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了挑眉,他原本不想说,干脆就直接说了,“倒是有个新本子,写的还不多,有些纠结,故此读礼记解闷。”
陈继儒暗中撇嘴,泥马,装什么装,读礼记解闷,以为我是小孩子么。
“小倩,把里头那本我刚写了几万字的拿出来。”乖官让小倩去取新本子,小丫鬟聂小倩怔了怔,低声说:“少爷,那本……不是不好给别人看的么。”
小倩也是读过书的,尤其是被痴呆文妇颜清薇熏陶过,文人名士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倒是知道个八九成的,少爷写的那本书,她觉得是好的,但是,好的过了头,她甚至觉得有些恐惧。
“你只管拿过来就是。”乖官倒是不怕的,我写也写了,怕什么,难不成还有金瓶梅隐射的厉害?金瓶梅用宋徽宗隐射世宗皇帝嘉靖,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到了下面的官员,已经不是隐射那么简单了,直接就是点名,也就是说,《金瓶梅》里头出现的很多官员是实名,当时还活着的官员。
大明朝可不时兴到书里头跑龙套,金瓶梅把黄甲、凌云翼、狄斯彬等一系列进士挨个儿点名,包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大明朝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后世考据金瓶梅是徐文长写的,可如今青藤先生徐文长不是在山阴活的好好的,还有心思去骗痴呆文妇颜清薇这个女弟子孝敬的笔墨纸砚。
点实名的书都不怕,我隐射怕啥!所以乖官就让小倩把书拿过来,小倩磨磨蹭蹭,一脸的不愿意,董其昌这厮胆小又聪慧,隐约觉得恐怕拿出来的书是隐射朝廷的,想干脆不看,可旁边曹鸳鸯和陈继儒都是跃跃欲试,他屁眼上长痔疮一般,坐在石凳子上头扭了好一会儿,小倩从剑庐里头拿出薄薄一叠纸来,他暗自叹了口气,屁股这才在石凳子上头坐实了。
陈继儒是个大名士,尤其是他还是写过《李公子传》的,这在当时的大明朝,已经够动人心魄了,看郑国蕃不顾自己的挑衅也要拿出一本写了几万字的稿子,想必是精心所作,我倒要看看是如何的妙笔生花。
小倩慢慢走到石桌子跟前,陈继儒当先就跳了起来,伸手一把抓住了稿纸,冷不防旁边郑国蕃一伸手,握在他手腕上,“陈贤兄,看归看,上了船,可就下不去了。”
他这话隐隐含着警告,陈继儒不屑,切,杀官造反的《水浒传》都能出版,我写《李公子传》把天下进士骂了一个遍,照样出版,你这个还能如何?
所以,他手稳稳的,瞥了郑国蕃一眼,说:“吾也是读过水浒的。”他意思说,你放心,就算你写个杀官造反的书,我看了一笑而过,不会去举报你的。
他这么一说,乖官就放了手,他笑笑,拽了拽,结果小丫鬟不肯撒手,脸上表情似笑似哭的,“陈相公,可敢发个誓么?”
众人一愣,董其昌眨了眨眼睛,起身说道:“既然郑贤弟这书还没写好,不如就不看了,等日后成书,你我再看,岂不是好,不然,好书看了一半,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着实可恨。”乖官听了就笑了,这话,颇有五百年后的味道啊!
结果陈继儒不干,“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禅师们悟禅,也只是说,历历只在当下……”这话,隐隐有'我思故我在'的意思,再说,好和不好,我看了才知道。
他说着,又对小倩笑笑,说:“小娘子,你放心,你家少爷即便在书里头大骂当今圣上,我也只当没看见,若泄露半句,叫我如张叔大一般吃多了春药死在女人肚皮上。”
这个誓言不可谓不恶毒,时人哄传,前阁老张居正就是春药吃多了,和妾室交合的时候大血崩,射出来的全是血,最后失血过多而死,他随口就拿出来赌咒发誓,倒是叫曹鸳鸯满脸通红,忍不住啐了一口,“乞花先生,说的什么浑话,没的侮了我们女儿家的耳朵。”
小倩也是双颊烧红,这陈相公真是一张破嘴,不过,发的誓言倒是毒,姑且相信他罢!想着,缓缓松手。
陈继儒拿了过来,迫不及待就看去,咦歪?书名还没有?
旁边曹鸳鸯已经探过头来,看着陈继儒伸手翻页,再旁边董其昌,心里头蚂蚁爬一般,看陈继儒和曹鸳鸯四目定定就射在纸上,终究没忍住,泥马,不就是一本书么,看也就看了,大破天去,日后我考中进士,努力些,爬到张叔大的位置上,保一保这郑凤璋贤弟就是了,至于如陈贤弟那般的香艳死法,还是算了,敬谢不敏。
他想着,也是凑过头去,三个人仔细观看。
这书的内容天马行空,甚至有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但是,其中的一些名词却叫他们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一开头,这书讲的是商贸联盟无视帝国要求高度自治,并且对纳布禁运威胁帝国,朝廷机构臃肿,官僚横行,而这时候,内阁派出了两位带御器械前往纳布,和商贸联盟的谈判崩裂,两位带御器械从商贸联盟逃了出来,碰到了纳布土司帕德梅。
这三个看书的人,都是当世顶尖的人才,几乎一眼之下就看出来了,这是隐射商人操纵地方,甚至,两位大名士董其昌和陈继儒都知道书中那位纳布土司帕德梅是梵语莲花的意思。
要知道,明末商人绝不是后世所说的士农工商最末一等公民那么简单,他们往往有功名在身,又官商勾结,在朝廷有奥援,官商官商,这两个字是一体的,可书里头商贸联盟不纳税还要求高度自治,甚至威胁地方土司,实迹形同造反。
大明朝最庞大的势力是什么?就是不纳税的官商。
第064章 隐射一堆
如此赤果果隐射官商,而且还牵扯到大明朝最不能碰的土司问题,这基本上已经是禁书了。要知道陈继儒写《李公子传》骂的是进士,不过读书人中极少一部分人罢了,讨好的却是另外一大部分读书人,而这书隐射的官商却是大明朝最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不过,陈继儒素来是骂遍天下,以狂生面目出名,恨不得天下个个都知道他陈继儒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不拘礼法的大名士,如今看见居然有人敢于隐射大明朝最庞大的势力集团,何况这人还是一个十三岁的童子,自然要拍案叫绝了。
“好。”他大喊一声,伸手拿了石桌子上头的茶杯,一口喝了个滴水不剩,然后一皱眉,忍不住还是说了一句,“郑兄台,这水,当真是苦涩得紧。”
乖官嘿嘿笑了笑,这时候还能说茶水苦,这个陈继儒,还真有些赤子之心,倒也不是一味傲慢眼大如箕的。而陈继儒道了一声苦以后,兴奋地说:“不过,我要提一个意见,这带御器械四个字,乃是皇家所用,内阁似乎不好差遣。”
这带御器械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后世影视作品里头的'御前三品带刀侍卫'这种东西,一般来说,武臣出边,要挂一个带御器械的名头,南宋以后,南渡的很多大将也有这个头衔,譬如抗金名将韩世忠、杨沂中,都有带御器械的名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官勋。有趣的是,岳爷爷的儿子岳云也担任过这个职务,南宋绍兴十一年枢密副使岳飞给赵构上了一道《辞男云除御带第二札子》,开头就讲:臣今月十二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以臣辞免男云除带御器械差遣,不允。臣窃以御带之职,至近冕旒,非有干城之才,可以任腹心之寄者,不足以当其选。
所以,这个带御器械是皇帝身边亲近的人,或者皇帝信任要给予重任的人,用陈继儒的话来说,的确不是内阁可以差遣的。
可乖官却是飘飘然淡淡说了一句,“这书里头,带御器械就是内阁差遣。”顿时叫董其昌、陈继儒和曹鸳鸯倒抽一口凉气。
嘶!这……这不是抽内阁的脸么,顺便连皇家的脸面也丢了一些,这也未免太肆意妄为了,旁边董其昌最谨慎,低声问道:“敢问贤弟,这书最后结尾,贤弟是要怎么写?”
乖官摸着没毛的下巴,慢慢说:“内阁十二位执政太子太师大多身死,唯内阁首席太子太师尤达逃脱,然后,帝国尊王攘夷,商贸联盟匍匐在皇帝脚下,商税从三十税一变成五税一,天下归一,万夷来伏……”
嘶嘶嘶嘶!
三个人好像变成了冷血蜥蜴一般,嘶嘶吐着凉气,实在是因为郑国蕃说的这个结尾太惊世骇俗。
大明朝宣德年以后,内阁制成了所谓祖制,实际上有皇帝没皇帝已经没多大关系了,文官们照样把庞大的帝国运转的井井有条,以至于到了万历的老子隆庆年的时候,内阁阁老甚至干脆跟皇帝说:您还是到后宫跟嫔妃宫女们玩儿去罢!朝政我们就能搞定了。
到了眼下的万历朝,万历前十年,内阁由张居正控制,皇帝实际上就是木偶,后十年,万历倒是想跟内阁斗一斗的,结果内阁不买账,万历气得干脆不上朝了,可偌大朝廷照样运转,缺了他一个皇帝大明朝似乎一点儿也没事,风平浪静路不拾遗,导致几十年后改朝换代,遗民们还怀念前朝万历年,说那时候好啊!那时候一只母鸡三十文钱,那时候没事咱们能骂皇上,那时候……总之,比满清强,不过万历听了估计要泪流满面,感情我倦怠不理政事还成了盛世的标准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商人们就是记打不记吃的货色,大明朝稍微涨点儿税一个个就甩开膀子闹起来,结果大明朝一年各种收入一统计,两百五十万两白银,张居正拼死拼活搞了个一条鞭法,岁入涨了点儿,五百两,可到了满清,一连串砍脑袋,留发不留头,圈地,反而顺治年是两千万两岁入,乾隆的时候直接四千万两,当然,这个数据经常被清粉拿来粉饰满清的好,满清世祖世宗圣祖等皇帝治理天下厉害,比大明好。
我们看看一个数据,大运河的临清、淮安、扬州和浒墅四大关卡,平均每年各关税收为50。5万两,而淮安关为最高,达62。3万两,这是清朝雍正末年的数据,载与《淮安地方志》。这个数据还要再加上官员贪污,譬如淮安关监督庆元贪污200000两,浒墅关税务海保被参,罪名是苛收火耗关平,七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