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上前一步笑道:“这是父皇送来的……”
杜荷心中也隐隐有些感动,微微一笑道:“走吧……”说着,当先踏进了这荣国公府。
当天夜里,杜荷迈进了长乐的闺房,左右看了眼,道:“两个小家伙呢?”
长乐脸上微微泛红,低声道:“已经让丫鬟带走了……”
杜荷别有深意的“呵呵”一笑,也明白的个中缘由。
长乐听了笑声,头更加低了,她脸皮虽薄,可独守空闺了一年余,哪能不寂寞,表面上是没有表示,但暗自里还是做了吩咐。此刻让丈夫察觉,一颗心,几乎都要跳出嗓子。
杜荷有些惭愧,比之爱妻的独守空闺,他在外面却与瑶池有了交往,想着是不是应该坦白的交代此事。
长乐已经卸去了一身是装饰,怯怯的装进了被褥。
杜荷不再多想,长乐脸嫩,他若不主动,这一晚上的良辰美景,可就要白白浪费了,探手抓上她有若刀削的香肩,凑前贴上她嫩滑的脸蛋,嗅着她的发香体香,柔声道:“想你了……”
长乐给他亲热的厮磨弄得娇体发软,低声道:“我也是……”
杜荷毫无隔阻地感觉到她背肌的弹性,满怀芳香,双目则饱餐她古典美姿的轮廓,涌起销魂蚀骨的滋味,一双手也不规则的上下游动。
长乐张开了小嘴,急促地呼吸着,秀眸半闭,那种不堪情挑的娇姿美态,要多么动人就有多么动人。
便在杜荷打算除去长乐早已凌乱的外衣时,手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咚咚咚的敲门声传来,小百合那清脆的声音响起:“爹爹,爹爹,我进来了……”说着不等杜荷、长乐应声,已经推门而入。
杜荷正当“跃马挺枪,大杀四方”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心中郁闷,不由自主的加重了声音:“小丫头,这么晚了不好好睡觉,乱跑什么?”
小百合受了斥责,大大的眼睛一下子溢满了泪珠,难过道:“我想爹爹,想跟爹爹一起睡……”
那可怜兮兮的模样,让杜荷好一阵心疼,他本对子女有着愧疚之意,这下什么火也没有了,忙道:“好了,快把们关上,过来,别冻着了。”
小百合嘻嘻一笑,什么泪珠都没有了,直接跳上了凤牙床……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718章 经济与开发
有了小百合这电灯泡的存在,杜荷、长乐安分守己的渡过了一夜。
翌日一早,杜荷早早的起床,穿上了国公服,参加这日的早朝。
这身份不一样,待遇自然是不同。
作为大唐最年轻的国公爷,谁看不出杜荷走的是一条红红火火的康庄大道,走在路上各类招呼声不绝于耳,就连那些很少交往的公卿大臣也都会跟他聊上几句。
今日的朝会还是针对唐朝的经济。
伐高句丽、伐吐蕃,两仗全胜,虽然所耗时间不长,但前后三十万大军的军费,还有凯旋后的犒赏,都是一笔天文数字。经过这两仗,唐朝毫无疑问的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
如何休养,如何尽快的恢复元气,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关键。
针对这一点,朝堂上的精英们各展所长,根据自己的学识,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然后由李世民拍板定论。
杜荷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总结着历史上唐朝的经验,考虑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经过他的总结,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一直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也一直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人口。古代人口是第一财富,第一生产力,不论是经济还是农业,只要人口不足,产量就很难提升上去。
人不是猪,不可能一生就是一窝,这个问题想要得到解决,那只能依赖时间,就算用各种手段促进生育,也需要等个十八年,幼儿成年以后,才能收获成果。
这个问题并非人力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必须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才能得到改善。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是对于夺来领土的开发掌控。
古往今来,领土最大的朝代莫过于汉唐。但平心而论这种掌控,更多在于一种象征,一种开疆扩土的象征,而非真正的疆域。
如汉朝的都护府,唐朝的大都护府,通常汉唐的军队,打下这块地区之后,便留下了军队建立一个都护府,做着意义上的统治,实际上还是对这块地区的居民百姓,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并不真的指望这些地方能给王朝带来什么利益。故而朝堂上发生了什么动乱,这些都护府往往说丢就丢,根本就没有什么向心力,凝聚力。
这一点杜荷总结了一些经验,发现真正的原因还是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管制开发。换句直白的话说,汉唐根本就没有将这些打下来的领地视为自己的领土,境内的百姓也没有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百姓,而是将他当作一个荣耀,一份无上的光荣。
这些被汉唐占领的区域只是趋于强权,也无心归附,只要一有机会,便会脱离统制,没有半点的留念。
“对于经济的发展在下到有一些看法……”见群臣商议的差不多了,杜荷思绪也整理的差不多了,站出来说了一句。
杜荷这话音一落,满朝文武立刻寂静无声,连喘息声都听得到。
那些在相互低声商议的大臣,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等候杜荷的惊世之言。
就连坐在上头的李世民,见杜荷出列,眼中也是一亮,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唯有杜荷有些莫名其妙,貌似自己老子当朝宰相,说话也没有这般隆重的待遇吧……
其实这也不怪群臣过于慎重,而是杜荷的表现,让他们不得不慎重以对。
杜荷的真才实学,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军事上他确实有些天分,政务上却没多大本事。不说是二百五,跟满朝的这些治世能臣相比起来,还是有着极大差距的。往往他们深入讨论的时候,杜荷都插不上嘴,都在一旁听着,当个木头人。
但他只要一发话,那就是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大道理,而且是利在千秋,功在社稷的大事情。什么海上丝绸之路,什么番薯的推广,什么两季水稻等等等等,无不证明杜荷那“超常”的远见,罕见的治世之能。
故而满朝文武都觉得杜荷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他这一开口,将满朝大臣都给带动了,都等着看他会吐出什么样的惊人言语。
杜荷道:“我大唐疆域之广,远胜历朝历代,每一处因为水土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说南方的农业,蜀地的纺织业,青海一带的食盐产业以及畜牧业,都有各自的特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经济走向,基本上已经定型,都得到了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就算在怎么重视,收获的成就也是有限。就比如魏相说的,大力发展陶瓷、纺织行业。魏相总结了我大唐经济走向,发现陶瓷、丝织品畅销异域,在遥远的西方,特别的受欢迎,往往一匹布,一个瓷器,在西方能够卖出天价。抓重这个行业,全力打开对西方的陶瓷、纺织贸易,加速我朝经济,这个提议非常妙。但是我冒昧的问上一句,效果真的很大吗?”
他自问自答道:“我不觉得,我大唐的陶瓷、纺织行业都有一定的区域性,比如说蜀锦,蜀锦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可谓天下一绝。现在蜀中的发展,本就以纺织行业为主,就算在如何的发展蜀中的纺织业,得到的成果也是有限。瓷器也是一样……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多而杂。陶瓷、纺织都是细工慢活,讲究技术,一针一线,每个步骤,都急不来,一旦数量多了,竞争激烈,反而会令地方人为了最求利益而放弃质量,在加上一些手艺技术不到家的人从中浑水摸鱼,会使得质量大幅度下滑,反而得不偿失。魏相的提议,能够让我大唐获利,可获利的程度却是有限。”
魏征刚直,也无任何的不悦,点了点头,这点确实是他没有考虑到得。
“那小杜爱卿的意思是开发我们还未涉及的地方?”李世民心思机警,心念一转,即明白了杜荷话中的用意,一语道破天机。
杜荷赞道:“陛下才思敏捷,臣佩服。臣此次南征,发现南诏蕴含着丰富的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地区内的储藏量我更胜我大唐第一铜矿、锡矿,如果经过合理的开发,这将是一笔无比巨大的利润。还有吐蕃,吐蕃的境内也蕴含着巨大的矿产资源,他们那里的气候特殊,尤其盛产葡萄,可以重视起来,做葡萄酒,发展酒行业,也是一笔收入。”
杜荷说到这里的时候,李世民眼睛一亮,葡萄酒可是他的最爱,在皇宫地窖里还藏着许多坛他自己酿制的葡萄酒。
杜荷接着道:“对于西北方的高句丽,我就不太了解了。不过也有所耳闻,那里的长白山是天然的宝藏,山上藏着丰富的资源。既然南诏、吐蕃、高句丽都已经是我们大唐的领土,境内的臣民都是我大唐的百姓,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些地方开发起来,为我大唐做贡献呢?臣觉得,将这些未经开发的地方开发起来,得到的利润,将会远远胜于我们在已经开发的地方,继续开发。”
这一些资料都是杜荷打下南诏、吐蕃时,整理两国政务的时候发现的。南诏底下藏着无比丰富的矿产,只是他们不知如何开发,一直荒废着,吐蕃与南诏结交以后,松赞干布眼红那些矿产资源,与蒙难合计,一起开发。
计划书都准备好了,还没有正式施行,就受到了杜荷的攻击,计划书恰好落在了杜荷的手上。
杜荷在尚书省任职,对于大唐的经济有过了解,当时就发现了南诏那些没经过开发的矿业,藏旷量要在已知的大唐第一铜矿之上。
杜荷的话,让唐朝上一片寂静。
褚遂良道:“这个小杜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可是最关键一点,他们并非是真正的大唐子民,他们是否归心,我们无法确认,如果,将吐蕃、南诏、高句丽开发起来,他们富强了,起了反意,那该如何是好?”
褚遂良这一番话是点到最关键的地方了,其实汉唐王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