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盗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盗帅-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续忍受我大唐的统治,从而反出我大唐。”

杜荷这番话并不猜测。

大唐只有一个李世民,同样的东突厥也只有一个阿史那社尔,一个执失思力。

李世民有本事震慑住突厥人,让他们乖的像猫咪一样听话,其他的皇帝未必有这个能耐。同样的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对于大唐忠心耿耿,愿意为大唐抛头颅,晒热血,但其他的突厥首领未必有他们这般忠心。

事实也是如此,杜荷知道历史的进程,知道东突厥人的命运。

在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继位。李治并非昏君,但比之他父亲李世民,那就相差太多太多了。

调露元年,东突厥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虽然其后唐朝大将裴行俭大破东突厥与黑山,取得了大胜。

但因后来李治杀了降唐的突厥人,逼得余下突厥与唐朝为敌,直到一百年后唐玄宗时期,东突厥才在唐朝和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联合攻击下灭亡。突厥也因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也即是说假如突厥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融入唐朝,在未来二三十年后还会反叛,并且会成为大唐的敌人整整百年。

杜荷心中也早已有了决定,若此次融合不成,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劝说李世民将所有的突厥百姓都赶到岭南去,让他们去开荒为大唐做贡献。失去了马,失去了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特性,突厥人将不堪一击。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作为大唐统率千军的大将,也不是等闲之辈,杜荷将事情说的如此清楚明白,他们焉能不知危害?

两人的脸色都变得惨白,无任何的血色。

他们作为大唐职位最高的大将军之一,对于大唐的军事力量知道的比任何人都要详细,心底均在想:大唐如此强盛,人才如此众多。若与大唐为敌,那根找死有什么区别?

一时之间,心中忐忑,也没有了注意。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杜荷的身上,同时起身,对着他深深的一揖,齐声道:“杜将军,您的才智,我们是见识到了。不知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如此问题。”

杜荷沉声道:“办法是有,只是不知两位大将军愿不愿意接受与配合。”

阿史那社尔道:“杜将军当说无妨”

杜荷道:“不知二位是如何看我大唐的,我大唐在你们心中处在什么位置,实话实说”

阿史那社尔毫不犹豫的肃然道:“大唐就如我的祖国,我阿史那社尔愿意为它付出我的生命。”

执失思力也斩钉截铁的道:“我向往大唐的大气,也愿意为大唐流干身上的每一滴血。”

杜荷诱惑道:“既然你们愿意为我大唐牺牲,那么为何不能以你们的威望为我大唐劝说突厥百姓放下一切成见,融入我大唐,成为我大唐的子民?只要你们成功,陛下将不再为难,群臣也不会在刁难你们,你们那些突厥遗民从今以后与我大唐无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全其美,岂不美哉”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听了此话,眼中各自一亮,互望了一眼,均相继的点头互通了想法。

杜荷告诉了他们解决事情的办法。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皆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当即阿史那社尔热情的招待了杜荷。

翌日早朝。

李世民与文武大臣的对持再度上演。

就在双方坚持不下的时候,阿史那社尔站了出来蔑视的望了一眼诸位大臣,高声道:“陛下,依照末将阿史那的意见,这群唧唧歪歪的鸟人都应该杀头处死。”

此话当即捅破了天。

阿史那社尔不急不缓的解释道:“陛下东突厥早在贞观四年,已经灭亡。作为我们这些亡国遗民,陛下以无上的胸襟收留了我们,给我们吃的住的用的。我们自然就是您的子民,大唐百姓。可这些文人却好像巴不得将我们分裂出去,也不知安的是什么心。”

第九部 田猎大会 第493章 真正的幕后黑手

阿史那社尔的这一句话无疑是当着群臣的面,狠狠的扇了他们一个耳光,打的他们找不到北了。

连东突厥的可汗阿史那社尔都亲自承认了东突厥的灭亡,表示融入大唐,群臣的指责刹那间就成了无理取闹。

这要瞒过他人,首先要瞒过自己人。

杜荷的真正用意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个别位于金字塔尖的大臣知道。其他大臣都是受到挑唆的,一个个都不知道背后的缘由,只是主观的根据阿史那结社率的反叛,对着东突厥发动了浪潮般的攻势。

如今被阿史那社尔如此一说,一个个的都哑了,将目光敲向了推波助澜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让他们吐血的是:这三位领头的大佬,一个个都抬着头,看着屋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撇清了一切干系:杜荷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们自然没有理由在对东突厥说三道四。

李世民也在暗笑,想着自己那位女婿究竟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让阿史那社尔做到这一步。

针对东突厥的朝堂争论,就在阿史那社尔这一句话下戏剧性的落幕了。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结,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已经让杜荷说服,为了族中人真正的过上好日子,决定顺应时势,坦然的面对突厥灭亡这一事实。他们首先要说服的就是在大唐境内生活的原突厥遗民,让他们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的一分子。

杜荷起初觉得此事不会那么容易,但事实上他错了。

错的很离谱,原来两个民族的融合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容易。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几乎可以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说服了让大唐境内的突厥遗民。

这一情况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想不到,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傻眼了,杜荷也惊讶了半晌。

但很快,他脑中闪过了一个故事,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了为什么。

故事名字记不清了,那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暑假前夕,教授给他们讲述的: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的英国,那个时候航海盛行,有一支船队前往美洲大陆捞金。但途中遭遇了风暴、海盗、断水、断食等等情况。

整支船队近两百号人,锐减至五十二人。但这五十二人在这些考验中成为了一个整体,他们同心协力,情如兄弟,克服了一切困难,活了下来,在一座不知名的海岛上与岛上的居民居住在一起。

半年后,船队再次出海,依旧是情如兄弟的五十二人,可谁也料不到还没有过三个月,五十二人反目成仇,发动了兵变,自相残杀。

原因就是因为这半年的安静生活,让五十二人的心境产生了变化。安详的生活,让他们忘记了纪律,忘记了目的,向往全新的安详生活,不愿意在海上奔波,矛盾也因此产生。

教授说这故事的寓意显然是将假期当作安详的生活,将他们这些学生当作船员,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假期,而忘记自己是一个学生。

这个故事,正好解释了东突厥遗民这些反常的行动。

草原上弱肉强食,东突厥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战争时时刻刻伴随着他们,他们是没有安稳日子过的。

为了生活,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在必要的时候都会上战场,过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习惯这种生活的他们,潜移默化之下,已经不觉得这种生活是一种受罪,反而因为生命时时受到威胁,而上下凝聚成了一个整体,有着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因为战败,他们迁途到了大唐境内,在大唐境内安居乐业。

李世民所统治的大唐,只有打别人的份,没有被打的可能。故而迁途至大唐境内的这些突厥百姓,十年都没有见过战火的影子。

比起在东突厥过着那种提心吊胆,有今日没明日的日子,大唐境内的安定生活,自然是他们所向往的。十年的安稳生活,已经让他们忘记了原来的习惯,开始讨厌战争,反感战争,惧怕战争。

所以当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将情况如实的告诉他们族人以后,这些东突厥的遗民很自然的就接受了他们的提议。

李世民也在这个时候,颁布了鼓励双方通婚的政策。

融合比想象中更要顺利的进行着。

也许两族习性上的差异,会为融合带来一些麻烦,但已经展开了心扉,开了先河,融为一体,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也因了一句话,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困难而不去做,永远不会成功。无视困难,用心去做,也许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就如此次融合,历史上因为彼此双方在关系最融洽的时候,没有尝试融合,才有了日后的反叛,但如今只有一个大唐,再无东突厥的存在,又岂会有三十年后的反叛?

再一次创造历史的感觉,让杜荷全身心都充满了喜悦,同时也生出了一个念头,恶意的想着:阿史那结社率这一次反叛,非但没有给大唐照成任何的危害,反而促进了大唐与突厥的融合,给大唐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不知阿史那结社率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从地府里爬出来,再死上一次。

长安归来客栈。

作为世界最大的都会,长安数十个坊市仅以客栈来说就不下百家。几乎每一个坊,每一个市都有客栈酒楼。

故而杜荷打算建造情报网,首先考虑的就是客栈酒楼。

归来客栈是长安数百家客战中并不起眼的一件客栈,算不上是最差,但也说不上好,只能位于中等。

店东家是一位非常老实的百姓,名字就叫做王老实,做生意不奸不诈。这类人本不适合做生意,但来往于长安的旅人实在太多,在极大的客流量中,蕴涵着数之不尽商机。即便并不出名的归来客栈也从不缺顾客,小日子是过的有滋有味。

尤其是最近归来客栈迎来了一伙儿财神爷,他们是从塞外来的皮货商,一行有三十多人,他们包下了所有的房间,出手阔绰,喜得素来节俭的王老实也连续从迎宾楼买了三坛杜康酒,天天小酌,自得其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