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大西洋联盟将彻底丧失在南美洲的控制权,彼此的联系也将中断,无法从南美洲获取战略物资,而美国海军也将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往返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这将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转折点。

英美海军和中国海军的终极对决就发生在1942年3月27日,在航空和其他舰船的数量上,中国海军占据着超过30%的数量优势,特别是航母的吨位级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空前的海军大决战中,实际上也是双方所有海军实力的大决战。

即便美军和英军可以利用在加勒比群岛的机场,对海军实施支援,双方过于明显的海军差距还是不可挽回和弥补的,整场战役在第一次的交锋就持续了7个小时,此后又在加勒比海域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后续进攻,最终还是在转型上更为彻底和充分的中国海军获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的丰富经验也是此次战役大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军陆战师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和陆军空降作战迅速瓦解了对手的机场,使得大西洋联盟原先所倚仗的地利优势顿失。

虽然中国海军损失了5艘航母,除了4艘307级护航航母外,还包括一艘非常关键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但英美海军丧失了11航空母舰,此外还有17艘战列舰和52艘巡洋舰被击沉。

在维尔京群岛海战结束后,大西洋联盟海军实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中国海军仍然拥有11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20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和17艘307级护航航母,即将服役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则有4艘,另有6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将会在年底完工。

经过长期的海战观察,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不再打算将307级特型船改装为护航航母,而是由雅宾斯克级航母担任护航航母的职责,以新西伯利亚航母为真正的中枢和核心力量。

取得维尔京群岛海战的全面胜利后,中国的军事力量才完全被激发出来,1942年4月,南线集团军主力调往南美洲,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后,迅速占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圭亚那、苏里南,重新夺取中属圭亚那。

在西欧战场、莫斯科战场、非洲战场之后,新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美军开始通过墨西哥直接和中国南线集团军争夺中美洲,试图重新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

美军尚可一战,皇家海军遭受重创的英国人却是情何以堪?

维尔京群岛海战最重大的实际意义就是大西洋已经被中国控制,英美之间的联系被阻断,西欧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胜负事实上已经分晓了,也可以这么说一一西葡战败之日就是德军登陆英国之中。

最终决定胜负的一手居然是海军?

这个结果大约是李开邺总统所未能预料的,然而,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李开邺也无从得知了!

(未完待续)第三百零二章 大结局(谢谢支持)

斯人已去,何以念君11942年4月23日,李开邺总统在任上逝世,副总统兼国家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蔡锷继任总统,并顺利通过了国会的信任投票,成为新一任的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

蔡锷是李开邺整体戗理论的坚定支持者、继承者和发扬者,甚至在某种程度比李开邺更加现实、冷静,事实上,从1941年开始,随着李开邺逐渐病重,国家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就一直由他临时暂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整体战略一直是由他来规划和控制。

他发起了海军的几次大攻势,开启了新的南非战场和中美洲战场,其目标不是要简单的扩大军事行动的范围,而是要不断封锁对手的战略资源。

在莫斯科战场和西欧战场,他反而一改李开邺时期的不断投入,在维持现有规模的情况下逐步调整策略,优先攻下意大利,稳稳占据法国,充分利用意法两国的工业实力,同时加大资源地的抢占,全力维持住海军的优势。

他的目标很明显,资源和干扰别人的资源是第一位的争夺,工业生产能力是第二位,最后才着眼于消灭对手的有生实力。

虽然他目前在中美洲和南非战场都不占据多少优势,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他切断和干扰了英美诸国的资源供应。

胡楚元对此有着一些不同意见,但他并没有提出来。

如果还是他在领导着中国,他会毫不犹豫集结国家所有力量优先击溃日本,攘外必先安内,日本就像是一个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这实在是一件很讨厌的事。

等到日本被击溃,他会继续加紧对俄的攻势,不惜一切代价将俄国的反扑掐灭在摇篮里,重新控制俄国的工业实力,并利用莫斯科的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实现和德国的陆地联合政策。

轰!

他所预想的”轰!”并没有出现,蔡锷和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新成’员们对日本不屑一顾,只要用海军封锁着日本,不让日本出兵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对于莫斯科,蔡锷也没有实施全力攻势,他的整个思路就是控制库尔斯克、喀山等重要资源和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波兰、乌克兰的联军,利用这两个国家自我保护的**,特别是利用乌克兰对库尔斯克的贪婪心理,用最小的代价去防守俄罗斯,使得俄国不能夹击德国,而他也可以将更多的战争资源集中向西欧战场,特别是向西班牙倾斜。

在将美军和英军的主力吸引到伊比利亚半岛后,蔡锷才突然发力,利用这两年间的全面积累通过海军的大决战,最终使得大西洋联军超过六百多万人的精锐部队被封锁在伊比利亚半岛,补给艰难,只能依靠西葡两国本身的资源去维持。

胡楚元并不能说蔡锷打的不漂亮,更不能说蔡锷不精明,不聪明,不是个战略阴谋的大师,只是……胡楚元必须得说,即便最终胜利了,中国人是否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对美英诸国来说,他们更是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况下陷入了另一种令人困惑的劣势局面。

蔡锷是个牛皮糖,胶胶黏黏的让你摸不清头脑,你还没有感觉,整个局势就已经超出了你的控制,即使你战败了,或许还有点稀里糊涂。

如果你不是非常精通整体战的理论,你或许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1942年7月,在完成自己一系列的先手,用海军截断了美军和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的联系后,蔡锷终于开始全面发力,在莫斯科、南非、西班牙三大战场同时发力。

他为此已经准备了几年时间,将中国兵力动员的巅峰值就恰好调整在1942年5月,海陆空三军总兵力达到了2170万人,由泰国、菲律宾、苏门答腊、越南、老挝、新几内亚等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南洋联军在总兵力上也达到470万人,华人占1/3。

在其他主要的仆从国中,经过这几年的筹备和整顿,朝鲜军总兵力140万人,主要目标是防止日军在美国配合下实施登陆作战:哈萨克、乌兹别克、鞑靼共和国等国组成的中亚北方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220万人,主要目标是在伏尔加河、新西伯利亚等二线地区协防,配合中国北线集团军、乌克兰、波兰、德军进攻俄罗斯:波斯帝国为主的中亚南方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了450万人,主要作用是配合中国西南集团军进攻印度,并将印度分解为巴基斯坦、孟加拉、阿萨姆、拉贾斯坦、印度、泰米尔王国等多个国家。

蔡锷发力了。

中国终于全面发力了,截至1942年7月,七.35系列坦克服役数量已经达到12。3万辆,广泛装备在亚欧同盟各国,特别是在中德和南斯拉夫联军。

这种划时代的新型主战坦克最终威了毁灭者般的存在,庞大的数量、优良的质量、特殊的工艺、先进的设计和适中的价格让七…35系列成了无与伦比的钢铁洪流,横扫一切,最新型号的滑膛炮口径也达到了105mm。

德国的军力也同步达到了自己的峰值,总兵力超过1050万人,双方在非洲、欧洲、莫斯科三大战场同时发力,整个亚欧同盟的总兵力在这一时期基本都达到了高峰,同盟总兵力突破5000万人,而大西洋同盟的总兵力只能保持在4000万人左右,其中美俄两军加起来就达到了2700万人,实际差距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日本号称的400万陆军实际上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蔡锷要的就是这个瞬间的差值,要的就是英美海军在这一刻的无法弥补的差距,为了继续分流美军,他同时抽调南线集团军和南洋联军进入南美洲,发动对巴西的全面攻势。

由于巴葡之间的特殊关系,巴西是南美洲除苏里南、圭亚那这些殖民国外唯一加入大西洋联盟的国家,其他如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都保持中立。

美洲、非洲、欧洲、莫斯科四大战场的同时发力是一种很奇特的策略,蔡锷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让英美部队无从顾及,分不清主次,各个方面都同时出现破洞。

战争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峰值差距,无论是军事生产和兵力动员等等因素都存在着一个峰值’,蔡锷一步步的调整,逐步将中国的峰值调整到了这个时期,他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和大西洋同盟全面决战,一战而定胜负,彻底让大西洋同盟失去翻盘的可能性。

莫斯科战场是最早开始大范围攻势的地方,远东集团军抽调了22个师抵达莫斯科外围,北线集团军增编140万人,增投兵力达到310万人。

这一时期,在俄国战场集中的中**力总数已经达到了740万人,坦克32000辆,装甲车5万余辆,飞机2万余架。

中国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已经全面介入整个大西洋,不断以维尔京群岛为跳板,全面攻击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并依靠庞大的航空母舰群骚扰整个美国东海岸,截断美国对大西洋对岸的通航。

大西洋联盟对这场硪争有过无数的考虑,却绝对没有想过会有这种情况一一整个大西洋联盟居然彻底丧失了对大西洋的控制!

新服役的四艘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全面调入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大西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