大使先生,我只是个外交官,无法代替国内做决定,而且据我所知李默已经决定在五个月后出访欧洲,在那之前我国需要全面的评估远东政策,所以我还是那句话,除非各国下定决心和李默全面宣战,要不然恕我无能为力。”

全面宣战?

这可能吗?

窦麦乐刚要继续说话,一直默不作声的菲利特曼忽然站了起来,环视全场,冷道:“各位,不管我们之前做了什么,或者我们在世界其它地方还有冲突,但这里是远东,相信诸位在这里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我建议按照法国提出的办法,督促南方的军队立即北伐,我们可以派遣军官督导和指挥,同时西北交给俄国处理,从两面夹击李默。”

“我们不能让他过的那么舒服。”

“那我南洋呢?我国正需要诸位的援手。”荷兰大使急的连忙提醒,他生怕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大陆上,而眼看着婆罗洲被占领。

“大使阁下放心,这一次必须阻止李默在那里的继续扩张,所以我已经派遣了三艘巡洋舰前往沙捞越,此外我国远东舰队也已经……”菲利特曼挥舞着手臂,正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他的计划,会议室的大门却陡然被推开。

他转身看去,只见自己的副官冲进了房间,副官见到他后,立即走到身边急促的耳语起来:“中将阁下,布尔开战了。”

菲利特曼的手猛然僵在了半空,身体也变得硬邦邦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之前海军部不是海发电报来说,还不会开战吗?怎么才半个月不到,就开打了?

望着眼前这些都在等待他继续下文的各国代表,菲利特曼只觉得嘴角发苦,他相信如果等这个消息传开,那么刚才说好的计划,肯定又会横生枝节。

李默的运气,是不是太好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38章 他们?加快战争结束进度?

坤甸港内,十余艘万吨级海轮缓缓靠上了临时码头。

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是各支作战部队,就连工程兵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些专用的机械船舶开始加入这支队伍,尤其是专门划破给他们的建设兵团投入使用后,更保证了工程兵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此刻的码头上,数以万计从吕宋和南阳等地招募来的华人和吕宋人正在加紧工作,一包包水泥化为了坚固的码头和道路,一条条小型快速铁轨也在加紧铺设中。

或许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能见到如此多的人为了一件事情而疯狂工作,虽然后世因为大型机械的普遍运用,工程兵的效率比现在何止高了十倍,但却见不到如此壮观的人海场面。

左边三号码头,一艘货轮正在卸载自行车,这种经过加固的自行车如今是陆军最爱的一种交通工具,和双脚相比,自行车不仅对道路要求不高,而且可以轻易装载几十公斤装备,所以在自行车首次装备后便深受官兵们的喜爱,以至于最后总参经过商量后将其编入了标准装备之一。

近万辆自行车散件被源源不断从货船上卸下,数百名工人甚至直接在码头边搭建了一座临时工棚,随到随装。

邻近的四号临时码头也是繁忙异常,一门门大炮正在吊车的帮助下被卸载下来,从建军开始便宁愿少些装备也要统一化,标准化的新华军,在熬过了最初的单一的进攻手段后,终于到了收获期,统一采用了管退技术的L25/105毫米陆军正在成为继迫击炮后各部队最喜欢的支援武器。

而更靠近陆地的二号码头,则完全被两艘运兵船占据,大量从吕宋甚至是辽东赶来的陆军开始源源不断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好奇的打量着四周,交头接耳兴奋无比。

“快走。”

海鹞子踢了一脚最近的领头土人,在他身后是排成十列长长地土人俘虏队伍,战士们站在两边,荷枪实弹的监视着这些曾经桀骜不驯,躲在雨林里袭击他们,此刻却温顺的跟只绵羊似地当地土人,他们可不是来参与坤甸的建设的,而是将在运兵船卸完后立即被塞入船舱运回新华。

首相府之所以一口气答应了军方增加总计六个步兵师,有大半都是为了这些免费劳力,以前还需要通过海盗遮遮掩掩,现在则简单多了,直接派兵去抓就行,不仅省钱而且还省事。

经过这些年的捕奴行动,作为重灾区的婆罗洲土人数量已经从千万左右下降到了六至七百万之间,除了一百余万精壮劳力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兵团吸纳外,更多的女人和孩子则是被捕奴队直接给杀死。

随着中原大地率先统一,庞大的铁路和道路网使得建设兵团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土人们很不适应北方天气,每年都有几万人因为天气而死去,所以劳力缺口一直紧张,尤其是被回叛伤了元气的西北和蒙古重归版图后,几十里乃至上百里都见不到人烟也属正常。

在那种地方搞建设,人力必不可缺,根据首相府的统计,如果要把西北大地建设好,起码需要四百万左右的劳动力,从国内招募虽然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也会增加大量的财政负担,所以李恩富就打上了婆罗洲土人的主意。

海鹞子点着烟,望着这些土人显然很满意,这是他当上了陆战师四团团长后第一次真正的军事行动,总算是不负重托,光这次押运回来的土人就多达六千多人,可惜的是婆罗洲雨林实在是太茂密了,错过了很多抓捕的机会,要不然恐怕几万人都给弄回来了。

正当他盘算着该如何又快又好的继续清剿土人时,身后忽然想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鹞子哥。”

“强子?真的是你啊,强子,哈哈。”

海鹞子扭过头,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扑了来,定睛一看正是几年前分手后被安排至陆军学院学习的罗强,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顿时喜得狠狠拥抱了一下。

“强子,你怎么……?等等。”海鹞子还没问完,就见到罗强肩膀上居然扛着少校肩章,顿时猛地捶了他一拳,惊讶道:“行啊,都少校团长了,那个团?”

罗强笑着摆摆手:“呵呵,都是沾了我姐的光,是新编第八步兵师一团。”

“得了吧,别人或许会那么想,但我还不知道吗?”海鹞子打心底替罗强高兴,他知道这些年来,罗强一直在陆军学院学习,又作为军官团参加了中原战事,最后甚至一直打到了江苏,虽然清军不堪一击,但起码也和实力最强的淮军干过几次,所以无论是经验和能力,都当得起这个团长,何况皇上可不是那种会干涉下面人事安排之人,如果没能力,恐怕他反倒是第一个把你被扫地出门的人。

好好寒暄了一番后,罗强抽出烟递给了海鹞子,望着长长的土人俘虏队伍,眉梢挑了一下:“鹞子哥,这仗看起来挺顺手的嘛。”

“顺手?”换做别人,海鹞子肯定会鄙视几眼,这天底下有简单的仗吗?不过罗强不是外人,不久后肯定会被派上战争,所以连忙收起笑脸提醒道:“强子,哥不想说假话,这仗不好打。”

“哦?怎么,难道说土人增强了武装?”

“这倒没。”海鹞子摇摇头,猛吸口烟继续说道:“之前的情报说,土人武装规模大概在四五万,不过荷兰人管的紧,最多只有五六千支枪,加上这次我们行动迅速,在他反应过来前就收缴了大部分武器,所以这方面的威胁倒不是很大。”

“那你为何还说不好打?”罗强有些奇怪了,追问道。

海鹞子白了眼罗强,干笑两声:“我说强子,你也是在南洋待过十几年的人,那些土人是个什么德行你不知道?”

“婆罗洲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林深山高,瘴气横行,这些土人又熟悉环境,往往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往树林里一钻,谁也找不到而且他们爱用毒药涂抹刀箭,擦破点皮弄得不好都得去见龙王爷。”

海鹞子又抽了口烟,抬头看看似乎又有些阴沉的天空,叹了口气:“这鬼天气也害人,我们还好说,长期在南方待着,热带训练月月都搞,你手下那些北方来的士兵就要小心了,每次出任务都记得要让医官多带药物,哪怕少带一些弹药也必须备足药品,要不然有的你哭的。”

听完海鹞子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