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风暴- 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斗力至少不会比大明的官兵弱。

“有什么紧张的,你们这段时间做的事情,不就是为此准备么?”俞国振摆了摆手:“有些东西就象是苍蝇,你怎么赶都赶不走,它就是要在你面前嗡嗡嗡,唯一的办法,就是拍死。”

说到这。他还做了一个拍打的动作,然后笑了起来。

“我们的损失情形呢?”顾家明担心的是这个:“这几个地方。我们有没有派工作组?”

“此前一切工作都以防疫为中心,故此我们派驻工作组。也优先向运河东岸各县、小清河两岸各县、济青铁路沿线各县,这几个地方都没有委派工作组,只是派遣了情况搜集小队。目前只有两个小队失去联系,其余都安全脱身。”

回答的是高二柱,此次能避开对方的突袭,他的情报组织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之后,新襄的情报网总算是建得差不多了。

“对方兵员人数一共是多少?”田伯光问道。

“祖宽部是六万人,他只留了两万守老巢,高杰部八万人,他同样是留着两万守老巢,刘良佐部人暂时不详,不过不会低于四万,李闯部则约是十万。三方面加起来,一共是二十四万到三十万之间。”

“一群乌合之众!”俞国振见众人听得这个数字不但不觉得恐惧,反而一个个兴奋起来,便知道他们都看明白了这背后的意思。

金陵的小朝廷,几乎动用了他们能动用的大半兵力,如果将这三部消灭掉,金陵小朝廷就象是剥了壳的鸡蛋一般。

若不是俞国振此刻确实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治理全国,他都忍不住借这个机会,一举将江南全部拿下了。

“虽是乌合之众,也要谨慎应会,莫要在阴沟里翻船。”纪燕道。

这小子如今也已是旅正,果然是战争最能培养人。

“你们看看,如今小燕子也会提醒我们要谨慎了。”因为是高级将领会议,所以田伯光依旧是那么没有下限,又叫出了纪燕的绰号。纪燕暴怒,而田伯光得意洋洋,分明就是欺负他在俞国振面前不敢动手。

“伯光,终有一天你会被人阉掉的。”俞国振开口主持公道了。

田伯光不知道为什么,俞国振一要打击他,就说他有一天会被人阉掉。但见到俞国振能这么轻松的开玩笑,屋子里诸将的心情也都轻松下来。

俞国振他们轻松,势如破竹攻入夏和寨前所的祖宽却轻松不起来。据他所知,俞国振此次北进山东只带了两万余人,加上文职工作人员,不超过三万,这么些人还分散在各地,其中为了防备李自成和接收灾民,在运河沿线人数最多。其兵力约有一万五千都在这一线。而剩余的五千人,散布到山东各地去,集中在青岛口的,不过是两千余人。

就算现在俞国振已经做出了反应,他手中能动用的,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人,自己以六万攻五千,十二比一,可为何心中仍然发慌?

想到这里,祖宽忍不住看了一眼旁边的吴昌时。

意气风发的吴昌时穿着道袍,头戴高冠,手执鹅毛羽扇,还做了辆小轮车,让一群士兵推着,当真飘逸如诸葛之亮,丰俊胜谢安之石。

“祖伯爷可有吩咐?”见祖宽向自己望来,吴昌时微微欠身道。

“吴先生,此战若成,当真……为我争取山东之地?”祖宽心中担忧的并不是这个,但他不好流露出自己对俞国振的忌惮,因此问道。

“那是自然,祖伯只管放心,如今朝廷也正需要祖伯这般名将,待北伐之后,祖伯便象诚意伯、魏国公那样,公侯万代!”

吴昌时嘴里这样说,心中却是不屑,这些武人,事情还没有办好,便想着日后的利益,果然天下想依靠他们是不可能的。

这个乱世,才是自己这样人物施展本领的机会!

在京师沦陷之后,他曾经短时间内茫然不知所措过,但旋即意识到,这才是真正适合他的时代。他可以在这个时代里纵横捭扈,成为最为光彩夺目之人,甚至获取此前一直梦想的地位:不仅权倾天下,而且名垂青史。

他的起步很不错,拉拢周钟、魏学濂等东林、复社骨干,利用他们在京师曾经从贼的经历,迫使他们不得不上他的船。然后再借助这些南归官员、士子的声望影响,来拉拢江北四镇武人,凭借四镇之力,再迫使金陵小朝廷放弃追究他们在京师从贼的过去。

但要想彻底洗去这不良记录,并且获得他想要的权势,仅有这个还不够,还必须将俞国振这个拦路虎除去,在用俞国振的心血,浇灌自己的功勋之花。

“公侯万代不敢,只求着这辈子能安稳了。”祖宽苦笑道。

在他的心里,却是暗暗骂吴昌时。

江北四镇中,各有各的苦衷,象祖宽,他原是出身最正的,关宁兵出身,而且战功极多,人又悍勇。但随着祖大寿降虏的消息传到金陵,他的关宁兵出身身份,反而变得尴尬起来。

祖大寿是他旧主,关宁兵几乎全部投降了建虏,那么他还会不会忠于金陵小朝廷?

不仅仅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如此猜忌,就是祖宽自己也不知道。就在他惶然时,吴昌时上门说破了他的担忧,然后告诉他,要解这个死结,唯一的办法,就是击败俞国振,夺得山东的地盘。

两人正各怀鬼胎,听得前面马蹄声急响,不一会儿,五骑侦骑连袂而来。

“伯爷,前方就是胶州城了!”这五骑中为首的跪倒在祖宽面前,满脸都是喜意:“小人等依着吴先生的吩咐,混入胶州城中,发觉城中虽然有所戒备,却没有什么兵员,据说俞国振已经得到了消息,不但召集了所有将领回青岛口,便是他的修轨道的工程也停了,人员都集中起来。”

“兵力,胶州城有多少兵力,能不能劝降他们?”祖宽问道。

他见识过俞国振手中骑兵的厉害,知道虎卫的战力,同等兵力下,他根本不可能与对方野战,更莫提攻城了。而此次袭击,为了让俞国振来不及集中兵力,他甚至放弃了补给,直接闯到了胶州城下。

但到了这里,就不能再无视补给了,夺取胶州城,使之变成自己的一处补给点,同时将自己的大营也设于此,便是祖宽目前的目标。

前提是能夺下胶州城。

“劝降不了,此地守军乃是俞国振练出的民兵,但也没有多少麻烦。他们装备不行,十个人才有一枝火器,连门火炮都没有。”那斥侯道:“而且如今没有高级将领指挥,人心惶惶,都道俞国振要放弃此处,独守青岛口,正说要往那边跑呢。”

“果真如此?”这个消息实在太好了,好得让祖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正是,所以我们进城极是容易,连守门的门丁都不在。”

“哈,哈,哈,意料之中,此正天赐之机也。”吴昌时这个时候出声了。

“在吴先生意料之中?”祖宽愣了一下,他其实瞧吴昌时极不顺眼,但是现在听来,莫非这位夸夸其谈的吴先生,肚子里还真有些货?

第十卷五八四、坐断齐鲁战未休(四)

胶州城这几年因为青岛口而兴盛起来,前些年要戒备俞国振,所以知州特意重修了城墙,整个城墙高大雄伟,乃是内地少有的坚城。

这样的坚城,若是有心守的话,是很难攻破的。祖宽对此心知肚明,他之所以连夜赶来,就是为了在俞国振做出反应之前攻下此城。能做到这一点,他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步,俞国振撒在外边的部队,也会因此进退两难。

若是回来救援,势必被其余几方势力追尾衔击,若不回来救援,就只能眼睁睁看到俞国振被围在青岛口,即使俞国振本人可以借船只远避海上,但不仅虎卫从未败的神话被打破,而且再想登陆作战就难了。

目光冷冷地盯着眼前的这座城,祖宽简洁有力地道:“破城,不禁三日!”

“嗷!”

他周围的亲兵顿时嚎叫起来,将他的命令传给所有人,整个祖军顿时沸腾起来。

所谓不禁三日,就是说,三天内不封刀,他们可以自由杀戮奸淫抢掠,对于此时的部队来说,无论是官兵是流寇还是建虏,这都是激励士气的最佳手段。至于这个命令之后,有多少人死,有多少人哭,那就不是下达这样命令的人考虑的了。

就象是俞国振在势力小时还能杀伐果决,但在势力越来越大后,反而下绝杀命令时多留有余地。因为只要俞国振不留余地,那么虎卫就会加倍执行。这其中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滥杀甚至严重违背军纪事件。

这不是虚伪,而是责任感,能力越大,就越需要自控。

嗷嗷叫着的祖部不待列阵完毕,便开始向胶州城猛冲过去。他们得到的消息,胶州城中并无多少正规虎卫,甚至连武器都不多。因此免不了有些怠慢。而他们冲到了离胶州城不足一里处,城门也没有合上,城头上甚至连个人影都没有。看起来虎卫已经彻底放弃了这座城。

按照新襄的度量衡标准,一里就是五百米,已经是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这种情形下仍然不开炮。祖宽心中最后的一丝担忧也放下了。

“我说过,俞国振此人行事总爱冒险太过自大,故此在被杀个猝不及防之后,他最想做的肯定是一举逆转。他必然要召集诸部,集中起来以图一举翻身。”吴昌时自得地道:“若给他充分的时间,他倒是会来胶州,但如今他反应不及,将军只要快些将此城攻下,便可以等着俞国振来撞个头破血流了。”

“吴先生果然了不起,诸葛孔明也不过如此。料事如神啊。”祖宽在马上施了一礼,倒是非常诚挚地道:“今后还要请吴先生多多相助。”

“好说,好说。”

两人貌合神离,到现在才算是真正合作。吴昌时心中甚是快意,只觉得人生乐趣。莫过于此,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然后就听到整齐的火枪声响起。

胶州城的城头上,一排排的枪手立起,对着进入到射程之内的祖军射击,他们不追求准度,只追求射击的速度。极短的时间内,并织成了铺天盖地的弹幕,也在胶州城下,制造了一道金属与火焰的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