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路上、田野里都是聚集着一群群人,根本分不清他们是逃难的百姓还是陕匪。服饰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手中是否持有兵器。可就是陕匪的兵器也大多数都是锄头等农具,这叫我们难以分辨。”
“我们也只可以从聚集的人数来判断了,认为超过千人的人群就是陕匪了。在昨天清晨,一队孩子们主动进攻了一个近千人的匪群,要试一试陕匪的战斗力和他们的战法。可根本没想到,几排火铳下去,五十匹马再这么一冲,这群陕匪就溃散了。”
“而且可笑的是,他们逃跑时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根本不知道谁是百姓?谁是陕匪了?”
“小的得到消息以后,就带着两个骑兵连压了上去,配合侦骑十个小队共七百骑,在昨天一天一共打掉了四个匪群,最多的一个匪群有三、四千人。”
“可是他们都是一击就溃,我们一共杀了七百多人,俘虏了六百多人。说句老实话,他们逃跑时踩死的都比被我们打死的多。缴获中基本上没有粮草,那些缴获的破烂货也不用多说了。说句笑话,如果陕匪都是这种战斗力的话,也不用利爷费心了,就让小的带着骑兵军团上去,就可以把陕匪这几十万人都剿灭干净。”
张彪的话引起了军官们一阵大笑。
张彪接着说道:“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不对。陕匪从崇祯二年打到现在,官军屡次围剿,他们却越来越壮大,所以他们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因此,我们也肯定没有遇上陕匪的主力。”
“可是陕匪的主力隐藏在那些乌合之众之间,我们根本没办法找到他们,除非把外围的那些乌合之众都剥掉。可这么一来,我们的粮草也不够了,所以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细细地寻找。”
张彪所说的确实是实际情况。
在当时农民造反军队被包围的时候,明军和农民造反军队之间还算是泾渭分明。可是当农民造反军队渡过黄河以后,随着大量难民的加入,再加上进入了一个明朝朝廷防御的真空地带,农民造反军队立刻象是破堤的洪水一样,向着四周肆虐开去。
再说,农民造反军队也不可能把队伍集中在一起,因为他们也根本供应不起这么多人的粮草,只能够让各支造反军四处出征,就地掠粮。
而随着投靠的人越来越多,说实话,连农民造反军的首领们都分不清哪支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了,更不用说是汝宁军了。
而在这时候,虽然农民造反军进攻的方向是由北向南,汝宁军出击的方向是由南向北,但是农民造反军的路线是沿着河南西部边界的,而汝宁军是稍稍靠东一些。因此,农民造反军的主力和汝宁军的位置,都是在各自位置的左前方。所以张彪遇上的确实就是农民造反军外围的炮灰团。
可就是这些炮灰团也给汝宁军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关键的一点就是敌我不分。汝宁军根本分不清谁是农民造反军?谁是逃难的难民?不见得汝宁军把一路上见到的人都杀光啊!
还有,汝宁军也知道逃难的难民和农民造反军的身份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分清楚了也根本没有什么用。再加上击溃的那些农民造反军,他们一到后方就可以重新聚集起来,可以说是打不胜打,如果不把他们完全消灭的话,可以说就算是汝宁军百战百胜,到了最后也要疲于奔命,败于这群打不死的小强手中。
汝宁军算是遇上了一种全新的战斗,根本与以前那种泾渭分明的两军交战完全不同。汝宁军就象是一个抡起了大椎的巨人,却一直向着空气挥舞着,有种空耗气力却没有什么成果的感觉。真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啊!
薛永利走到悬挂的大幅地图前面仔细地查看了起来。而其他的军官也围在他的身后仔细地看着地图。
研究了好一会儿,薛永利说道:“看起来我们想与陕匪主力决战的可能性是很小了。那我们就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打吧。”
接着薛永利一指地图上的一个点:“就这里,清水弯。我们的侦骑也不要再放出去了。张彪,你带着你的骑兵军团一千三百人,再配合五个配双马拉车的机动连,向东绕道,在两天后赶到清水弯。”
“记住,你沿途遇敌不要纠缠!目标就是堵住清水弯这个要点。而我带领着主力向前压进,粉碎一切沿途的陕匪。我估计了一下,将在三天后压到清水弯一带。”
“之后,我们就用最快的速度把两军之间的陕匪都剿灭干净。然后就向叶县回撤。在回撤的路上,坚壁清野,所有能够带上的东西带上,不能够带的就损毁。看到的人,无论是陕匪还是难民都抓起来,带回叶县。”
“再怎么说,也不能够给陕匪再壮大实力了。所有的俘虏回去以后再甄别,是陕匪的全部押到铁矿做矿奴。是难民的就交由地方让他们头疼去吧。”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可能还是没碰上陕匪主力,但至少有了战果,也可以让后方心安一点。”
“那么利爷。”李三河问道,“万一我们后撤的时候,陕匪的主力咬上来怎么办呢?我们有着俘虏和缴获,可是跑不快的啊?”
“那就最好!那些乌合之众的俘虏和不值钱的缴获丢了也没什么。如果陕匪的主力压上来,那么我们就转身彻底把陕匪主力打疼。说实话,就怕他们不来呢。”薛永利是豪气万丈。
大帐内又是一阵笑声。
“好啦!”薛永利一拍手,“都回去准备一下。张彪,你把手中的俘虏和缴获交给工兵团,之后就快些出发吧。”
第380章 轻松获胜
按照现代军事地图的绘制标准,汝宁军所使用的地图可谓是粗糙得可以,可是用明朝的标准来说,汝宁军的地图那就是惊人的精确了。
而在地图的绘制过程中,山川司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们甚至在地图上都用特殊的标记标注出,哪一条道路是否能够通行大车的。
因此,薛永利在地图上给张彪挑选的那条道路,张彪就走得很顺利了。除了击溃几群路上的匪群,张彪他们没有在路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在十二月十七日黄昏,张彪率领着一千八百人马赶到了清水弯。稍加休整以后,张彪就立刻向着清水弯发动了进攻。
在张彪包抄的部队出发以后,薛永利率领着汝宁军的主力向前推进。因为前方已经被侦骑打了一个真空,所以在一天的推进中,汝宁军除了抓了三百多名沿途的陕匪或者百姓以外,没有遇上任何陕匪的大队人马。
而且汝宁军推进的路线是个小平原和丘陵地带。既然按照自己的计划打了,那么就可以主动地挑选一个有利的战场地形了。
汝宁军把战斗队形完全展开,以教导军团和南阳军团为两个集团,放置在前方交替掩护推进。并且把两个军团的骑兵营和吴世恭留在汝宁的亲兵营共一千四百骑组成骑兵集团,随时准备着包抄和掩杀。而殿后的则是炮兵团和工兵团。
薛永利更把那些俘虏分了一下类,妇孺老弱的依然被工兵团看守着。青壮的就先挑选出来,他们将在合适的时候发放兵器,作为炮灰向陕匪冲杀,如果有幸杀了一个陕匪并存活了下来,汝宁军才会提供给他们口粮。这也就是投名状。
而农民造反军向着这个方向扫荡前进的,正是五条龙五阎王邢闯王(以下简称邢阎王)和四虎黄龙大天王皮里针(以下简称皮里针)这两营农民造反军。这两营人马在农民造反军中的实力不算是最强,人数也较少,所以就被排挤到这个方向来了。毕竟越向东,越靠近驻有重兵的河南大城池,也就越危险。
可是邢阎王和皮里针也没有抗拒此命令的想法。毕竟江湖义气也就是说给那些热血青年听听的,江湖的本质还是讲着弱肉强食的这一套。
当邢阎王和皮里针渡过黄河的时候,他们两营加起来才一万三千多人,其中能够打仗的精锐才三千出头,其余的都是随军打酱油的和随军的家属。
但当邢阎王和皮里针走上了农民造反军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以后,他们两营人马就象是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到了现在为止,已经膨胀到了近五万人。而他们的精锐也膨胀到了六千多人,要不是没有兵器,还能够膨胀得更多。
不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农民造反军中的精锐,除了一些造反的三边兵以外,其他的只要是青壮就算得上了。这精锐的标准也真够低的啊!
应该说,从人数上来看,邢阎王和皮里针这两营,是农民造反军中渡河以后实力增长得最快的两营。无他,就是因为他们靠近河南腹地的大城池,沿途的庄子、镇子也多;粮草的收获也大;靠近城池的河南难民也多。
而在放了几次粮以后,更是万民来投啊!如果没有汝宁军出现的话,可能他们这两营的人数将要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眼见着形势一片大好,邢阎王和皮里针带着自己的精锐仿佛在悠闲地散步,四周散满了他们刚收拢的难民。可是在十二月十五日,邢阎王和皮里针得到禀告:前方几队出外抢掠的兵丁被一群骑兵给打溃了。
而在这时候,邢阎王和皮里针正好开到了清水弯。他们立刻收拢溃兵,打听对面的官军的消息。可是刚收拢的那些兵丁根本就是些百姓,他们在溃逃的时候,哪里会有心思去观察对面官军的人数啊?
所以报上来的消息是纷繁复杂,官军的人数从几百人到几万人不等。还好,率领那几队兵丁的首领中,有几位边兵出身的亲信,他们禀告给了邢阎王和皮里针一个比较正确的人数——不到一千骑。
得到了正确的人数以后,邢阎王和皮里针总算是放了心。这就对了嘛,行军抢掠了这么久,都未遇上官军来犯,这情形使得邢阎王和皮里针心里都有些发毛。
而这次来犯的官军这一千骑,有着一定的战斗力,但人数又不算是最多,这倒正符合明朝内地官军的样子啊。
而在收拢溃兵以后,邢阎王和皮里针那是更放心了。因为他们一共收拢了五千多溃兵,他们觉得根本就没有损失什么人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