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连眼眉都没有动一下,低头看着下跪的几个人,开口问道:“曾国藩?”
“臣在。”
“你是新补的兵部尚书,兵制之事,你也曾经上书于朕,关于此事,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是。臣以为,管兵当先管将。武将之中,挑选操守良好的,大力加以提拔,”曾国藩跪在人丛后面,亢声而言:“臣想,军队之中,首重纪律二字,纪律不好,难免骚扰地方,百姓见到军士,心中就、会害怕,不但不能提供帮助,反而暗中资敌。所以兵制之事,当首先以整顿纪律为第一要务。”
“嗯?”皇帝微感诧异的问道:“这和你上月在天津时给朕上的折子中所说的,似乎前后不一啊?”
曾国藩知道,皇帝这是在问及皇帝驻跸在天津黄家花园时,自己进呈的那份《痛陈八旗、绿营兵政弊端折》了。他自然也有话分辨,当下碰头答说:“臣的原奏中本就说过,绿营、八旗有制度、平日积习、行于出征战阵之际弊端种种,最为严重者则是将帅士卒各顾自私,彼此妒猜,互不相下;绿林绿士仇杀民壮乡团以至勇丁;纪律太坏。每每绿林绿出征之时,到处扰民,已成最大隐忧数款。”
他停顿了一下,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以臣愚见,凡此种种,皆为兵伍所在,不讲纪律之恶行表征所见。只要能够痛加整顿,想来以绿营、八旗将士久在军伍,百凡历练之身,一旦能够痛改前非,日后为国出力,诚然也是大可预见之事。”
皇帝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曾国藩所说都是书生之见,未必能够落到实处。而且,即便自己下旨要求各省整顿兵伍纪律,怕也不过是阳奉阴违,弄到最后,一事无成。
想了想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皇帝说:“英人此番在我国贩卖鸦片受阻,依朕想来,早晚必有一战。而现今各省之中,兵武不兴,实在是最大的隐忧。刚才曾国藩所言,虽也是正论,不过重整纪律,缓不济急。还要有一些更加能够立竿见影的法子来。你们都说说,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目前为难的局面的?”
孙瑞珍在后面跪着,这一次政海波涛,赛尚阿、贾祯等人覆顶而没,新捡拔的几个人都算是新近之资,不过这其中也大有分别。奕、文庆、文祥都是旗人,是他不能比的;曾国藩帝眷之隆朝臣无双,是他不敢比的;翁心存上书房教习,负责大阿哥的学业,再加上翁同龢是皇上身边近人,也是他羡慕不来的。
所以,虽然入值军机,却也不过是陪衬,这一次听曾国藩的话给皇帝委婉的驳了,急于自见之下,前行了几步:“回皇上话,臣有话说。”
“你说吧。”
“是。刚才曾大人所言,纪律败坏实在是八旗、绿营兵士第一大弊端。而整顿之法,又不可片刻建功,所以臣以为,不如在八旗、绿营之外,另行招募兵士,重新训练,从竖立根基之时,就将纪律严明起来,日后奋战之时,当大有所成。”
文庆吓了一跳,在旁边赶忙进言道:“回皇上话,臣以为孙大人所言不妥。”
“怎么个不妥?”
“回皇上话,奴才想,既然要另行招募兵勇,则兵饷、军粮、装备等物纷繁复杂之外,更要动用大笔国帑,再行成立新军,则各项支出,又是一笔极大的费用。臣恐耗资靡繁,非百姓之福啊。”
看文庆急得面色通红,皇帝和煦的摆摆手,“都不要吵了。孙瑞珍的话很对,明知道筐子里的苹果都烂掉了,还想得到一个好的苹果,就只有到树上去摘。不过文庆的话也并非无理,成立新军,各项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极大的开支。”他一眼瞅见曾国藩张口欲待说些什么,便停了下来:“曾国藩,你想说什么?”
曾国藩不慌不忙的答说,“是,臣倒以为,不如取孙大人和文大人所议之长,略加修改,当可收精兵之用。”
“怎么说?”
“臣的意思是说,就从现今有的八旗、绿营兵士中挑选那些年轻的,略加教化即能为国出力的,甄别出来,另外组成一伍,加以训练,日后定然能够收效。”
孙瑞珍心中佩服,难怪曾国藩得皇帝的宠幸,果然心中大有丘壑。这样的主意自己怎么就想不出来呢?当下重重地碰了个头:“曾大人所言皆是为国良谋,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看军机处众人没有旁的意见,皇帝点点头:“曾国藩的办法确实是好,不过,就正如曾国藩所说,既然是从八旗、绿营兵士中选拔精锐,加以调教,只恐能够入选之人,十中无一。这样吧,就以现有兵士为基础,不足之数,在各省张贴布告,允准百姓,民壮参加其中,以充盈兵员。”
“是。”
“至于那些未被选召的兵士,也不要让他们在兵营之中闲置下来,各省把剩余兵士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屯田垦荒,另外一部分,就在省内分为省、府、道、县四级,成立警用队伍。平常日子里,担任地方守护,维持治安。仿效九门提督职分,拱卫地方,缉拿奸宄。”
文庆等人心中佩服,只是这几句话的功夫,亏这位主子是怎么想到的?居然拿出这样一个看来奇怪,深思下去却很实用的办法来?
只听他继续说道:“兵制改革,旨在去芜存菁。军机处下去之后,给各省督抚、将军、提督、总兵发送廷寄,告诉他们,不要怕什么被裁撤下去的兵士聚众闹事,更加不要有任何徇私回护之心,这一点要让各省督抚认真查处,但凡有类似情弊的,各省都要具名参核,朕无有不准。”
“最后,……”皇帝想了想,断然一挥手,“不要把各省的满人、汉人分得那么清楚,更加不必弄什么旗营,绿营,着选拔出来的兵士,不论满汉,都在同一个军营中吃饭、训练。真是笑话,立国已经两百余年了,现在居然还有人说什么满汉之别?你们要知道,这种血火之间,方可见袍泽之义哩”
曾国藩等心悦诚服的碰下头去:“皇上身居九重,而心念天下各方,臣等不胜钦服之至。”
第128节新式快枪
第128节新式快枪
兵事初步有了结果,皇帝的心情大好,琢磨了一会儿,又道:“曾国藩,你当初上过《汰议兵书》,又上过《痛陈绿营、八旗兵制弊端》的折子,朕想,就简派你到天津去一次吧。就正如你刚才所说,纪律实在是军队第一大重要因素。武将的操守要紧,不然不能约束士兵,纪律一坏,百姓看见就怕,那里还能打胜仗?所以朕放开手让你去办。新建的军伍不光是阵法武艺要练得好,更要把旗营、绿营的暮气**,切切实实扫一扫”
“是皇上于军中的毛病,烛照无遗,臣蒙皇上栽培,天高地厚之恩,感激莫名。如今厉行新政,发愤图强,臣必当尽心竭力,勉力图报。”说着,曾国藩咚咚的碰了两个响头。
“还有旗营,这些旗下大爷,顶用的少,成天领着一份俸禄,不做事的多。对于旗营,也不要手软。”皇帝口中说着,心中在想,曾国藩再如何有能力,总是汉员,若说能够让旗下大爷们肯于俯首帖耳,怕不是能力不济,而是不能大展拳脚,当下又说:“朕让僧格林沁和你一起到天津去,总之,要把旗营的兵务,彻底的肃清一番。”
挥退了军机处的几个人,皇帝传旨:“招肃顺到御前来。”
肃顺最近又升官了,皇帝看他忠劳勤勉,捡拔他做了内务府大臣,总管皇帝的内廷事物,除此之外,又让他兼了兵部的差事,每日里入值,所以一传就到:“奴才给皇上请安。”
“肃顺啊,朕刚才和军机处的几位大人见过面,其中特别提到,现在的军务真该到了好好整治一番的时候了。”
“是。圣明无过主子,奴才这一次到天津去,蒙皇上特旨,也到杨村军营之中去看过,那里面种种苟且徇私之弊,非奴才所能奏答,上渎天听。”
“正是此意。所以朕有意在这京中八旗各营之锐健营、火器营、健扑营、前锋营、护军营、甚至在圆明园护军营中,做一番军制上的改制。这本来是曾国藩的差事,不过要是让那些旗下大爷听汉人的调遣,还是千难万难,所以,朕想,就让你从旁协助,专司其职了。”
肃顺心中惊惶。他知道,这样的事情一旦应承下来,无疑便是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八旗子弟,但是眼看着皇上盘马弯弓,只等自己一言而断,又怎么能辜负君父?更且说,又怎么能放过了唾手可得的富贵?
想到这里,肃顺庄重的跪了下来:“只要能够为皇上分忧,为我大清江山社稷分忧,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全然不会退缩半步”
“你有这样的一颗心,必有后福。你先起来说话。”皇帝摆手让他站了起来,对他说,“这一次英人北上,为鸦片合法交易之诉求,到朕前哓哓不休,朕让总署衙门那边将英人所请逐一驳回,想来不久之后,英人又会如先皇年间那般,轻犯我天朝边圉。各省的兵务,朕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只看天津一地,也大约知晓,总不外乎如此等而下之之状况。所以,朕已经命军机处那边,以四百里加急廷寄各省,兵制改革,一定要抢在英夷为鸦片贸易,再来寇边之前,朕就要看到成果。”
“至于京中,朕想了想,与其大张旗鼓的做兵制改革之举,不如暂时从各营中抽调一部分人出来,单独成立一营,朕想过了,就叫神机营。一切训练、建制、设官、建设营房、俸享优恤,以及相应的官学,全然与旁不同。具体的嘛,朕想就由额里汗担任神机营的左右两翼的左翼长,由你,担任右翼长。”
“至于兵士的选择,就从现在京中锐健营、火器营、健扑营、前锋营、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中挑选精壮、并招募京中、直隶各府道县的百姓青壮填充,总之是满汉混杂,不可拘泥与民族、畛域之别。这一节你要记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神机营的武备,全然使用西式武器,这一层,朕日后会给兵部、工部另行下旨意,你的分内之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