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壮汉和矮个子自然没有意见,之前的时候只是远观,现在能近距离观看这水泥建筑,当然是好的。

商贾一边走一边问道:“你们两个怎么看这个大明九思宝钞?”

两人就跟在商贾后面,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由矮个子开口道:“大哥,我们心里也没底。”

“我看,朝廷是花大力气准备用这纸钞来代替银两了,否则这印制上就不会花这么多心思,而且也不会让大明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改为这纸币。更重要的是。。。”商贾说到这里,他停住了,转身看向两人。

“是什么?”矮个子很好地配合道。

“朝廷用这水泥先造了银行,用来作宝钞银两兑换之用。”商贾把他的话给说完整了。

“那会不会长期可以兑换啊?”矮个子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问题,商贾就回答不出来了,他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走,我们先去看看情况。”

说完后三人又开始前行,走了一会儿,商贾又问了:“如果像刚才一样,也有人拿着大明九思宝钞去你们那买东西,你们是收还是不收?”

壮汉刚才有想过这问题,收吧,怕这宝钞不可靠;不收吧,又可能黄了生意,没了赚头,实在是两难。

他见矮个子也在犹豫,没有回答大哥的话,就开口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商贾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大哥建议你们收,确实这个纸币是比较方便的东西。但最好你们是一天一换。”

“大哥,什么一天一换?”矮个子这时候开口了。

“就是在每天银行快关门之前,拿着当天收到的纸钞过来兑换银两。”商贾回答道。

“大哥这个主意好,俺看行。”壮汉出言赞同。

矮个子想着如果每天一换的话,就算官府耍赖,不让兑换了,自己也不过是损失了一天的收入而已。

而且这么做,相当于每天收纸币,不但少了好多兑换的麻烦,还能吸引不少持纸币的顾客。

于是,矮个子也赞同商贾的建议。几个人一边商量着纸币的事情一边走去银行。

到了大明皇家银行后,三人为这银行的建筑而惊叹,感觉宏伟、大气。而且地面上虽然不是大理石铺成,但其平整之程度犹如大理石。

所有窗户都用的是玻璃,使得房内的光线很好。壮汉和矮个子对此很是好奇,商贾比他们见识多,在一边给他俩细细解释这区别于琉璃的玻璃。

然后他们转到银行的大门处,看到有一个很大的布告区,上面张贴着一张大布告,详详细细地说明了大明皇家银行的职能。

他们三人看到三三两两地有人过来,像他们一样东张西望,显然是来探听情况的。

各处大门及路口处都有箭头指示,并有文字标明去何处。三人很方便地找到了纸币兑换银两的窗口。

他们发现这窗口就像当铺的窗口一样,做事人在里面,兑换的人在外面,三人打量了一会后就待在一边看是否有人过来兑换纸币。

在等的过程中,商贾断言肯定可以兑换银两。朝廷刚出的政策,不可能一开始就不能实施,否则就是给自己打脸了。

果然,在近黄昏之时,有人匆匆过来,到达纸币兑换窗口之后,从怀里掏出一些纸币,递给窗子里的人。

窗户里的人显然是有准备的,一会功夫,就换好了银两,那人塞在怀里后又匆匆地走了,就像做贼一样。

壮汉看得比较奇怪,问商贾道:“他为何如此匆忙,大明皇城根下,总不可能有人抢他银子吧。”

商贾看着那人的背影,想了一会,低声道:“这人肯定是某位官员的家人,不放心纸币,就派了家人过来兑换。但又怕被别人看到,说他不拥护朝廷新政,因此匆忙来去。”

“大哥为何如此肯定是官员家人?”壮汉不解地道。

“今日普通百姓谁有纸币,你,还是你,是不是,我们都不可能有纸币。现在有纸币的只有朝廷官员。”商贾解释道。

“那今日酒楼那位兄弟呢,他不是也有么?”矮个子不服气地道。

商贾看着自己这个二弟,然后说道:“你以为他就不是官府中人了么?”

壮汉听得恍然大悟道:“大哥是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了,难怪不让俺去破坏他的好事。”

商贾微微一笑,朝廷这找人说事的伎俩说穿了也没什么,只要做生意的,都会。

他对两个兄弟道:“走,回去吧,他们是什么身份,我们不用管,我们只需要知道这背后的意思就成了。”

“大哥说得是。”矮个子也赞同他的意见。

三人往回走,到分开的路口时,商贾又叫住了正准备回家的两人道:“这里应该有一笔小财可以发,虽然有风险,但我认为可以值得一试。”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宝钞隐忧

“大哥,又有什么发财的机会,上次的水泥到现在还没消息呢。”矮个子好奇地问道。

“我打听了好久,还是没打听到水泥的消息,只能等消息了。刚才想到的发财机会,却是可以马上去做的。”商贾说道。

“大哥,啥发财机会,说说,我们听大哥的。”壮汉说道。

“现在去收一些以前的大明通行宝钞,放手里,我估计这东西可能会涨。”商贾说到这里,又提示风险道:“但没有确切把握,所以大哥给你们的建议是用闲钱去收一点放着,不影响生计为要。”

“大哥是觉得大明通行宝钞也能兑换银两?”壮汉一听商贾的话,连忙确认道。

商贾摇摇头说道:“我觉得应该不可能,朝廷从开国之后开始,二百多年发行了多少通行宝钞。就算从正德年间开始,不再发放,但现在还存在民间的宝钞也是不少。这要是都能兑换,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银两?”

“那大哥为什么还看好这通行宝钞,让我们去收呢?”矮个子问道。

商贾看看矮个子,又看看壮汉道:“大哥只是觉得,朝廷推出了这新式宝钞,怎么的都要给通行宝钞一个交代吧。但大哥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让你们有闲钱就收购一些,反正现在就是一个废纸价,亏也亏不了多少的。”

壮汉和矮个子点点头:“好,听大哥的。”

三人说完这事,就各回各家了。

而钟进卫,此时正坐在大明皇家银行二楼的办公室里,听着他派出去的托把消息汇总回来。

其中有一个叫王复夕的回报让他有点忧心,就是大明通行宝钞的问题。

大明九思宝钞和大明通行宝钞都是老朱家发的纸币,是有官府背书的,现在两者如果区别对待,怕会引起是非。

但要接下大明通行宝钞这个历史包袱,不说现在大明的财政是属于连年赤字的状态,就是再有钱也接不下来。

钟进卫记得当初在和崇祯皇帝讨论纸币的时候,崇祯皇帝就表示过不会回收通行宝钞。

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提这九思宝钞,百姓就想起通行宝钞了。这时间久了,说不定手里有比较多通行宝钞的人,就会开始闹事。

难道是让朝廷用铁血镇压,好像有点不讲理。这通行宝钞也是朝廷按照面值支付出去的,是收到宝钞人的血汗钱。虽然因为其贬值而损失惨重,但以前是没办法,只能贬值下去。现在他们看到有兑换银两的希望,就想来兑换,也是应该的。

钟进卫左思右想,找不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好马上求见崇祯皇帝,看大家商量下有没有办法。

崇祯皇帝原本想不管,但在钟进卫拐弯抹角的提示下,也觉得不管不行,否则就等于是**裸得从百姓手里抢钱,这是一向以爱民如子自称的崇祯皇帝所过不去的一道坎。

崇祯皇帝传来首辅温体仁,户部尚书毕自严过来一起商议此事。

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商议了半天,几个人都没有好主意。

到最后,几个人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决定坚决不能放开大明通行宝钞兑换银两的口子。

二是拨出一小部分钱,去市面上偷偷收购大明通行宝钞,能回收多少就多少。按照现在大明通行宝钞几近于废纸的价值来估计,应该能收回大量宝钞。

三嘛,是等以后看情况再决定市面上剩下的通行宝钞怎么解决。

也幸亏是发了一笔横财,否则的话,这第二条共识也别想有。

谁也没想到的是,等到后世,大明通行宝钞的收藏价值反而比第一套大明九思宝钞还要值钱,原因就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存世的通行宝钞极其稀少。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崇祯皇帝大为兴奋。

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军已经到达保定府地界,再过个四五日就能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连忙把这个喜讯通知给京师城外的孙承宗,让他采取相应的措施。

孙承宗听到消息后,也是大为松了一口气,召集将领说了此事,并宣布歼灭关内建虏的日子不远了,而后开始派出大规模的夜不收探查关内建虏的兵力分布以及动向。

将于建虏决战的消息传到钟进卫这里后,他放下了国企方案的研究,直奔水泥厂,找到玻璃匠,查看他们制作望远镜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玻璃匠竟然是按照以前水晶制作的经验,在慢慢地磨制成镜。

不过钟进卫马上想起中国古代就是精于手工制作而短于流水线生产,他记得这两个概念,自己是给崇祯皇帝和徐光启讲过,徐光启也因此改进了水泥生产流程,有一些步骤改用水力代替。

其实流水线和标准化是工业化的象征,现在能普及起来的话,就是一大飞跃了。

钟进卫把各类工匠头们以及管理他们的安贵义等人都叫到了议事厅,给他们普及流线线和标准件的概念。

说完概念后,钟进卫就专门讲玻璃的例子,他说道:“刚才我去查看玻璃作坊的时候,发现他们在做的玻璃器皿是一个个吹塑成形的,领头的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西洋人的做法,是最正宗的做法,他在以前的时候好不容易探听到的,当然照此来做了。”

说到这里,钟进卫看了下全场,看他们都在注视自己,当然,也包括那个被他不点名提及的工匠。然后他继续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