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瑄轻轻一笑,淡然道,“从东宫辅臣,到京师羽林卫大将军,再到就藩陇朔,以至于今日率军平叛镇守潼关,这些年来,张某一步步走过来,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但扪心自问,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

“张某无论做官还是做事,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张某做任何事,都着眼于国、立足于民,即强国惠民,没有强盛的国家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而如果不能让百姓得到实惠,所谓盛世天朝,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张瑄的声音慷慨有力,说着嘴角不禁浮起一抹嘲讽的笑容来。

“这就是张某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某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愿意风雨兼程一往无前……因为过程有或许很复杂,但目标却只有一个。”

“最近,安禄山给张某发来密函,撺掇张某起兵,所谓改朝换代、平分天下”张瑄说到这里,声音变得清冷低沉起来,眸子里寒光闪闪。

众将闻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而李豫和李倓以及霍长青,更是脸色骤变。

张瑄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点出了安禄山的“邀请”,在时下这个军心不稳和情势敏感的时刻,他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意义非同一般。

“大帅要反?罢了,这种无能的昏君,这种无道的朝廷,反了也就反了”封常清心中一突,但却旋即热血上涌,涨红着脸凝视着张瑄,等待着张瑄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郭子仪脸色一肃,默然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而南霁云和雷万春这两个张瑄绝对的心腹,闻言精神为之一振,跃跃欲试。

李亨如此薄对功臣,引起陇朔大军将士心寒,最近军中有一股拥立张瑄为帝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其中就有南霁云和雷万春两人的暗中推波助澜。

来自于安西的陌刀将李嗣业在张瑄手下当差时间不长,但处在李嗣业的位置上,如果张瑄当真要造李亨的反,李嗣业纵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如果他跳出来反对,肯定会被张瑄的心腹将佐无情诛杀。

甚至,不需要张瑄亲自下令。

李嗣业非常清楚,张瑄在这支大军中拥有无上的威权和影响力。而安禄山叛乱在前,乱世当头,皇权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降至最低。

仆固怀恩心念电闪,也微微有些期待。

以张瑄的实力、谋略和手段,从如今的局势来看,他要是起兵与安禄山平分天下,甚至是灭了安禄山再灭李唐王朝,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拥立张瑄,将来就是开国之臣。

这是仆固怀恩的真实心态。

对于有些人来说,忠诚就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仆固怀恩如此,李光弼也是这样。

况且,在仆固怀恩眼里,这支十余万的大军,几乎全部掌控在张瑄手里。张瑄是回纥的女婿,回纥肯定会举国之力支持,毋庸置疑。而封常清素来是张瑄的心腹,郭子仪跟随张瑄日久,张瑄对他又有大恩在身,至于南霁云和雷万春就更不用说了,心腹中的心腹。

而另一方面,张瑄还是世家大族崔家的女婿,又是几家高门大族的代言人,若是张瑄起兵叛唐,估计会很快得到士林的支持。

不论从哪个方面看,张瑄取唐而代之的可能性都非常之大。

张瑄静静地坐在那里,耳边传进众将微微有些急促的呼吸声,他默然片刻,却突然笑了。笑容是那么的飘逸和坦然。

“安禄山何许人也?一介胡儿,祸国之贼尔张某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岂能与此鼠辈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张瑄缓缓站起身来,“因此,张某已经回书安禄山,正义之师与叛乱之兵不能两立,张某岂能与贼共舞”

“以民为重,以国为重,以天下大计为重,个人荣辱毁誉又算得了什么?因此,本帅今日昭告三军将士,祸乱天下、分裂国家的事儿,张瑄绝对不会去做从今日开始,若是再有人乱我军心,企图浑水摸鱼,本帅必斩无赦”

张瑄的这番话慷慨激昂,封常清等人听了不由有些失望,但李豫等人却是松了一口气。

李豫立即起身抱拳朗声道,“大帅高风亮节心胸宽广,小王钦佩之至”

封常清等人无奈,也起身抱拳施礼朗声道,“大帅英明”

张瑄淡然一笑,摆了摆手道,“诸位不必如此,本帅今日与诸位坦诚相待,无非是告诉诸位,张瑄之心,始终与万民一体,始终视国家利益至上——目前大敌当前,我等当上下一心,共同抗敌,若是此刻军心紊乱,祸及的还是家国天下”

张瑄说到这里,似是因为情绪激动,猛烈地咳嗽起来。

他抚着胸口叹息道,“然,本帅虽有拳拳报国之心,但此刻却是病体沉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本帅已经奏请陛下,辞官回京养病,请朝廷另选贤才为帅,与叛军相抗。”

张瑄表了好半天的“决心”和“信心”,突然又一下子提出了“辞官隐退”,这种剧烈的反差和跳跃,一时间让众人反应不及。

这等于是说,张某人绝对不会效仿安禄山起兵反叛,绝不会为了个人野心而置天下万民于战乱水火之中,但决心归决心、风度归风度,此刻张某人心灰意冷兼之有病在身,不准备给你皇帝卖命了——撂挑子了。

封常清和郭子仪等人非常意外,有些吃惊地望着张瑄,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来。

而南霁云和雷万春则焦急不安地凝视着张瑄,如果不是众人都在,

1/2

天唐 第381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第381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第381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永宁王年富力强,正是为朝廷效力的大好年华,以小王看来,父皇必不会准许永宁王辞官隐退我军与叛军作战在即,还请永宁王以大局为重”

见众人都在苦劝,李豫也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的话半是真心半是虚伪。

众将苦劝,张瑄都默然不语,不肯撒口。

雷万春见张瑄如此,顿时就想起皇帝做过的事情来,认为张瑄定然是受了皇帝的巨大压力,才不得不主动辞官以图保全。雷万春愤怒地挥了挥手,在后面暴跳如雷道,“干脆反他娘的朝廷容不下功臣,让某家怎么敢在为他效命?”

张瑄眸中寒光一闪,暴喝道,“雷万春,放肆休得无礼你若再敢口出狂言,定将你推出去斩了”

雷万春不敢再说,忿忿地垂下头去。

张瑄凝视众人,长出了一口气,淡然道,“诸位好意,张某心领了。只是张某心意已决,再无更改。临别之际,张某将近日所做一歌,送于诸位共勉之。”

张瑄向左右示意,两个护军赶紧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幅字悬挂起来。而这个时候,张瑄向众人抱拳拱手,扬长而去。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郭子仪朗声吟诵着,眸子里却是闪烁着一丝异样的光彩。

而诸将包括李豫和李倓在内,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幅字,沉吟不语。

张瑄这是何意?看这歌令的意思,似乎是……似乎在影射和暗示什么?李豫暗暗思量着。

其实,没有人能悟通张瑄这幅字的真正含义,哪怕是封常清郭子仪这些文武兼备之人,也是莫名所以,只能从字面意义上猜测几分。

李豫和李倓缓步走出帅堂,见左右无人,李豫突然停下脚步向李倓轻声道,“三弟,你与张瑄过从甚密,可知他今日到底是唱得哪出戏?难道,真的放权辞官归隐?”

李倓嘴角一抽,淡淡道,“皇兄可以想想,父皇此刻就已流露出削藩夺权之意,张瑄是何等聪明之人,焉能不知进退?只是我担心,若是没有张瑄,朝廷兵马能与安禄山叛军相抗吗?”

李豫轻轻一笑,“我大唐朝廷猛将如云,离了张瑄,一样平叛。以本宫看,李光弼就是难得一见之帅才,堪比张瑄,足以取而代之。”

李倓冷冷一笑,再无多言,抱了抱拳,大步离去。

李豫望着李倓远去的背影,嘴角的冷厉越重。同时,又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振奋。

在李豫看来,张瑄上表辞官,李亨肯定会即刻恩准。这样一来,潼关大军的兵权很有可能要落在他的手上。

……

……

张瑄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神色平静。

李亨已经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将张瑄往悬崖边上逼去。在这种时候,张瑄愤而起兵取大唐天下而代之,已经成了张瑄保全自己的最佳之策。而此刻,也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张瑄更加清楚,若是自己起兵叛唐,手下诸将大半都相从,掌控军队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此时起兵必定有损他的清誉,甚至会留下千古骂名,他将成为与安禄山差不多的角色。

所以,张瑄纵然要反、要“逼上梁山”,也必须要以退为进。最起码,要营造出一种合适的氛围来。而现在,时机暂时还不够成熟。

“大帅,葛勒王子求见。”南霁云没有离开帅府,他担心张瑄的安危,亲率数百神策军护卫在帅府之中,寸步不离。

“让他进来。”张瑄笑了笑道,起身迎接葛勒。

“大帅”葛勒神色复杂地草草拱手,然后望着张瑄。

“葛勒王兄请坐。”张瑄摆了摆手道,“坐下说话,稍安勿躁。”

葛勒这才坐下,犹豫了片刻才压低声音道,“你当真要辞官退隐?你可要想清楚,若是你丢了兵权,皇帝要向你下手,可就容易多了。”

“现在机会难得,何不……”葛勒奋力挥了挥手,“既然皇帝不仁,你又何必如此忠诚于他?”

“以王兄之见,我应该怎么做呢?现在就号令三军宣布起兵反唐?或者,与安禄山同流合污,祸乱天下?”

“这个时候,我若是与朝廷决裂,必为安禄山所乘。到了那个时候,我两面受敌,也难成气候。”张瑄轻轻道。

葛勒皱了皱眉,又道,“纵然时机不成熟,也不必上表辞官吧?你这样一来,正中了人家的下怀,我看大唐皇帝肯定会顺水推舟,夺了你的兵权”

张瑄微微一笑,笑而不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