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魔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之魔法师-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了许久,那些大臣们一大早因为要避免早朝期间不至于碰到如厕的尴尬,早已习惯于散朝之后再吃东西,谁知这一耽误,许多年老体衰的文臣就撑不住了,尤其是站了那么久,已是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很多人都已两条腿开始哆嗦了。。。

就在这时,忽闻值事太监一声高呼,皇上驾到,文武大臣急忙分列两排,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待皇帝就坐,再次三拜九叩。

赵俣说了句众卿平身,又听门口的太监高声道:“通侍大夫周吕旺觐见皇上。”

这老太监常年都好像唱歌似的传话,今日的这一句终于是成为了在场所有大臣们瞩目的目标了,倒也不枉他辛苦了多年了。

大殿上在一阵短暂的惊愕之后,仿佛一滴水溅落在烧得滚烫的油中,众臣纷纷忘了该有的礼仪,交头接耳。。。

周吕旺走进大殿,顿感数之不尽的奇异眼神尽数透射在自己身上,有的惊奇,有的颇为愠怒,更有来自高俅那一伙人中的仿佛爱斯基摩冰原的冰冷敌视。这些,周吕旺都暗暗留意着,昂然走到最前蔡京所站的位置边上,高呼一声“吾皇万岁!”跪倒在地,磕了一个头站了起来。

众臣见他没等皇帝叫平身就自个儿爬了起来,纷纷鄙视起这个土匪头子来。却也见文宗赵俣似乎丝毫不放在心上,诧异起来,都是在疑惑,今日等了这许久,竟是为了等这个贼寇头子,这个区区五品的小官?

赵俣对于周吕旺的迟到没有丝毫不悦,这才是大臣们真正感到震惊的,要知道,徽宗赵佶时,有个显谟阁直学士,也是早朝来得迟了,被人参了一本说是昨夜在青楼宿醉未醒,徽宗大怒,直接派了几个侍卫到他家中毒酒赐死了。自此,朝中大臣再无人敢早朝不到的。但这周吕旺,一个草寇出身的五品官,居然也敢在第一次上朝就迟到,而且还不是迟一点点,皇帝竟然还笑眯眯地道:“周爱卿,头一回这么早起来,是否很不习惯呢?”

周吕旺道:“多谢皇上关心,微臣确是有点不习惯,臣有个提议,不知当将不当讲?”

赵俣微感意外,自己可还没封官呢,难道他要推辞?想到这里,脸上已是不悦。。。

“周爱卿有本尽管奏来!”

“皇上,臣以为早朝的时间应该推迟。”

此言一出,众皆感匪夷所思,像看怪物似的看着他。

这时,蔡京忽然道:“周大人你怎敢出这种馊主意!皇上早朝,乃是勤政,也是天下黎明百姓之福,你说推迟早朝的时辰,是想让天下人都认为皇上不勤政么?”

蔡京身为百官之首,他说出话来,其余官员纷纷附和,周吕旺暗暗瞧在眼里,有一大群站在前面的官儿都是蔡京一派的,后面品阶较低的甚至还没资格开口,周吕旺明白了,怪不得赵俣他没有清除这些官大佬了,这种情况之下,以蔡京为首的小集团明显更有优势,连高俅这掌管禁军的殿帅都是蔡京那一边的,周吕旺越来越奇怪于赵俣能够当上皇帝了。。。

“蔡相此言未免太过武断,不如让周大人把话说完如何?”

周吕旺一惊,童贯!居然会是他!这就是赵俣能当上皇帝的谜底了,掌握西北边军实权的童枢密,朝中倒是真的只有他能镇得住蔡京和高俅了,想不到赵俣找了他做靠山。

周吕旺向赵俣望去,赵俣的脸上没有丝毫变化,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周吕旺见他没有阻止自己,便向蔡京一拱手,道:“蔡相,咱们有好几年没见了,您比以前清减了,是不是最近过得不是很舒心呢!”

蔡京怫然道:“这与周大人有何相干?”

周吕旺微微一笑,不去理他,转头道:“皇上,早朝时间早与晚只是个形势,其实微臣是在想,皇上每天日理万机,是何等辛苦,还要半夜三更天都没亮就起来早朝,这对皇上的龙体可不大好,况且各位大人也是一样,要知道,皇上与众位都是大宋的支柱,大宋的兴衰可是要靠大伙儿呕心沥血去治理的,真要因为早朝熬坏了身子,倒真是非黎明百姓之福了,夜里保证充足的睡眠,白天也就更有精神处理国事了,微臣相信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当然听与不听,皇上做主。”

说完这话,再向赵俣看去,这老家伙像是老僧入定,不置一词,只是微一点头道:“周爱卿此言也不无道理,只不过,更改早朝时辰之事宜以后再议!”

说罢,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环视群臣,道:“众位爱卿,今日让你们留下来,是因为朕有话要问你们,我们大宋朝富甲四海,然而,国富兵却不强,大宋周围,西夏,辽国,现在还有金国,我们兵多将广,为何却打不过那些番邦蛮族呢?谁来说说是什么道理?”

众臣都是惊异,不知今日皇帝吃错了什么药,没事问这个干什么?大宋打不过西夏和辽国的原因,除了无知妇孺,哪个又不知了!皇帝问这问题,难道是有别的什么用意么?一时间,人人踹度圣意,却是无人敢来回答,生怕闹出什么笑话来。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千秋霸业

  第二百五十三章千秋霸业

见众臣都在犹豫,赵俣微微有些不渝,向周吕旺瞧了一眼,道:“周大人,你来说说看!”

周吕旺早已从后世的书本中对宋朝积弱的原因略知一二,当下便道:“诚如皇上所言,我大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是举世无双的,纵使唐朝鼎盛时期也远远及不上我们大宋,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大宋立国之时,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就是在大宋的北方,辽国已经早已建立国家几十年之久了,唐末混乱,晋高祖石敬瑭为得到契丹人的支持,竟然认辽国国主为父,这厮卖国以求苟存,非但丧失自己的人格,更置国家战略安全于不顾,使国之屏障顿然而开。北方铁骑出入中原无险可挡,长驱直入;轻而易举跃马黄河。轻则虏掠骚扰;重则重创国亡,使得我大宋的边患都因此频而重;唯此为由。石敬塘罪责难逃。”

这一番话说得朝堂之上君臣皆深以为然,不住地点头。

“也正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不仅仅是丢失了战略要地,更因为产马地在西夏和辽国手里,大宋一直少马,难以和那些异族骑兵对抗,故而,我们宋朝军队连年战败皆非战之罪,而实是无法对付他们的骑兵。”

说到这里时,朝堂上的武将们连连称是。

“还有一个原因,微臣不敢讲。”周吕旺道。

赵俣一愣,道:“难道还有原因么?”

周吕旺向众位大臣们看去,人人都是露出疑惑的表情,心道,难道他们真的没人意识到么?

“是的,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微臣还是不说了,反正这也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群臣被吊足了胃口,都是眼巴巴地看着他,都希望他能说出一番新奇言论来。

赵俣沉吟半晌,才道:“周爱卿是否要说大宋重文轻武这个原因呢?”其实这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力篡权,所以对于军队有着很大的猜忌,因此在军事人才法律制度上,贯彻以文制武的重文轻武的立法思想。赵俣深知此点,只是,知道又有何用?就连掌管军事立法的枢密院,都是以文臣为枢密使或者知枢密院事,而以武臣为副。三衙虽然是武臣为主,但却受到枢密院的牵制。在这种情况下,武将的才能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取得对异族的胜利,实在是很难。

“不错,要想大宋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要想成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千秋霸业,就必须改变武官受到遏制的现状,不然,大宋连自保都困难,难道皇上想继续做一个要向异族称臣,年年交纳岁币的弱国皇帝么!”

这话说得颇为不敬,大臣们都是惊呆了,谁也没想到这人居然敢这样和皇上说话,在朝堂上的武官们个个都是对周吕旺感激涕零,生怕他这话会触怒了皇帝而引来杀身大祸,蔡京与高俅等人则是面面相觑,相互间打着眼色。

果然,高俅出列了。

“皇上,周大人他。。。”才开口,却只见赵俣一挥手,阻止了高俅继续说下去。

“周爱卿,你凭什么说改变武官受到遏制的现状就能成就千秋霸业呢?而且,辽国已经被金国所灭,我们自保困难,这从何说起?”

周吕旺瞅了瞅被皇帝忽视了而一脸尴尬的高俅,细思片刻,道:“其实太祖的兵权高度集中思想的确改变了政局动荡,藩镇拥兵自重的局面,促进了大宋朝的内部稳定,但也正因如此,这种思想也使得军队凝结不起战斗力,地方自我保卫能力积弱,因此在与辽国的斗争中,长期处于退守态势。微臣曾在登州惠县做过县令,那里靠近边境,却是没有像样的城墙来抵御外敌,辽过骑兵到来时,只能等死。如果皇上能改变这一现象,将燕云十六州收复,我们大宋不但有了能出产良驹的地方,而且说不定能吞并现在的金国,到时,皇上就是大宋历史上政功和军功最为辉煌的皇帝了。至于皇上所说辽国已灭,便不用担心,其实大宋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良好,一直就是那些外族垂涎已久的,辽国虽亡,而金国一旦平靖了国内,相信其兵锋所指,一定还是我们大宋的花花江山。”

赵俣猛地叫了声好,其实,这些话,赵俣最看重的还是那几句成就千秋霸业的话,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做一个开疆扩土的一代圣君呢?赵俣本就好武,这些话当真是直入他心坎里了。赵俣他更是清楚自宋开国以来,武将因为地位低下,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荫补制度,宋朝选择武将,不是看其人有多勇猛,也不是看其有多高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从皇亲国戚和中高级官员的亲属中选择,有很多这样的武将其实手无缚鸡之力,更甚至于是个平庸之极的人,只要他的背景好,就能做将军,试问,这样的人领军,岂能打得过凶悍的外族?

这也就是为何赵俣如此看重周吕旺的原因,他要打破这种旧制度,首先,就从周吕旺开始。不论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只要能打仗,能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