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歌-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诏书上有‘兼辖捕营’这四个字?”

“这都不懂,意思是兼着管辖巡捕营的军务呗。”

“可是,祖制规定,这两个职务不能一人担任啊!”

“不知道,反正皇亲国戚,无所谓吧?”

“不行,还是应该找言官。”

有困难,找言官。上不得杀言官,这是祖训。言官权力不大,能量不小。他们什么都敢管,是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写,是什么都敢骂。

于是小朱吃惊的发现,圣旨竟然也有人敢篡改!!!

这可是要命的重大事件:政令不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初衷良好的政策被走样执行。已经是中国官场历史悠久的恶习了。但很少有人敢公开的篡改诏书之类的法令性文件。偏偏就出在皇上的眼皮底下。

于是小朱找来张庆臻询问,他竟然瞪着眼睛说瞎话,“臣确实不知。”

“好,既然你不知,朕也不勉强你,先下去跟李邦华一起整顿京三营去吧。”

回头派曹化淳去问尚宝监的人,既然盖章时,有监旨太监,问问不就清楚了?

然而,因为小朱大力裁撤宫中,监旨太监这个职务没有了。也就是说,凭着内阁签发的盖章条,就可以盖章。

那好,先找润笔太监,免得内阁说宫里乱来。方正化指天发誓,他熟读经典法令,别的不敢说,京师任免的忌讳,他还是知道的,最起码,张庆臻这条,几乎京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更是记得很清楚,当时小朱口述的时候,他绝对没写。

方正化的人品小朱是清楚的,当初不是他及时把田妃叫出来,并且教田妃那番话来劝小朱,现在小朱和群臣的关系不可能这么融洽。

内宫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人员大量裁撤的弊端正式显现。但还属于小事,现在的问题出在外朝了。

因为这道诏书事先得到内阁的批准,但当时京三营还在返回的路上,所以,就等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内,这诏书的备案就存放在中书舍。

叫来中书舍令一问,当时的诏书上也没有那四个字。

中书舍得到内阁的签条,把诏书交给通政司,通政司要按照备案来誊写在正式的黄绢之类的物品上。好,叫来通政司通政,这一问,奇怪的事情出来了。

当时通政司按照备案誊写圣旨时,那四个字出现了。他即刻发觉不对,但他没有任何权力来修改或者异议来不抄写,但为了将来有个准备,他找了三个同僚,一同写了一个留政,表示此事的费解。

小朱把两份备案和留政都要过来,仔细看了看,字迹不一样,中书舍备案的字迹是方正化的,通政司的字迹却不知道是谁的?这回事情清晰化了,原来问题出在了内阁。

因为中书舍当时交呈备案的时候,天气下雨,备案有些发潮,中书舍的人被内阁次辅钱谦益骂了一番,就把备案留在内阁了,那个中书舍人又翻回自己的值房,找一张好纸,打算在内阁重新誊写一遍。但他到内阁的时候,钱谦益却把已经重新誊写的备案交给他了。

钱谦益?不可能,因为小朱的这个次辅,和张庆臻是政敌。很简单,温体仁和张庆臻搭上了关系,所以钱谦益还公开反对过张庆臻出任京三营总督的提议。钱谦益如果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栽赃,恐怕智商太低级了。

那么是温体仁帮张庆臻吗?也不会,温体仁和张庆臻关系好不假,但温体仁跟全部官员关系不好才更加真实。温体仁要敢这么干,估计小子一定疯了。况且那天,温体仁刚好被浙江官员打骂,因为户部赈济海啸的银子拨的太慢。他正躲在曹化淳的锦衣卫房哭着喝闷酒呢!

现在就只有刘鸿训、孙承宗、周延儒这三人了。

而孙承宗刚好忙着处理工部加紧催造光启炮的事情,因为事先约定好送给袁崇焕的十八门,有八门送给了杨鹤。孙承宗正满世界找温体仁要钱给工部造炮呢。

周延儒呢,他的性子小朱知道,和温体仁一样,喜欢耍小聪明。但接管刑部已后,他乐呵呵的顶着阁臣的头衔,混日子了。并且他跟张庆臻因为抢一个红棺人当小妾,那两天正怄气呢,这事他肯定不会管。

看着曹化淳递给自己的锦衣卫调查问卷。小朱不禁哀叹,这就是大明的内阁,这就是自己的国家。天灾人祸全赶一块了。

“那么就是刘鸿训了?”

“回皇上,其实没有这些人证,小的也怀疑刘大人了。”

曹化淳因为什么这么恨刘鸿训?小朱不清楚,但他也知道,问也问不清楚。

“你怎么这么肯定?”

“回皇上,诏书旨令,凡有誊写、修改,只有四个人可以有权力和胆量来动。分别是方公,因为方公是润笔太监。刘首辅、钱次辅,再有就是轮值西司房的人,轮值朝房的各部官员,向来是帮着阁老们处理文书的,但他们修改誊抄,也是凭借批语所行。但批语例同票拟,必须是首辅或者次辅才能写。是以,小的才敢确定是刘大人。”

“胡说,没有证据,你怎么敢胡说,去,把西司房的批语找来。”

“回皇上,凡批语、票拟,皆属于实录官保存,小的没权力去拿,特此回复。”

“?,朕也没这个权力啊!怪不得这些人敢这么干!”

但这件事的确不小,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但也同样没人敢说去翻实录馆去,很简单,实录馆里全是皇帝、大臣、国家的隐私,和历史记录文献。进去了,甭管你是什么原因,为了保密起见,你已后就一直干下去吧,而且这职务属于世袭。

至于让实录馆的人去查,也不现实,因为实录馆的东西编册入库之后,凡开库,旁边必须有三方人员在场。怎么招惹都不是,手续还很麻烦。

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小朱都想明白了,京三营因为整顿的关系,实权全在李邦华的身上了,张庆臻似乎被架空了。于是张庆臻的心思就动在了巡捕营上。他想的挺简单,等京三营整顿完毕,总督三营的一定是李邦华,到时候他顺势去巡捕营任职就是了。巡捕营因为京师抽兵入陕,原来的督指挥使也跟着去了,结果还阵亡了。

本着跑马占地的宗旨,张庆臻肯定贿赂了刘鸿训,先把巡捕营的位置给占上再说。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小朱只好先随便任命了一个家伙,去接管巡捕营。然后交给刑部去核查。周延儒小心谨慎,这么一查怎么也得一年多,加上皇上没有往深了追究的态度,估计早晚也就不了了之了。

没办法,谁让张庆臻是皇太嫂的亲哥哥呢,皇太嫂对小朱不错,怎么也要给她留些情面的。刘鸿训呢,他可是首辅。如果查出来,最少也是遣戎。可是他一走,内阁、朝臣之间均势就被打破了。

好容易自己的政令施行刚刚出现顺畅的曙光,再闹分裂,然后互相再妥协和协商一次,那这政局就全完了。为了稳定,小朱怎么也要保这届内阁的任期,起码超过两年。');

第十三章:筹练勇卫营

尽管向腐败势力妥协的感觉很不好,但小朱还是努力找一些快乐的事情来振奋自己。

比如说,田妃怀孕了,这是小朱真正想要的孩子,他暗暗发誓,无论男女,都要好好待他(她)。田妃怀孕期间,小朱平时就去了袁妃那里,但一个月之后,她也怀孕了。朝臣、内阁听说后,都口头上进行了道喜活动。

那么后宫里,筱筠问题就是小朱要面临的一个小难题。最后,还是在皇太嫂和田妃的怂恿下,筱筠成为了小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四个老婆。然后她被册封为熠圣夫人。因为夫人只是女官和妃嫔之间的封号。所以,在她的坚持下,她依然住在承乾宫内,也依然当阿萝的仆从,只不过她也有了四个丫鬟和两名太监的仆人名额。并且拥有独立的一个院落来居住。但为了不影响小朱皇帝的尊严,她一般是去乾清宫伺寝。

这是内朝的快乐。

外朝也有好事,通过彻查诏书修改一事,小朱有趣的发现了一条内外结交的脉络。曹化淳和温体仁。温体仁在被浙江籍官员追打时,居然跑到曹化淳的办公室内喝小酒,两人关系可见一斑。

并且由此小朱可以推断,既然皇帝的宠臣和皇帝的近侍结交。那么内外结交的原则是否也可以以此类推呢?皇商背景的刘鸿训和周延儒,应该是和张彝宪、王坤这班人结交,因为老田家也是皇商嘛!并且前一阵子,大家吵吵嚷嚷的要搞掉阿萝和田家,最近又咋咋呼呼的要求恢复老田爵位的世袭资格。整个起哄嘛!

孙承宗会不会和方正化呢?钱谦益会不会和高起潜呢?

有眉目比没有眉目还烦恼,这些人小朱都不能动,只能以一种第三人的视角,来看一幕幕人间戏剧,在上演。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比较讨厌,原本以为可以通过中旨来随心所欲,但是人家大明开国太祖早就做好预防了,皇帝发中旨,仅仅限于召见、赏赐、骂人、建议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其他一切事宜,都要由朝臣写旨意,内阁做票拟,皇上红批,这套流程才算完,这是自下往上的流程。

如果小朱有建议和创意,则需要先跟内阁协商,与内阁意见取得一致后,或者由阁臣,或者由方正化他们拟旨,然后内阁、六部科等衙门同时签押,这才可以下发。

这就是有如受气小媳妇一般的大明皇帝,苦啊!

如此的苦难之中,唯一可以令小朱聊以慰籍的,就是李邦华带给他的快乐了。京三营,被精简到三万来人,看到这个数字小朱实在是咂舌。

“皇上,如若不是曾出陕的三营将士中,确实有忠勇受功者,臣这个数字还会继续缩减。”

“够了,够了,李卿家已经替朕、替国家省下不少开支银子了。”

小朱一高兴,竟然说出来心里话。

“皇上,臣想,裁撤的三营军户,还应该妥善安排,因此,特意将三营历年积存、颁赏和开荒得来的土地,分了8万亩出去,用于这些人员的安置。事先亦没有同陛下请示,还请陛下降罪责罚!”

“这说的那里话,起来,快起来。朕要赏你的。不过,先赏保举你的人。”扭头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