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状态?”
“譬如衣食住行这些方面。”
“有的,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都是过年或者暑假从上海带回来的,很好看,同学都很羡慕我,我父母的同事看到我也会说‘小上海来了’,家里的饭菜也和外面的口味不大一样。”
“父母和你相处时经常提起上海么?”
“经常说的,讲到什么东西都要拉扯上比一下,回忆起来什么都是上海好。”
“对于回上海的事他们是怎么安排的?”
“最早大概我八、九岁吧!我妈妈跟人家讲有机会回上海的话,扫大街她都肯的(笑),后来有这个政策了嘛!他们就把我送回来了,想着等我站稳脚跟,他们退休后也能有个落叶归根的地方。”
“当时回上海,亲戚对于你落户态度如何?”
“很好的,尤其是户口落在奶奶家,我叔叔帮了不少忙,听说以前我爸爸本来可以分配到上海郊区的,但是考虑到如果他去江西,我叔叔的工作就能落实了,所以我爸爸就主动选择了下乡。他们兄弟的感情本来就挺好的,我叔叔还是挺感激我爸爸的,婶婶对我也很照顾。”
“同辈之间相处的怎么样?”
“跟家里不管是堂的还是表的,兄弟姐妹相处都还融洽,大家有点什么事也会伸手帮助的,我们基本一个月就会家庭聚会一次。”
“同学、同事相互间评价怎么样?”
“还好吧!”
“具体谈一下,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
“都挺好的,我记得大学第一天住宿舍的时候,大家互相介绍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上海的,有个同学也说是上海人,不过时间长了还是能看出来我跟她不一样的地方。”
“不一样指的是?”
“不好说,我觉得一般的上海人身上可能都有一种大城市的优越感,人家都说上海人很精明,什么都算计的清清楚楚。就像我这个同学,除非是她自己愿意,不然她不会来沾你的便宜,吃用你的东西,但是你也别想沾到她的一点便宜,物质上算的比较清楚而已,这样其实也蛮好的。”
“那我能不能理解你的意思是,物质上你并不是和别人算计的很清楚?”
“可以这样理解吧!住在一块,有时候你用我点洗发水,我用你点洗衣粉也很正常的,我不太计较这个。”
“所以你的上海同学和同事对你的评价是?”
“他们说过我太老实,觉得我不够精明,很容易被人家‘揩油’,但是有的外地同学或者同事又会说我做事虽然有点像他们,但骨子里还是地道的上海人(笑)。”
“现在工作稳定了,对上海这个城市有认同感么?评价一下?”
思索了片刻“上海这个城市还是蛮大气的,很注重外表和包装,有的上海小姑娘住在阁楼里,但也会背个LV。上海人天生有股优越感,但是说实话我感觉这个优越感的基础不是很牢靠,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阿姨,不知道怎么形容,特别小市民吧!不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还是挺有素质的。”
“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望么?”
“有的,我正准备贷款买一套房子,过两年我父母退休就可以把户口迁回来养老了,他们这一辈子太辛苦,现在轮到我凭能力照顾他们的时候了。”
“你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上海了么?”
“我感觉我是可以很好融入的,当然不是以我是上海人这样的角度去认为的。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在哪里生活,只要你过得开心,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想要去奋斗的目标,就是融入了这个社会,不是属于哪个城市的问题。有时下班后我在马路上走着,看见马路两边的商铺会感觉很开心,上海的诱惑真的很多,机会和发展也很多,遇到难处我就告诉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上海话很好的外地人在上海打拼,这样我感觉会突然平添很多勇气和能量,(笑)我相信自己以后会过的很好。”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对当年父母把你送回上海这个决定,是认可还是反对多些?”
“当然是感激,我父母每年都要回来看我好几次,他们两个在江西省吃俭用一直把我供到研究生毕业,不管怎么说,在上海高考还是占了很大优势的,虽然一定程度上我承担了他们的某些情结,但是我觉得还是要体谅、理解他们,等他们都退休了,我们一家三口就能团聚,我非常期待这一天。”
“师姐,真是谢谢你的配合了,这次访谈时间是我最近做下来最快的一次,真是太感谢了!”徐蔓关掉录音笔后站起来,握住了刘源安的手真诚地在道谢。
“小师妹太客气了,总共也没耽误多久,希望我们的谈话对你的研究有帮助,如果还有问题你可以随时联系我,单位还有事,那我们就此作别罢。”
“好的,等这次全部完成后,我请你和师兄吃饭”徐蔓把刘源安送到咖啡厅门口“师姐,我相信你以后会非常幸福的。”
“哈哈,肯定是狠狠地幸福!行,保持联系!”电梯叮地一声,刘源安比划了电联的手势后就走了进去。
待电梯显示上行,徐蔓回到咖啡店坐下来,整理了一下刚才的资料,抬起手看了看表,离下一位受访对象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足够她赶过去。
第4章 chapter4
收拾好包走到马路边等红灯,倒计时显示还有12秒的时间,“滴滴”地声音有点像定时炸弹。徐蔓随着人流一块涌向对面马路,周围人的步伐都很快,擦肩而过的行人里,很少有闲庭信步逛马路的。
也许因为今天是工作日,地铁难得的不算拥挤,车厢里看杂志、聊天、对着车窗摆弄发型,干什么的都有。
徐蔓倚在门边的座位把手旁发呆,脑子里想起适才罗亦俞在她耳边说的话,有句名言叫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她从来没有对谁一见钟情过,也不大愿意相信这样的感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理工大学凭她的长相也能赞声美女,要说罗亦俞是看上了她的姿色,这么解释也能说得通,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不定Mr罗独独钟爱她这款。
其余什么气质啊!家世啊!说出去徐蔓自己也不信,仅有的几次接触,罗亦俞给她的感觉还是蛮正派且注重生活细节的,自己身上又没有值得觊觎的东西,难道是他这人特别有责任感,兽性大发后良心发现想对自己负责任?
徐蔓揉了揉眼睛,想得再多也没用,事情要怪就怪自己,对方看着强势,相对来说她就很被动,往好了想谈恋爱她不排斥,毕竟自己的岁数摆在那里了。
至于罗亦俞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虽说从没想过傍大款,但找个有潜力、一穷二白的小伙子这种罗曼蒂克的事,性价比太低。
管他是一时好玩还是真的动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研究做好,争取下学期能找个好点的单位实习,她可不想毕业即失业。
***
没一会儿就到站了,今天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受访者,二十岁的石文俊,技校毕业后在地铁商城做专卖店营业员。
出站后迪美很好找,到了堡狮龙门口往里张望了下,店里大概有五、六个穿着制服的年轻人,手上都在整理着衣服,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石文俊。
“你好!”正想着就听到后面有人过来跟她打招呼,徐蔓一回头,有个男孩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冲她摆摆手“是石文俊么?”
“我是,你就是徐蔓吧!”石文俊看起来刚二十出头,脸上虽然还长着几颗青春痘,但却显示出一股有别于年龄的沉稳。
“是的,我们先找个地方坐下来好么?你时间不赶吧!”
“不赶,我今天已经下班了。”
“那太好了!这里人太多,刚过来我看到福州路路口有个避风塘,我们去那里说吧!”
两人最后要了个小包间,点了一壶乌龙和几个茶点,害怕他紧张,徐蔓先问了些他工作上的琐事,好在石文俊很快就进入状态,开始了他们的访谈。
“我们开始吧!”徐蔓看了看对方的脸色,开口问到。
石文俊点点头,眼睛盯着徐蔓的录音笔。
“父母双方都是上海人么?现在在哪里?”
“我妈是上海人,爸爸是黑龙江人,现在他们都还在黑龙江没回来。”
“父母为什么送你回上海?”
“我妈说在上海发展要比在黑龙江好,她自己就算了,但是希望我能回来,如果能有个上海户口,以后会少很多麻烦。”
“你妈妈跟你说过她以后的打算么?例如退休后回不回沪定居?”
“探亲有可能,常住大概不会”石文俊拿起饮料喝了一口“我爸那边几代人都在黑龙江,回来人脉什么就断了,再说这边除了外婆家里的亲戚也没有什么朋友,住两天就烦了。”
“你来上海时多大?”
“我98年回来的,十四岁。”
“一开始来上海语言、生活还有学习上都遇到过什么困难?”
“有,我听得懂上海话但是不会说。”
徐蔓做了个打断的手势“为什么?在黑龙江妈妈跟你交流不说上海话么?”
“我妈在家都讲普通话的,毕竟家里都是北方人,跟我有时会讲上海话,我大部分能听懂,她也不强制我。”
“她会经常跟你说上海的事么?”
“不是经常提起。”
“听得懂不会说,对你交流方面有什么影响,跟同学、家里人?”
“学校里老师上课讲上海话,听不懂的也只能听不懂,同学就那样,平时关系一般,毕业也不联系。”
“有过冲突?”
“没有,只是亲近不起来,我觉得我就算学会上海话也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看徐蔓睁着大眼看着他,石文俊只好继续讲“有人讲了个笑话,大家都哄堂大笑,我不明白有什么好笑的,另外想问题、休闲的方式都不一样,他们也觉得有时我不能够理解他们的意思。”
“跟亲戚的关系怎么样?”
“很不好,我舅妈防我就跟防贼一样,家里吃的喝的少了一点就疑心我”石文俊苦笑了一声“当时落户的时候就说好的,我只是暂时把户口迁进来,等我外婆外公过世房子是要留给我舅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