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军阀-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则消息在世界上又引发了不小的争论,现在各国的记者都是专门派人盯着西康,每次西康有大事发生,报纸的销量就会增长不少。

西康新闻办为此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就这个事情做出回复,王九龄依旧是不出来的,这个还是要摆摆谱的,好歹也是穿越者,可是本书的主角,那可是压轴的人物,那种战术上的东西不是他这种战略家管了,要不其他的人存在就没有意义。

王九龄对于那个猥琐的作者这一点还是很满意的,终于有主角的感觉了。

记者招待会。

新闻办负责人徐闻三十岁出头,刚刚加入西康军不久,对于王九龄把这么主要的工作交给他,确实是喜出望外,不过王九龄也是手下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才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对于徐闻来说可不是这样,他觉得这是他乡遇故知,每次王九龄交代的事情都尽量办的尽善尽美。

从进西康军以来,已经开过几次记者招待会,他也不像原来那么紧张了,现在回答问题很从容,在场的记者可都是世界各大报社的名妓啊,不……是名记者,徐闻很享受那些相机的灯光,尽管每次都搞得他睁不开眼,不过今天他特意戴了一副眼镜。

记者招待会开始,首先是一名中国的女记者发言,“您好徐部长,我是申报的记者,请问为什么这次要外国人离开呢?”

徐闻对那女记者笑了笑说道:“西康省刚刚建立,但是以前很多制度阻碍了文明的发展,这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主席要马上政治这股歪风,还黎明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不过每次革命都得有人付出代价,西康情况比中国其他地方的情况都要复杂的多,这里的宗族势力很大,人民的思想也很保守,万一激起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他们绑架外国人来要挟政府,那你们说政府应该答应他们不改革,不发展文明呢,还是改革无视那些外国友人的姓名呢?”徐闻很好的吧皮球踢了回去。

一名金发碧眼的洋妞举起手,徐闻示意他说,洋妞道:“您好徐部长,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请问在这里经商的外国人什么时候可以返回来?”

“这个主要是看改革的效果,只要这里稳定下来,我们随时欢迎各国的商人来西康投资,不过我们比较希望他们能来开办工厂,而不是来开个杂货店。”

又一个洋妞举了下手然后立马站起来说道:“您好徐部长,我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我叫露西,我们打算为你们的王主席做一个周刊,请问您能安排我跟他见面吗?”

徐闻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你,不过我可以去问问主席他有没有时间?”

一个矮矬子留着仁丹胡的男子立刻占了起来,神色倨傲的问道:“我是大日本帝国朝日新闻的记者平田一郎,请问之前你们西康军袭击我们大日本帝国海军,倒是一艘被击沉,另一艘被扣押,我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赔偿我们?到时候……嘿嘿……”平田一郎一声冷笑。

“这个事情我知道,但是事出有因,你既然问道了,那我就说说吧,开始你们为了插手四川和西康的事务,派了400多名军官帮四川军阀训练军队,你们在那里肆意的侮辱士兵的人格尊严,对川军士兵一下看不顺眼,就是拳打脚踢,或者鞭子抽,很多士兵因此被打成终身残疾,而你们不但不给治疗,反而是将他们扔到营地外面去,也不许其他士兵送他们去看医生,刘文辉一直没有对此说什么,后来你们发展到,看见不顺眼的直接就抽刀砍死他们,最后导致川军哗变,而你们的海军居然炮轰宜宾城,残害普通百姓来报复,在座诸位谁的国家的军队有他这么残忍的或者日本军人更残忍的,畜生不如的请举手。”徐闻当然知道不会有人举手。

人说说道:“很好,没有,今天我想问你们小日本什么时候给那些死难的百姓赔偿呢?今天你要是一你们政府人员来的,我就……嘿嘿……”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枪晃了晃。

那日本记者灰溜溜的坐了下去,被后面那个人吧凳子往后一挪,那平田一郎一下子坐空,摔了个四脚朝天,活像一只被翻过来四脚朝天的王八,其他人看到这种情形,哄然大笑,并不忘记拍照,或许也可以当作一则新闻。

日本人的出现虽然刚开始把气氛搞的有点尴尬,但是后来平田一郎被那么一搞,气氛又活跃了不少。

“您好徐部长,我是慕尼黑人民观察家报请问王主席对于德国的新任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有什么看法?”那名记者一说到希特勒就站的笔挺,举了个举手礼。

“这个不太清楚,不过前些天我们主席说你们总理明年就可以当总统了。”徐闻前几天和西康军的重要人物一起开会,主要是讨论今后怎么发展,王九龄分析了一下局势,自然也谈到了德国,就说了句兴登堡病入膏肓,明年大概就要挂了,到时候希特勒肯定上台,没想到今天就被徐闻用上了。

不过王九龄不知道这话对德国民众和希特勒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那部《帝国的毁灭》为什么在德国那么卖座,德国民众认为王九龄有某种先知的力量,希特勒更是深信不疑。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不久时代周刊在没有采访到王九龄之后,发了一刊唯一没有封面人物的周刊,但是这刊的销量却是时代周刊开办一位最畅销的一本,而且是在经济最萧条的时候,时代周刊的员工们,都说这是一个奇迹,而俺哥没有采访到王九龄的记者事后老板发了一大笔奖金给他,以资鼓励。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见张治中

王九龄给这些外国人离开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充裕的,不走的绝对是间谍,到时候就要从精神上和肉体上坚决的消灭他们,当然还有那些跟他们过往密切的人,反分裂国家法总要找人试试刀,要不然别人不知道他的厉害,还以为只是说说呢,王九龄宁愿自己的统治下只有一百万人,也不希望有九百万汉奸在里面,王九龄不需要他们,王九龄相信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汉朝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六千朵万人,到了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汉人被杀的只剩下几百万人,基本上是在南方的政权里面,不也建立了隋唐盛世吗,人口是可以通过生育来增加的,可是人的思想要是除了对外卑躬屈膝,那么这个人就废了,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后世汉族就有十多亿,而这个时候也有四亿左右,汉奸太多了,如果有两亿汉奸,王九龄就杀两亿,有三亿汉奸,就杀三亿。

其他国家在半个月内就撤走了,也许其他的军阀说什么他们不害怕,但是王九龄不一样,他们很清楚王九龄的发家史,不会对外国人屈膝的,何况西康三高皇帝远,山高林密的,外国的军队要打进来,死伤不会小,所以他们不打算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但是日本多数还是留在西康照样做生意,他们不走,王九龄也只是让人每天催一次,其实王九龄也不希望他们走,到时候就干掉他们,看看鬼子会怎么样。

1933年2月底,张治中来了,事先他也发来电报,说要过来,而独立团的那些伤兵们则一直在他那里,刘文辉下台后,王九龄已经安排人过去借那些伤兵回来,不过张治中正好也要来看看,所以他们就一起过来了。

王九龄驻代张治中肯定优势找他,为了欢饮张治中和独立团的四十多个伤兵们,王九龄搞了一场小型的阅兵式。

王九龄是一直呆在攀枝花的,来这里的人每个都要接受东厂的审核,其审查程度不亚于这个时候的,那是查了又查,对于那些有疑问的,但是有看不出来那里有问题的也是不能留在攀枝花的,而且来攀枝花的,除非王九龄亲自签发的手令,否则全家没有搬过来的也是不能进来的,王九龄要求东厂对攀枝花的每个人都要能查到祖宗十八代。

其次这里也是不会安排北方以及沿海地区的人,王九龄知道从明治维新开始鬼子就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而当然是从北方和东南沿海开始的,他们为了打入中国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他们会以北方人的身份到南方做生意,然后定居下来,为了制造一个世代是中国人的身份,所以他们会把在北方的那户人家制造意外灭门,这样就没有人能怀疑到他们的身份了,尤其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更难查,王九龄不像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所以主要稍有问题的就不能来攀枝花,当然能来攀枝花工作的,待遇可是超级的好,目前攀枝花有五来万人,规模也不小,当然花费王九龄的钱更不少,王九龄可是亲自设计城市规划的,出于安全考虑,王九龄打算把攀枝花打造成中国的狼堡,划出来包括兰尖铁矿的广大地域不能居住外来人,至于区域范围内的人也要接受调查,可以说外人很难知道攀枝花的情况。

张治中和四十多个独立团的士兵,是从金沙江过来的,现在哪里已经有带发动机的木船了。所以过来也比较快,王九龄亲自去接他们。

当他们上岸的时候,乐队凑乐欢迎,一排排身着王九龄设计的绿色军装迎接他们,军装其实就是国民党打败日本之后的军装,王九龄觉得蛮酷的就盗版了。

张治中看着这些昂头挺胸,英姿飒爽的军人,微微点头。

王九龄上去敬了个礼道:“张将军!”王九龄是真心向他敬礼,一方面是为他的人品所倾倒,同时也使谢谢他一直照顾这些伤残的士兵。要是没有他的照顾,这些伤残的士兵还不知道能剩下几个。

张治中也立刻朝王九龄回敬了一个军礼,他知道王九龄的想法,也不多说,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吧!

而这四十多个独立团的士兵哭的泣不成声,当他们得知他们的团长在攀枝花建立了基地,后来又打下了川边,然后又成立了西康省,所有人心里都升起了一股希望,虽然张治中一直照顾他们,可是他们都干不了什么,每天基本上只是白吃饭,一年多啊,他们心里太内疚了,可是王九龄一直没有派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