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旁遮普平原与恒河平原的界河,东西两侧均有灌溉运河网,引亚穆纳河水灌溉。格尔纳尔以下转为东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汇入恒河。重要支流有昌巴尔河和贝特瓦河。终年有水,季节涨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耸。沿河主要城市有德里和阿格拉。
今天新德里对岸就是秦国了,本来于汉本来是想拿下新德里,升个元帅,不过现在情况是一变再变,现在搞的要三个集团军围攻了,有功劳也要三分啊!
看着英国部分龟缩在城里,他又想到能不能水淹新德里,最近他一直在考察新德里外面秦军控制区域的水文。
不过时间到底允不允许他完成那好大的水淹工程呢,没人知道,秦军在英意联军到达之前完成会战,歼灭新德里的英军,然后将破烂的印度留给他们。
战役打响后,三个装甲师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经过三天的攻击,伤亡数十两坦克,飞机也有四十多架被打下来,伤亡八千多,终于将英印军压缩到城里。
经过细心准备的的英军,还是表现出来老牌帝国的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他们在撤离到城中的时候在路上埋了很多地雷,给秦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不过更让英军吃惊的是秦军的战斗力,本来他们打算在城外坚守十天左右,然后跟秦军在新德里打巷战,预计在城内战斗半个月到二十五天,而英国国内和意大利的大部队在半个月内就可以投入战斗,到时候秦军就会被拖在印度,凭借英印两国的工业能力,到时候就可以将秦军耗死。
可是才三天他们就完全退到城内了,按照秦军这样的战斗力,虽然他们对新德里的地形很熟悉,但是他们现在实在没把握他们在城内坚守多久。
英军在退守后立即发报要求英国国内火速派人来,秦军的战斗力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英国政府只能加快速度调集人马去印度。
秦国虽然在欧美的情报不是那么完善,但是也可以判断出来英意耳朵大部队什么时候可以抵达印度参战,王九龄估计英意军队十天内就可以抵达,所以如果在一个礼拜内拿不下,估计就要撤退了。
第两百六十五章 新德里扬汉旗(二)
鉴于巷战的话坦克部队不适合巷战,同时王九龄调整战略,因为尼泊尔已经在开始迁国支恒河南部,所以尼军三个师将会撤回去交给尼泊尔国王,尽快的将尼泊尔新国的印度人驱走,尼泊尔人尽快的迁移过去。
其次于汉部抽调五万人他们将会征集印度人截流亚穆纳河,不管用什么手段,在一个礼拜内完成,准备水淹新德里。
同时李辉冼的第四集团军抽调十万人进攻后世巴基斯坦地区,扶持穆斯林,将缴获的英国武器分发给他们,让他们组织抵抗。
而剩余的部队则开始组织各部队的特种部队,和装备了冲锋枪部队进行巷战。
印度各地的房子很奇怪,不像中国有很多高楼大厦,包括后世也是一样,后世新德里的房子据说没有没有高过9层的,基本都是两三层,这个时候也是一样,都是低矮的房子。
秦军空和三个炮兵师开始挨个轰过去,将新德里的房子全部轰平,不过要是那样肯定炮弹是不够的,鉴于房子那么小,只要用60迫击炮和手榴弹就可以,遇到有敌人的时候就招呼炮兵,而英军退守城区之后他们就失去了空中支援,所以秦国的空军独霸空中,他们的目标就是消灭英军的炮兵和英军的主力。
汽油凝固弹则被大量运用,烧毁看起来像粮仓的地方,看这群英军怎么活,王九龄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新德里除了有几万英军和十几万印军加起来二十万英印军队之外,好有近百万印度阿三。,只要毁掉了大量的房子,里面的财产和粮食也会毁灭掉。
大量的印度人没有了房子和食物,就像游魂似的在废墟里寻找食物,同时飞机上天天洒下传单,让他们投降,虽然印度人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但是都要饿死了,就是条狗也会咬人,何况好歹是个人,而且是数十万没有房子的人,印度人的情绪很不稳定,慢慢的波及到印度军队,要不是有大量的英国军官压制,粮食也能供应给他们,估计早就哗变了。
而秦军除了有十万人在新德里奋战,其他的人则在外围征集印度人在可能漏水的地方修筑堤坝,就是为了防止水蔓延进新德里,水会从别的地方流走,秦军大量的摧毁房子就死是等水蔓进新德里,让英国人无处可藏。
修筑堤坝的那个军,征集了二十万印度人,日夜赶工,他们把在恒河和亚穆纳河因为秦军打来来不及开走的船装上石头和沙包,而后沉下去,好在现在还没有到达雨季,水流不是那么急,只花了三天就截流成功,不过接下来加固加高是最大的一个工程,要不然要是被河水冲塌了,就功亏一篑了。
亲为了军应对这种情况,在这座堤坝的下游20米又修筑了一座堤坝,两座堤坝越加越高,亚穆纳河的水慢慢蔓进新德里,不过秦军还需要奋战一段时间,等谁漫过腰他们就可以撤退了。
5月28日,秦军的空袭依旧没有结束,但是英军发现了不对新德里很多地方进水了虽然不多,但是英军的工事都是挖了坑道,城市进水,而且越来越多,那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坑道,放弃那些堡垒。
根据在伊朗等地发来的电报,秦军的主力一部已经打了过去,现在武装了大量的阿拉伯人袭击英军,与英国和意大利国内调过来的先头部队在伊朗、阿富汗、印度三角地带对峙,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但是最让英意头疼的不是秦国的军队,而是穆斯林的袭击,他们依仗自己地形熟悉,到处对英意军队发动攻击。
英国人和意大利人不知道这些穆斯林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勇猛了,其实王九龄鉴于形式的变化,将后世从网上得来的欧美国家所谓的恐怖主义理念灌输给穆斯林。
难怪人们都是穆斯林是恐怖主义的源头,他们被压迫的狠了,又有王九龄的救国方法,很快就召集了一大群人去跟英国人拼命,王九龄还让穆斯林号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发动圣战,包围革命胜利的果实,只要国家保住了,穆斯林就有自己的国家,而不是阿富汗、伊朗那样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也不是伊拉克那样殖民地。
这种圣战的新型作战方法传开之后,一时间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反对殖民的lang潮,更多人的受到圣战的思想影响,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战斗。
而英国的部队和意大利的部队面对各自殖民地掀起的反殖民lang潮,只能先救殖民地,于是英国人的行动又被无限期后延了。
不过王九龄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饮鸠止渴的方法,虽然阻止了英、意的进攻,但是要是以后自己想进军中东,拿下这片石油资源丰富的地方,也要面对圣战士们的打击了。
王九龄现在也懒得管那些了,关键是现在稳定秦国,大发展才是重点。
王九龄只是在后市巴基斯坦地区扶持穆斯林国家,不过不用王九龄说,他们已经在做了,这也是为什么这里的穆斯林这么支持的原因。
不过这次秦国支持了两个国家,一个是穆斯林,另一个是帕米尔高原的锡克教,他们以前也有自己的国家,只不过后来被灭了。
王九龄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锡克教徒不给穆斯林添乱,要不然英国人忽悠一下这些人很可能就天天捣乱了,所以划出一个他们传统的势力出来给他们立国,不过武器可是要出钱的。
而在后世巴基斯坦境内成立了一个共和国,不过王九龄让部下将原本属于印度教的地盘交给他们,虽然相对于历史上的巴基斯坦是娱乐印度河(锡克国)上游,但是他们现在的国家面积比历史上的巴基斯坦还大五分之一,王九龄就是希望他能成为抵抗英军的主力。
英国人一想欺软怕硬,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先谋求消灭共和国,再来对付秦国、巴基斯坦。
第两百六十六章 新德里扬汉旗(三)
英国人已经陷入了王九龄可怕的阴谋当中,王九龄将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大部分交给了共和国。
鉴于西边有锡克国和帮秦国挡着,印度除了恒河和亚穆纳河北边归秦国之外,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以北的四邦都归了秦国,现在不多捞点,以后可不见得有机会,而且就算以后不能把中东纳入秦国的版图,那中东的石油运送秦国也不需要轮船,只要铺设石油管道就可以了。
当然要干的事情还是驱逐万恶的印度阿三,那些交给军队做就好了,那个不及于一时,现在军队要干的事情就是帮助共和国,以及锡克国,稳定政治还有就是等新德里的英印军队投降,不投降就炸,直到他们全部淹死或者投降为止。
秦国在英国的殖民地上再次扶持了两个国家,英国人不停的在国际上抨击秦国政府和王九龄,不过其余欧洲各国除了不满秦国的政策之外,向秦国抗议再抗议,让王九龄放弃支持穆斯林独立,就没有下文,秦军横扫了真个东南亚和南亚,把英国人打的损失惨重,而且本身并没有伤亡太多,他们没有必要为了英国的利益去国内这样的国家斗,万一把王九龄逼急了到时候王九龄再去统一中国,那他们的利益可就没有了,为了英国可就不值得了,这不是出几艘军舰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也不是几万军队就可以摆平的。
不过他们同样看出来英国日薄西山,真的已经不行了,这正是他们的机会。
美国人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还有一支世界前三的海军,谋求世界霸权,拓展海外利益,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今天他们终于确定这一天到来了,多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们正在谋划先从金融下手,先建立一个一美元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那样他们就可以随意的操纵别国的汇率,掠夺别人的财产。
日本人原本一直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者帮助英国人打垮秦国这个大祸害,不过秦军横扫了东南亚,南亚,却一直没有什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