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

九十九里镇是房总半岛东部,九十九里滨中部地一座小镇。九十九里滨属于浅水区。重型战舰很难靠近,所以最初的时候陆战队没有想过要在这里登陆。同样地,日军在这边的防御也不是很想。如果陆战队在这里上岸,日军的防御将出大问题。

看了一这阵,白佑彬猛的抬起了头来。

“你是说……”

“九十九里镇距离千叶港只有三十多公里。如果联合舰队进入千叶港,就能炮击我们的登陆场。”罗清远丢掉了烟头,顺手又掏出了一根,“到时候,日军地地面部队在我们的舰队炮火打击下,很难威胁到登陆场。如此一来,为了阻止我们向内地推进,挫败我们的登陆作战行动,日军必须让联合舰队发挥作用。”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在这种情况下。联合舰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海军情报局也将配合我们的行动。”罗清远揉了下额头,“如果我没有猜错。现在海军情报局已经派了数名谍报人员前往千叶港。第14舰队开始炮击之后,谍报人员将密切监视千叶港地情况。只要联合舰队进入千叶港,我们就从三浦水道杀进去。同时,谍报人员会设法破坏千叶港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帮助战舰离港的拖船。如此一来,联合舰队要向离开千叶港,到三浦水道设伏,至少需要三个小时。只要第12舰队行动迅速,完全有机会在联合舰队到达之前占领有利位置。当然,如果运气足够好,恐怕在第11舰队赶到之前,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听到这,白佑彬也不免有点动心了。

说白了,他需要的就是三个小时的时间。

第12舰队有四艘主力舰,其中两艘“南海”级战列舰的性能在三艘日本战列舰之上,“秦岭”号战列舰的战斗力不比“伊势”号差,即便是“果敢”号,也不比“雾岛”号差。也就是说,第12舰队有机会单独歼灭联合舰队。

要是第12舰队歼灭了联合舰队,就算陈锦宽授予白佑彬少将军衔,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了。更重要的是,第12舰队的每一名官兵都将成为击败日本地功臣。当然,如果接下来继续炮击东京湾内地日本港口与城市,恐怕日本政府就得考虑投降的事宜了。

想到这,白佑彬露出了一丝笑容。

对很多人来说,机会就在手边,区别只是有没有胆量去抓住机会!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三十三章 … ~绝望之旅~

二十五日,由“台湾岛”号、“泰山”号、“华山”号与“嵩山”号战列舰,“决定”号与“决意”号重巡洋舰,“荆江”号、“沣水”号、“修水”号、“乌苏里江”号、“松阿察河”号与“挽力河”号轻巡洋舰,“锡山”号、“奉化”号、“临安”号、“富阳”号、“寒亭”号、“安丘”号与“诸城”号驱逐舰组成的第三舰队到达战场。

按照现行的海军舰队编制,第三舰队将暂时编为第14舰队,由罗清远指挥。

大概是不满这种指挥体系,第三舰队司令官郭怀平留在了达沃,率领舰队的是参谋长陈震铎。

实际上,陈震铎也很是不满。

之前,他是南洋舰队的分舰队司令官,当时罗清远不过是一艘战列舰的舰长。

当然,不满归不满,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即便陈震铎不打算给罗清远面子,也得给战区司令祖寿清面子。

二十七日,在陈震铎的率领下,第14舰队炮击了九十九里镇,以及附近的日军营地。

情况与祖寿清预料的差不多,日军在九十九里滨一带的防御相当薄弱,因为从各种条件看,这里都不是理想的登陆场。不说别的,战列舰只能在距离海岸线十公里外的海域活动,就连巡洋舰也只能在距离海岸线七公里外的海域活动,再靠近的话。就将进入浅水区,战舰随时有可能触底搁浅。

同样地,大型登陆舰只能在距离海岸线十公里外停泊。

也就是说,登陆艇必须航行十公里才能到达海滩。一般情况下,登陆艇的航速不会超过十二节。如此一来,登陆艇暴露在海面上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即便不考虑这半个小时对陆战队官兵有多大的影响,也会让日军炮兵有足够的时间轰击登陆艇。

另外,海滩上的情况也不太理想,主要是沙地过于松软。

别说车辆。人员上岸后都很有可能陷在沙地里爬不起来。在这样的条件下,陆战队还怎么战斗。怎么进攻?

当天,日军没有还击。也没有做相应的部署调整。

毕竟,在此之前,顶替第1舰队的第13舰队一直在房总半岛东面海域活动,而且时不时用炮火“骚扰”沿海城镇。

也许,日军将这次地炮击当作了一次“骚扰”。

第二天。第14舰队的炮击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开始向内陆延伸。同一天,一支陆战队地侦察部队上岸,开始引导舰队炮击内地的日军军事目标。

这时,日军才反应过来。

当然。日本炮兵地还击对舰队基本上没有威胁。当时日本陆军装备的重型火炮并不多,而且受到海滩环境的限制,大部分火炮都部署在海岸线后方五到八公里处。而陆军火炮的射程几乎都在十五公里之内。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火炮很难“购得着”海面上地战舰,甚至对贴近海岸线的驱逐舰都没有多大的威胁。

当天晚上,日军就做了防御调整,一支部署在茂原的旅团向九十九里方向转移。

次日,第14舰队转移阵地,开始炮击茂原附近的日军营地。甚至在当天下午炮击了千叶南部地市原城。

这轮炮击不但重点“照顾”了日军的军事目标。还重点打击了市原与茂原的火车站,九十九里镇西北的东金镇等交通枢纽。

从这些迹象足以判断出。这是登陆前的前期炮火准备。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登陆作战的难度,确保陆战队顺利上岸,在前期炮火准备中,除了重点打击敌人的岸防阵地以及军事设施之外,还要尽量破坏通往登陆场的交通基础设施,使敌人不能迅速向登陆场派遣援军。

因为在以破坏为目地地炮击中,比如上次大战帝国海军突袭长崎,主要打击的是军事目标与工业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并不是重点打击对象。所以,是否在炮击中打击交通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成为了甄别是否是登陆前地前期炮火准备的关键依据。

三十日,登陆舰队到达预定海域。

至此,日本大本营不再怀疑大明帝国海军陆战队将在九十九里原登陆。在铁路别损坏,道路交通受到炮火封锁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很难迅速向九十九里镇增兵。按照一般的标准,前期炮火准备只有三到五天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十天。也就是说,到达九十九里镇东面的陆战队随时有可能上岸。

当时,能够对登陆场构成威胁的,只有部署在八街镇的一个炮兵团。

问题是,八街镇距离海岸线只有十八公里,完全在炮火支援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只要这边的炮兵投入战斗,将立即遭到舰队炮火的还击。日本陆军没有一门火炮的射程超过了二十公里,大明帝国海军主力舰的主炮射程全都超过了三十五公里。在此情况下,即便主力舰只能在距离登陆场十公里外的海面上活动,也能摧毁所有对登陆场有威胁的日本陆军炮兵部队。

如果得不到联合舰队的支持,驻防九十九里镇的几千名日军根本挡不住登陆部队。

更要命的是,九十九里滨的海滩都是沙质海滩,日军根本无法在这边修建地下工事。守备部队投入战斗之后,都将成为炮火支援舰队的打击目标。暴露在外的步兵根本经受不起舰队炮火的“摧残”。

即便高野五十六等头脑还比较清醒的日本海军将领已经认识到,敌人准备在九十九里滨登陆,并不是想立即打地面战争,而是想把联合舰队吸引过去,让联合舰队离开横滨,从而为敌舰队杀入东京湾创造条件。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高野五十六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让敌人的陆战队顺利上岸,房总半岛将迅速失守。只要房总半岛失守,敌舰队仍然能够轻易突破三浦水道,杀入东京湾。

当天晚上,收到大本营海军部的命令后,高野率领联合舰队离开了横滨港。

与上次掩护第二舰队杀出相模湾不同,此时联合舰队中弥漫着战败前的悲观情绪,从士兵到军官,从军官到将领,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日本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联合舰队也到了最后的关头。

其实,早在三浦半岛遭到炮击的时候,联合舰队的斗志就被打垮了。

当时,高野五十六没有率领联合舰队杀出东京湾,而是“转移”到了横滨。这个决策本身没有问题,高野的判断也很准确。如果联合舰队当时杀出去,将一头撞上第11舰队的炮口,结果肯定是全军覆没。问题是,高野的这个决定彻底摧毁了联合舰队的士气。

得知横须贺被敌舰队轰成废墟的消息后,从高野到普通水兵,数万名联合舰队的官兵除了惶恐不安之外,还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与失落感。

横须贺军港是联合舰队的母港,是联合舰队的大本营。

遭到敌人打击的时候,联合舰队没有为保护母港而战,而是仓皇逃离了大本营,这与“临阵脱逃”有什么区别?

除了士气之外,联合舰队的状态也让高野非常担忧。

东京湾内,只有横须贺军港有完善的军事基础设施,能够为联合舰队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横滨是商港,东京港也是商港,千叶港虽然是军港,但是只能支持驱逐舰这类小型战舰,无法为主力舰与大型战舰提供保障服务。

也就是说,即便大明帝国海军的舰队没有杀入东京湾,几个月之后,联合舰队的所有主力舰都将因为缺乏足够的保养维修而失去战斗力,至少会丧失部分战斗力,导致舰队实力大减。

前往千叶港的途中,高野五十六写下了遗书。

与他一样,几乎所有将领都写下了遗书。很多遗书没有及时投递出去,而是保存在了战舰的保险柜里,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发现。

也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