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告诉舒展,从小我就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念小学是在老妈的鸡毛掸子下念完的,初中混了三年,到最后阂玩早恋的小女朋友说她“非一中不考”,说这话的时候她目光炯炯,信念坚定如刘胡兰,这让“非她不娶”的我不得不痛下决心陪她学习,准备在一中再续前缘。结局让人甚是伤感:她落榜考了个职高,而我却中了一般进了一中。
当我独自一人彷徨在并不感冒的一中时,失落与消沉像铅块一样压在我心头,我感觉幸福生活连同我曾发誓“非她不娶”的那个女孩渐行渐远。在“高中生活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先混起来”的号召下,我们喝酒打架拉帮结派把日子过得二五八万的。
当我挥舞着钢管板砖摧枯拉朽地为兄弟们报仇的时候;当我听到警笛看到吓得和一帮人狼奔豕突作鸟兽散的时候;当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写进白底黑字的《通报批评》栏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后的现在我竟然会穿上这一身牛皮烘烘的制服。
跟舒展说完这些的时候,我们都呆在那里哑然失笑。
从初中混进了高中,从高中又混进了大学,命运似乎比较垂青于我,但我不知道以后从大学还能混到哪里去。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我说。
舒展粗暴地干涉了我继续混下去的想法,她说有她在就绝不会允许我继续混下去,她要感化我教育我让我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做一个天天向上的好学生。
在舒展的督导下,我放弃了做小抄和找后门的想法,决心一头扎进浩瀚无朋的知识海洋,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游到对岸。遗憾的是我水性太差,以至于书拿在手里都不知道有没有学过。舒展恨铁不成钢地揪着我的耳朵说:“看你上课都干了些啥!”我老实回答:“除了想你就是改稿子。”“算了,我给你补课吧,以后上课不许改稿子。”(她并没有说上课不许想她)由于大二没什么专业课,我们的七门考试除了《图学》有六门是一样的。舒展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帮助旱鸭子的我“横渡知识海洋”的重任。
大学考试的优势就在于像泡面一样立竿见影,经过舒展两周时间的悉心教导,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试卷不空白。但沙皮就惨了,考完的时候,沙皮腿都发软了。因为之前他刮过两科,再加上暑假驻训成绩不合格,已经算是三门考试没过了。倘若再挂一科,他面临的将可能是留级。
结果,只有等下学期才知道了。
而当务之急,是收拾东西回家,享受寒假。
第1卷 第十根 人面桃花
“记得想我啊。”舒展拥着我在站台上,泪水涟涟的样子。我笑着擦擦她的眼角,说:“不至于吧这样,又不是上战场。”舒展松开环在我腰上的手,不情愿道:“走吧。”我再一次吻吻她的额头,恋恋不舍地转身登上了开往长沙的K318。
回家后我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就是给舒展打电话发短信,像大家闺秀一样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生活。由于贪恋老妈做的饭菜,我的体重像手机话费一样与日俱增,先前合身的牛仔裤现在就是吸气收腹都无法安置我的“丰腿肥”。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确保过年能有裤子穿,我决定上街添置一些衣服。
春节的罗城就像一锅沸腾的八宝粥,接踵摩肩已经不能形容这时的人口密度了。中国人就是这样,一年有十一个月都在勒紧裤腰带,图的就是过年能“酒池肉林”过一把暴发户的瘾。所谓过年的风俗,总结起来不过是:拼命地买拼命地吃拼命地送。
我置身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举步维艰。为了不被人踩死,我几经拼搏终于挪到了僻静一点的角落。“嘿,当兵的,要碟么?”一个矮矮胖胖的男人叫住我,见我稍有停顿便凑上来,热情地招呼道:“生活片、言情片、美国大片都有。”我被扑面而来的大蒜味儿熏得往后退了退,眯着眼看看他小煤窑一样的烟牙,再看看他那如同老百姓日子般红火的酒糟鼻,便只能把视线转移到他身后的装满盗版碟的三轮自行车上。“有没有《肖申克的救赎》?”我翻腾着车上的碟片儿,随意地问道。
“没有,兄弟我这有儿。”他似乎吃定了我好的就是这口。“有没有《辛德勒的名单》?”
“没有,我跟你说,新来了一批,又俄罗斯的、有日本的、有西欧的,那玩意儿,咂咂。”他用那夹着大蒜味儿的东乡口音不遗余力地为我推荐着他的“儿”,好像经过他一番激情演说就能把性欲调动起来一般。我耐住性子又问道:“那《简爱》呢?——刚出不久的。”
“没有——”他有些生气了。我拍拍手里厚厚的一层灰,失落地走开。“装他妈什么装?不买就赶紧滚!”在我转身的一刹那,酒糟鼻的那股大蒜味儿从背后喷了过来。声音不大但我听得真切。我把头扭过去瞪着他:“骂谁呢你?!”
“就骂你呢傻当兵的。”酒糟鼻横横地看着我。我操!竟然骂起了“傻当兵的”!我攥紧了拳头,准备敲掉他两颗黑牙,但一想着自己穿着军装,还在这大街上,要丢人可就丢大了,指不定明天哪份报纸就会登出“解放军出手伤人老百姓喋血街头”甚至“当兵的买黄片不付款小商贩讨本钱遭毒手”。我咬咬牙放下拳头,说:“说话小心点!”“老子就这样了,怎么着吧。”酒糟鼻似乎看透了我不会动手似的王八一样横横地看着我。我血压一下升高了,冲他扬起了拳头。“呀——当兵的打人了,当兵的打人啊!”后面一个声音尖利地响起,我郁闷地转过头去,街上所有的人都停住了脚步,饶有兴趣地看着我那只失去理智的手从半空中慢慢垂下来,紧紧的贴着裤缝线。
我愤懑地寻找那声音的源头,竟然发现那个人正直勾勾地看着我。
“肖雨涵?!”我的喉咙像漏气的风箱一样,声音迟疑而缺乏底气。身体也止不住颤抖起来。
眼前的这个女人头发蓬乱,体型臃肿;黄褐斑和抬头纹堆砌在她的脸上额上,让人凭空产生一种“岁月如梭青春易逝”的感叹;她的眼睛也是浑浊的,不甚明朗地安在那松弛的、泛着青色的眼泡上,折叠进细碎的鱼尾纹中,要知道,那双眼睛曾经是那么睿智、那么冷艳、那么让人心醉让人敬畏,就像是天上的月亮你只能远远地仰望着崇拜着欣赏着,却无法走近。
一个女人老起来竟然可以这么迅猛这么——恐怖(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来表达,而内心的惶恐的感觉是真实的),我希望说服自己说眼前这个色衰邋遢的女人不是肖雨涵,不是我曾经的暗恋对象,我心中的月亮,但很明显,事实更有说服力。
“你是——冯牧云?”她迟疑地问道。多么庆幸她还记得我的名字,要知道当年我只是一个垃圾桶旁边的有些碍眼的小角色,我甚至还没来得及跟她说过一句话。她之所以还记得我大概还是因为每次考试后卢SIR的那句“肖雨涵依然是全校第一名;那个——冯牧云,依然是最后一名”的总结。
“对呢,老同学。”我现在和她聊天竟然那么轻松。
“呵,没想到你还当了兵。”她露出了松松垮垮的笑容。
“其实我在”我下意识地准备纠正她“我在上军校——不是在当兵”。(在我看来,上军校和当兵是关乎身份高低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领导干部与一般公务员一般),这时她怀里的小孩“哇”地哭开了,她拍了拍孩子,念叨着:“宝宝乖,不哭啦不哭啦——去爸爸那。”然后把那孩子递给我身后的酒糟鼻,“这是我老倌子。”她顺便介绍道。我尴尬地看了看他,仰着头冒出一句:“不好意思。”“冒事冒事!”酒糟鼻头也不抬地应付着,专心致志地逗着孩子亲了亲,逗骂道:“你他娘的再哭,老子就把你卖了。”那小孩果然不哭了,惊恐地看看他的粗犷的父亲,又扭过头来挂着鼻涕流着口水看看我。
雨涵看着酒糟鼻手里的小孩,说:“我小孩,快一岁了。”
“嗯,长得蛮好的。”接下来就没有了言语。俩人都沉默地站着,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后面是他那并不待见人的老公,气氛尴尬得让人张惶。“来,叔叔给你压岁钱。”我掏出兜里准备买裤子的钱塞在小孩怀里,小孩理所当然没有反应,只是他那酒糟鼻父亲的眼神豁地明亮起来,立马向我摆出了招徕生意时的笑脸。
“这怎么好意思呢。”雨涵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惊喜,却并没有推辞的意思。我冲他们笑笑说:“一点小心意,祝你们过年好。”然后一头扎进了人潮中。
我被人推着搡着挤着踩着,眼前是黑压压的人头,花花绿绿的衣服,还有琳琅满目的过年物资。但我的脑子里只有反复交替的两张脸:一张聪慧恬淡,如同一株孑然而立的水仙,一张让尘世的烟火熏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而这一切变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三年,三年前我只是一个坐在垃圾筒旁边如同垃圾一般不知道除了睡觉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一天熬过去的小混混,三年前她是一个让人高山仰止无法望其项背的才女加美女;三年前我赖在炸臭豆腐的独眼老头前偷学他的技术,为了高中毕业后不至于饿死,三年前她每次总是挂着不咸不淡的笑容领她的全校第一的成绩单,物理老师鼓励她报清华大学的流体力学,生物老师交待她以后一定要在基因工程上钻研深造;三年前我在宿舍里为了那句“嘿,你好雨涵”练习了上百次,但终究没有说出口,三年前她只会在卢SIA念叨“肖雨涵依然是全校第一名;那个——冯牧云,依然是最后一名”的时候才同情地瞟我一眼
三年、三年!如果三年前那个叫向东的男人没有出现,今天的她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三年前卢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