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沉郁悲壮,情感凝重。范仲淹在仁宗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四年,抵御西夏兵马侵略,抑郁于强敌未灭,悲哀于疆土未复。留得此词一首,足不朽矣。
  歌手不愧为杖子头,吐字清晰,抒情细腻,悲壮精妙处,泪随歌出,动人魂魄。舞者造诣深湛,投足举手,情真意切。
  群臣寂然。
  苏轼情感易露,泪水纵横。
  司马光内心如刀绞,垂首叹息。
  王安石亦悲愤难抑,以手拭泪。
  皇帝赵顼依然紧闭双眼。此时,那张年轻的脸上,眉头搐搦,哀痛至极,有两行泪珠缓缓从眼角溢出,滴落在明黄色团龙朝服上。
  大宋积贫积弱,为外族欺凌,再不可苟且不变!而“变法”之举已把年轻皇帝赵顼折腾得心神欲碎。司马光矢志不悔地连连弹劾,已使他的“震怒”蜕变为“震惊”:司马光真是不怕丢官不怕杀头的那种人啊!而苏轼逆风而上,以《上皇帝书》参予政争,对“新法”缺失进行更为尖锐激烈的抨击,如同一支铁骑突然杀入,立即改变了政争态势。怎么,朝廷良臣名士,都不满意王安石之所为?他在侦知司马光与苏轼确无串连勾结之后,内心偏向又开始逆转,不那么厌恶司马光了,也不再厌恶苏轼,而是不满于王安石。近几天来,司马光和苏轼所提出的“新法”缺失,一直压在他的心头:
  “司马光言词恳切的弹劾奏表,朕不愿看、不敢看、又不能不看,而且是看了三遍啊!‘官商勾结’、‘驱吏抑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这些字眼使朕感到刺目;‘思虑未熟,讲义未精’、‘设官则以冗增冗,立法则以苛益苛’这些议论使朕感到逆耳;‘悬崖勒马’、‘匡正缺失’这些呼喊使朕感到心烦。但他所申述的道理,却紧紧抓住朕的心啊!每当朕于夜半更深心平气和思索,似乎均可看到这个老臣的那颗忠耿方正之心。他只是迂阔一点罢了。迂阔、不识时务、不知权变啊!可孔子至圣,子路曾谓之‘迂’;孟子大贤,时人不也谓之‘迂阔’吗?唉!大抵虑事深远者,都近之于‘迂阔’。司马光也许就是这样一类人吧?该如何区处呢?难决啊
  “苏轼上呈的奏表,为什么那样离奇地吸引人啊?朕乐于看、急于看、却不敢看,最终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细看了。这奏表,文字优美,析理深透,那是诗,是纸上的乐曲,也是惊心动魄、令人生畏的雷霆!‘欲速则不达’、‘进锐其退速’,言之也有理啊!可秦之商贰,变法而速致强秦;汉之桑弘羊,变法而连致富汉朕非急功近利,唯恐岁月之匆促啊!唉,这位四川才子,才华横溢,但锋芒太露;目光敏锐,但言词偏激。他弹劾的是王安石,暗指的却是朕躬!苏轼,狂狷而多才之士,留耶?去耶?
  “王安石,朕之师长,朕之所倚,朕之肽股之臣!何言之若天马行空,行之却似老牛入泥?深失朕望啊!且执拗孤傲,不善与人,弄得愤怨沸腾、朝争迭起。日无宁时,岁月难熬啊!留任其职?朝廷纠纷难解;调其离京,‘变法’大业谁倚?天公何薄,为什么伏龙、凤雏不能同时为朕所用”
  年轻皇帝赵顼在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同样忠诚的夹攻下,二十多天来极为苦闷。
  更为惊心的是,今日清晨,得到陕西河东宣抚使的奏札:西夏兵马又在环庆路一带频频寻衅了。内争未平,外患又起,赵顼心焦意乱,坐卧不安。徘徊于禁宫回廊时,偶而遇见了同修起居注孙觉。这个一向慎于言行的官员,根据“百司供捐修注”,竟把一个十分可怕的传言,摊在年轻皇上的面前:
  “今藩镇大臣如此论列新法之弊而连遭挫折,若唐末五代之际,必有兴晋阳之甲,以除君侧之恶者矣”
  军队有可能造反!
  赵顼惊骇了。他急忙挽孙觉手臂而邀至御堂,急切询问:
  “卿言可有所据所指?”
  孙觉跪拜,坦然回答:
  “臣言无所据,亦无所指,纯系依理推论而言。现患新法缺失者,不唯司马光和苏轼二人,藩镇大臣亦有所议论。”
  赵顼舒了一口气,心情稍为宽释。
  孙觉却接着禀奏:
  “河北安抚使、魏国公韩琦昨天夜里已经回到京都了。据微臣判断,他大约也是为新法之弊而来到京都的。”
  皇帝听到韩琦的名字,刚刚宽释的心又骤然缩紧。他神情沮丧,完全陷入混乱的思索之中。
  韩琦,字稚圭,河南安阳人,时年六十二岁。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举进士。从那时进入官场起,四十六年间,他在仁宗、英宗朝,演出过多次悲壮惊人的活剧。他担任右司谏之职时,一举弹罢了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位执政大臣,为时人所称道。他担任陕西经略使之职时,与范仲淹共同指挥兵马抗击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名声大震,时称“韩、范”。仁宗庆历年间,他与富弼、范仲淹、欧阳修共同发起朝政革新,世称“庆历新政”,虽失败而遭贬,名声愈著于世。英宗皇帝赵曙即位后,他因促皇太后归政,被封为魏国公。英宗皇帝病重时,他力请建颖王赵顼为嗣。颖王赵顼登上皇位后,他出任河北路安抚使,是个手握河北四路(高阳关、其定府、定州、大名府)兵权的人物。
  韩琦居藩镇疏请回京,是年前十二月中旬的事,皇帝赵顼出于照顾老臣,便以“外职日久,准予年节合家团聚”的批谕而思准。谁知这位声望极高、又犟又硬的魏国公也要投入这场朝政之争了。天哪,好个魏国公,你还嫌这朝廷里不够糟乱棘手吗?
  皇帝赵顼是带着内忧外患的千钧之重走上集英殿的。他今晚的观灯同乐,只是礼节上的应景,根本没有一丝兴致。在高潮迭起,气势磅礴的花灯群舞中,《银河星坠舞》、《月宫飞花舞》、《瑶池荡舟舞》的交错呈献,在他的眼睛里,似乎是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股力量的轮番表演,而且都是美妙动人的,也都是把握不住的。他不偏不倚的赏赐,也许正是他犹豫不决的心迹的流露。惊险的杂技百戏,刺激着他的观感,他感到新奇而有趣,但那上下颠倒、四肢易位的“折腰叼花”,使他感到技艺的残忍;那飞天横空、起落惊人的“跳索”,使他感到游戏性命的悲哀。他把目光投注于“上竿”这个节目上,欣喜于年轻男伎的敏捷,赞赏于年少女伎的勇敢,更惊讶于他俩在高高的立竿横条之上,凭借几个丝圈,竟然从容不迫地演出了一套一套的绝妙花样。这才是百戏王国中的皇帝、皇后啊!他心中的赞誉未了,突然,表演失手,年少女子从高空坠落而下,他急忙闭上眼睛。少女的惨叫声重重撞击了他的心。接着是群臣的惊呼和皇后用发抖的手抓紧了他的胳膊。一个离奇的悟想突然蹦了出来:高处弄险,粉身碎骨啊!庞大的歌舞虽然救了“万灯会”的场面,但却再也无力安定皇帝赵顼的心绪。他听着沉郁悲壮的《渔家傲》,立即想到故去十多年的范仲淹,由范仲淹而想到昨夜回到京都的韩琦,由韩琦而想到藩镇大臣,想到又在西北边境寻衅侵扰的西夏兵马他的头脑真的快要胀裂了
  一阵欢呼声爆起,歌舞结束了。皇帝赵顼突然听到有人禀报,蓦地定神抬头,见身着绊色窄服,头戴金花毡帽的西夏使者,不知何时在两个礼部官员的陪同下站在他的面前。
  西夏使者神情桀骛地说道:
  “西夏使者晋见大宋皇帝。大宋乃礼仪大国,素为我国君臣所仰慕。而适才歌伎高唱范仲淹的《渔家傲》,有失大宋泱泱大国的礼体,是蓄意煽动对西夏国的仇恨,是一种不友善的表示,有损于两国边境上的和睦安宁。本使者表示惊讶,并提请大宋皇帝妥为处置!”
  狂妄而傲慢的西夏使者,竟然大声高嗓放肆于皇帝赵顼面前,完全是有意说给重臣、百官、诸国使者听的、看的,这在大宋王朝建立以来还不曾有过。
  皇帝赵顼霍地站起,怒不可遏。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及吕惠卿等大宋百官,横眉立目,齐刷刷,跃起一片。
  赵顼厉声斥责:
  “大胆放肆!大宋朝政事务,岂容尔等干预!范仲淹未竟之志,朕将派遣得力将领实现。尔可转告尔主:玩火者,必自焚!”
  西夏使者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皇帝,竟然如此强硬,一时噎住了。
  皇帝赵顼大声吩咐王安石:
  “王卿,这位使者该去驿馆歇息了,你依据睦邻法度处置吧。另,速修书告知西夏国王,朕欢迎他派一个懂事知礼的使者来此!”
  王安石挺身应诺。
  逐客令由大宋皇帝亲口发出,西夏使者傻眼了。他惶恐地跪倒,还想说些什么,被两个礼部员官架起,走下集英殿回廊。
  这桩事件的突起突落,惊动了“万灯会”上的所有观众。苏轼、司马光看得明白,外患已经伴随着内忧更加严重了。
  突然,皇帝赵顼吼叫似地发出了谕旨:
  “起乐观灯!”
  乐曲应声腾起,在星空回旋。
  花灯应声起舞,与群星相映
  圆月在乐曲的飘荡和花灯的飞旋中升至中天,硕大明亮。集英殿回廊上的宗室诸王、宰执朝臣和诸国使者,千百张面孔紧盯着一张面孔,他们显露着一种共同的惊惧:皇上今夜的情绪真是糟透了!
  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从不同角度也凝眸注视着他们的皇帝,他们都强烈地感觉到:多变的皇上很快就要作出新的决断了。
  宫墙外,京都的条条街巷里,仍然闪烁着千万盏各式花灯。各类人等在寒夜里呵着手,跺着脚,仍然在等候皇上的到来,与他们观灯同乐。

  篇十八
  福宁殿·
  边境战争的阴影,迫使皇帝赵顼用平衡的权谋维持朝廷高层的稳定·但遭到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异曲同工的对抗·皇帝流泪了·
  元宵节“万灯会”的第二天午后,皇帝赵顼带着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