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周全的准备完,一场场下来,贾环从当年的乡试秋闱,直考进了第二年的会试春闱,更加榜上有名,进入了殿试,成了殿试诸人中年纪最小的贡生,叫贾府等消息盼幸灾乐祸的人们跌碎了一地眼镜。
贾环深知自己年纪小,殿试乃是皇帝提拔得用人才的机会,想必他这种“储备人才”的名次不会靠前,不想老皇帝颇觉得他入眼,赐为探花郎,奉旨与状元榜眼一道跨马游街,风光一时。
贾母和王夫人眼中顿时有了这个孙子儿子,急忙的派人拨了跟宝玉相邻的院子给贾环住,另外此时圣上感念探花郎年幼,只派了他一个翰林院修编的应景儿官职,免翰林院行走,继续整日窝在房里读书也无妨。
贾环一朝得中探花,赵姨娘等的身份也拔高了,又因赵姨娘原是贾府的家生子,贾政禀明了贾母,连忙将赵姨娘的老子娘一家放了出去,又把贾环乳母杨嬷嬷一家人的卖身契直接拨给了赵姨娘,另外给了赵家一笔银子安置,从此成了小有产业的自在富足人家,赵姨娘在府里说话行事底气也足了起来,倒把王夫人气的暗自肝疼不已,只可惜她狠不下心去管教宝玉那个宝贝疙瘩,虽说贾环仍认她做嫡母,但阖府内外皆知,这位探花郎从小是赵姨娘养的,与她亲与不亲,都明白看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贾小环童鞋的科举之路:
由官僚子弟直接捐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史称荫监,又分为恩荫和难荫两种。凡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的,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以及遇到庆典,皇帝特赐许入监读书的人,都算是恩荫。在这里贾小环的监生资格是花钱买的,历史上国家对此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那么严格。因此直接免了童生神马的那些程序。)
监生直接参加乡试(乡闱),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贾小环变举人之后,紧接着参加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的会试(礼闱),因为在春天,又叫春闱。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考中的称贡士。
贾小环变成贡士之后,可以参加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十五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于是小贾探花就是这么着在某年八月至次年三月间新鲜出炉的。
摊手,俺承认俺开了金手指。
2
2、绘锦绣 。。。
且说贾环此番在朝中挂了职,贾府中自然无人再敢轻慢于他,就连贾琏、凤姐夫妇也面上亲切了起来,月例衣裳并伺候的丫环婆子,一并比照宝玉的分例安排。
赵姨娘因得了个探花的儿子,人虽更趾高气昂,却也对贾环更是言听计从,因此贾环说让她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平时陪陪贾政,其余有什么不好的只管跟自己说,况此时赵姨娘成了探花郎生母,王夫人也不好让她再在跟前立规矩,赵姨娘心气儿和顺,反倒少生了许多事端。
贾环得了空儿,终于有了初步的能力来施行自己从穿过来就蓄谋已久的计划,于是带着跟了自己大半年的奶兄杨雄,和自己的小舅舅赵国基,拿自己这两年攒的私房钱,并赵姨娘那里要来的一些银子,在城中不打眼儿的地方盘了间小铺面,挂上了“锦绣阁”香货店的招牌来“试水”。
贾环首先拿来“试水”的便是香薰香皂、洗发香膏、沐浴乳,护肤油润唇膏等等这样的东西,虽说没有什么工业设备,这些用天然材料再加点添加剂也不是制不出来,尤其大青立国已近百年,国祚平稳,百姓安居,因此渐渐养成了民风奢华的习气,况且女性的消费市场,无论什么年代都是一份硕大的蛋糕。
事先时贾环已做好了一份详细的企划书,所以他的奶兄杨雄在外面开的香货店,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招牌、商标、产品包装和定位。
所有的产业都计划以“锦绣阁”来命名,市场定位是走高端路线,不怕卖的少,就怕卖的便宜,因此一开始杨雄愁眉苦脸,谁想到月底一算账,居然足足赚了二百多两银子,是贾环拿出来的本钱的两倍还多。
这也怪不得他吃惊,一块以浅粉软纸包裹起来的圆形玫瑰香薰香皂,包装纸的下方打着“锦绣阁”的标记,上方以二指宽的纱绸扎成一朵花儿似的,成本才不过二十来个钱,卖价就要一两银子,杨雄听店伙计道,店里才开张时简直不好意思的跟客人开口。
谁知这样每天零零散散的卖一点出去,看着店里客人不多,却架不住利润太大了,月底盘点的时候,统共卖了三十四块香薰皂,二十五瓶洗发香膏,四十一支水晶唇蜜还有零零碎碎的沐浴液、胭脂等,这还是店面刚开张,没什么知名度的缘故。
后来连续几个月营业额翻番儿的增长,杨雄也渐渐的学会了见怪不怪了,只是加紧去寻了更多的工人到庄子上的作坊里做工,不过京城郊外成了作坊的小庄子,是贾环管赵姨娘的娘家赵家借的,倒没有地皮费。
配方什么的都在一些专门请的老道的调香师傅手里,这时候的人把名誉和配方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况且大都是一家人俱在“锦绣阁”的作坊中,好吃好喝,旁人想要挖角也不容易。
生产线上是流水作业,就算让人偷了一星半点儿,也做不出跟“锦绣阁”一模一样的东西来。
不过半年的时间,“锦绣阁”就在京城里开了两家主店,全都盘的极宽敞的铺子,豪华装修,用后世的话说一看就是高档消费的地方,进出的也全都是衣着光鲜的太太小姐,和些年轻贵公子们,店内有专供女客挑选商品的雅间儿,免费上些香茗、果品,布置的极为熨帖。
贾环在“锦绣阁”首个产业启动的同时,还撺掇着赵家派人远远的跑到关外去置办了两个庄子,一说是为赵家子孙存点产业,又说自己想吃关外的大米,并要关外的山货皮草。
贾环如今就是赵姨娘的命根子,且赵家的钱还不都是有贾环才挣来的,儿子娶亲又还早,就死活让赵家老俩派人去关外置办了两个田庄,贾环便借着这条线,安插了个人在关外负责看庄子的人手里,专门从关外收了好的皮子运回京城。
“锦绣阁”香货店眼看已经步上了良性循环的正轨,贾环便用一个自己的小舅舅赵国基替换下了杨雄手里的差事,另外派他去太湖边及长江尽头的舟山群岛海里,收了两个采珠场。
先前杨雄见香货店的生意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正暗自高兴的时候,冷不丁儿的又被贾环换了人,正满心的想不开,可一见贾环教的人工养珍珠的法子,登时惊的无话可说。
珍珠自古就是极为珍贵的奢侈之物,若是有朝一日竟然能人工“种”出珍珠来,那简直是漫天神佛显灵了。
贾环借机劝说道,“杨大哥是我的奶兄,我难道能不为你好么,只是这件事须得万分的机密才能成,不交给你,我可交给谁去呢?我也不说赵国基跟杨大哥两人与我谁亲谁疏的话,杨大哥只管放心,将来我是必要入仕的,这些铺子,无论将来开几间,我都还盼着杨大哥来帮我做掌舵人。”
杨雄自跟着贾环这两年儿,早已知道这位环三爷其实聪明过人,偏又生得极得人意儿,从前府里都说那位宝玉宝二爷,宝贝的怎样怎样,他和另外一班小兄弟们都觉得只怕连贾环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如今看这孩子才不过十一二岁,竟然就开始谋划如此大的事业,杨雄只觉得心中甚幸,暗自决心无论少爷走到哪一步,他都是要护着跟着的。
由此一想,心里的什么想不开便全没了,亲自带着两个心腹兄弟去珠场里待了两个月,人晒的又黑又瘦的才回来了。另外贾环还派了人跟着出海的船队从爪哇等地接引了些专产金珠、粉珠和紫珠的南洋彩珠珍珠蚌,至于著名的大溪地墨绿珍珠,在这个时候连大洋洲都没影儿,自然也找不到大溪地岛了。
贾环一开始跟杨雄定的就是用极小的珠体培基,放到珍珠蚌里去育成珍珠,这样人工珍珠长成后外面裹覆的珍珠质极为厚实,不容易叫人看出端倪来,也就省了再去推广人工珍珠的概念,产出来的珍珠还不会跌价。
只不过珍珠的收成不是一年两年能有的,贾环一开始想的用珍珠搭配“锦绣阁”成衣店的想法就不大能有像香货店那么大的利润,毕竟现在珠场里出的珍珠那都是货真价实的天然珍珠,成本昂贵。
就在“锦绣阁”香货店将分店开到苏杭一带的时候,“锦绣阁”成衣店也在京城里开了张,大青朝没有满清剃发易服的经历,穿的还是世代演变下来的层次华丽的汉服,贾环不过是命制衣师傅们稍加改动,佐以珍珠,碎水晶,细小宝石玛瑙这样的修饰,有的还添加上了皮草混搭效果,然后再天价卖出去。
从关外运回来的那些皮草,除了搭配衣服之用,贾环还画图让人做成分指的手套,皮靴子,男式女式各好多种样子,还有女子逛街提的皮质手袋,再加上另外一些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完成之后,在不显眼的地方全都打上“锦绣阁”的标记。
这类事情基本上都是他起个头儿,那些制衣师傅们就会大受启发的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使得后来“锦绣阁”的服装店成了专门培养时尚服装设计师的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