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歌- 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凭借“分红”方式予以弥补。正是骗局的这个奥妙,终将由他的手,创造一段传奇。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民族多是由刘梦云这样的人组成,这个民族的潜力将是多么巨大!

因此,如果有人,希望制定一套万世法出来,然后子孙万代,统统按照这个模式来生活,永远不变。那么这些人,其实跟他们所嗤之以鼻的“旧儒家”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小朱的成功之处,也许不是他完成了征定四方、平寇诛清,而恰恰是他用那并非完美的大脑,以及层出不穷的妖蛾子,让大明子民,都愿意接受变化,享受变化,创造变化。

第三十八章:想好了吗

辩论精神:乃是一种话语权的平等,申论观点的自由。并由此让所有的旁观者和参与者都能够触发灵感,进而获得一种思辩和智慧上的升华。归根到底,真理并非是因探索而得到,而是经过大量反复的求证所证实!……凯迪箫寒

……

一场变了味道的辩论,竟然持续了十五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不惜以“斯文扫地、祸国殃民”为代价谩骂所有的人,以及被所有人所谩骂。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小朱本人。

顶着四溅而来的唾沫星子,小朱倒是想得开,居然挤出点儿时间,用来检查前两天给儿子交待的任务。

“儿臣等,叩见父皇!”

“起来,起来。”

面对跪满整个上书房门前小广场的一群孩子,小朱忽然真切找到了当父亲的感觉(为这些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的感觉)。心中起了些许的激动。

这群孩子并不都是他生的,宫中女学开办之后,很多官宦家庭都很乐于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北海景山,不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与公主同窗,总归是好事儿。

不过,中国人好走样的传统,再次发挥了威力。起因就在卢象升的如夫人这边,清蓬子在女学开办前刚刚生产,开学之后,因为已知的原因,多才多艺的她被选为宫廷教师。然而一边担负着教育皇家公主的任务,一边还要照看自己的亲生儿子,确实太不人性化。两项综合之后,她的小儿子卢绍龙也当然的可以进入宫中学习,如此一来,为了“公平”可见,非但在京官员的幼子、幼女都要进入皇家小学读书,就连全国各省大员的子女,也都吵闹着要赞助入学。其中就包括孙承宗的六个小太孙。

加上后来全国遴选“十九小子”做为太子伴读,那么这么多的男孩儿、女孩儿,在现有的男女大防理念下,总要在教学地址上做个划分。于是,皇家男子学校建设在后海柳荫街南口,女学仍留景山。但无论如何,即便初衷再是光明正大,这两个皇家开办的男女学校,也迅速变成了皇家幼儿园。

因为很多人都非常迫切的把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哪怕由保姆抱着去听课(或者去吃奶)也要送入学校,以便同王爷、公主成为同窗。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但无论如何,小朱那不太灵便的大脑,以及相应产生的异样念头,都使得国家在幼儿教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今天,就是开展婴幼儿启蒙教育的成果展示,尽管实质上是小朱在又一次的考校太子慈?,是否具备了接班人的资格。

让孩子们挑选礼物,来回赠拉达克这样的番邦公主,具备着显著的政治寓意,因为对于国家政治来说,执政者下一代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长远大计。

“父王,父王,”小结巴重华公主,乐颠颠的走了出来,她在宫里宫外很多人的关注与呵护之下,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她不像她妈妈那么强势与精明,反而拥有了一种恢宏大度的淑女风范。尽管大舌头外加结巴的毛病,仍然没有变化。

“这是皇家科学院的周院长刚刚送进来的八音盒,非但可以唱出曲子,如果按照事先调整好弹簧,还可以模仿重华的声音,向拉达克王祝寿呢!”

“咳,咳!”小朱吓了一大跳,发音盒的原理他稍有了解,但现在这不是摆明的留声机嘛!兴致一起,他居然呛了口水,不断的干咳起来,吓得旁边的春熙,赶紧上来帮他捶背。

“不用,咳,快,”小朱一边挥手表示没事儿,一边着急忙慌的问重华讨要,“快给父皇展示展示。”

“…”

确实,按照调整好的紧度旋转簧钮,然后再拨动开关,一种金属质感的童声便发了出来,

“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哒。”

最后一声是簧片到底的声音,由于力度不够,这个留声机装置只能喊两句半,然后就自动停止。其实这意头挺他妈不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周胤只敢把这物件送给外藩,而不是留在国内的根本原因。至于这诡异声音是否是重华的声音,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

简单来说,后续的献礼活动进展顺利,近百名的孩子,都各自送出了礼物,在这点上,太子做得非常出色,因为他淡化了夏儿(孙诚之女)的敏感地位。

夏儿是礼贵妃阿萝亲外甥女,她妈妈小蔷非但是伯爵夫人,还是国家青海落日牧场的总襄理,而孙诚虽然因为“白山奴隶”事件,而被软禁在北京谢罪,但仍然是征西军的头面人物,青海承天府的二把手。这样一个背景的小姑娘,自幼在高原军营中生活,那性子早就被锻炼的如烈火一样奔放。

而且这小姑娘还是当今最有钱的小孩。所以她的礼物,一定是最耀眼夺目的,那么将来如果有心人乱嚼舌头,说什么:

“皇族选礼回赠外藩,诚意伯家的礼物是最贵的,连公主都给比下去了,这可怎么话说得?”

一旦这样的话语出来,麻烦一定少不了。因此太子有意将送礼的范围扩大化,高官子女中也有有钱的,只要有一个送出金元宝,那就可以平复风评了。更何况有些大臣是紧跟太子的,一旦摸清太子打算,势必会送来一些又俗又傻贵的礼品。其中熊文灿的侄孙子,就专门送了一串黄金配珍珠的链子(最俗的搭配)。

对于这点小朱很满意。太子能考虑的这么周详,实在令人欣慰不已。就算退一万步讲,这是“十九小子”的建议,那也充分证明了建设“第三梯队”计划的成功。

小朱终究是成熟了一点儿,他并没有着急宣周胤入觐,以了解“发音盒模拟人声”的奥秘所在。而是认真的对这些礼品,进行了相应的甄别。一共三大类:

以夏儿为首,多是一些珠宝。这些孩子所代表的,是一些满足现状家庭的政治表态,他们只想守住现有富贵,将来国家政体如何变迁,他们都只愿意跟在皇帝身边,安享悠而无忧的生活。

以重华为首,多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并且充满了智慧与科技相结合的成果,她们代表了现阶段中国人对科技文明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专研、拓展、进取。

以长平公主为首,多是一些字画书籍,这部分的数量是最多的,“笔墨留香、诗画传家”是中国文人追求了几千年的人文理想,至今为止,仍然生机勃勃。充分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底蕴。

除了这三大类之外,就只剩下太子的礼物没有展示了。这也是今天的重头戏。

“儿臣受父皇恩典,督办生民口粮,自父皇倡办皇庄以来,如今已经十八载寒暑,期间各级造办,均兢兢业业。儿臣思来想去,皇庄之中,多有新育良种。而我朝祖训有言,回赠外藩礼品,当戒骄戒奢。是以儿臣只送一袋种子。取意菜岂无名,授民以渔。”

“好!”

小朱又自豪,又振奋的拍了一下巴掌。儿子有出息,做爹的当然自豪。而这声显得很没有城府的赞叹,等于给太子的这次考试,打了一个完美的5分。

不过太子慈?的这次表现,确实完美:

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明再牛×,送钱、送粮、再搭上征西军十多万的百战将士,那也仅仅是眼前花开,时间久了,谁能保证后劲十足?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让拉达克雄踞克什米尔,又可以始终为中国之刃,就需要政治家们好好梳理一下。眼下国内乱子太多,诸隆臣更倾向于保守型国策。而正在此时,借着输出农耕技术,从技术上给予拉达克支持,让对方能够做到自力更生。同时,农耕技术这东东,你说它高科技吧,确实说不上。可你要让一个从来不种的民族,上手就可以高产,那还真不是什么容易事儿。利用技术优势控制对方的经济命脉,这当然是性价比绝佳的选择。

其次,国家借着物种输出,而将农耕文明繁衍出来的文化精髓,向外沿传播。这当然令人振奋。但最重要的是,全面合作,就意味着绝对控制。我派遣了这么多人到您那边,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常驻军,将来可以伸缩自如。最好还产生通婚现象,等时日久了,这克什米尔地区,说不是中国人的,他也得姓汉。

道理简单,却需要有人提前想。有了想法还要有魄力去操作,有了动力之后,还要在方式方法上做好斟酌。先送种子,然后安排参谋总部的情报局人员过去,先不忙着推广,仅仅在小范围播种,等到甜头被广而告之,再假模三道的去跟人家说:

“国内有成熟的农户,因为做生意失败,无地可耕,要不送给你们当奴隶吧。”

奴隶不具备任何威胁,拉达克王国便于接受。但谁说奴隶就不能是间谍?他们都是带着任务去的,在克什米尔地区安家落户、繁衍子孙、心中永向天朝。私下里国家发给特勤补贴,明面上毕竟是天朝过来的人,即便是奴隶,生活质量也不能太非人喽。

一个长达百年的“种子计划”就这样由太子提出、完善、整理成型。同时也意味着,国家接班人的培训,初见成效。

“行了,”想通了内里环节的小朱,很高兴的挥挥手,放孩子们去玩了,“这些礼物朕都留下了,慈?的礼物由你亲自去送。”(儿臣遵旨)“其余人的,让礼部整理成册后一并送过去。孙澳民(孙承宗太孙)的礼物最好,赏文房四宝。其余人嘛,各锦带一条。”

“谢皇上伯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