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砂(修订版)(g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守宫砂(修订版)(gl)-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征也并未能拿下高句骊,高句骊成功守卫住了自己的国土,李世民不算输,但也不算赢,而他年轻时冲锋急进的性格更是可见一般了,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大破宋金刚,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谏曰:大王破贼,追到这里,功绩已经够了,还要深入,这是不爱惜自己,何况兵士们已经又饿又累了,不如先在这里休息,等后面援兵粮草都来了再打。李世民却说:宋金刚现在是强弩之末,军心溃散,攻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须要趁这个机会,把他一举彻底击败,等他再想到计策,就打不下来了。
  
  别人不敢在劝他,追进了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李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夜宿谷中。由此可见这人是相当执着的一个人,咬住目的就死不松口,勇猛而少谨慎,当然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而在这之前长安还有一战,他在夜色中,带着几百骑,突然杀进敌营,斩杀千余人,这才是他的作战风格,直来直往,一打到底。
  
  而在大败薛举的一战中,作风一改往日,一直耐心的拖着薛举,耗到薛举大军疲惫不堪,人困马乏,长期正面坚壁挫锐(这句是个重点,长期的,耐心的耗着)开战后,又以退为进,而后又从后面突袭,浅水原一战大获全胜,其实以上这些说法网络上全有,只不过我列出了更详实的推测理由,而且我还能罗列出许多细节,不过过于繁琐,大约也没几个人有耐心看,此处就不一一罗列了。
  
  之后大破刘黑闼一战,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联手打下来的,刘黑闼死于李建成之手,单这一点就能给李建成记上头功了,但是史书多记载的是李世民的功绩,李建成在此,只被一笔带过。
  
  正是因为公主功绩卓著,我对我的推测更加肯定了,尤其还有这样一段野史记载,李渊因为平阳公主功绩卓著,而欲破格封其为王,号昭王,却因朝中忠臣反对而作罢,而这反对声中,有没有李世民推波助澜,还真不好说,之后李世民玄武门杀死长兄弟弟,可是没什么留情的,所以他排挤甚至于剥夺功绩暗中加害平阳公主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而且还有一个明显的疑点就是,唐之前,贵族妇女的名讳还会被载入史册,唐开始,越是身份高的女性,名讳越成了忌讳,李渊的女儿们,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名讳,有人说,这是出于对闺中女子尊重和保护,名讳小字是不可轻泄的,我却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时候,有人曾经详细举证推测,是因为李世民对平阳公主心怀有愧,到晚年时更加惧怕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这是大多是帝王共有的特征,愈是晚年越相信神鬼之说……所以不许众人提及,更没有载进史书,又没有更好的理由加以掩饰,便冠冕堂皇的说是出于尊重和保护,平阳公主不被提及,怕引人议论,于是索性一个也不记载了。
  
  翻的史料越多,我越是排斥别人创作的凡是跟平阳公主有关的一切东西,因为我从来不曾看到有人会花我这样的精力心血去仔细研究她这个人,让我有一种平阳公主被糟蹋了的感觉,而事实也是如此,就如大唐双龙传里的秀宁,始终,只是个陪衬。
  
  我一直强调判断事物优劣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但是对平阳公主,我没办法不感性,也许是因为她英年早逝,又或者是觉得命运对她不公。
  
  本想把这个多发几贴给别人看看,但是李世民的脑残粉太多了,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质疑,于是我就自己发这里就好了,李世民被吹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帝,但是多少人忽略了当时的那个大环境,当时的那个大环境,连年战乱后的平稳,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的生产力解禁,老百姓的生产力立刻恢复,经济增长确实是空前的,但是贞观之治是无数因素造就出来的,李世民固然有他的功劳,但是功绩并没有大到被现在吹捧成的这个样子,历史上又有多少有脑子有手段的明君因为时运不济而落马?时势造英雄罢了。
  
  




36

36、第三十二章 。。。 
 
 
  陈氏爱情攻略第一条:想让别人爱你,先要让别人信任你,并且要让别人觉得你值得信任。
  
  信任你和你值得信任有区别么?当然有,信任是一种感情,值得被信任是一种能力。
  
  当然能够被敌人轻视,让敌人忽略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力。
  
  屈突通这边探子迅速传来了战报,李秀宁虽然逃回,但是因为身受重伤不能出战,驻守周至的老将何潘仁临战前突然中风,周至守将现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小小丫头。屈突通得到战报,沉吟道:“何潘仁也算是久经沙场了,怎会在这时突然中风?”
  
  探子回道:“这几日俺确实没见何潘仁出现城头,巡城的一直是那个小姑娘。”
  
  屈突通沉吟着,说道:“小丫头?”
  
  探子看着屈突通疑惑的神色,说道:“是李秀宁派来的援兵。”屈突通沉吟道:“要说起来这何潘仁也是上年纪了,大军压境,李秀宁重伤不能出战,李秀宁派个小丫头支援,他急出病来也不是没可能,不过万事谨慎为上,明日先挑一挑,看他反应如何。”
  
  旌旗猎猎,周至城门前摆开了一字阵,陈默跨马提枪,立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晨风中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雄壮的队伍。
  
  隋营中一名将领冲了出来,叫道:“呔,来将通名。”
  
  陈默愣了一下,然后想起电影电视上总看到这种场面,这叫叫阵?陈默扶扶头盔,清脆的声音答道:“小女子陈默,你叫什么?”话音未落,隋营中传来一阵大笑。
  
  小女子,此时一个小女子,其实是来逗笑的把?
  
  陈默却是故意这么自称,故意让人觉得她太没见过世面了,对面那名将领朗声道:“大隋虎字军骁骑营统领吴虎领教了。”
  
  陈默道:“哦?”
  
  吴虎已经策马冲了上来,陈默见状也只好催马出阵,随着一声呐喊,两马交错而过,陈默头上的帽盔掉了。隋营中又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在陈默嘱咐下不敢露面,又放心不下的何潘仁立在城内高处的一座吊脚楼上观战,看的连连摇头。
  
  陈默败下阵来,退入了城中,屈突通暂且按兵不动,没有攻城,第二日又叫人来叫阵,如此三番,陈默次次败落,何潘仁依旧不见出战。
  
  陈默再次迎战,不敌,退入城中,屈突通下令攻城,吴虎当先士卒,攻破了城门,率领五千余人当先冲入了周至。
  
  身后却听轰然一声猛响,吴虎回头看去,不知什么时候,周至的城门里面,两侧堆满了巨石,待他们冲入后,两边守兵齐心合力推倒了石堆,瞬间封住了城门,同时将后面进入的一批人砸死在石堆下。
  
  吴虎立时发觉不妙,然而退路已封,他只好挥枪大叫道:“杀。。。。。”
  
  “杀。。。。”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吴虎看去,却正是几次被自己打得落荒而逃的陈默,陈默腰佩宝剑,手提长枪,一枪向他刺了过来,清吒道:“让你好好看看姑娘我的本事!”
  
  吴虎一时只觉得漫天都是银闪闪的枪尖,分不清虚虚实实,眼花缭乱,陈默枪尖一点,乍然一收,一点银光刺来,吴虎大吃一惊,急忙举枪相挡,将陈默的枪尖往上一架,陈默的一枪刺偏,挑飞了他头上的头盔。
  
  然而就在吴虎还懵着的时候,陈默一松手,枪身在她手里掉了个个,这样一换,她的枪坚部分握在手中,枪尾落在了吴虎的枪身下,随即一撬,轻易的就将吴虎手中的枪撬飞了。
  
  吴虎大吃一惊,急忙后退,陈默笑道::“我这叫梨花带雨枪,没见识过吧!”
  
  梨花带雨枪,共八招二十四式,创始人:陈氏内定下一任族长,陈默。
  
  “杀。。。。”埋伏在接到民居中的兵士全部涌了出来,将吴虎一拨人团团包围。
  
  “报。。。。。。”传讯兵飞快跑到屈突通的马前,大声说道:“禀报元帅,吴统领五千余兵马陷在了周至城中。”
  
  这五千余人,除了少数战死,其余全部被生擒,包括五吴虎本人,第二日全部被推上了城头,何潘仁也精神抖擞的出现了,神清气爽的站在城头,他身边便是那个小丫头。
  
  小丫头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喊道:“屈老头,退兵吧,要不然我拿这些人堵枪眼。”
  
  至于堵枪眼是什么意思,屈突通还真没搞清楚,只是在城下恨得咬牙。派出的探子却已经飞快将捷报传回了鄠县,李秀宁喜上眉梢,裳儿看着她脸上的笑意,也开心道:“这下你总可以安心养伤了吧?”
  
  不过杀俘虏的事陈默还是干不出来的,那都是一条条的人命,她也就是威胁一下屈突通,只与屈突通会不会被威胁还真不好说。于是陈默去找何潘仁商量。
  
  成大事者,先要善于纳谏,关于这点,陈默觉得有必要好好跟李世民学学,所以她虚心请教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屈突通的作战风格,惯用战略等等。
  
  何潘仁自然是对她刮目相看,如今看她胜而不骄,更是尽心指点。三日后,陈默和何潘仁互相呼应,一个正面诱敌,一个绕弯子放冷箭,又一次大获全胜………也不对,不是大获全胜,而是又一次狠挫了屈突通,让他一时难以下手攻打周至。
  
  她终于为李秀宁争取了充裕的时间来养伤,死守周至半个月后,已经不曾解甲已有数日的陈默耐不住浑身发痒,寻思着去哪里洗个澡的时候,一只毛绒绒黑黝黝的家伙蹭到了她身边。
  
  陈默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呼小叫起来,惊得恨不能攀着柱子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