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个军士忙慌忙说道:“主公,此人姓于,名吉,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被百姓呼为神仙,未可轻渎。”
孙策听后更加恼怒,喝令道:“速速擒来,违令者斩!”
贾清和马超对视了一眼,先前听孙静说孙策厌恶鬼神之事,贾清还没怎么放在心上。可是如今看孙策的架势,恐怕还有些仇视于吉,难不成于吉殒身之劫要应在此时?
孙静刚才一直在和陈震说话,看这边的情况闹的越发大了,忙起身说道:“伯符不要动怒,待我下楼去见于道人。”
“有劳叔叔了。”孙策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对着城楼上众人勉强的笑了下。
孙静下楼,与于吉说了几句话,将道人请到楼上。
孙策虽然脸色好了一些,不过见了道人之后火气腾得又冒起来了,“狂道怎敢在此蛊惑人心!”
于吉冲着孙策深施一礼,稽首说道:“将军容禀,贫道是琅琊宫的道士。顺帝时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清领道》,凡百余卷,皆是治病救人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何来蛊惑人心之语?”
“好个能言善辩的老道,吾来问你,汝说你不取人毫厘之物,那你的衣服饮食从何而来?吾看汝就是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杀,他日必成后患。”孙策冷哼了一声说道:“左右何在?给我把他拉下去斩了!”
张昭现在隐隐已成了群臣之首,他性格又较为刚烈,便对孙策谏言说道:“主公,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无端杀害!”
其余众官也苦苦相劝,不让孙策杀了于吉。
贾清紧缩眉头,看着于吉却是一言不发。边上马超知道贾清的任务,忙也要前去相劝,却被贾清一把拽住。
马超回头疑惑的看着贾清说道:“清哥,这老道超虽然不认识,可见其貌、听其言便是个有道的高人,我要前去相救,你又何必拉住我呢?”
贾清却是神情凝重的说道:“如今有众人苦劝,于道人未必会死,若是我们也上前相劝,恐怕反而给道人招来灾祸。”
看见众人为了于吉哀求,孙策心中火苗烧得更旺,他大喝道:“此等妖人,吾要杀之,不过是举手之劳,与屠猪杀狗又有何异!”
陈震是知晓道人大名,便也出面劝说,孙策这才下令把于吉囚禁在狱中。
孙策回府,早有内侍将此事报于吴太夫人,吴太夫人对于于吉极为敬仰,再三劝解孙策不要杀害于吉。
孙策气愤难当,只得敷衍母亲说道:“母亲勿听外人妄言,儿自有处置。”
后来更得知狱吏也都崇敬于吉,于吉在狱中的时候,去掉枷锁。等到孙策唤取的时候,才让道人带上枷锁出来。
孙策痛骂狱吏,这时又有手下数十官员,在张昭的带领下连名作状,拜求孙策,希望能为于吉担保。
周瑜眼看孙策怒气更胜,不能加以劝阻,只得一再提醒孙策要保重身体,不能动怒,“伯符,我们不如就先行关押道人,同时收集罪状,等到证据确凿,再定其罪也不迟。”
周瑜毕竟是孙策的兄弟,虽然这样说有些愧对于吉,不过他自有一股狠劲,真到了紧要关头也不得不舍弃道人的性命来保全孙策了。
可以说周瑜提出的法子很稳妥,但是孙策正在气头上,就想要立刻将于吉处死,以防夜长梦多。他对着周瑜一摆手说道:“不行,这妖道必有党羽,万不能走脱了他!”
贾清知道这时再不出面,恐怕于吉就要身陨当场了,只得出来对孙策说道:“伯符,听我一言。”
孙策深吸了口气,“请讲。”
“我曾经听说,为政者因为一个人莫须有的罪名而定他的罪行,而不是按照法度惩戒罪人,为政者称不上仁爱,百姓以后必然人人自危。”贾清正色说道:“若是将军你真想要杀掉于道人,我有一计。方今江东连日大旱,何不下令让道人祈雨赎罪,若是道人求不来雨,到时再定罪不迟。”
“莫须有”的意思是现在还没有,将来可能会有,算是南方的方言了。
贾清自己就曾经求过雨,心里想着万一于道人不会求雨,那自己就偷偷帮忙。
孙策还没见识过人祈风祷雨,当年贾清求雨和求晴的事情也被隐瞒下来,因此心里倒是不以为然,不认为道人能求来风雨。他冷笑着说道:“也好,就听刺史的话,让他多活一刻,且看这妖人有何能耐。”
下令将于吉从狱中领出,解开枷锁,令其登坛求雨。
贾清心中不安,找机会的来到于吉身边,“道长,我受左慈仙长嘱托,前来帮助你渡劫。不知道这求雨的事情,你可有把握?”
于吉纵然身处绝境,可气度仍然从容,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微微苦笑道:“有劳小友了,祈雨之事,贫道倒有有些手段。可是吾纵使求来三尺甘霖,救得万民,可贫道终究免不得一死。”
贾清一皱眉说道:“前番我拿话激孙策,想必要是求得雨来,他也不会再行杀戮。”
“气数至此,恐不能逃。”于吉摇了摇头,却是低声对着贾清说了几句话。
贾清拱了拱手,郑重的答应下来:“知道了,道长放心,此事我一定会办得妥当。”
于吉便沐浴更衣,于烈日下登台,头上现出一团青云,裹着百卷书册,正是那传说中的《太平清领道》。
孙策见老道头上现出法相,恐其真有求雨的神通,便到法坛下令:“若午时无雨,便焚死于吉!”
先令人在法坛下堆积干柴,将近午时,狂风骤起,大风过处,四下阴云聚合。
孙策大喝道:“如今时间已近午时,空有阴云,却无甘雨,正是妖人!”
叱责左右四下举火,焚烧法坛。
就见黑烟一道,直冲空中,一声霹雳,雷电齐发,大雨如注,浇灭了柴火。
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池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于吉躺在柴堆上,大喝一声,云收雨住,复见太阳。
众官、百姓人人欢喜,上前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再三称谢。
孙策双眼赤红,看着官民皆拜于水中,勃然大怒,“晴雨乃是天地定数,这妖人不过是偶乘其便,尔等何故受此惑乱!”下令左右速斩于吉。
众官再劝,孙策大怒道:“你等欲从于吉造反么?”
造反的大帽子压下来,众官才不敢多言。
这时于吉却对着孙策洒脱的一笑,“将军,何苦为难大家。贫道现在口渴的很,不如请我喝杯毒酒吧?”
孙策一愣,心想这于吉又想要干什么?不过想到他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换个死法,怒火不禁也消减了一二。
他命左右看住于吉,亲自去药店买来砒霜,加入酒中。
于吉端起酒杯,冲着贾清隐蔽的点了点头,再深深的看了一眼孙策,把毒酒一饮而尽。
片刻之后,于吉满脸惨白,毒发身亡。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下一章就是正文完结了。
可能会有番外吧,比如交代下他们各自以后的生活,不过不会太多就是了。
114
114、于吉缠身 。。。
孙策吩咐道:“左右何在,把于吉尸首号令于市集,以正妖妄之罪。”
众官都面现愁苦之色,但因为孙策前面大发雷霆的行为,仍然没人上前劝阻。
贾清咬了下嘴唇,想到于吉的吩咐,只得硬着头皮说道:“伯符,正所谓‘死者为大’,于吉已经死了,就不该再议论他的是非。更何况于吉先前都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得饶人处且饶人。”
孙静也点了点头,对着孙策说道:“伯符呀,贾刺史说得不错,既然于吉死了,那就往事一笔勾销吧。你还是要保重身体才是,万不能再动怒了。”
孙策环顾了一周,发现众人对于于吉的死亡脸上都带有几分不忍,只不过是畏惧于自己此时的权势而不敢表示出来,心里长叹了一声。
“既然这样,叔父,这里就交给你处理了。”孙策对着陈震和贾清、马超拱了拱手说道:“诸位,策身体有些不适,这就回府休息了。”
“将军请。”几人忙还礼。
当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第二天孙策正坐于府中,忽然见堂前阴雨中,一道人徐步走来。孙策定睛一看,竟然是已经死掉了的于吉。
孙策大怒,忙取出佩剑去斩于吉,刚一起身,就昏倒于地。
众人把孙策救入卧房,吴太夫人得到消息,忙来查看。孙策半晌后才苏醒,母子二人说到于吉的事情。
吴太夫人说道:“儿啊,你昨日屈杀神仙,才会招来此等灾祸。”
孙策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母亲,我自从十六、七岁便跟着父亲出征,杀人如麻,手下的贤愚之辈不知道有多少,何曾有为祸的道理?这次不过是杀了个妖人,以绝大祸,又有什么惧怕的呢?”
吴太夫人担忧的说道:“只因我儿不信鬼神,才会招致如此,还是应该做好事来祈禳。”
孙策不耐烦的说道:“我命在天,不过是个死掉的妖人,又岂能为祸?”
吴太夫人苦劝不灵,只得命左右暗修善事来保之。
这夜二更天,孙策正躺在卧室,因为白天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眠。忽然阴风骤起,灯光灭而复明。灯影之下,就见于吉站在床前。
孙策皱着眉头,大喝道:“我平生誓要诛灭妖妄,以靖天下!你既然是阴鬼,又怎么敢靠近我!”
取床头的宝剑掷向于吉,忽然间于吉消失不见。
吴太夫人听下人说起此事,心中忧闷难当。
孙策来到母亲这里,来宽慰母亲之心。
吴太夫人对孙策说道:“圣人有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又云:‘祷尔于上下神祗。’鬼神之事,由来已久,口口相传,不可不信。更何况你屈杀道人,岂无报应么?为娘已经令人在玉清观内设醮,明日你亲往拜祷,自然一切安妥。”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