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就是要整人。一些人发生这种想法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有过去的经验做根据。因此,在《决议》中,如何提出任务,用什么理想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现在《决议》提出建设精神文明的任务,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任务很重,要完成它很不容易。现在搞改革、开放,自然也会有各种不同意见。对任何一条措施,要求所有的人都坚决拥护,是不可能的,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
627
胡绳文集706
的想法,会有怀疑,会有人对社会主义表现动摇。我们承认全体人民在许多方面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由于不同的利益关系,会产生各种矛盾,包括思想上的矛盾。但是,我们必须最大范围地把人民团结起来,要团结起来就要有共同的理想。
《决议》说: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理想是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港澳台的中国人和海外侨胞都能承认的,它不但反映了广大人民当前的共同要求,而且也是把过去几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目标付诸实现。用这样的理想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应该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当然要做到《决议》中要求的广泛的团结,还要做出许多努力。对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不能那么高。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变成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人,变成共产主义者。
要求提得很高,结果反而落空,走向反面,这是有过去的经验的。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和许多党外的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并把这个最高理想和当前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模范作用。
怎样看当前思想战线的形势?
一种意见认为思想很活跃,一种意见认为思想混乱。最近有的同志从《文艺报》上看到张贤亮写的一篇文章,对文中说“要为资本主义平反”很反感。
对这篇文章怎么看呢?
张贤亮是个很有才能的小说家。
从这篇文章来看,他其实不太了解资本主义,也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
628
806胡绳文集
实际上是把“文化大革命”中的那种粗糙的、幼稚的,也是荒谬地对待资本主义的看法当作立论的对象。
按照这种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一切东西都必须否定和排斥。其实这不能代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向的看法。
但是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是很不够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顶峰,社会主义是可以从那里学一些东西的。但是,正如《决议》指出的,要屏弃维护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屏弃资本主义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张贤亮的文章忽略了这个方面。我们要学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和政治运作、科学文化建设中有许多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当然不能照抄)。既然唐太宗“贞观之治”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过去,我们有些宣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宣传有片面性,把资本主义描绘得一团漆黑。
有的人出国一看,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就要给它“平反”。这就从反对一种极端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对待这样的思想问题,必须采取《决议》中所说的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和疏导的方法来解决,而决不能打棍子、抓右派,用行政手段处理。在讨论和批评中,要认真考虑人家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讲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用行政手段容易,就是搞一个运动,也不过半年一年就行了,但解决不了任何思想问题,而且只会造成恶果。我们决不能重复这种错误。我认为,张贤亮的文章对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案,有些可能是不完善的或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是值得认真思考
629
胡绳文集906
和研究的。用讨论和批评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比较难,是要有耐心,花苦功的。这就对我们,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的同志提出了任务,而这个任务我们是还远没有做好的。
总之,《决议》提出的任务不是高不可攀,不能做到的,而是可以做到的,但要用很大努力才能做到。
《决议》好就好在这里。
1986年9月24日在一次党的会议上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时的发言,其主要内容曾于1986年10月11日在《文艺报》以答本报记者问的形式发表,标题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经验》。张贤亮同志看后给作者写信,对文中说到他的那段表示赞同
630
016胡绳文集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所应起的社会效果
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讲社会效果。——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社会效果,也许可以分成两方面看。
为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各方面的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起作用,是我所说的社会效果的一个方面。
中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从水平很低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起步,用一个不长的历史时期(可能还要六七十年,但作为历史时期来看是不长的)
,使自己发展成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同这个伟大的实践结合。脱离这个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就没有生命力。
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研究实践中的经验,给以科学的总结;不断地根据实践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在广大人民,包括广大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中起作用,这是我所说的社会效果的另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的迅速变化,不能不影响
631
胡绳文集116
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们的思想意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又要能适应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变化。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过程。
正如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所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很多工作。
从这两方面的要求来看,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从1978年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现在,是做出了许多成绩的,但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就是说,社会效果还不够明显,不够充分。
我们应该自觉地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所应有的社会效果而更好的努力。
原载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10周年专刊,6月6日出版
632
216胡绳文集
对社会科学出版工作的几点希望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什么书,出的书好不好,固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能提供什么书稿,但是出版社也能起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作用。出版社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对每一本书的出版与否的决定,对于著作界、翻译界是有影响的。当然应该起好的影响。我们的出版社的方针和社会科学院的方针是一致的,这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我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
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是繁重的,甚至是艰苦的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从许多书稿中选出可供出版的书稿,对一本值得出版的书,帮助作者、译者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这都是编辑工作者的责任。校对工作、装帧工作,也是整个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好书的出版都有编辑工作者的辛劳在内。我们要求著作界有严谨的学风,编辑工作也要有严谨的学风和作风。我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633
胡绳文集316
我国现在书籍印刷设备水平很低,这造成使人无法忍受的出版周期过长的现象。书籍发行工作也做得很差。读者得不到新书的信息,买不到所需要的书,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的许多学术著作如何发行到国外去,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我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能在改进印刷和发行工作方面想些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十周年,我就写这几句,作为祝贺,也表示希望。
1987年6月8日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10周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评论选辑》而作
634
416胡绳文集
我们赞同推广世界语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和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如果设想废除民族的语言文字,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应该这样做的。
在当代世界上,过去遭受奴役与压迫的殖民地、附属国相继得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