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对于杜荷来说,早已不陌生了。
在战场上死在他手上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在那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任何的道义可讲,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今日他杀的却是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
这是杜荷从未有过的。
但他问心无愧。
杜荷从桌子上拿回了《兰亭集序》,看了地上的两具尸体,消失在夜幕之中。
虞府上空,杜荷在月光下欣赏着天下第一的字帖,也有些心动,但还是将它还了回去,并且留书表示,是他人假冒自己之名盗取异宝,为表明清白,物归原主。
《兰亭集序》还回的消息,在长安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但随着卢子建、卢子迁的尸体被发现,很快将《兰亭集序》的事情掩盖了。
“崔卢李郑王”五姓世家的势力,大致便是以排名的先后而定的,李郑王的家族势力,彼此相差不多,或有争议。但崔卢两家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第二。
卢子建作为第二世家家主,士林界资历最老的前辈,一直以来都是以第一大儒的身份走在台前。他的死亡,让士林人士为之震撼。
有的悲痛,有的心惊,有的为之胆怯。
能够猜到凶手的有四人,分别是李泰、杜楚客、崔中平、郑天凡。
他们知道《兰亭集序》在卢子建手中,可《兰亭集序》却让杜荷还给了智永,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卢子建、卢子迁死在家中,不难猜出是哪个人杀人劫物。当然,这仅仅是个猜测,没有任何的依据。
即便有依据,他们也不敢说,更不能说。
五姓世家在士林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士林界正是他们潜在的实力,让他们知道被盗的《兰亭集序》在卢子建手中,将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他们四人不说,自然不会有人往盗帅身上去想。
而杜荷行踪诡异,从来不留任何线索,再一次让大理寺、州府衙的官差衙役,伤透了脑筋。
李世民也是黑心的货色,卢子建、卢子迁在卢家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两人一死,卢家将会进入青黄不接的局面,至此五姓世家中的卢家,将会遭受重创,对于他的利益大有好处。
这种大案件,李世民在这一刻问也不问,能够找到真凶自然好,找不到也没所谓,不予深究。
顶头上司都存着这个心思,下面的人自然干的没那么起劲,也就毫无所获了。
这些天,杜荷一直考虑李承乾的事情,虽然他杀了卢子建、卢子迁,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但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潜在的危机依然是存在的。他依稀记得一点历史,在他的印象中历史上的杜荷是李承乾的亲信,那家伙一脑袋的杂草,在关键时候给李承乾出了一个主意。说什么天下有变,理当成就大业,逼迫李世民逊位,传位于李承乾。
具体怎么做呢?
很简单,让李承乾装病,这父子连心,李世民必来探望,然后挟持他,将他控制住。
这个办法简单,但确实可行。
因为是有心算无心,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父亲。当然这话会有人觉得不妥,但这是杜荷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认清好父亲的定义,杜荷认为作为父亲,只要爱护自己的孩子,关心他,在意他,这就足够了。确实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可能如别的父亲那样,能够经常陪着自己的儿子,跟他谈心,给他欢乐。但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们天生就是王爷,照样享受这常人永远享受不到的日子,这又怎么说?
李世民给李承乾找了最好的先生,给了他最好的环境,会为他的进步高兴,为他的叛逆头痛,为他的胡作非为而发雷霆之怒。若非李世民不在意李承乾,又岂会如此?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李承乾若是装病,李世民去探望这是百分百的事情。
若不是因为李佑的叛变,让李世民察觉到了李承乾的用心,也许历史会因此改写。
虽然历史上的杜荷已经不在了,但这连满脑袋的杂草的家伙都能够想出这个办法,以侯君集的才智,又怎会想不到?
他们的存在,始终是一大威胁。
也是杜荷头痛的根源,此事委实太过严重,可偏偏他又不能直接的告诉李世民说你儿子意图效仿你发动玄武门之变,或者说你儿子养了多少多少死士,打算打算怎么样。
说不出消息来源,这完全是找死的行径。
“怎么样才能两全其美?”
杜荷暗自嘀咕。
第十一部 京师内乱 第587章 赠君异宝
“公子,府外智永禅师求见……”
杜荷对于目前的情况,也有些一筹莫展。他自负才智过人,但今日面对李承乾、侯君集此事,却大感头痛。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所有关于李承乾、侯君集的资料来源都是出自另一个身份,无法摆上台面。李承乾、侯君集两人也都不是那种纯粹无脑的笨蛋,面对这种杀头、灭族之事,一举一动都会特别的小心,不留任何的破绽。
李承乾或许做不到,但侯君集绝对可以。
侯君集除了性格上的恶劣之外,无论才智还是军略都是当世一等。战时能够破吐谷浑、定高昌,谋时能够策划玄武门之变。曾经李世民就夸过侯君集,一个人集合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长。有李靖的用兵才能,有房玄龄的谋略,也有杜如晦的刚果决绝。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但侯君集确实拥有近乎李靖的用兵才能,近乎房玄龄的谋略和近乎杜如晦的刚果决绝。在这三项,逊色三人,可却集合这些长处与一身。
若不是误打误撞从卢子迁的口中听到,杜荷对于李承乾、侯君集的事情,全无察觉。同样的,李世民在皇宫中也一样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杜荷在这个时候说出实情,那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试想一下,最亲最近的人都没有察觉出问题,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怎么可能知道?
唯一的解释只有这个毫不相干的人在暗处听着李承乾、侯君集一伙。
李世民是位明君,正因为是明君,千古一帝,帝王心术又有几人揣摩的了?诚然因为杜荷表现出来的才能,以及女婿半子的身份,让他对于杜荷器重信任,可这种信任绝对不是盲目的。
李承乾虽然不得宠,但身份毕竟是太子。侯君集虽然有着过错,但李世民已经原谅了他,而且将他提拔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举足轻重的朝中大臣。两个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杜荷却暗中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目的何在?
即便杜荷抓住了李承乾、侯君集的小辫子,让他们两人倒了霉,遭了殃,自己也陷进去了。
损人利己是聪明人的做法,损人不利己,那是傻瓜,损人损及,是吃力不讨好的笨蛋。
杜荷可不想做一个笨蛋,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他的心底,也不是那么着急,正如卢子迁说的,造反是一条不归路,是不到走投无路的绝境时,不会贸然走的。
即便是野心十足的李世民,历史上也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动政变造反的。
李世民有野心不假,但说他怎么处心积虑的要造反,那便是扯淡了。
假若李世民真的有造反之心,在他领军在外,军权完全掌控手中的时候,他便高举反旗造反了。何必等到让李建成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发动玄武门之变?前者造反,能够有十万大军供他指挥,后者兵权已经让李渊转交给李建成一派的李元吉了,李世民能够指挥动用的只有不满百的死士。他是靠这不满百的死士,造反成功的。
两相比较,谁成功的机会更大,李世民又不傻,怎么可能分辨不出?
有野心,并不代表一定要造反,因为造反的代缴实在是太大了。相信在李承乾还没有被逼得走上绝路的时候,他不至于傻到造反。
还有足够的时间,让杜荷来考虑这件事情。
智永这时的求见,让杜荷惊疑,自上次渭水别后,智永就杜绝见客,一病不起,听他来找自己,不免意外。
“请禅师到会客厅一叙。”
杜荷整了一下衣着,外出见客。
跟原来相比,现在的智永已经没有初次见面的那股精神,整个人看上去像丢了半条命一样,面色苍白,有些萎靡不振,心中暗叹:这上了年纪,就是上了年纪,最经受不住打击,即便再如何精通养生之道,也改变不了这生老病死的命运。余光处愕然发现智永并非空手而来,右手臂弯还夹着一个眼熟的木盒,正是放有《兰亭集序》的那个盒子。
杜荷心底打鼓,不会是东窗事发了吧。他对自己的轻功有着足够的信心,然面对智永一副登门道谢的表情,心虚是最正常的表现。
“大师身体可好,听闻《兰亭集序》失而复得,真是可喜可贺。”他与智永惺惺相惜,当即如老朋友一样打着招呼。
智永接受了杜荷的道喜,脸上也是一片欢愉。
杜荷心中也安定下来,看出了智永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略作叙旧,智永道明了来意:“贫僧此来是向杜施主道别的,来长安已有月余,诸事以了,是回江南的时候了。”
杜荷还想着等智永身体恢复以后,跟他交流一下书法,听他打算离去,有些遗憾,却也找不出挽留的理由,只能祝他一路顺风,念及《兰亭集序》在智永手中的消息,心中存有忧患。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智永只是一个和尚,而《兰亭集序》是千古异宝,无价之作,古往今来,恐怕数得上是价值最高的字画了。以价格来算,千金的数字根本不算是一个价。财动人心,大唐固然是太平盛世。个别恶霸蛀虫也是避免不了的。一旦让他们得知消息,很可能存有生出杀人越货之心。
此外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李世民、杜荷一样,他们虽对《兰亭集序》充满了渴望,然而却能控制欲望,不起争夺之念。别的一些有实力的世家或者权贵,未必不会动歪心,买凶夺货。
智永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面对这两种情况如何能够避免?
他好意提醒。
智永却诡异一笑道:“以后这将不再是老衲担心的事情了,今日来此,第二个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