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歌- 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就是这个玄青子,他以及他的“分身们”负责一切具体事务。

当然,抛头颅、洒热血的“玄青子”们,将来在俄罗斯境内,急需一名公开的、法理上获得特赦权限的官员来维护,正是这个原因,刘惟敬今天才被强令来参加这次密会。目的很简单,玄青子的工作要提前展开,刘惟敬最近也是忙得脚朝天,这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恐怕也是此生最后一次见面了。

会见之后,二人就将在各自的道路上,为国家、为民族去战斗牺牲,如果某一天,传来另外一个人的死讯,无论是刘惟敬还是玄青子,如果连对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岂不是一种遗憾?当然,交换一个信物也是必要滴,这个信物等级将是绝密级,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使用。也许这种“大使”与“情报人员领袖之间”的配合行动,数百年都不会使用,不过一旦使用,必将是经典级战例。也许其间的科技含量会不断加入,但最基础的永远不会变化,那就是“绝密天字第一号:湖畔计划”。

正因为这种种事情都纠葛在一起,所以倒霉的小姜,稀里糊涂的被刘惟敬拉下水。一切都非常巧合,刘惟敬为了等待阮大铖,在宣武门瓮城上枯坐一天一夜,腿脚麻木、行动迟缓,玄青子随机应变,提前让小姜他们进来。但立刻为了保密,而强留下小姜。

这样一来,小姜的京师巡捕营守门官的职业生涯,彻底结束。他新的使命,将成为刘惟敬的随行武官,永久的走上中国与俄罗斯交往的道路。

刘惟敬本来不想这样,因为刘太医不是一个“施恩图报”的人,他是刘家的恩人,这没错。中国人嘛,儿子永远是自己的好,女儿却总是别人家的媳妇。可治病救人乃是医者天职,救下小儿性命,已经收取了诊疗费用,两不相欠了嘛。可小姜全家三代人,都把刘太医当成了救世主,这辈子算跟定他了。这样一来,小姜被玄青子强行留下转职,他非但没觉得痛苦,反而觉得这是一件永远报答恩人的幸事。

但刘惟敬就觉得这太不人道,可没得法子,如果今天负责安排的是高起潜,搞不好小姜要么被赐死,要么被净身,两相比较之下,去北海谈判,也算事业第二春了。

刘太医最近实在太忙了,皇太嫂的身体最近很差,也许女人是需要男人抚慰的,可先帝天启活着的时候,就没怎么跟她温存,崩了之后,孤灯冷榻,对于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人来说,确实太过残忍。尽管她收了很多的干女儿(没有干儿子),但仍不能排解寂寞。阿萝在的时候,因为宫里老吵架,她身为长辈出面协调时,还能转移转移注意力,可现在阿萝被放在了香山鬼见愁,宫里消停了,反而更寂寞了。两个干女儿徐银芳、孙?都各有一摊事儿,与干娘之间的联系少了很多。这样一来,皇太嫂病体逐渐沉重起来。

这种病属于心病,刘惟敬虽说了解根由,又怎么好说得出口?只能用一些小物件来勾起皇太嫂对生活的乐趣。但又必须保持一个限度,还要定期开一些宁神养气的方子,您说说,他得有多累!

紧接着就是忙活儿托尔斯泰与约翰船长之间的决斗,国内绝对不允许决斗,这可是皇帝小朱亲自下的死命令。欧洲贵族又绝对不能逃避决斗,这可是维系欧洲骑士精神的重要支柱,为此约翰船长甚至把船队和海盗共和国议会事务,都委托给自己的儿子小约翰了。他本人就留在北京,天天往东直门跑,目的就是希望某一天,能与托尔斯泰偶遇在街头,然后将子弹,射入对方的胸膛。刘太医忙活完了皇太嫂的病情,还要时不常的监测这俩大宝、二宝的安危,您说说,他得有多累?

副业忙活完了,就是专业了,惊天骗局的制定者是刘梦云,是他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因此惊天骗局的操作,他多少都要参与参与。这也是洪承畴的意见,将来这兄弟俩,没准儿也能成为垫背者!

最繁忙的,就属北海谈判了。刘惟敬和托尔斯泰(以及约翰船长),三天后就要离京了,官道修好之后,从北京奔驰到北海,仅仅需要25天的时间,届时,中国与俄罗斯,将在世界最大的内陆湖畔,商定一份迁延数百年的协约。

这份协约将明确两国对贝加尔湖北、东两个方向的主权,那片广阔无垠的土地,即便现在见不到任何利益,但仅仅从国家面子上考虑,也将发生一段载入史册、诗歌、传记、传奇中的动人篇章。

刘惟敬确实太累了。

……



第三十三章:北海军神

四月的北京城,燕子已经剪完春风,并于百姓家的房檐下筑好爱巢,啾啾叫着,催促着诗人,将悲伤的往事,伴着斑驳树影,埋入泥土之中。于是回忆,就变得甜蜜起来。

然而时空之妙就在这巅毫之间,此时在北海,杨柳下的堤岸却只绿了三分,一望,看不到对岸的湖面上,永远飘着白蒙蒙的一片水汽,扑打到人的身上,寒冷而且粘稠,让人很难忍受。

贝加尔湖的周边,很少有和缓的坡台,大多数都是嶙峋的山石,以至于涌上岸边的浪花,丝毫不逊于真正的渤海湾,白色的巨浪,发出巨大的声响,散开时,一面半透明的水罩凭空升起,随后化做一阵小雨,兜头淋下,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理上的冲击力,都异常强烈。

可以说,这样的景观,多数国人是见不到的,在他们的心中,北海是一片星宿之海,是一处牧羊圣地,是一块,璀璨在北方的夜光宝石。想像永远比现实来得美好,这本来就是至理名言。更何况现在这个年代里,如果不是因为要在这里建设北方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人要想守住北海,根本是天方夜谭。

人都是需要钱的,北方蒙古汉子再是豪爽得对着天地呐喊,他们也需要金钱的抚慰。中国人可以通过李定国、白文选这样的军事奇才而三战定北海,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财政政策来搞活当地经济,但这一切,都是单边补贴,当地人并没有一个可以长期领取饭票的保障。目前梅信喻打理的对俄贸易与北海矿脉,都是大量征用内地的汉民,还要依赖高昂军费的代价来保护收益,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孩子在耍大锤,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北海一定会立刻大乱,一旦国家苦心经营的北海之局被爆掉,征北军的鲜血就算白流了。

正是因为大家都看透了这一点,所以非但李定国、白文选认认真真的履行新丝绸之路的建设,甚至就连舒烨稷、满桂在内的蒙古裔军政大员,也都积极配合。

当然这一点,托尔斯泰也同样看透,因此中俄两国的北海和会,从一开始就被无限期拖延下去,俄罗斯人是希望中国人先开口,反正对方的底线,他们北极熊早就了解,要想占据谈判主动,谁能够憋住了后开口,谁占优势。

而中国人这边,则是希望先把通商事宜给搞掂,因为中国人是习惯于混乱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法律有没有都没关系,先干着呗,赚钱才是真的,其他的以后再说。等拖个一两年或者三五年,俄罗斯人从丝绸之路上尝到了甜头,再进行和会洽谈。届时,行贿、收买、利诱,外加李定国的武力威胁,国家在北海周边地带的划分问题上,一定会获得最大的面子。

是的,整个大明,除了皇帝小朱以外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当今万岁好大喜功,什么事儿上都想出头冒尖儿争上一个面子,就因为当初听熊文灿胡说什么北海有七彩神莲,还胡诌什么星宿之海,以至于现在,皇上哪怕赔本赚吆喝,也要在北海谈判上压人家俄罗斯一头。

就连极为内行的刘惟敬,当他站在望海堡上层飘窗的扶手栏杆前,俯视着脚下半悬空的礁石,和水汽迷漫的湖面,心中也不由得悄悄叨咕上一句:

“如果丝绸之路不赚钱,可如何是好呦!”

“哈哈,刘大人过虑啦!”

随着一声爽朗的大笑,北海军神李定国,大步来到刘惟敬的身边,伸展双手扶着石头栏杆,挺直上身,与刘惟敬一起观望着气势磅礴的北海。目光清澈而又坚定。

这里出现了两个小细节,海浪声虽然谈不上刺耳,但绝对够响。刘惟敬喃喃自语,李定国都可以听得清楚,证明李将军的耳力,远超常人;再一个,李定国只说了这一句话,就再没开口,证明刘太医,与李将军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上的性格差异,刘惟敬身为文人,越是觉得责任重大,就越是担心事情有变。但李定国是军人,军人的方式就是一往无前,再困难,也要完成任务。他的任务,就是替国家守住北海,这点他拥有绝对的自信。

不过想来,凭借他们这些中国文臣、武将中的精英,一定可以经营好北海之局!

“将军,”两个人各自想了一会儿心事,刘惟敬再开口,已经转换了话题,“托尔斯泰和约翰船长的决斗事宜,您怎么看?”

“这是他们的私事,”李定国毕竟军人出身,回答的角度很奇特,“只要不在大明境内,他们谁生谁死,都不是我的问题。我所关注的,是如何让国人知道火枪的威力!”

“…”

李定国知道刘惟敬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扭头半转身,右手肘部很潇洒的倚在栏杆上,面带微笑:

“听你刘大人的介绍,约翰船长虽然粗鲁无行,但他与南洋的田笑天、康六彪、范西礼等人在海洋上的地位,不相上下。而托尔斯泰能搅动朝廷那边,为了杀他还是不杀他,居然反复做过多次合议,可见这次决斗的双方,托尔斯泰和约翰船长,都是非一般的人物。”

说道这里,李定国突然掏出一把火枪,左手,瞄也不瞄,只听啪的一声,远处一只不知名的海鸟,犹如撞上去那样,与子弹相遇在半空,一声悲鸣之后,几根羽毛扑簌簌的飞起,而海鸟的身子,却弧线下坠,直到落入海面,激起一朵小小的白色浪花。

“看到了吗?”李定国和刘惟敬之间,有一团硝烟久久不散,但声音却依旧清晰。“人也好,鸟也好,死就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颗小小的弹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