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潜艇处于侧舷对岸的方位之后,赵恩宝下达了攻击命令,随着艇员们的操作和液压机及电动机的响动,隐藏在潜艇围壳前后和艇体背部耐压艇壳与非耐压艇壳之间的火箭弹夹舱缓缓打开。里面的笼式发射箱里,一枚枚粗大的300毫米火箭弹lu了出来。
这就是“海马”号潜艇最大的秘密——1920年型潜载火箭夹舱。
在这种潜载火箭夹舱里,装有口径300毫米的短距离重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采用笼式发射的方式,布置于潜艇围壳前后的艇体背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朝向侧面。平时掩蔽于甲板之下,装填与发射时由液压及电力机械向一侧仰起,另一端的非耐压壳体上备有燃气泄放门。
在发射时,潜艇将升到潜望镜深度,用潜望镜观瞄并定好射击诸元,然后以舷侧对敌方式,在潜望镜深度发射此种重型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体型短粗,射程可达6至10公里左右,可以装填多种战斗部(主要以凝固汽油弹头和生化弹头为主)用于大面积覆盖攻击敌方沿海城市和港口。
象“海马”号这样的可以发射潜载火箭弹的潜艇,不但是中国海军所独有,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这种武器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有着“高科技军阀”名头的年轻的边防督办杨朔铭。
此时此刻,就在发射前的这一刻,赵恩宝还是想不明白,这位算起来当海军时间并不长的年轻人,是怎么想出这样的武器来的。
“准备完毕。”副艇长报告道。
赵恩宝在潜望镜前再次校对射击诸元完毕之后,沉声命令道:“发射”
“看,石井君,那是什么?”
精赤着上身的艺激宫本千叶子指着窗外远处夜空中突然闪过的道道红线,向伏在他怀里喘息的军医中尉石井四郎说道。
石井四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那如同流星般滑过天际的红色光芒,这些东西应该是从海面上飞过来的,呈抛物线般的落在了远处的岸上。
石井四郎心里一惊,他脱开抱着自己的十五岁的年轻艺激的怀抱,就这样一丝不挂的站了起来,来到了窗前,他死死地盯着红线的着落点,似乎在等待着那里发生的剧烈爆炸和升腾起来的火光。
但是让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见到爆炸发生和火光出现。
“到底是什么东西?”宫本千叶子惊奇的在他背后问道。
“应该是从海面上发射过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石井四郎答道,但他的目光并没有离开窗外的异景。
又等了一会儿,红色光芒全部消失了,而大阪城依然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之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石井四郎的心里不知怎么,感到一种不安的悸动,他本能的觉察到,这些怪异的红色光芒,很可能是敌人以某种不知道的方式在进行破坏行动,但可能出现了什么意外,导致他们使用的这些东西失去了效用。
“很可能是中国人的间谍在搞破坏活动,但没有成功。”石井四郎转身回到宫本千叶子身边躺下,将手重新探到了她的怀里,抓住了她温软滑腻的一只鸽子乳,安慰她道,“不用担心,我们的巡逻队会去处理他们的。”
听到他这么说,十五岁的少女放下心来,向他lu出一个讨好般的可爱笑容。而随着他抚弄力度的加大,她再次发出了甜美诱人的喘息。
看到她的反应,石井四郎的身体里再次勃发出野兽般的欲望,他狞笑了一声,将她压在了身下。
石井四郎出生于1892年6月25日,原籍是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其家是占有千代田村一带土地的大地主,当地农民对石井家族有着封建式的效忠意识,使石井家族经常利用这种“愚忠”为其效力。石井四郎一共兄妹4人,他是次子,在家排行第四。念中小学时,石井四郎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记忆力,但因为他的性格傲慢自大,因而同级同学中很多人都觉得石井四郎即鲁莽自大,又鄙陋粗暴。
1916年4月,石井四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1920年12月毕业,当时28岁的石井四郎决心成为一名陆军军医,为日本帝国和天皇效劳。所以在大学毕业后不到一个月,他便入了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作为见习士官,开始接受军事训练。1920年4月9日,石井四郎被任命为军医中尉,分配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近卫师团。
1920年8月1日,石井四郎被调到了大阪第一卫戍病院,在繁华热闹灯红酒绿的大阪城,因为家中富有,足够供他大把大把地挥霍,所以他的手头从来不缺钱花。因此石井四郎的放荡本色完全显lu出来,很快便获得了“色鬼”、“夜游神”和“酒鬼”的名声。他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则整夜狂欢于酒馆、艺激馆,而他最喜欢玩弄的,便是十五六岁的艺激。
第259章 消失的证据
过了不一会儿,在宫本千叶子身上又发泄了一次的石井四郎有气无力的从她的身上滑了下来,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天亮了,石井四郎醒了过来,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不由得暗叫了一声“糟糕!”,立刻从榻榻米上跳了起来,开始手忙脚乱地穿衣服。
撇下还在熟睡的宫本千叶子,石井四郎穿戴好后便离开了妓馆,当他回到自己工作的地方时,却惊讶的发现,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小泉亲彦课长和几位同事等在了那里。
“课长,您这是……”看到小泉亲彦和几位同事都带着“特殊服装”,石井四郎不由得一愣。
“走吧!”小泉亲彦没有给出什么解释,而是将一套衣服扔给了他。
几个人上了等候已久的汽车,绝尘而去。
“我们这是去哪里?”石井四郎问道。
“昨天晚上发生了几起奇怪的爆炸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巡逻队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小泉亲彦说道,“记得我上一次和你说过的,大正四年(1915年)发生的那场大鼠疫吗?”
“我记得,”石井四郎点了点头,“您说那次鼠疫,是支那人用人为的方法造成的。”
“记得我和你说过,从支那战场回来的伤兵带回来的那些碎瓷片吗?”小泉亲泽紧盯着石井四郎的眼睛说道。
“记得,您说,那就是支那人用来传播鼠疫用的容器的碎片。”石井四郎答道。
“这一次,据巡逻队的报告,又发现了类似的碎片。”小泉亲泽的声音忽然变得有些嘶哑。
“您的意思是,支那人又在向我们发动细菌战……”石井四郎似乎明白了什么,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小泉亲泽。
“是。”小泉亲泽似乎有些艰难地点头说道,“我担心支那人在生物和化学武器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可恶的支那人!”石井四郎想起了以前看到过的关于受到中国毒气弹伤害的***士兵的伤情报告,恼怒的说道,“我们应该狠狠的进行回击!”
听了石井四郎的叫嚣,小泉亲泽想起了自己向上头打的那些耗费了大量心血却石沉大海的报告,不由得叹息了起来。
过不多久,汽车来到了一处现场,小泉亲泽和石井四郎等人一起穿好防护服,带上了防毒面具,和其他人下了车,此时现场已经围满了好奇的人群,以及荷枪实弹的步兵巡逻队,当人们看到这些装束怪异的人到达现场,不由得发出了惊奇的叫声。
看到在场的人竟然如此之多,小泉亲泽和石井四郎不由得对望了一眼。
尽管戴着丑陋的猪鼻帽头盔,但石井四郎还是觉察出了小泉亲泽那无奈的目光。
上一次的那场大鼠疫,并没有教会***人防范细菌战。
石井四郎和小泉亲泽分开众人,来到了现场,在他们不远处,是一个浅浅的弹坑,里面散落着很多破碎的钢铁零件,以及一些白花花的瓷片一样的东西。
石井四郎当先上前,俯身捡起了一块瓷片,仔细地看了看,瓷片胎体细密,釉质莹润,表面十分光滑,看上去没有任何污迹。
此时小泉亲泽也捡起了一块碎瓷片观看了起来,石井四郎看到小泉亲泽的手微微的抖了一下,只见小泉亲泽将碎瓷片交给了身边的一位同事,然后俯身在地面寻找起来。
石井四郎知道小泉亲泽在寻找着这些瓷质容器里装的东西,他也跟着一起寻找起来,但他们找了半天,却并没有发现诸如跳蚤、死鼠等和细菌传播有关的东西。
小泉亲泽直起身来,又捡起一块碎瓷片看了看,脸色变得愈发难看起来。
因为如果发现不了细菌传播媒介的话,他将无法建议当局立刻采取隔离防范措施。
而他更感到恐惧的是,对方用来传播病菌的媒介,很可能是一种***人目前还根本不了解的东西!
想到可能出现在***的噩梦般的景象,小泉亲泽的身子竟然忍不住战栗起来。
而此时此刻,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那位年轻的将军,正在受着相同的困扰,但他的困扰,来自于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回忆。
“炭疽细菌武器的威力其实超过了原子弹,与氢弹杀伤力相当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被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在浙赣地区大面积使用,攻击中国平民……”
“你听我说,这是我和同学们辛苦调查的结果,不是在这里讨你欢心的,你杨朔铭同学虽然是帅锅一个,但还没帅到本姑娘以身心相许的地步。”
想到那个一笑起来如同银铃般悦耳的可爱女孩子,杨朔铭的心里便是一阵刺痛。
“象这些,华青云、程重文、江长友、申达义这些人,都是咱们中国普普通通、安分守己的农民,可他们现在都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人世……他们的死根本没人知道,更没人关心,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腿部溃烂,终生不治,穷困潦倒,生不如死。这一切,都是60多年前侵华日军亲手制造的。日军违背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使用炭疽细菌武器,使无数无辜的中国百姓死于非命,幸存下来的则终身受到病痛折磨,凄惨的状况,令人落泪。”
“一位美国朋友曾经告诉过我,如果把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