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春- 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撞破南墙是不肯回头的,甚至,撞破了也不肯回头。

李如柏瞧见他眼神,当下撇了撇嘴巴,“不谈国事,师妹,走,猎狍子去。”

颜清薇自然瞧见了他们两人脸上的神色,一时间,痴呆文妇气又犯了,大声道:“师兄,我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千金小姐,要猎,就猎狼和红狐……”说着,双腿一夹马腹,泼剌剌就跑了出去,李如柏苦笑,师妹哎!并不是如老师那般,会轻飘飘舞剑,会坐在马上,就能叫做文武双全的。

他不说会骑马而是会坐在马上,在他这样和蒙古人差不都自小长大在马背上的将门世家子弟看来,像是老师徐文长那般会舞两套剑舞,会坐在马上,那依然是手无缚鸡之力。

“如柏哥哥,现在知道你这位师妹的别扭了罢!我说个大不敬的话,她活脱脱就是女子版的青藤先生,青藤先生怀疑妻子和人私通就杀了妻子,她未必不会因为丈夫和女人多说几句话就杀丈夫……”乖官压低了嗓子,李如柏当即一瞪眼,“凤璋,子不言父过……再说了,清薇还是孩子,你这话也重了。”他意思说,我家老师青藤先生的事儿,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提起,至于颜小姐,那是他师妹,也是要维护一下的。

孩子?大明朝的女人在这个年纪怀胎十月生下孩子满地跑也是正常的,她这样儿的似乎不正常才对罢!

暗中撇了撇嘴巴,乖官嘿嘿笑了两声,就道:“好好好,我道歉,我不该背后说人坏话……”说着,就把手上拿着的面纱罩在脸上,把丝带一系,自觉有兰陵王的风采,大笑着就纵马往前而去,李如柏摇头,拍马追了上去。

颜清薇执意要在乖官跟前找点面子,坚持要猎红狐,起码也要猎一头狼,可是,这也不是说碰到就碰到的,结果到了下午的时候,起了一场沙尘暴,大伙儿不得不躲避,这一场风爆整整刮了两天,到第三天上午才停下。

风暴停了之后,天空却是格外地湛蓝起来,颜清薇瞧着这蓝得耀眼的碧空,当下就上了马,一策马就往前而去,留下一串笑声,“师兄,我一定会猎到红狐的。”

乖官忍不住就又嘀咕,“如柏哥哥,你瞧,这不听劝的姑娘……”李如柏一扯他,匆匆上马。

一队人在草原上又寻了半天,结果也还没见着红狐或者狼,这时候,有不少骑兵找来了,为首一个四方脸细眯眼的汉子,到了近前滚落马下,就跪倒在乖官的跟前。

“奴才阎虫年,奉了先锋官的令前来给大都督报喜,先锋官大人被土蛮汗陷阱所围困,正逢上蓟镇总兵官单赤霞老爷、大同总兵官麻贵、宣府总兵官董一元,带着大军解了围,大胜,斩首级万余……”那细眯眼的汉子满脸喜色跪在地上给乖官报喜。

乖官先是一滞,这奴儿哈赤,倒是好狗命,居然落了土蛮汗的陷阱都没死?自己本来料他肯定会中土蛮汗的计死掉的,土蛮汗可不是普通人,历史上李如松都中了他的计策,那也是厉害的,只要土蛮汗有脑子,绝不可能去打李成梁或者直接打中军,所谓拣软柿子捏,自然先要拔掉先锋队这颗钉子。

不过,听到自家单叔带着兵出关而来,他心里头还是极为喜欢的,当下就问:“我家单叔可带着大头那小子么?”

阎虫年显然来之前就被吩咐过的,满脸谄笑道:“好叫大都督知晓,单小爷也在的,还特意让奴才给大都督带话,说他极为想念少爷……”

乖官哈哈一笑,伸手在怀中摸出一个指肚儿大小的金饰,在马上随手就扔在了地上,“好奴才,赏你了。”

阎虫年捡起来定睛一看,一匹马上坐着一只猴子,金灿灿的,乃是一个马上封侯的吉兆事物,当下大喜,把脑袋就这么在地上一通磕,磕得脑门儿一片乌紫犹自不觉,“奴才多谢大都督赏,奴才的狗命从今儿开始就是大都督的了……”

第350章 让监察御史大人先走

乖官双手一带马缰,胯下玉花骢喷着响鼻就掉转回头,不远处毛利兰一身扶桑劲装打扮,身后背着一张弓,策马到了跟前,“殿下,这便回去了么!”

毛利兰不同颜清薇那样儿始终别别扭扭不肯认清形势,却是有些醒悟了的,龟姬说的话不错,自己在扶桑的话,同样要嫁一个不认识的大名,给对方生孩子,若运气不好,死了丈夫,还要再嫁,不管怎么说,嫁到明国来,已经是极其幸运了罢!工藤新一君,请你在天国安息罢!我会幸福的。

她在扶桑绰号西国的蔷薇,那真是弓马娴熟的,比起颜清薇只好叫做会坐在马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射箭也颇有准头,一箭射一支兔子什么的不成问题,比后世那个射兔子的满清康熙也不差,(朕于一日内丯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清实录》)鉴于康熙是个麻子脸,拿他来比较,真是有些糟蹋毛利兰了。

李如柏和周围的亲兵对于这个殿下的称呼已经是习惯了,虽然说,朝廷的礼制是只有亲王这样的诸王才有资格称殿下,至于毛利兰的侍女麻生早苗,则伸指在口中吹了一声尖锐的口哨,乖官带着的手下们顿时就围集了过来。

这支大约三百多人的队伍就掉头往回走,李如柏自然叫上师妹颜清薇了,颜小姐觉得丢了面子,有些不乐意,可这时候也知道轻重,只好把不高兴放下,却也脸上闷闷然,显得怏怏不乐。

他们往回头走了大约几个时辰的样子,碰到一支迁徙的蒙古部落正在被明军围剿,这支部队正是奴儿哈赤手下。

后世军事专家说,曾经对平民进行大屠杀的部队,就会释放出心中的恶魔。

文人说,有其一必有其二。

色狼说,只要上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不难了。

红杏出墙的女子说,罢了,只许你这一回,下一回不准了。

曾经是正常人的基友们说,试一下又不会死……

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描述一件事,做了,就是做了,再怎么涂抹,都没用。

奴儿哈赤被土蛮汗麾下围困,死伤甚重,运气好,碰上单赤霞老爷带着蓟镇、宣府、大同的兵马出关,若不然,肯定死了,这一次,功劳肯定不是他的,何况建州三卫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一万女直兵死得还剩下三千,对于这个时候的女直人来说,已经伤筋动骨了。

故此他退回中军后,思来想去,既然大都督暗示过,便做到底罢!就带着三千女直兵如狼似虎一般在周围围剿小部落,李如松考虑到他跟自己特殊的关系(干兄弟?亲兄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于默许,有奴儿哈赤开了这个极为恶劣的头,下面人也动了心思,咱们出关,不就是为了赚银子么,如今女直人赚了够本,轮,也该轮到咱们了罢!

要知道,他们目前的位置,是在朵颜三卫和鞑靼接壤的边界处,鞑靼的小部落被剿灭的差不多,要么就吓得迁徙到别处去了,这时候,翁牛特部趁机便占了原本鞑靼的地盘。

这翁牛特部,在大明,就叫做泰宁卫,是朵颜三卫中最强大的,又和科尔沁部多有联姻,在鞑靼和大明中间左右摇摆,可谓左右逢源,从朝廷的角度来说,朵颜三卫是大明的疆域,翁牛特部、巫奇叶特部、兀良哈部,那都是朝廷的子民,这也是翁牛特部为什么敢于在李成梁大军左近就去占地盘的缘故。

可奴儿哈赤杀红了眼睛,才不管这些,凡事一开头,就收不住了,等下面人有样学样,翁牛特部就倒了大霉,一颗首级四十两银子,财帛动人心,所谓翁牛特部,也不可能所有人聚集在一起,还是分成一个个的小部落,有个一千顶帐篷,就算是比较大的了,小的部落甚至几十顶帐篷,这哪里经得起杀,顿时就把翁牛特部的很多小部落给屠戮一尽。

这时候的蒙古部落比起女直人,那是强大太多了,历史上女直人发展的快,那是因为奴儿哈赤抢人口厉害,动不动几十万的抢,若不然,史载奴儿哈赤年轻时候建州女直那点可怜的人口,如何几十年发展那么大?还是得亏奴儿哈赤脑子活,他自己的种就不太明朗,李成梁和他失,到底谁是他亲爹也搞不清,既然如此,抢来的汉人贴上女直的标签,那也是极正常的,像是阎虫年那奴才,虽然不是抢来的,可打小就认为自己是女直人,你说他贱不贱!

今儿奴儿哈赤抢的这支部落,是翁牛特部中比较大的一支,族长甚至在大明还领着千户的头衔。

天朝自古及今,有个极坏的毛病,俗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观念太深入人心,导致人一旦当官,就不把老百姓当人,像是扶桑,官位做到一定的地步,称之为'登仙籍',那就不是人了,就是跟天朝学来的坏毛病,而天朝这个毛病更是深入骨髓,一旦当了官,就可以娶娇妻,赚白银,骑马坐轿,出入八抬,那些死老百姓,死一些算什么,至于我官老爷,那绝对是不能死的,有了危险,官老爷先撤退。

成化年的时候,朝廷的监察御史唐健巡视西北,哈密诸卫的指挥使们特意组织当地妇孺欢迎监察御史大人,其间大火,指挥使们大喊,大家不要动,让监察御史大人先走,结果烧死妇孺数百。

后世有人抨击崇祯帝太傻,若是逃跑,这天下是谁的,还真说不准,可是,君王死社稷,真的那么被人瞧不起么?你再把逃跑标榜成战略性撤退,也改变不了本质,逃跑的都是官老爷,死的还是百姓,孔夫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世打倒孔家店的人把这句话作为罪状之一,孔子何其冤,他本意是要告诉人,上位者都是把老百姓当傻子看的,可惜,老百姓不懂,以为换一个上位者就可以改变,可换来换去,老虎会不吃肉?

不是人的官老爷们对九边的小摩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极大的助长了异族的野心,像是朵颜三卫,他就经常勾搭土蛮汗,没事往关内打草谷,死的都是九边一些老百姓,俗称,屁民,朝廷大佬们才不会在乎,我们操心的是整个大明天下,你们这些屁民,死就死了,那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