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也就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海战。
二十八日,海军情报局收到了非常关键的情报。
麦克阿瑟断定帝国海军将在近期进攻斐济群岛,且至少会出动三个陆战师的兵力,为其提供直接支援的是第31舰队,而从西太平洋赶来的第11舰队则将负责外围掩护。在得不到增援地情况下,哈尔西地第三舰队。以及驻扎在斐济群岛的美军部队根本不可能顶住敌人地进攻,斐济群岛很有可能在半个月之内沦陷。
这封电报直接送到了美国总统的手上。
按照麦克阿瑟的观点,斐济群岛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了澳洲大陆的得失,要想守住斐济群岛,除了尽快增派守岛部队,向驻岛美军提供作战物资之外,还必须抽调作战舰队来夺取制海权。甚至可以说,制海权直接决定了斐济群岛的归属。
仅靠第三舰队。肯定守不住斐济群岛,必须从第五舰队抽调兵力。
毫无疑问,美国总统立即叫来了金上将,然后给尼米兹发去了电报。
不管尼米兹会做出何种决定,此时白佑彬率领地第11舰队已经进入了珊瑚海,而且正在全速南下。
收到由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后,白佑彬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离开了司令舰桥。
当时,舰队里除了白佑彬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甚至不知道舰队到底要到哪里去,因为连航海线路都是由总参谋部制订的,肖定邦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航线引导舰队前进。
直到二十九日凌晨,舰队在珊瑚海南面。一座无名珊瑚礁附近停下来的时候,一些头脑机灵的参谋军官才意识到,他们正在执行的是一次非常隐秘,非常重要,甚至非常难以让人相信的任务。
在舰队进行弹药补给地时候,白佑彬才宣布了作战任务:前去炮击布里斯班!
为了做到保密,舰队在离开高雄的时候,四艘战列舰上都配备了对海作战弹药。现在。必须将那些不适合用来对付地面目标的炮弹换成射程更远,爆炸威力更大的远程炮弹,并且携带额外地弹药。
当然。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炮击任务,二艘提供弹药支持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在完成补给工作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伴随舰队一同南下。也就是说,炮击将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肯定要进行弹药补给。
舰队重新上路之后不久,一支由八艘轻巡洋舰与八艘驱逐舰组成的小型舰队跟了上来。
美军第三舰队已经转移到了惠灵顿,留在澳洲大陆只有少数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因此第11舰队不必担心遭到美军第三舰队的偷袭。只不过,却不得不提防美军驱逐舰的突然袭击。因此才为第11舰队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战舰。
在到达布里斯班东部海域前大概十二个小时。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舰队跟了上来。
这下,舰队官兵们总算大开眼界了。
那支舰队的领头舰是身躯庞大的“友谊”号火力支援舰。后面还跟随了二十多艘由商船改造而成,全都配备了重炮的火力支援舰。
显然,这支从维拉港出发地舰队并没有赶往斐济群岛。
或者说,进攻斐济群岛只是一个烟幕弹,帝国海军的真正目的是摧毁澳洲大陆上的重要港口,彻底切断澳洲大陆与外界的联系。
当然,除了白佑彬之外,舰队里的官兵并不知道,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就在其南面大概三百多海里处。随同第31舰队行动的还有第32舰队与第33舰队,这三支舰队的任务与第11舰队差不多,只是炮击的是悉尼,而不是布里斯班。
此时此刻,美军第三舰队还在斐济群岛附近活动。
不管是麦克阿瑟,还是哈尔西,威利斯·李,以及蒂里特,都没有意识到帝国海军已经将兵力集中到了澳洲大陆附近,并且将在三月一日夜间炮击布里斯班与悉尼。
留在惠灵顿的哈尔西是安全地,留在第31舰队的威利斯·李是安全地,留在“复仇”号战列舰上的蒂里特也是安全的,可是留在布里斯班美军战区司令部的麦克阿瑟却不见得有任何安全保障,因为第11舰队的首要炮击目标就是美军战区司令部!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二章 … ~战场转移~
也许是麦克阿瑟命不该绝,或者说上帝暂时不想召唤这个手上粘满了鲜血的子民。
三月一日夜间八点过(此时南半球为夏末,天黑得比较晚),就在预先确定的炮击开始时间前大概一个半小时,前出执行掩护任务的一艘轻巡洋舰与刚刚离开布里斯班港的一艘美军船只遭遇。
无奈之下,白佑彬只能下令已经进入炮击阵位的第11舰队提前开火。
选择在九点半开始炮击,这是情报部门确定的。按照情报部门获得的消息,美军高级将领一般在夜间九点左右吃晚饭,而麦克阿瑟又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其平均每顿晚餐都要花上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因此,九点半的时候,麦克阿瑟很有可能在他的战区司令官邸内,或者在战区司令部的将官餐厅内。因此,选择在这个时候开火,并且首先炮击这二处目标,就有可能干掉麦克阿瑟。
显然,计划往往比不上变化。
在第11舰队开火的时候,负责协助第11舰队的火力支援舰队还没有完全进入炮击阵位,所以直到八点半之后,火力支援舰队才加入了炮击布里斯班的行列。
而此时,麦克阿瑟已经收到了警报,并且离开了战区司令部。
虽然绝大部分美军官兵都没有收到布里斯班即将遭到炮击的消息,但是因为负责首先向美军营地开火的火力支援舰队晚了半个小时才投入战斗,所以很多美军官兵利用这半个小时进入了相对安全的地下防御设施。
随着炮弹落下,布里斯班遭到炮击的消息立即就传开了。
结果,当第三舰队的三支作战舰队在九点半开火地时候,悉尼港内的美军船只已经开始疏散。驻扎在悉尼的美军官兵也纷纷离开了危险区域,大部分都躲到了地下工事内。
一场策划得接近完美,行动极为隐秘,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的突然袭击,就因为一艘美军船只的突然出现而失去了其突然性。只不过,除了没有炸死麦克阿瑟,让大部分美军官兵有机会躲避到相对安全的防御工事里面之外,这次炮击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多大的影响。
从当时第11舰队派出地警戒战舰截获到的美军通信电报来看。布里斯班与悉尼的美军部队几乎全都打懵了。整个晚上,各美军部队都在向外界发送电报。即便帝国的情报部门还无法完全破译美军的电报,但是从发送电报的密度来看,美军肯定没有料到会遭到突然袭击,没有任何一支美军部队做好了挨打的思想准备。
天亮前,第11舰队离开了炮击海域。
相对于那些备弹充足的火力支援舰,第1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的弹药库都显得不够大,即便其炮击地目标仅为火力支援舰队的十分之一,也在几个小时之内用光了所有弹药,不得不提前进行弹药补给。
此时。赶来提供支援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已经达到了六艘之多!
南面的情况也差不多,经过头一个晚上地激烈炮击之后,第31舰队首先撤下来休息,随后三支舰队轮番上阵。以确保可以持续不断的炮轰悉尼,不给美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也不给美军舰船突围的机会。
二日之后,帝国海军情报局截获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情报。
美军战区司令部已经转移到了阿德莱德,麦克阿瑟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发出了求援电报,声称帝国海军将在近期进攻澳洲大陆,要求提供紧急支援。
因为无法完全破译美军的电报,所以情报局只能根据翻译出来的只言片语猜测美军可能采取地行动。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帝国海军根本不可能登陆澳洲。
首先是兵力问题,不管是舰队。还是陆战队,都不足以支撑起进攻澳洲大陆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拿舰队来说,在仅有二支作战舰队(第32舰队与第33舰队都只有老式战列舰,难以承担海战任务,大部分时候都在配合陆战队作战),仅能勉强确保塔斯曼海地制海权。只要美军从第五舰队抽调作战力量,帝国海军就难以为登陆行动提供足够的保障。另外,陆战第七军还在新喀里多尼亚对付美军残余部队,撤下来的几个陆战师都需要进行至少二个月的休整,并且需要补充大批新生力量。陆战第五军仅仅只有五个作战师的兵力。虽然足以用来攻打斐济群岛。却不足以保证登上澳洲大陆。
其次是投送力量不到位。此时在西南太平洋上的登陆舰队一次性只能投送三个陆战师。虽然可以用运输船队投送兵力,但是在面对大陆的登陆作战中。一次投入的兵力不可能少于五个陆战师,不然将难以确保夺取登陆场,而第一批兵力只能用登陆舰投送,在巩固了登陆场,建立起临时码头之后,才能用运输船只将部队送上岸。
另外各种战备物资的准备也不到位。之前囤积在腊包尔与瓜岛的作战物资已经在进攻莫尔兹比、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岛地战斗中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陆战第七军还在继续作战,更多地作战物资还没有来得及调运到位。如此一来,即便成功登陆,上岸的陆战队官兵也将面临无弹可用地尴尬处境。
最后就是前进基地还没有建成。努美阿是进攻澳洲大陆的跳板。陆战第七军在上个月月底才打下努美阿,工程兵还在忙着修复港口内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努美阿做支撑,帝国海军就只能利用瓜岛、莫尔兹比与腊包尔为进攻跳板,从这三处地点出发,最多只能在澳洲东北部地区登陆,不可能在澳洲东南地区登陆。除非帝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参战的陆军作战部队准备长途奔袭上千公里,并且维持漫长的后勤保障线,不然就不会选择在澳洲东北部地区上岸。
由此可见,帝国海军的真正意图肯定不是攻打澳洲大陆。
三月四日,第11舰队与第3舰队同时结束了炮击行动。二支作战舰队都先与前来提供支持地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