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要测量出火炮阵地到达水城的距离。现场实地测量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着那名向导回忆出的城中草图,再加上到西城墙外,画了一条平行线来估算,最后得出的距离是三百五十步左右。
接着就是城外的试发射了。河南军立刻动用人力,在三天之内清理出了一块长达一里的空地,作为火炮的射击试验场。
还有就是需要解决火炮的后座力问题。原先火炮直射的时候,由于炮车架的后退,可以减少很多的后座力。而现在,曲射的火炮的后座力,基本上全部都要由炮身来承受,那火炮还吃得消吗?
也只有在炮身后垫上很厚的缓冲材料了。为此,汝宁营中挤出了整整一百条棉被来。
当然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准备工作。例如:场地距离的划分;火药装填量的进一步标准;模拟城墙和模拟船只等等。反正这一切的准备又花去了十几天的时间。
到了崇祯五年的十月二十二日,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一个科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了。汝宁营的曲射火炮正式试发射了。
第335章 神舟一号
“嘭!嘭!……”
一发发炮弹试发射着。整个试验过程其时是相当枯燥的。火炮不断地调整着角度要确定最佳的射角。但是一群军官还是兴致勃勃地在一边观看着。这军营中的娱乐活动也太少了一些,还不如都来看热闹啦。
当吴世恭看到火炮调整和记录角度很麻烦的时候,就提出了制作类似于现代的量角器的想法。这量角器的制作也根本不复杂,按照吴世恭的思路,河南军中的工匠们很快就做出来了。
不过有了量角器以后,确实给火炮调整角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对于吴世恭的妙想,汝宁营的军官们都是狂拍马屁。吴世恭一边是享受着马屁,一边美滋滋地想道:“没想到在大明朝做天才还是蛮简单的啊?”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火炮阵地的水平问题。有着这么多的人力,河南军平整一块火炮阵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这里有个难题,并不能保证这个平整好的火炮阵地是和水平面平行的。要知道这里可是山地。如果火炮架设到了倾斜的火炮阵地以后,因为发射角度的倾斜,火炮的射击将会发生偏差。可是从肉眼又不可能观察到火炮阵地是否和水平面平行。
最终一位工匠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使用了一大块平木板铺在火炮阵地上,再在木板中间滴水。如果水滴不滚动的话,那么就证明了这个火炮阵地基本上是和水平面平行的。其实,这就是现代水平仪的雏形。
见到了解决了这个难题,吴世恭是大喜,顺手就奖赏了那名工匠五十两银子。这使得所有的人都是干劲高昂,所以以后的一些小问题也在群策群力之后都一一解决了。当然吴世恭也在之后,给予了立功人员大小不一的奖赏。
最终在试验了两天以后,终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由于山体太陡峭,汝宁营中三磅的火炮并不能够运上山,而一磅的火炮威力又太小,所以这次曲射射击叛军的舰只,就采用了那四门二磅的火炮。
确定完火炮的射角以后,工匠们按照这射角开始打造固定的炮架。而其他辅兵开始开阔道路,平整山上的火炮阵地。要做好火炮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而在这次试验中,迟明的童子营中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名叫胡梦的少年,目睹并参与记录了整个试验过程。之后他对火炮的射击曲线发生了很强烈的研究兴趣。
在这以后,胡梦又主动报名加入了炮队,并且逐渐成为了炮队的弹道专家,后来积功成为了千总。
不过这位胡梦对于打仗没什么兴趣。之后他主动退出了作战部队,来到后来汝宁营开设的军校中,成为一名教授火炮弹道学的老师。
胡梦在军校的生活就如鱼得水了。他自己的研究和他带出的八名最有才华的学生,几乎奠定了这个时空的现代物理和化学的一大半基础,并且最终发明出了高等数学。而胡梦也在这个时空中被尊称为“科学之父”。
可目前的吴世恭还不知道身边还有着胡梦这位真正的天才呢。当火炮试验结束以后,吴世恭是玩心大起,他大叫道:“把火炮竖起来,看看到底能够把炮弹打到多高的地方。”
既然大人有兴致,那么小的们当然要捧场。很快,火炮就被加足了最大的火药量,直直地竖立了起来。当然,这个竖立也是微微向前有个小角度的。要不然,那炮弹落下可要砸到自己的脑袋上了。那可不是好玩,而是自杀了。
此次发射由梁辉亲自主炮。当炮弹出膛以后,所有人都张大着嘴,仰着脖子看着炮弹越飞越高。直到炮弹变成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又等了好长一会儿,炮弹才落下,炮弹重重地撞到了炮前四、五十步的地方,贱起了好大一片泥土。
回过味来的人们开始纷纷地感叹道:“哇!飞得好高啊!”
只有马屁高手梁辉反应最快,他单腿跪在了吴世恭的面前,很诚恳地说道:“大人!此炮威武,请大人赐名吧。”
吴世恭是脱口而出:“神舟一号!”
被梁辉抢了先机的那些人,立刻是不甘示弱地接着大拍吴世恭的马屁:“大人!好名字啊!”,“大人的学问真高啊!”……
周巡还凑到吴世恭的面前,笑着恭维道:“大人,我们汝宁营以后要造更大的火炮,说不定都可以打到月亮上去呢。”
吴世恭连想都没有想,接着说道:“那炮就叫嫦娥一号!”
吴世恭这些大老粗当然不知道什么忌讳,于是同音名字——神州炮就在汝宁营中叫开了,并且还记录到了汝宁营的文书中去了。
还是回到汝宁以后,邓启帆才在文书中发现了这个很敏感的名字。为了避讳,邓启帆就顺手把这个名字改成了神舟炮。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修改,只是改回到了原来的名字罢了。
而且在这个时空,还发生了一段趣闻。当这段历史传到西方,在一百多年后,有位名叫儒勒·凡尔纳的法国科幻作家以此为启发,写了一本《从地球到月球》的,用火炮把人发射到月球上的科幻小说。
而这发神舟一号的炮弹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炮弹落地的动静,也引起了一匹拉着一辆空大车,正在安静啃着草的马的受惊。
这匹惊马拉着空大车在空旷的火炮试射场上飞驰,引得也在一旁吃草的人来疯是一阵激动。它趁着看管的亲兵不注意,一个飞窜和那匹惊马是你追我赶了起来。引得所有的人是一阵哄笑。
到了最后当然是亲兵们出动,把这两匹马制伏并带了回来。不过人来疯回来以后,却调皮地在吴世恭身边蹦蹦跳跳。
吴世恭没理睬人来疯,他突然有了个新想法。要知道人来疯虽然调皮,但它的奔跑速度可是相当快的。不过刚才那匹惊马还拖着辆大车,它的速度也不比人来疯慢上多少啊。
吴世恭就想起了前世自己所看过的一个电影——《角斗士》。那里面就有在角斗场内,战车战斗的场面,吴世恭记得那战车的威力可不小啊。是不是以后在汝宁营中制造几辆呢?
吴世恭当然不会知道,那种战车倒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很流行,但是随着骑兵的大规模运用,这种战车早就被淘汰了。
因为那种战车造价高,御手培养很难,但是使用时对地形的要求又很高。因此,被当时春秋时期的孙武给首次破解了,然后这种战车也渐渐地成为了历史。以致于大明朝时期已经没有了这种战车的影子,连知道原先历史上有这种战车的人都不多了。
不过在这时候,也没有人会反对吴世恭的想法。在吴世恭的描述之下,迟明很快把研制这种战车的想法和吴世恭回忆起来的,这种战车的草图记录了下来。
而就在等着正式发射的时候,一位吴世恭在莱州城“转会”过来的,名叫卞成旺的铁匠找到了吴世恭。
在黄县会战后的战斗总结中,吴世恭提出了要在乞丐盔甲要害处,用大块盔甲铁片防护住的想法。而我们也已经知道,在明朝的这个时期,有能力制作这样的大块盔甲铁片的铁匠是很少的,而且制造的周期也很长,根本达不到量产的程度。
而这位卞成旺却是其中的之一。他祖传有些手艺,可以大大缩短铁片的制造时间。用现代的工艺来说,他们家祖传的那个就是“淬火”的工艺。可以很快的提高铁片的强度,达到盔甲铁片所需的强度要求。
要知道,以往铁片强度的增加都是用百炼千炼的方法,那花费人工和时间都要很多。但卞成旺的方法可以大大地缩短了这个时间。
当然,作为祖传的方法,卞成旺并不愿意把其献给吴世恭。但是由于他又眼红吴世恭的那些赏银,因此,他就大着胆子向吴世恭邀功来了。
吴世恭一听之下,当然是很兴奋,因为这方法对汝宁营军械生产的加强是太重要了。可是吴世恭又明白了卞成旺不愿意把这个方法献出来,他只愿意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学徒为吴世恭生产这种铁片。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吴世恭也不再愿意就这么奖赏下去了。这么重要的方法,奖赏得太少也不好。但奖赏得太多,吴世恭自己也要肉疼,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所以,吴世恭就要想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什么办法?想来想去吴世恭就想到了现代的《专利法》了。吴世恭就向卞成旺提出了:让卞成旺献出这种技术,但吴世恭的汝宁营将会在每件使用这种技术的产品上支付专利费。
那《专利法》的条文反正吴世恭是烂熟在心,现在也只要照搬就可以了。反正在现代的时候,盗版的事吴世恭也干了不少,所以研究这种法律条文也是吴世恭的必修课之一。
不过,看到了卞成旺还有些犹豫,吴世恭就再次提出了一个条件,把卞成旺献出的那种技术命名为“卞氏法”,让卞家能够流芳百世。
但是让吴世恭有些惊讶的是,卞成旺并不是担心这个,他只担心如果自己从专利法中获得的大量财富以后,官府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