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春-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浮沉赶紧上前,学读书人那般,一躬到底唱了个肥诺,郑国蕃紧走了两步,拽直他身子,接着又对赵苍靖让了半个身子,“赵老东主。”

不得不说,郑国蕃这具皮囊卖相十足,一等一的俊俏,面如傅粉,眼似朗星,鼻若悬胆,加之唇红齿白,穿着月白儒衫站在那儿,都不用说话,就是一副名士的做派。他这一让,赵苍靖下意识就弯腰,人家可是茂才,自己身无功名,怎么敢当?

不过,他随即就想到,眼下自己可是出了三百两银子的,没听这郑小官称呼都变了么,赵老东主。当下,他一颗心沸腾起来,人生前三十年做文章连个童生都没混上的悲催在这一瞬间,顿时化为乌有,扬眉吐气,又进了郑家的院子。

看自家老叔走路挺胸叠肚,衣裳前摆都比后摆短了一截,赵浮沉朝郑国蕃抱歉笑了笑,却不敢走到人家郑小相公前头去,“小相公先请。”

两人谦让一番,互生好感,进了郑国蕃那破旧的书房,一切就很好谈了,由赵老店主先拟了一份合同。

这合同一说,明朝已经颇为普及,譬如《包龙图智赚合同文》里面就讲过一段,说包公审案问,合同文字一样两张,只这一张,怎做得合同文字?

所以,拟合同对赵老店主实在是小菜一碟,双方把三百两银子买定倩女幽魂一书白纸黑字写了下来,一人一份,各自画押。

吹干纸张上的墨迹,赵老店主小心翼翼把合同折起来放进怀里,理直气壮就问郑小官要后面的,郑国蕃把所有稿纸都递过去,反正理论上这书版权已经是人家的了。

赵苍靖看也不看,直接往怀里面一塞,扭头就走,旁边单思南急了,“喂喂喂!还没给银子了。”结果赵苍靖瞪了他一眼,方才被这小屁孩连拉带扯地赶出去,当然要现世报,“小哥儿,可听说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方丈,我那德艺坊开了二十几年,倒是比你家少爷年岁还长,口碑卓然。”说完捂着胸口,也不要风度了,撒腿就跑。

赵浮沉脸色一红,“郑小相公,我这个老叔,最是爱看书,在这上头痴迷得紧,定是小相公写得太好看了,所以他这才忘乎所以……这银子我待会儿就送过来。”

第016章 二百五

郑国蕃在这个上面到不怕他,正像是赵老店主说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方丈,倒不必像没见过银子一般死乞白赖的拉着人家要,笑着就摇了摇手,然后扭头吩咐单思南说:“大头,若这位先生……”

他转身看了看赵浮沉,赵浮沉连忙道:“不敢当小相公这个称呼,赵浮沉。”

“大头,可听见了,从今儿开始,这要这位赵家大哥来家中,只管领到我书房了。”他嘱咐单思南,连接叫了几声赵家哥哥,赵浮沉连称不敢,他也不去在这称呼上纠缠,反倒是正色拜托了赵浮沉一件事情,便是请赵浮沉把自家这房子发卖了,只要超过二十两,只管卖掉就是了。

赵浮沉有些诧异,郑小官笑了笑,当然不好说是怕那死鬼段大官人有宫里面太监的背景找麻烦,只说自家老管家和老父亲乃是过命的交情,当年乃是戚少保帐下亲兵,自征倭寇开始,一路东征西讨,后来在大兴落户,二十几年来从未回过老家,这些年老管家眼看年纪愈发大了,愈发是思念起家乡来。

他说到这儿,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小厮,“我这位管家老叔,连儿子都起名思南,我也觉得南方文风鼎盛,出去开阔眼界,比起在县学里头苦读书,倒是可能更加好些,也就极力赞成。老叔这段时间就是去蓟镇军中故旧那里看看可有谁需要带些东西回家乡的,顺便给戚少保请安。”

听他这么一说,赵浮沉忍不住咂嘴哒舌,万万没想到,这郑家破败成这样了,家中老仆居然是戚少保帐下亲兵出身。

这时候戚继光情况已经十分之困顿,他的大靠山张居正死后,他几乎是一下就陷入被人群起攻击的困境,但这是朝堂上的事情,民间哪儿管这个,只晓得戚少保戚爷爷打仗厉害,不管是打倭寇也好打鞑子也罢,只要出手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赵浮沉断定这老管家身上肯定有故事,不过却也知道不好去问人家底细,郑小官看他眼神好奇,也不去细分说,只是笑着给了他这样一个解释,“我这管家老叔,他得的是武当松溪派的嫡传,剑法在戚少保帐下号称第一,台州大战的时候手刃了一个真倭,乃是日本国有名的武士,身上带得有一本日本国剑术秘籍,自此更是通晓日本国剑术精要,我这书里面有个降妖除魔的道士,用的就是我这老叔的名字。”

赵浮沉羡慕连连,心里面说,怪不得都哄传郑乖官一刀两命,感情是家学渊源,文武双全。

郑国蕃为何要给赵浮沉解释这些?其实,也就是虚张声势,很多人以为少说话多做事乃是美德,实际上,埋头耕耘的那是老黄牛,虚张声势乃是人生在世扬名立万的不二选择,譬如小孩子手上拿一块金子在大街上走,给无数人动歪脑筋的心思,但小孩子一手拿金子另外一只手拎着一把雪亮的刀,那些打歪主意动歪脑筋的人就要掂量掂量了。

郑国蕃并不想给别人考验人性的机会,还是先把刀子亮出来比较好,譬如这赵老店主万一想赖他的银子,那么就要寻思寻思,人家家中老管家乃是戚少保的亲兵出身,肯定在军中故旧无数,说不准在戚少保跟前也能递得上话,我要是贪墨他那三百两银子,到底划算不划算。

说到底,他眼下太年轻,才十三岁,在别人眼中还是一个没长毛的小屁孩子,什么名声之类都是虚妄,真要出了什么事情,就这破败的家,十三岁的皮囊,拿什么去跟人家争?所以,虚张声势一番是有必要的。

这赵浮沉赶紧就给郑国蕃拍胸脯保证,说自家对大兴街面上的事情那是熟门熟路,定不叫小相公失望,郑国蕃看他拍胸脯的架势很有气势,一发就把所有的事情拜托他,托他再买上一匹牙口五岁左右的好马,定一辆马车,价钱就从三百两银子里面扣除。

“这些事情就都拜托赵家哥哥了。”郑国蕃对赵浮沉拱手,赵浮沉赶紧回礼,“只管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的,不会误了小相公的事。”

两人说定,赵浮沉就告辞,单思南把他送到门口,回房又被楼上郑老爹叫了去,却是方才听到楼下赵浮沉大声喊三百两立字为据的话,单思南喜滋滋把事情原委给郑老爹说了清楚,怕郑老爹不信,腾腾腾下楼把一纸合同拿上来给郑老爹看。

郑老爹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不像是骗局,一时间感慨万分,三百两银子,说多也不多,以前郑家那也是有个千把银子家底,算得殷实人家,但自从他得了肺病,那真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到后来连老宅都卖了,而现在,儿子在几天之内就赚了三百两银子,虽然银子还没看见,但也足够郑老爹欣慰了。

他一欢喜,晚上用饭倒是多吃了一碗,这单思南就极为欢喜,一边收拾郑老爹房间一边就说道咱们家眼看就要兴旺起来,老爷这身子,按这般吃喝,也定能大好,何必要千里迢迢的南下呢!

单思南童言无忌,他出生在大兴县,对他来说,大兴才是故乡,不似他老子念念难忘义乌老家,何况觉得离了县学怕对少爷学业不利,听说南方文风鼎盛,连考试都和北方士子分开,北方士子一篇文章做得四平八稳就好得中,南方士子却要做的花团锦簇才好。自家少爷在大兴或许称得上少年扬名,到南方那等地界,才子满地,怕就不稀罕了。

瞧他小脸蛋上一脸担忧,郑老爹极是欢喜,虽然单老管家忠义无双紧持主仆名分,但郑老爹对单思南一直另眼相待,平日就叫他大头,欢喜起来就叫他'乖儿',如今看他能考虑到南北士子差异,也甚是高兴,“乖儿,你说的这些老爹我何尝不知,只是乖官说的极有道理,万一那段府真狠了心报复,把自家田宅拿去巴结那传说中段府的后台宫里的内监,咱们郑家小门小户,难当雷霆一击,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乖官说的有理,他眼下才十三岁,等得起。再说,你爹爹二十来年没回过故乡,你也要从孝道着眼才是。”

单思南大脑袋连点,“老爷说的是,我也相信少爷能进国子监,过殿试,做官,做大官,最后做阁老。”

主仆二人这时候恐怕万万也想不到,他二人一个眼中的儿子一个眼中的少爷,最后做的却是权倾天下的权臣,而这天下,不仅仅只是大明。

单思南服侍郑老爹吃完,下楼去烧了开水把碗筷洗了,又拿香胰子小心翼翼洗了手,怕浪费胰子,洗了手后把圆溜溜的香胰子甩掉上面的水这才放进木头做的盒子里面。跑去书房张望了一眼,自家少爷正埋头苦写,他咧嘴一笑,想了想,去熬了点小米粥,里面放了些肉末子,熬的亮澄澄油晃晃的,用个大碗装了满满一碗,端到书房,正好郑国蕃写得手麻,肚子也饿了,稀里哗啦吃了一干二净,歇了小一会儿,顿时又觉得干劲满身,拽过纸来,趴在书桌上继续埋头苦写。

到了第二天一早,单思南在院子里练了两路拳脚,又拿名义上属于郑国蕃实际上已经属于他的那把胁差,也就是小太刀,拿在手上练了好一会儿,他练的是阴流奥义,秘技蹴击剑,秘技回卷剑,秘奥义朝天剑,超秘剑战岚剑(这一招就是《太阁立志传》里面上泉信纲的独门绝技,转。)。

戚家军得到日本剑术秘籍后发展出来的倭刀术完整的保留了几百年,直到近现代才不得而见,而在这时候,更是寥寥数人才掌握,单赤霞虽然对剑法做了改进,用的名堂却还是日本剑法的名堂,这几招换成大明的称呼,就是下盘斩,回刺势,朝天势,战岚势,所谓阴流秘籍,用大明朝武术家的眼光来看,也不过寥寥数招,胜在力大势沉、果敢往前,真说招式精妙却也不见得,不过配合日本国刀剑的锋利无匹,却又相得益彰,可谓别开生面,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注脚。

这时候大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