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什么事情?”孙承宗有点好奇。

“我听闻在京畿之地所造的杀孽,蒙古鞑子也有份,而且一点不比建虏差,这仇一定要报。”钟进卫收起了笑容,把他从于海静那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那你的意思呢?”孙承宗沉吟了下问道。

“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钟进卫说得很坚决,让孙承宗忽然觉得他身上多了一股凛然地气质。

“你的意思是出兵报复那些随同建虏进关的蒙古部族?”孙承宗问道。

“是,效法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派骑军突袭关外的蒙古鞑子。”

孙承宗眉头一皱道:“这是否有点冒险?”

“我一点都不觉得冒险,如果说是去打建虏,以当前的实力对比,肯定是冒险。可那些蒙古鞑子,不是我小瞧他们,当初救援昌黎的时候,一个伏击就能灭了他们四千人,而我们自己却没多大损失。建虏和蒙古鞑子的战力,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钟进卫不以为然地给孙承宗解释道。

孙承宗不说话了,用手扣起面前的案几,一边思考着钟进卫的提议。

“而且经过和建虏的一战,有个道理很明白。建虏也没有多厉害,只要我大明将帅得力,训练好士卒的话,击败他们根本就不是难事。就像今日骑军之战,如果不是各路将领各有打算,我想以骑军的实力,特别是关宁铁骑的实力,也不至于给建虏反败为胜。”

钟进卫继续说着理由来打动孙承宗:“好像以前建虏常常也就出动几千人,就打得蒙古人投靠了他们。”

孙承宗微微点头:“派骑军出关报复,不是不可以。但有两个问题要先解决,第一派谁领这支孤军?第二,蒙古林丹汗以此为借口向朝廷发难该怎么处理?”

钟进卫自从动了出兵报复蒙古鞑子的念头后,就有过通盘考虑,包括孙承宗问的这两个问题,因此他马上把想法一一说给孙承宗听。

孙承宗在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才点头同意道:“好,老夫可以和你一起向皇上上奏,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说出这话后,孙承宗仿佛年轻了好多岁,又有了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感觉。

他能感觉到,这个建议提上去后,同样年轻的崇祯皇帝肯定会同意。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喜欢自己的帝国是能让四夷臣服,不敢有一丝觊觎的存在!

孙承宗又和钟进卫聊了一会,才各自回去歇息。一天一夜未睡,又为战事紧张,精神早已疲倦不堪。

这么一睡下去,便直接进入深度睡眠了。

第二天一早,全军都从疲惫中缓了过来,而后孙承宗下令拔营西进。

卢象升和阎应元领着三百多民壮护卫中军,陪在孙承宗和钟进卫的身后。

就在他们走了没几里路的时候,前方尘土飞扬,老远就看见了大明骑军的红色旗帜。

骑军很快在步军前方停住,而后秦良玉率出征的将领一起来中军见孙承宗和钟进卫。

钟进卫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地走过来,就知道肯定是打了胜仗。

果然,秦良玉向他们禀告了追杀建虏的经过。

他们在太平寨附近追上了建虏,当时建虏正和北路军在厮杀。

准确地说,是北路军一头撞上了西窜的建虏。刚摆出防御阵势时,就被狗急跳墙的建虏杀进了阵中。

秦良玉率军到达的时候,北路军已抵挡不住建虏,局部地区出现了溃败。

只要他们再晚到一会,估计就见不到北路军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几倍于建虏的骑军从建虏的背后杀了过去,当即大败建虏。

一场厮杀下来,要不是天色已晚,逃走的三千建虏估计也会交代在关内。

孙承宗听得很高兴,当即下令大军转向,向迁安开拔。

到达迁安后,孙承宗一边和钟进卫一起联名报捷,一边安排长城一线的防御。都安排完了防御,才凯旋班师回京。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建虏入侵京畿的战事,终于在崇祯三年三月十二日结束,比利时上早结束了二个月。

第二百九十四章 捷报反应

“二弟,三弟,走,去城外看看。”

“大哥,你把我们叫出来看啥?”一个矮个子问先前说话的商贾模样的人道。

“就是,大哥,啥事先说说吧。”另外一个壮汉也问走在前面的商贾道。

商贾边走边回答道:“大哥我不是上次和你们说那水泥的事儿么,据说城外水泥厂那边整了一个水泥广场出来,还在往京里修路。”

矮个子一听,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京师城门都只有午时才开,那水泥厂就没停工?”

商贾扭过头看着后面的矮个子,想说话,觉得别扭,就转回头说道:“你们两个走快点,跟我后面不方便说话。”

矮个子和壮汉一听,连忙走快几步,和商贾并行。

“据说中兴侯在走之前就交代,城外那几个厂都不许停工。而且,京师城门也就在勤王军刚出发那几天才是午时开门。自从上次收复滦州的捷报入京后,就恢复正常开门了。”商贾给两位结拜弟弟说了他知道的事情。

壮汉挠了挠头,然后问道:“大哥,你说这城外的厂子都是中兴侯搞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留一个给自己赚钱,都献给朝廷干嘛?”

矮个子一听,不等大哥说话,侧过头来直接说他三弟道:“你不是说过中兴侯是天上神仙下凡辅佐紫微星么,他怎么可能像你一样掉在钱眼里呢。”

壮汉呵呵一笑:“也是这个理。要是凡人的话,不可能有那么大方吧!”

商贾见两个弟弟说得有趣,就凑热闹说道:“据说中兴侯是来自海外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什么时候出海见识一下就好了。”

三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八卦,不知不觉就来到城门处了。

城门虽然还是开着的,但守门的兵丁还是比平常多不少。他们不怎么管进城的人,但只要是出城的,都会被拦住检查。

商贾看到这情况,眉头一皱,这出城还有点麻烦。

就在这时候,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让守门的兵丁一下紧张起来,马上持枪往城外眺望。

商贾三兄弟见此情景,也微微有点慌乱,别是什么坏事吧?

“八百里加急,前线传来消息了。”有个眼力比较好的兵丁忽然大声喊了起来。

周围的人一听,呼啦一下全部拥到城门处观望起来。

领头的校尉一看,连忙驱赶他们:“让开让开,别堵着路。”

然后他就赶紧闪到一边去看城外的情况,惦记着信使传过来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消息。

信使一看离得城门近了,就开始大喊起来:“前线捷报,大胜建虏,收复失地,生擒奴酋。。。”

城头城下的兵丁以及周围的百姓听到快马飞驰而来的信使喊话,以为听错了,愣是听了两遍,信使快到城门口时,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校尉兴奋地对他的手下道:“敬礼。”兵丁们一听,个个忙不迭地站在一边敬起军礼,恭迎信使。

老百姓们也仿佛认定即将入城的信使就是立了这些功劳的功臣,一个个用崇拜的眼光迎接信使。

信使一路飞驰过去,接受路人崇敬的眼光,内心无比的满足,仿佛捷报中的荣誉就有自己的一份,日夜赶路的疲倦一扫而空。

壮汉看着信使边喊边往紫禁城方向而去,一直到看不见了才问商贾道:“大哥,我们还去城外的水泥厂么?”

商贾的脸上都是笑容道:“去,为什么不去。等回头朝廷大军班师回京,我们再来看好了。”

矮个子忽然说道:“大哥,我想先回家跟家里婆娘报个信,她一直惦记着娘家。现在打赢了,该回去看下。”

商贾一听,点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你就赶紧回家报个信吧。算了,今天就不出城了,我那东家听到这喜讯,说不定也会派我们出去查看他在外面的产业。”

壮汉听了也是一拍脑袋道:“经常来我那买猪肉的几个常客也老是唠叨他们在城外的亲人,我也给他们去报个信吧。”

于是,三人就在城门处分开,各自回去报这个喜讯。

捷报越传越广,城里的士绅百姓慢慢对这个喜讯都可以有反应。

京师几个城门外出的人渐渐地增多,有走路的人,也有骑马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独自一人,也有成群结队的。

这些人在京畿之地不是有亲人,就是有产业,现在关内太平了,就赶紧出城去了。

崇祯皇帝没有像往常一样,办公到深夜,在与内阁初步商议完了有关大军班师回京的各项事宜之后,来到了钟粹宫看望太子。

这时的朱慈烺才十三个月多点,就因为政治原因而早早被册封为皇太子,独自安置一宫。

他才是刚会走路的年纪,平常又难得见到父皇,因此崇祯皇帝一过去时,颇有点认生。

崇祯皇帝见到儿子的反应,心里微微有点内疚。天家的亲情比普通百姓淡薄,这事不但自己亲历过,现在儿子也是如此。

不过他又有点自豪,大捷的消息传来,让一直蒙在他心中亡国的阴影消散了点,这奴酋都抓了一个了,历史已经改变,自己天天努力的付出算是有了一丝回报。

他抱着太子,心里暗暗地道:“大明江山不会丢在朕手里,一定会传给你。”

崇祯皇帝晚上就寝田贵妃处,梅开三度后,才抱着光溜溜的田贵妃说起了话。

田贵妃用脚指头都能想到崇祯皇帝的心情异常地好,她趴在崇祯皇帝的怀里说道:“皇上,臣妾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用手轻轻拍了拍她光滑的背,笑着道:“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话就讲,吞吞吐吐的,小心朕再惩罚你一次。”

田贵妃听到崇祯皇帝允许了,就说道:“皇上,朝廷大军都生擒了奴酋,京畿之地应该太平了吧?”

崇祯皇帝低头看看田贵妃的小脸蛋,轻捏了下才道:“难道还会不太平?”

“臣妾父亲在京外有几处产业,已经毁于战火,他想着把这些产业重建起来。”

“哦,朕可没钱,你应该知道的。”崇祯皇帝以为田贵妃是想替左都督要钱来重建。

“臣妾父亲不是这个意思,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