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完毕后,崇祯皇帝道:“两位爱卿,先用膳吧。”
但不一会,崇祯皇帝还是忍不住了,问道:“银两的麻烦之处有多麻烦?”
温体仁一听,放下筷子,端正的回答道:“陛下,银两除了有铜钱的几种麻烦之外,比起铜钱,更是贵重许多,失之毫厘,皆损失不小,故重量称重也是一处争议。”
钟进卫一边听,一边吃。现代之人和古人比起来,就是缺少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礼仪常识和对君王的威严认识。
“除以上原因之外,另则还有银两和铜钱的兑换关系更是宗麻烦之事。原因为,银两的成色,铜钱的成色,皆影响两者的兑换。”
崇祯皇帝听的点点头,这些事情看似小,但对百姓的影响却甚大。
“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陛下,大明宝钞可解银两铜钱使用的麻烦,然大明宝钞贬值甚是厉害,故百姓之用仍以银两铜钱为主,尚未有解决之道。”
温体仁这么一说,崇祯皇帝也想起来了,大明宝钞确实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从太祖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行,只是因为贬值过快,无人愿意用之,因此从正德年间就已渐渐的不再发行了,而自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忽略了有大明宝钞的存在。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叹道:“如若大明宝钞能有银两铜钱之坚挺,则两全其美了。”
本来,大明宝钞贬值之事,可以效法当年宋孝宗,用回收大明宝钞来控制其贬值。但现在,不管是大明的百姓,还是官员,压根就不相信这纸能有什么价值,因此谁都不乐意用。就算朝廷说要回收,也没人愿意信,而且,当前的财政收入也不足于拿出额外的银两来回收。
温体仁想到这里,也暗暗可惜,要是立国之处,就用此策,长久沿用下来,那还有这些麻烦。
钟进卫吃的差不多了,见此情况,出言发声道:“陛下,臣想跟陛下说的,就是这个大明宝钞的事。”
哦,看来钟进卫是有解决之法,钟进卫一下又变为焦点之所在。
“陛下可曾记得臣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携带,有一钱包,包里的钱并没有银两和铜板,而是纸币和银行卡。”
温体仁插话:“何谓银行卡?”
“银行卡,就是把钱存入到银行,嗯,就是钱庄,然后钱庄会把你的钱的数额写在这个卡里面,随身携带就很方便。”钟进卫想这样解释银行卡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明白,毕竟这个是科技化的结果。
“那不就是银票!”温体仁直截了当的判断。
“。。。。。。”钟进卫无语,细想起来还真的不就是古代的银票么。
“这个,我们先不说银行卡的事,先说纸币。”钟进卫赶紧转移话题来掩饰自己对古人智慧估计不足的尴尬。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倒没发现刚被钟进卫鄙视过之事,继续听着钟进卫的讲解。
“纸币比起实物货币,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刚才温大人有过对比,就不说了,现在主要讲讲怎么发行纸币。”钟进卫的脸皮甚厚,自己都对货币这门经济学科一知半解,却在这里充当大师。
“大明宝钞之所以发行后仍然没有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是因为发行方式的错误。”
钟进卫回忆后世在网上看到的内容,说道:“大明的宝钞印出来后,是直接给大臣,给军队的吧,还有是让商人用银两来进行兑换,是不是这样的?”
不是很肯定,还是先问下的好。
“是的。”温体仁配合着给了答复。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大明宝钞应该是值那么多银两了,但大明宝钞的成本其实也没多少,老百姓换了回去后,如果不能用来交易,就和普通的纸没什么两样了。而银子和铜钱却不一样,就算不能用来交易,但其所含的价值还是在的,可以用来制作银器铜皿之类的。是不是?”
大白话就是通俗易懂,谁也不能否认,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听得明白。
“大明宝钞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能用?是因为朝廷强制使用,朝廷说一贯宝钞就是值一贯银钱。可渐渐的宝钞越发越多,我这手里还有很多没用完的,结果又收到好多。好,那我就拿着宝钞四处买东西去,反正有很多,花不完。我这样做,你这样做,最后大家都这样做,这么做的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一贯宝钞买到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少。而正是因为宝钞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老百姓就对宝钞越发的不信任,恨不得马上出手,又开始用宝钞买东西,于是,一轮一轮的下来,宝钞也就是一张纸了。”
这些贬值的道理,温体仁基本明白,但崇祯皇帝就不是很明白了,货币这块内容,说实话,古代还没有专门的人研究货币的经济体制和规律,有明一朝的皇帝 都不怎么理解,全是要用钱了就印宝钞。
“那么怎么让宝钞重新从纸变为货币呢?我觉得现在是个好时候。”
“中兴伯此言何解?”
“大明宝钞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怎么印制了,这样,重新启用大明宝钞的历史负担就会轻很多。我们可以分几步走。”
“第一步,回收以前的大明宝钞,然后统统销毁,把历史负担解决掉。”
崇祯皇帝摇摇头:“朝廷现在没有能力去回收大明宝钞。”
“不是一比一的回收,可以用市场价去回收,比如一两银子回收几千贯大明宝钞。”
崇祯皇帝还是摇摇头,朕的银质容器都被融掉作为军饷了,那还有额外的钱去回收以前发行的大明宝钞。
“那算了,干脆耍赖皮好了,咱们另外发行一套纸币,这样就没有一点历史负担。”钟进卫想着封建社会还是有好处的,就是真这样赖皮掉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
“钟师傅且往下讲。”
“第一步,召集全国最好的工匠,用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和最好的纸币专用纸来进行印刷纸币,尽最大可能来杜绝伪造纸币的可能性。”
纸币的一大缺点就是怕伪造,这点,明朝人都是有见识的。以前的大明宝钞上面直接就写明,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伪造的处罚不可谓不重。
因此这第一步没有任何问题,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理解。
“第二步,建立准备金制度。”
这个听不明白了,崇祯皇帝问道:“何为准备金?”
“就是发行多少纸币,就储备多少实物。打个比方,朝廷要印一千两纹银的纸币,就要有一千两纹银的储备。”
“为何?”
“为了建立纸币的信用体系。朝廷发了一千两纹银的纸币出去,百姓担心纸币贬值,不值那么多钱。那么没问题,百姓可以拿那个纸币来换实在的纹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不用担心手中的纸币会贬值。”
“钟师傅,如此做的话,朝廷有何好处,发出去的纸币有对应的银两储备,还不如直接发银两。”
“陛下,市场流通纸币,就能解决臣去酒楼吃饭所遇到的那些问题,减少了很多麻烦,百姓自然就会乐意交易,钱财一流通,商业发展就会更繁荣,朝廷自然能从里面取得更多好处了。”
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钟进卫也不是很清楚,就只是简单的讲了下,不过就算讲解的这么简单,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不是非常清楚里面的关系,只是看到钟进卫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好像道理很浅显易懂,应该是不会有错的。
“当然,朝廷所能获得最主要的好处,还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崇祯皇帝一听朝廷有更大的好处,筷子都被丢一边了,赶紧问道。
第五十七章 货币
“陛下,我那个时代有一句话,就是谁掌握了金融,谁就掌控了世界。”
“何解?”崇祯皇帝听的云里雾里的。
钟进卫解释道:“这个是讲纸币最终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谁掌握了纸币的发行权,谁就能捏住纸币结算国家的脖子。”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头上都是一堆问号,怎么可能?
钟进卫继续用他所了解的一知半解的知识讲解道:“当然,不是说朝廷印印纸币就可以的。还有一系列的东西一起作用才有这个效果。”
其实钟进卫讲的是现代金融的威力,国朝为什么不敢开放金融行业,就是怕被外国资本给掌控。这个和纸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是纸币是其中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
“钟师傅,请讲仔细些,朕有些听不明白。”崇祯皇帝很老实的要求钟进卫道。
“那我们一步一步的来讲吧。”钟进卫模仿着一个专家的样子说道。
“建立了准备金制度。老百姓拿着纸币去用了,觉得很方便,又保值,就都乐于使用。但前期的时候,朝廷只是印了一千两纹银的纸币而已,老百姓不够用啊,怎么办?”
温体仁沉住了气没说话,只是看着钟进卫。而崇祯皇帝毕竟年轻,被钟进卫的言语带动起来了道:“怎么办?”
“就让他们把家里的银两放朝廷这里来,朝廷给他纸币。这样他就有纸币可以使用了。”
“那好处呢?”温体仁就盯着这。
“好处就是准备金都不用朝廷准备了,朝廷就可以印纸币了。”
“可印出之纸币又非朝廷之纸币,只是百姓银两的替代之物而已。”温体仁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纸币的最初功能,其实就是实物货币的一个替代品而已。
“慢慢来。”钟进卫笑呵呵的回答道。
“如此下去,朝廷的准备金是不是会有足够多了。理论上说,市场上的纸币再多,也是和朝廷储备的准备金是一比一的比例,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兑换。”
这个是可以想象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没有疑问。
“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多印一些纸币了,比如准备金有一百万两,老百姓可能最多只会来兑换八十万两,相当于还多了二十万两的准备金,朝廷就印个一百二十万两的纸币出来。多了这个二十万两的纸币就可以用了。”
这样朝廷就能凭空多出二十万两,而不用担心贬值,那就太好了。崇祯皇帝美美得想到,眼下缺钱啊,要能立刻就印出个二十万,一百万的就更好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